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人凤所说的消息传出去后,整个辽东的局势瞬间引发一场剧烈的地震。
这辽东之地素来以广阔著称,其整体的地理面积丝毫不亚于一些中型国家。
褚玉麒手下有大量兵马,分布在辽东的各个地区,维护着他的统治。
不过褚玉麒在辽东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久,根基浅薄,其本人一死,再加上祖氏的内乱,褚家庞大的基业顷刻分裂。
各地统兵的将领心思各异,在确认了褚玉麒身死的消息之后,他们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
有人招兵买马,野心勃勃,准备割地自立。
有人集结军队,杀向奉天,准备灭杀祖氏为大帅报仇。
也有人选择来投靠褚人凤,归顺朝廷。
一时间,风云转换,辽东剧变。
这正是淮阴军插手辽东的最好机会。
以往的辽东在褚玉麒的统治下是一个整体,难以覆灭,如今整体分裂,便可轻松击破。
淮阴军趁着辽东局势混乱之机,迅速出兵,以极快的速度出九连城,过庄河,攻取金州。
同时张远亲自率领一部分舰队从水陆进发,登陆金州港。
金州位于辽东以南,是辽东的重要海防据点,地处内海与黄海之间,控扼辽东海防疆域。
昔日大熙太祖攻取辽东之时,便曾经从金州用兵。
先明时设金州卫防御金州。
大熙建立后,在金州设立金州都统衙门负责防守之事。
后来大熙势微,天下动乱,尤其是朝廷军队的粮饷欠发,褚玉麒抓住机会,借着自身辽东总督的身份,联合本地大族,收拢各地兵权,这才控制辽东。
从某种名义上,褚玉麒自封大元帅,依旧处于朝廷的政治体系之中,并没有完全独立。
性质上和刘湘称王是明显不同的。
如今褚玉麒死讯传来,金州上到将领,下到士卒,皆无战心。
淮阴军假托褚人凤的名义而来,金州抵抗之心大大下降,最终当海陆两军兵临城下之时,便直接选择开城投降。
而辽东的其他将领此时都忙着内斗,各自顾应不暇,因此根本没人注意金州所发生之事,就算注意到了,也腾不出手来管理。
拿下金州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
金州港比九连城下的浅谈强多了。
之前因为缺少港口,淮阴军转运的兵力有限,如今有了金州这一港口,大量的兵力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威海运送到金州,逐渐成虎吞之势。
褚人凤原本还有着一些别的心思,但随着身边的淮阴军越来越多,粮草兵甲越来越充沛,他反抗的心思也逐渐断绝。
论魄力,褚人凤远不如褚玉麒。
在经过了继母毒杀、百里追逃之后,褚人凤的心中渴望安逸。
而淮阴军给他的待遇很不错,方永来信承诺,只要褚人凤公开易帜,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劝说辽东的其他将领投降,事后便封他为安丰侯,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至少保证几代人的荣华富贵是没问题的。
褚人凤考虑了一番,觉得以他目前所处的境遇,反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可能,最终他无奈选择认命,答应了方永的要求。
辽东之地想要全部收复尚需一点时间,回到湖南,却说李甲踏入山林,受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蜀王刘湘的兵马。
这是当地土司的私兵,身穿黑布短衣,用布缠腿,一些人眼脸上带有奇怪的刺青饰品。
在中夏礼仪之邦,这种装饰往往是犯下大罪的犯人才会用这种刑罚烙印,例如甘霸投匪之初,就是为了融入匪寨,方便管理,在胸口刺青,表示自己已经和官军没有任何瓜葛。
而在脸上刺青穿孔,还不知是犯下何等大罪?
李甲吓得腿脚直颤。
那些士兵自顾自的言语,听着仿若人言,细听又丝毫无法理解,真个是如未开化的南蛮一般!
李甲战战兢兢的在这些人的押送下走向当地族长的宅院。
到了这里,反倒形似汉人了。
宅院的搭建有些像是中夏的宫殿,不过也有当地自己的风格,院中有年轻的侍女丫鬟,奴婢仆役,这些人说话趋近于汉话,李甲细细理解一番,基本可以猜出个七七八八。
一个男子上前,和那些士兵快语交流了一番,李甲大致能听出一些,好像是什么土王不在,先去禀报之类的。
李甲听到土王这种称呼,眉头忍不住跳了跳。
昔日大熙太祖扫平南北之乱,奠定大熙社稷,可是这样的猛人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例如在这偏远南地生活的民族。
这里山林茂密,瘴气弥漫,难以用兵。
当地氏族又极为排外,百姓不通汉言,不知礼仪,无法管理。
就算费尽千辛万苦打下了这里,损兵折将不说,收益远远比不上付出。
山中几乎没有耕田,唯一有价值的除了一些蘑菇外,就只剩下蛇、蝎、蛤、蜈、蜥等五毒。
一年下来,官员捞不到好处,朝廷收不上税收,反倒要往里面贴钱。
因此大熙太祖最终定下土司政策,区别于官员体系,由当地的大族代替朝廷进行管理,世代传承,名为土司。
这样就免去了派兵攻打,加快了统一进程,还能避免管理成本,相反土司需要以纳贡为名义,向朝廷缴纳一些税收,反倒还有了进项。
唯一苦的可能就是当地的百姓了,土司世代传承,完全就是他们眼中的皇帝,而土司之上还有皇帝,百姓因此要受到双重的压榨。
不过这些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估计他们连大熙这两个字都不认识,大家都是这样,也就感觉不出自己肩上的苦了。
李甲被引入土司的房间等待,过了些许时日,一个穿着金黄绸缎,头戴方帽的中年男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赶来。
李甲见状,忙行礼道:“李甲见过土王!”
那土王哈哈一笑,扶住李甲的手臂,道:
“李先生羞煞我了,何必与这些蛮奴一般称呼,我名彭安,字靖和,先祖乃是唐代彭瑊,蒙受祖训,断不敢有此逆称。”
李甲啧啧称奇,这土王作为当地土司的管理者,竟然和汉人无异,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汉人,真是不知该如何言说。
见了彭安之后,李甲很快便和刘湘见面,拿出龚奇之信件信物,刘湘大喜。
李甲又劝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拖延日久,恐生变数!”
刘湘深以为然,当即表示答应出兵。
那彭安见状,立刻自告奋勇,想要带族人出兵。
只因那云南土司木氏,贵州土司安氏此时都已称王,彭安也想称王,但奈何势力不足,这次遇到这样的机会,彭安便想借机出兵,好立下功劳,扩大势力。
而且长沙城中已经里应外合,攻取下来可以说是易如反掌,面对这种唾手可得的功劳,彭安自然希望可以获得。
刘湘帐下其他人此时也纷纷请战,想要得到这次机会。
最终,刘湘还是选择了让彭安出兵,因为彭安的势力位于湘西之地,距离长沙最近,可以最快的拿下长沙,避免意外出现。
如此事情敲定下来,彭安立刻返回氏族,召集兵马,出兵长沙。(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