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无天!”
李超人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就从香江警察方面得到了消息。
不但计划没成功,而且从执行任务的督查到休·巴顿本人,无一存活。
甚至去现场拍照的记者都没留一个活口。
这让他后怕不已,要不是临时有事,他差点就去现场了。
自己要是去了,现在在沙头角不就也是尸体一具了吗?
李超人内心震动不已,“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
能一次性干掉这么多人,显然是华国出手了。
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难。
“不过也对,华国在这方面从来不怕。
可他们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我确保这次行动前,只有少数人知道,连我都不知道具体交接地址。”
他内心更加惶恐。
感觉自己组织的所作所为好像暴露在了华国眼中。
“他们下一步会不会来干掉我?”
这次对他来说无一是一次重大的挫败。
投入了资金执行对熊猫的计划,自己在怡和洋行的核心人脉休·巴顿死了,无论怡和是从伦敦派人还是从香江本地提拔英格兰人,关系网络都要重新搭建。
新的大班,会不会待见他,完全是未知数。
毕竟他是休·巴顿的核心心腹,核心心腹意味着取得另外人的信任会难上加难。
而休·巴顿如果是升职,哪怕是平调,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毕竟人还在,他还在对应的位置上,就有可以置换的资源。
可偏偏是死亡,还是以这种方式死,人死债消,人死也意味着关系网络资源的全部消失。
李超人感觉流年不利,针对华资的行动已经连续失败了。
第一次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身家,这次的实际损失要严重得多。
他内心不由得叹气,为什么要和泥腿子们拼命,大家和气生财不好吗?
浑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挑起了这场纷争。
“叮叮叮~叮叮叮~”
电话声响起。
“好。”
“好的,我马上到。”
在自家豪宅里,李超人接完来自香江警务处副处长的电话,让他赶紧去港岛的中环军器厂街1号一趟。
这里是香江警察总部大楼所在地,警务处、行动指挥中心、刑事侦查等关键部门都在这里。
李超人从到中环军器厂街就感到和往常不一样的肃杀氛围。
门口停满了冲锋车、流动警察指挥车和冲锋队大型卡车。
这是往常难得一见的景象。
(中央警署门口堆满车辆,图源冼樂嘉《皇家香港警察隊一百五十週年紀念1844-1994》)
(50年代起香江本土用的流动警察指挥车,里面安装了各种通讯设备用于现场指挥作战。)
(50年代起香江警察用的冲锋车,车身没有安装车门,以方便警察执勤过程中能够快速上下车。)
一间审讯室里,爱德华·泰勒亲自坐在对面等候李超人:
“李生,请坐。”
李超人本身没有这个名气,能让爱德华记住。
但架不住这次一旦曝光就会引起全香江震动的大型事件和其有关,李超人的资料在昨天深夜就摆在了警务处处长爱德华·泰勒的办公桌上。
“邰处长,您好。”李超人和对方握手后坐在椅子上,一副不知道为什么把他喊来的神色。
爱德华·泰勒中文名叫邰華,后来改名叫戴磊华。
“李先生,这是具体资料,请看。”爱德华将一份厚厚的报告递到他面前。
里面全是照片,清一色尸体照片,第一张就是休·巴顿。
这样的大事,全警局从上到下都知道了,不过长官严命大家不得外泄资料,不能让媒体知道消息。
在搞清楚事情原委,港府给事情定调前,必须严格封锁消息。
李超人明面上不应该知道此事。
他演的也很像。
李超人眼眶中开始出现泪水,“巴顿先生是是个好人,我实在想不到,谁会下此狠手!”
看完之后,他面露震惊,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爱德华没有给他反应时间,直接问道:“好了,李生,你可以回去慢慢悲痛,但现在,我需要你把你所知道的情况,尽可能详细的告诉我。
休·巴顿为什么会出现在沙头角,以及为什么还会有记者和一群全副武装的警察,最后就是你对犯下这起命案凶手的猜测。”
李超人开始慢慢讲他和休·巴顿针对环球电子的案件设计。
他自然不担心,爱德华会是环球电子的人。
警务处处长通G?怎么可能,爱德华是英格兰人。
还没等他把事情大概讲完,外面有人敲门,然后是一名穿着制服的华裔走了进来,凑到爱德华耳边低语了几句,便把一份报纸递给了爱德华。
李超人坐在对面,能勉强看出这是一份百花报。
爱德华看完后脸色一变。
等李超人把他所掌握的情况说完后,爱德华起身笑道:“好的,情况我们了解了,多谢。”
李超人还想再说什么,爱德华已经准备要出门离开了。
他连忙道:“我猜测是华国方面干得.”
爱德华扭头把手上的报纸递到他面前,“当然,华国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李超人凑近一看,百花报的头版赫然写着:
“沙头角惊现集体死亡”
除了报道本身外,还详细列出来了死亡名单,包括了名字和身份。
第一位的就是:“休·巴顿怡和洋行大班”。
李超人深吸一口气。
因为无论是华国开始做生意,还是说对方能够料敌先机先下手为强,又或者是百花社赤裸裸的挑衅,一切的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认知。
他感觉到世界正在发生着超出他理解的变化,这种变化缓慢而又坚决。
“邰处长!您说的没错,华国佬这是赤裸裸的在挑衅!我们必须给他们一点教训瞧瞧!”李超人在看完后义愤填膺道。
爱德华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李生,你是不是还没清醒?”
李超人有点懵,你个英格兰人,休·巴顿死了居然不想报复?你也通G?
他有点害怕了。
英格兰人和华国搞到一起?
当天,全香江舆论哗然。
百花社率先报道,这件事掩盖不住之后,各大报社争先报道,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在香江这鼻屎点大的地方,李督查都算得上是大人物了,更别提休·巴顿。
舆论根本压不住。
至于为什么这些人为什么出现在沙头角,这桩命案又是谁犯下的,一时间舆论哗然。
百花社方面开始主动放出消息,说和环球电子有关。
直接把真相以流言的方式放出来。
“诶,你知道吗?据说休·巴顿因为熊猫电子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知道华国货是从沙头角那边运过来的,所以特意带了一批警察想去办个人赃俱获。
结果没想到被华国给提前得知了消息,华国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他们全部给干掉。”
“我也听说了,我还听说是最精锐的部队出动,英格兰佬这边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这么说,熊猫还真是大陆货?”
“肯定啊,你没看弥敦道卖的熊猫比市面上那些假熊猫品质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吗?”
“看来我也得去捧个场了,白皮就该狠狠的杀!”
一来因为休·巴顿的死亡,导致针对熊猫电子的行动群龙无首,大家也不敢继续下去,你也不知道华国到底有多少存货。
毕竟换货是半价换不是免费换。
而他们也是要付出资金成本的。
另外一方面,华国的悍然行动,让香江本地报社也不敢再报道熊猫电子的负面新闻,群众受到该新闻的鼓舞,纷纷支持熊猫,对熊猫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两方面导致,换货销声匿迹,销量大增。
当晚,李超人在自家酒店宴请黃奇仁。
和著名华人警察比起来,黄奇仁绝对算不上出名,但对于华人富豪们来说,他是比著名华人警察们更值得拉拢的对象。
因为他是警务处处长副官兼私人助理。
(黄奇仁其人在千禧年之后写了一本叫《警官手記:六十年代香港警隊的日子》的书,由三联书店出版,在香江本地发行)
酒酣脑热之后,李超人把上午的疑惑说出来,为什么他提出要给华国小小的教训,爱德华却说他还没清醒。
黄奇仁笑道:“李生,你懂商业,懂英格兰佬,但你不懂香江。
香江这块地,是归英格兰管没错,但不是完全归英格兰管。
华国只是不想管,不代表他们不能管。
如果港英真的想干嘛干嘛,那四年前,曾昭科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放走。
换五十年前的香江,曾昭科一事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出境。”
李超人恍然,他从中读出了港英不想得罪华国的味道。
曾昭科是前香江警察,林燃来港的那一年被港英政府报送到剑桥大学深造,一年后返回香江担任助理警司,是少有晋升警队高层的华人,随后被拘捕然后送到罗湖。
“确实,休·巴顿这样的人,因为从伦敦来,他们以为香江是英格兰人的香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华人颐指气使。
实际上,我们在警队很清楚,遇上真正从大陆过来做任务的,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必要给自己找事。
在警队越久,越清楚这个道理。”
黄奇仁小酌一口之后,接着说道:“海上飘着的,给内地送各种药品、设备甚至是敏感物资的海船难道我们真的不知道吗?
警轮1号、警轮4号、警轮13号、警轮33号难道是摆设吗?
还是那个道理,我们没必要闹太僵,没必要没事找事,英格兰太远,华国太近。
休·巴顿死了就死了,你会觉得一个英格兰佬死是大事,实际上只要华国不出来公开承认,自己做的,那就没事。
哪怕华国公开承认,只要伦敦方面装死,装作不承认,也没事。”
黄奇仁看的很清楚。
同样的对话还发生在弥敦道百花社内。
爱德华和周楠对坐。
不过他们面前没有酒,而是茶。
“周先生,我没想到华国派了您这样的狠角色来。”爱德华态度很客气,同样没把休·巴顿的死当一回事。
周楠笑道:“邰生,我可不是什么狠角色。
如果你说的是沙头角的事情,那件事和我无关,要知道真相,你们尽管去调查,我这可没有凶手。”
爱德华苦笑道:“您这当然没凶手,凶手都回罗湖了,您这怎么会有凶手。
可问题是,您能指挥凶手。”
周楠直言道:“讲这话是要证据的。”
爱德华点头,闭口不谈:“周先生,你们想要什么?
或者说,现在的局势下,我们要怎么做,双方才能重新达到平衡?
我们无意改变现状,但从你们的行为来看,显然你们想改变现状。”
周楠说:“不,我们同样不想改变现状,我们只是不想看到民众的小生意被影响。
局势艰难,华人找口饭吃不容易,老有人想要来搞破坏,我们想着都是华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爱德华内心松了口气,只要你们不是想把香江给收回去就好。
即便真的想收回去,也再等一年,我明年就退休回伦敦了,我回伦敦之后你们想怎么搞事就怎么搞事。
“放心,没人会来干预华人的小生意。”爱德华保证道:“无论是怡和还是太古,港督府那边都会和他们打招呼,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周楠点头:“好。”
如果说,这只是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那么等到8月,阿美莉卡大兵们在百越大规模登陆后。
熊猫电子的货车直接大喇喇出现在码头上,把货往阿美莉卡军舰上搬的时候,无论是怡和还是太古彻底没有别的想法了。
熊猫的生意都做到阿美莉卡了,同时和华国还有阿美莉卡作对吗?
别说香江了,就算是伦敦也没这么大的胆子。
至于休·巴顿,只能说白死了。
沙头角事件也成为了类似曾昭科案一样的案件,大家都知道谁做的,但就是没人承认,警队、港府、华国没人承认你们的猜测是真相。(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