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燕京还是有着一丝凉意。
东德代表团人数很少,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抵达燕京后,入住王府井附近的燕京饭店。
打算次日前往位于西郊的半导体研究所。
他们没想到的是这里只有大小猫三两只,稍微叫得出名号的半导体科学家都没在燕京。
这次来的除了穆勒外,还有VEBHalbleiterwerk的技术负责人卡尔·魏斯,他精通半导体工艺。
房间里,魏斯和穆勒闲聊道:“你确定华国人掌握了离子注入技术?”
穆勒不假思索道:“当然不可能。
没有人能够不拆解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拿到收音机就确定它是不是采取了离子注入技术。
也许林教授可以,但我肯定做不到。”
这里是指自由7号坠落,在传闻中,林燃只是通过肉眼看图纸就判断了它有问题,这也成为他传奇故事的组成部分之一。
越懂行越觉得不可思议,怀疑是阿美莉卡的宣传手段。
穆勒接着说:“不过你就不好奇华国同行们为什么进展这么快吗?
从自由阵营的中档货,这才短短两年时间,现在推出的已经是自由阵营高端货了。
而且无论是质感还是声音又或者是我们用示波器和半导体分析仪测量它的晶体管电学特性,它表现出来的特质也和我们在学术杂志上了解到的德州仪器生产的不相上下了。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来探探究竟,看看能不能和华国合作。
尤其在我们要推OGAS的今天,半导体技术对我们而言显得格外重要。”
是否用到了离子注入技术,哪怕用仪器也观测不到,最多从增益、噪声系数和击穿电压上判断华国造的晶体管比他们要好得多。
表现出了更低的噪声和更高的一致性。
但具体技术细节还是要靠面谈,看对方是否愿意透露。
魏斯听完后无奈道:“你说的没错,我们现在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完成OGAS,我们几乎各项工艺都处于一个落后状态。
不过好在苏俄那边表示会陆续有一批来自硅谷的工程师和来自硅谷的技术资料。”
穆勒惊讶道:“真的假的?”
和单纯的技术人员穆勒比起来,魏斯多少带点管理序列在,知道的信息也更多。
他点头道:“真的,人已经在莫斯科了,这回肯尼迪的死让很多阿美莉卡人都感到失望。
因此苏俄那边抓住时机,给一些倾向于或者有可能倾向于我们的科学家传递了信息,从有回音的那部分里挖来了一些。
据说人已经到莫斯科了。
还是教授影响力大,过去我们提要重视半导体技术,压根没什么用,过去多少资源力度支持,反应之后依然是多少资源。
而教授提出技术奇点之后,莫斯科那边一下就重视起来。
又是给资源,又是推广OGAS,甚至连KGB都利用起来了。
教授这影响力真的没谁了。
不但能影响白宫,还能影响莫斯科。”魏斯说。
这也是当下所有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们的共识。
也就是现在时代杂志没搞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不然林燃怎么着也能跑到前二十去,前二十里唯一的非政治家。
“是啊,如果教授在华国工作就好了,我相信如果教授回华国,恐怕柏林没有任何人会反对我们和华国进行技术合作。”穆勒说。
当下环境下,华国和东德的关系比较僵硬。
不过不影响双方仍然有经贸往来,华国继续接着参加莱比锡贸易大会。
正冷经热,依然存在。
东德是熊猫收音机很重要的一个市场。
“这太难了,教授想回华国几乎不可能。”魏斯说完后和穆勒接连苦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林燃这种科学家跑到socialism阵营来的难度。
而且还是参与了NASA所有核心项目。
会议室里,双方相对而坐。
会议室整个布置突出一个简单,桌上摆放着技术文档、水杯和笔记本。
魏斯双手交叉,目光扫过收音机。
穆勒翻阅宣传册。
华国负责对外贸易的翻译张梅则微笑道:
“魏斯先生,穆勒先生,欢迎来到燕京。希望这次访问开启我们之间合作的新篇章。”
穆勒点了点头:“谢谢张女士。我们在莱比锡博览会上见识了贵方的收音机,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希望深入了解你们的技术。”
这属于围绕技术的小型会议,只有技术人员和翻译的参与。
魏斯直奔主题道:“李研究员,我们怀疑贵方收音机的晶体管采用了离子注入技术。音质清晰,灵敏度高,这与西方某些工艺相似。是否属实?”
李志强轻抿茶水,掩饰内心波澜,因为他压根不知道到底用了什么技术。
他从之前同行那得知的消息就是,和德意志这边的谈判,多听少说,说的话就打马虎眼,收集到对方的问题和想法之后再做打算。
李志强从容道:“魏斯先生目光敏锐,我们的晶体管确实采用了先进工艺,但具体细节我们可以先从整体性能谈起。”
魏斯皱眉,取出技术报告,指着一页:“我们后面测试了你们的收音机,低噪声和高增益特性指向离子注入。
这技术能精确控制掺杂,贵方是否已掌握?”
穆勒缓和气氛补充道:“李先生,我们尊重贵方实力。如果属实,这将是合作良机,推动socialism阵营半导体工业进步。”
主要还是来的人是研究员,所以魏斯和穆勒有些咄咄逼人。
要是来的是黄昆或者谢希德,他们肯定会换一个态度。
李志强与张梅交换眼神。
李志强坦诚但谨慎道:“我们在实验室研究了离子注入,至于它是否用到了离子注入,我不确定,因为我不负责它的量产。”
魏斯眼睛微瞪,手指敲桌,内心略微有些不满。
“能否分享掺杂精度或实验室设备的具体细节?”
李志强微笑道:“小规模尝试而已。具体工艺涉及机密,需更高层面协议。”
魏斯继续敲着桌面:“先生,你不够坦诚。
因为以华国现在的技术实力,是做不到离子注入技术的,我们也尝试过离子注入技术。
它需要需10-200 keV的加速器,能量控制误差需要在1keV以下,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精确调节掺杂深度。
以我对华国的了解,你们的加速器性能能量范围恐怕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吧?
更不考虑需要高分辨率的质量分析仪,来确保需高精度磁场或电场能够把特定离子给分离掉,去除杂质离子,确保掺杂的纯度。
这两个设备是华国绕不开的鸿沟。”
张梅在疯狂翻自己提前准备的技术词汇,确保能把对方所说的翻译准确。
毕竟对方语气不太好,她不能引发事故,至少事故的原因不能是自己。
李志强则越听越迷糊,因为他真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穆勒诚恳道:“我们理解保密。
但我们希望贵方能够足够坦诚。
东德在精密仪器上有足够基础,若能共享离子注入研发或联合生产,将提升双方实力。”
张梅听到这里,直接回答道:“平等互利的合作我们很感兴趣。”
魏斯语气缓和道:“我相信贵方一定实现了某种技术突破,在当前环境下,这点足够令我们感到钦佩。
我们希望参观实验室,了解设备运行。”
李志强说:“我们会考虑的,需上级批准。”
大山深处的神秘51区,东德代表前来的消息和试图谈判内容当天就以电报的方式传到这里了。
钱院长的办公室把黄昆找来,“黄教授,和你们预判的一样,东德那边上钩了。”
黄昆点头道:“上钩了就好,我们的工业基础太过于孱弱,不和东德合作,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实在难以有所突破。”
此时的51区在大量方面仍然处于一个追赶阶段,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认知,他们知道前方清晰的方向要怎么走。
“只能说赶上了好时候,全球主要国家空前重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导致大家都提高了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重视,听说东德他们还打算用计算机来搭建一套经济指标的管理系统。
只要我们手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来谈。”钱院长说。
作为51区科技领域的实际负责人,钱院长很清楚当前围绕树莓派研发的困境。
重点就体现在高精尖工业体系的薄弱。
此时的51区已经制定下要在便携式计算器和存储芯片这两个方向有所突破的目标了。
前者是因为树莓派自带的科学计算器功能,让他们意识到类似的科学计算器如果能够做成便携式,或者哪怕大一点也会很有市场。
后者则是因为,树莓派那和卡片一样大小的体积,居然能够实现存储海量数据,结合存储芯片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再考虑到硅基的特性,他们几乎能够肯定硅基芯片是能够用来存储的。
并且此时他们已经造出了具有存储功能的芯片,但此时的存储芯片更类似于触发器,而不是后世的DRAM,这些触发器由双极晶体管构成,每个触发器存储1位数据,存储的数量实在太少。
围绕这些困难,华国需要引进外部技术支持。
莱比锡贸易博览会属于是一次钓鱼。
实际上送给东德的样品,要比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品质好得多,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样品,为的就是让东德意识到华国技术的不凡。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想和苏俄合作,是不现实的,东德尽管在zz上靠拢苏俄,但双方还有的谈。
“唉压力太大了,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德州仪器的硅纯度能够做到7N,在工艺上,理论上即便是我们没能掌握的CZ法硅,最多也就只能做到6N。
但德州仪器能做7N,这还是公开资料上显示的,可能他们实验室能做到8N。
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被拉大了。
不搞定CZ法,光靠化学提纯,我们很难突破5N的桎梏。”黄昆感慨道。
随着对阿美莉卡半导体技术发展的信息收集逐渐完善,华国对阿美莉卡业内情报的时间差最多只有3个月,也就是说阿美莉卡1月发生的业内动态,4月份华国就能看到。
越是了解越是惊讶,因为差距太大,感觉对方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每次看都有新的进展。
至少在51区半导体组科学家们眼里,阿美莉卡肯定也获得了树莓派,甚至他们对获得的外星技术资料破译出来了一部分。
不然很难理解对方的进展为什么这么快。
我开挂我还追不上你,你是不是开了更大的挂?
“等燕京那边把他们的底摸的差不多了,再让人去接到蜀都来谈。”钱院长说。
黄昆点头道:“这样最好,我亲自去谈。其实最好还是直接从苏俄手里引入技术,他们还是有一些技术有独到之处的。
苏俄他们也能做到和德州仪器一样的6N,也许能做到7N,他们的化学提纯工艺尤其是四氯化硅的多级精馏,我们要是能搞到手,直接就可以用了。”
钱院长苦笑道:“毛子还是别指望了,当前这种形式下,毛子不可能会和我们谈的。”
魏斯和穆勒在燕京呆了三天后,他们提问,对方敷衍,他们想参观产线,对方敷衍,他们想要见其他专家,对方敷衍。
他们已经后悔来燕京了,因为他们发现华国没有半点合作的诚意。
“抱歉,李先生,我想你应该不够格和我们直接谈判,因为你对技术细节一无所知,你们华国的专家们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信息给我们,这样的谈判没有任何意义。”
魏斯日耳曼人标准长相的脸上难掩怒气。
和前几天有些唯唯诺诺相比,今天的李志强格外镇定,在负责翻译的张梅同志转述完之后,淡定地说道:
“先生,我们为你们安排了去蜀都的行程,你将会在那里见到我们半导体领域的负责同志,他会为你解答所有疑问,包括带你们参观我们的半导体生产线。”
魏斯和穆勒对视一眼后,说道:“好,由于这个行程没有在规定中,所以我们需要先跟柏林那边发电报申请,不过问题不大。”
就这样,魏斯和穆勒在华国方面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华国西南边陲的飞机。
不过等他们到蜀都,已经是夜晚了。
第二天一大早,黄昆就身着深色中山装面带微笑,站在蜀都的无线电厂门口迎接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同行。
大部分产能都在攀枝花,但也留了少量的产能在蜀都,主要起到一个样板间的功能。
“欢迎,穆勒博士,魏斯博士,我是黄昆,和马克斯·玻恩合作一期写《晶格动力学》的黄昆。”黄昆用生硬的德语说道,伸出手与他们热情握手。
马克斯·玻恩就是德意志物理学家,黄昆虽然这么多年没用,但德语还是拿得出手。
穆勒和魏斯对视了一眼,知道这回见到大牛了。
他们在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华国半导体领域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科学家,其中黄昆绝对是最有名的那位。
即便刨去《晶格动力学》,对方在物理领域的造诣也不容小觑。
这回二人都不敢造次,反而显得格外谦虚。
“非常感谢,黄教授。”穆勒回应道,笑容中满是热情,“我们听闻华国在硅基晶体管收音机上取得了突破,特意前来学习和交流。”
“是的,你们的技术进步让我们惊讶。”魏斯补充道。
黄昆微微一笑,点头示意两位客人随他进入工厂内部。走廊上挂满了半导体器件的照片和图表,展示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成就。
穆勒和魏斯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心中暗自揣测:华国的突破究竟源于何处?
一行人很快来到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化学试剂气味。
黄昆指着一台庞大的机器说道:“这是我们的气体掺杂设备,我们用它制造出了纯度为5N的纯硅。”
穆勒走近设备,仔细观察其构造,眼中流露出惊讶的神色。
“5N的纯度,靠气体掺杂工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他感叹道,“我们在东德还在努力突破4N的瓶颈。”
苏俄归苏俄,东德归东德。
尽管苏俄会提供技术支持,但此时的东德在半导体领域就是处于一个落后的地位,苏俄本身也要控制东德的供应链,像纯硅这种就没有转移给东德。
黄昆平静地解释:“我们在气体掺杂技术上做了一些创新,通过精确控制气体流量和温度,去除了更多杂质。”
魏斯在一旁快速记录着笔记。
然而,黄昆话锋一转:“不过,纯度只是基础。我们的收音机能媲美美国和日本,更多依靠的是电路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突破。”
随后,黄昆带他们走进电路设计部门。墙上挂满了复杂的电路图和草稿,几位年轻设计师正埋头工作,时而低声讨论技术细节。
黄昆介绍道:“这是我们的设计团队。他们优化了电路结构,减少了噪声和失真,大幅提升了收音机的性能。”
穆勒走近一位设计师,问道:“我能看看吗?”
黄昆点头道:“当然。”
随即他俯身查看他手中的电路图。“这个设计非常巧妙!”
他赞叹道,“你们是如何想到这种结构的?”
“经验,华国在半导体收音机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黄昆回答道。
简单的参观完之后,光是5N的纯度,已经足够东德重视了,穆勒和魏斯对视了一眼后心想。
不过到会议室之后,黄昆的第一句话就出乎了他们意料。(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