第82章 V先生的到来(5k)

    肯尼迪要被杀,林登·约翰逊确实知道。

    甚至故意隐藏消息,不让消息传递到肯尼迪兄弟和爱尔兰帮手里,也有他的手笔在。

    毕竟肯尼迪死了,自己可就是总统。

    有谁会想一直当副总统呢。

    可问题是,他确定这些事情他都做的非常隐秘。

    而且即便是他指示,那也是白宫的办事员去做的,他们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指控是自己指示的。

    可说这话的是胡佛,是华盛顿常青树,在这个位置上扎根有数十年之久的胡佛。

    实在不得不防。

    哪怕再想让胡佛滚蛋,林登·约翰逊也按捺住了这种想法,而是笑道:“胡佛局长,你放心,我会立刻打消这样的谣言!”

    胡佛眼睛眯起:“什么时候,怎么做?”

    林登·约翰逊内心不满,什么时候总统做事轮得到你来指点了。

    不过他还是装作一副好商量的样子:“明天,我明天就会签署总统令,成立沃伦调查委员会,由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担任主席。”

    胡佛点头,然后说:“不够,需要由BI全程参与。

    总统先生,我可是知道你做了什么。”

    胡佛的威胁让林登·约翰逊不得不妥协。

    次日,约翰逊签署第11130号行政命令,成立沃伦委员会,授权其调查肯尼迪遇刺及相关事件。

    因沃伦作为首席大法官享有广泛尊重,民众认为他能够代表公正。

    胡佛提交的称奥斯瓦尔德单独行动的初步报告成为废纸。

    华盛顿特区,一间宽敞而又正式的会议室里,长方形的会议桌上坐满了人。

    周围是深色木椅,墙上挂着星条旗和肯尼迪总统的肖像。

    窗外阴沉的冬日天空,象征着这次会议从一开始就不对劲。

    厄尔·沃伦轻敲桌子以示开始:

    “先生们,让我们开始吧。今天,我们要讨论弹道证据以及它与证人证词的吻合程度。兰金先生,您能简要介绍一下最新的调查结果吗?”

    李·兰金打开文件夹,他是法律顾问:“谢谢,主席先生。调查局的弹道分析表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从德克萨斯教科书仓库大楼的六楼发射了三发子弹。两发击中了肯尼迪总统,一发可能击中了康纳利州长。然而,证人对枪声的数量和方向的描述不一致。”

    理查德·拉塞尔是佐治亚州的参议员,他皱眉,身体前倾道:“兰金先生,我对这个‘单发子弹理论’持保留态度。一颗子弹怎么可能以如此奇怪的轨迹同时击中肯尼迪和康纳利?”

    助理法律顾问阿伦·斯佩克特翻了翻笔记本之后解释道:“拉塞尔参议员,请允许我解释,我们的分析考虑了他们在车中的位置和子弹的穿透力。子弹穿过了肯尼迪的颈部,然后击中了康纳利的背部、胸部和手腕。目前的证据足够支持这一点。”

    “斯佩克特,这听起来牵强。证人报告有四声枪响,有些人还看到草丘上有一个身影。

    我们是不是太轻易地忽略了这些?”另一位众议员黑尔·博格斯显然不认可这一结论。

    “博格斯议员,目击者在混乱时刻的证词是出了名的不可靠。联邦调查局的弹道专家是专业人士,他们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信赖。”艾伦·杜勒斯,他是前ia局长,有着丰富的调查经验。

    众议员杰拉尔德·福特点头道:“我同意杜勒斯先生的观点。调查局投入了大量资源。他们的报告是基于科学的。”

    “你们难道不觉得不对劲?调查结论和证人的证词明显不符!”黑尔忍不住了,“BBC传给我们的录音,所有认识奥斯瓦尔德的人都说这声音和他的声音相似。

    要么说相似,要么说一样,可调查局得出来的结论却是,这份录音有人伪造。

    明明我们做了声音和录像的比对,BBC的录音和录像在时间上是匹配的。

    从枪响,到民众惊慌失措。”

    目前关于胡佛是背后真相的传闻愈演愈烈。

    都快要成为共识了。

    来自华盛顿和bi的压力,希望让他们尽快得出一个结论。

    而联邦和胡佛本人希望的结论就是,奥斯瓦尔德是孤狼,而后续他被枪杀也同样是意外。

    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黑尔就不愿意。

    这里的录像是指亚伯拉罕·扎普鲁德用8毫米彩色胶片摄影机拍摄的26秒影片,被称为“扎普鲁德影片”。

    扎普鲁德就站在草丘上,拍摄了肯尼迪车队的行进。

    影片捕捉了枪击的关键时刻,包括肯尼迪头部中弹的致命一击和车队加速离开。

    影片还显示了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的受伤反应及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惊慌动作。

    没有安保人员或者司机向肯尼迪开枪的画面。

    整段录像全程无声,帧率为每秒18.3帧,总计486帧。

    扎普鲁德在枪击后迅速将胶片交给当局,并制作了副本。《生活》杂志以15万美元购买了出版权,并在同年的11月刊登了部分静态帧。

    这里虽然没有声音,但是他们拿录像和录音做了比对,录像和录音是能够匹配上的。

    而调查局的报告,属于是把所有证据都摆在明面上,但最后的结论却和证据截然相反。

    就好像非要说一加一等于三一样古怪。

    “抱歉,我想提醒一句,那就是奥斯瓦尔德和苏俄有着密切关系。

    很有可能当时KGB也在现场,全程进行了录像。

    克里姆林宫用这则录像,对照着伪造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这段录音。

    不是说现场有一位拿着相机的面具人吗?他很有可能就是苏俄派来的。

    为的就是造成我们内部的混乱、不安和撕裂。”艾伦·杜勒斯辩解道。

    “那奥斯瓦尔德又是为什么被鲁比枪杀的?”黑尔·博格斯不满道。

    阿伦·斯佩克特迅速回答道:“参议员,鲁比声称他这么做是为了让肯尼迪夫人免受审判的折磨。我们尽管发现他与有组织犯罪有联系,但没有证据表明他参与了阴谋。”

    又是证据齐全,结论一塌糊涂。

    阿美莉卡大把类似的调查。

    但凡有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根据这些证据都能给一个正常的结论,但他们最终的结论就是南辕北辙。

    类似的调查在联邦贪腐中最为常见。

    以至于史密斯专员们一点都不掩饰了。

    黑尔·博格斯的声音提高:“这太巧合了!鲁比在警察局枪杀奥斯瓦尔德,我们却要相信没有更大的阴谋?”

    杰拉尔德·福特平静地说道:“博格斯议员,我们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妄下结论。这是我们的使命。”

    约翰·谢尔曼·库珀叹气:“我担心的是调查局是否隐瞒了什么。胡佛局长对这项调查的控制非常严密。”

    艾伦·杜勒斯为胡佛辩护道:“参议员,调查局是一个称职的机构。胡佛先生优先考虑的是国家安全。”

    约翰·麦克洛伊则说:“但我们不能忽视调查局在保护总统方面的失败,以及特勤的疏忽。”

    厄尔·沃伦最后总结道:“先生们,时间紧迫。让我们集中精力。兰金先生,请安排下周与弹道专家和证人的听证会。”

    兰金点头道:“好的,主席先生。我会立即安排。”

    理查德·拉塞尔在站起来时悄悄对福特说:“杰瑞,有些不对劲。我希望我们没有错过什么。”

    杰拉尔德·福特低声回答:“这里面的压力太大了。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11月25日的国葬,罗伯特·肯尼迪全程参与国葬,从国会大厦的送葬游行到圣马修大教堂的安魂弥撒,再到阿灵顿国家公墓的下葬。

    他走在灵车后,紧随杰奎琳,步伐沉重。

    在阿灵顿,他站在“永恒之火”旁,低头默哀,陪伴杰奎琳和侄子侄女。

    侄子小约翰敬礼时,罗伯特更是泪流满面。

    他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

    不过在这个时空可不一样。

    还有更漫长的一天。

    因为肯尼迪之死,所以他与杰奎琳还有肯尼迪的子女更加亲近,他时常前往肯尼迪家。

    这天,杰奎琳将孩子们交给保姆,将罗伯特带到书房。

    杰奎琳将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作保持安静的手势。

    随后她走到书桌边,从胡桃木的书桌抽屉里拿出一封信递给罗伯特。

    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

    “德克萨斯教科书仓库大楼六楼奥斯瓦尔德开枪的那个房间里,想知道肯尼迪之死背后的真相吗?

    我将于三天后的十二点,在那里等你,你只有一个人来才能知道真相,麻烦杰奎琳夫人转交给罗伯特·肯尼迪。”

    落款同样只有一个大大的V字。

    罗伯特感觉自己的心脏一下就被抓紧了。

    V先生,这段时间随着BBC的报道,在全球范围内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人说他是凶手,有人是他是知情人,也有人说他是哗众取宠的小丑。

    可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罗伯特也想要知道真相。

    V好歹拿出过录音。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那就是奥斯瓦尔德的录音,但罗伯特天然就相信这是真的。

    因为他很早就知道了胡佛掌握肯尼迪和自己的私生活信息。

    他希望通过司法部渠道获得bi关于肯尼迪之死的详细报道,也遭到了胡佛的阻挠。他是司法部长。

    同样,作为华盛顿的高官,罗伯特还知道胡佛希望尽快结案。

    种种,让他不得不认为,V的录音很大可能是真的。

    现在出现的来信,让他又紧张又兴奋。

    杰奎琳眼眶红了,没有多说什么,罗伯特默默点了点头,按捺住内心的困惑。

    杰奎琳认识V?

    V到底是谁?

    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太多疑惑出现在他心头。

    杰奎琳接着从书柜里掏出一封她手写的信递给罗伯特:

    “我今天早上起来,发现书房的门是开着的。

    保姆没有我的吩咐是不可能会打开书房的,加上JFK的去世,我特意给书房上锁了。

    结果钥匙没丢,书房门莫名其妙开了,这封来着V的信就放在书桌上,用JFK的印章压着。

    要不要去见他,这取决于你。”

    罗伯特点了点头,凑到杰奎琳耳边低声道:“我一定会去。”

    他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胡佛给的压力。

    毫无疑问,胡佛是前所未有的大boss。

    哪怕肯尼迪没死,胡佛也是他们对付不了的大boss。

    但肯尼迪用自己的死,给他们撬开了一条生机。

    还有这位,不知道来历的神秘V先生在其中。

    虽然罗伯特从未公开支持阴谋论,但他私下委托过亲信调查肯尼迪之死。

    在1967年的时候,他与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会面,这位检察官认为肯尼迪之死是ia的阴谋。

    而现在录音把罗伯特指向了bi。

    “肯尼迪先生,这里是肯尼迪之死最重要的现场,你不能进去。”

    乘坐专机重回达拉斯的罗伯特,发现自己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连仓库大楼都进不去。

    这里已经被达拉斯当地的bi给围起来了。

    正当他想往里面闯的时候,匆匆赶来的詹姆斯·戈登·尚克林挡住了他。

    尚克林是BI达拉斯办公室的主管,负责达拉斯的现场调查。

    沃伦调查委员会的现场证据,包括弹道报告、指纹分析、目击者证词全部都依赖尚克林所带团队提供。

    这么说吧,他虽然没有直接在沃伦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作证,但他的报告是委员会讨论此事的基础。

    “我现在命令你滚开!”

    身为司法部长,罗伯特带来的人和本地警察和BI的人对峙。

    “好吧,好吧。”尚克林伸手装作不想发生冲突。

    等到罗伯特和他擦身而过的时候,罗伯特隐约听见对方说了句:“我们早就知道了。”

    知道什么?尚克林没有说。

    其实达拉斯本地的bi还真是早就知道有人要暗杀肯尼迪。

    甚至奥斯瓦尔德他们都知道。

    詹姆士·霍斯蒂就是负责直接跟踪奥斯瓦尔德的达拉斯BI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尚克林的下属。

    他们在1963年10月就知道奥斯瓦尔德在教科书仓库工作。

    枪击发生后,詹姆士·霍斯蒂销毁了一份奥斯瓦尔德的威胁信。

    可以这么说,达拉斯本地的这帮bi工作人员,知道的可能比胡佛还更多一点。

    罗伯特带来的人和达拉斯当地的警察把教科书仓库大楼围的水泄不通。

    他特意嘱托他带来的心腹,遇到面具人就放对方上来。

    罗伯特看过比尔和邦妮的证词,比尔是达拉斯本地警察负责审问的。

    他很清楚V就是面具人。

    罗伯特已经反反复复将奥斯瓦尔德开枪的房间找了个遍,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一直等到零点。

    门哒的一声打开。

    “罗伯特。”面具人走了进来。

    “V?”罗伯特迟疑道,对方的形象和他看过的报告一样,神秘、诡异而又强大。

    他连忙道:“先生,你有新的录音或者直接的录像吗?”

    V摇头道:“不急,靠这些可没有办法扳倒胡佛。”

    罗伯特思索片刻从对方的话中读出了两个信息,第一个胡佛就是幕后真相,第二个,对方手里还真的有更多的猛料:“我该怎么办?”

    罗伯特早就被复仇的火焰冲昏了头脑,他脑子里只有复仇。

    什么V是谁,有没有可能是苏俄人,这背后有没有苏俄的阴谋。

    罗伯特一概不管。

    他要的仅仅只是找到真凶,为死去的兄长肯尼迪复仇。

    面具下的林燃内心叹气。

    他自然认识罗伯特,和过去在白宫见到的罗伯特比起来,现在的罗伯特感觉离彻底疯狂可能只有一步之遥了。

    “你需要做的是不断给胡佛施压。

    只有给胡佛施压,他才有可能犯错,他犯错,你才有机会扳倒他。”林燃说。

    “我要怎么做?”罗伯特问。

    林燃说:“联系马丁路德金,让他们的抗议活动在宾夕法尼亚州举行。

    宾夕法尼亚州米迪亚的办公室,有BI过去长期采取不正当手段收集各种人士资料,并且对他们实施jiantin的证据。

    他们内部管这叫COINTELPRO计划。”

    COINTELPRO计划原本一直要到1971年才被曝光。

    罗伯特再被仇恨冲昏头脑,也感觉到了不对劲。

    你怎么连他们内部这计划叫什么都知道。

    知道具体位置也就算了,居然连计划都知道。

    这有点太不正常了。

    “V,你到底是谁?”罗伯特问道。

    V回答道:“我不过是一个受过肯尼迪总统帮助的阿美莉卡人罢了。”

    说完在地上留下一盘录像带就转身离开,“这是更完整的录像,你可以自己看,最好等沃伦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再公布。

    总之你看了之后会非常震惊的。”

    罗伯特起身将录像带收到自己的衣服内袋里,随后冲出门,还想再多问几句,只见教科书仓库大楼六楼的走廊上空无一人。

    “刚才你们有看到人进这栋大楼,或者离开这栋大楼吗?”罗伯特一层一层确认没人后,走到楼下,问在场的工作人员们。(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技入侵现代不错,请把《科技入侵现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