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六月,天朗气清,万物随气温的上升肆意生长。
夏至刚过,田间地头到处是夏收夏种的农民身影。水田里,打田的犁耙搅起阵阵水花,河滩上,黄豆和玉米的青苗已经长到尺余。田间地头处处绿色浓郁,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水乡耕作图景。
暑假即将来临。蒋梦言、蒋雪梅姐弟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暑期营生。
由于二哥被招工,蒋家缺少了年轻力壮的“黄鳝运送工”,蒋梦言、蒋雪梅姐弟重操黄鳝生意的难度变大。
如果不能延续黄鳝生意,他们还能做什么呢?朝哪个方向去开辟新的商路,让他们小打小闹的摊点生意升级做大呢?
开店卖小吃?没有合适的场地,即便租赁到合适的店面也就最多只能干两个月。到九月开学时,店面兑给谁?
卖成衣?异地进货,低进高出,钱肯定有得赚。可那叫“投机倒把”!不被这个时代的国家政策所容许。
搞养殖?规模化养鸡养鸭养鹌鹑,向城里居民提供稳定的禽蛋供应?当然是好项目。但养殖属于农业生产,一要场地二要资金三要技术四要粮食饲料计划指标。这里的每一道关口,对蒋家来说都是无法逾越的鸿沟。更何况发展家庭养殖业,在这个时代的农村,叫做“资本主义尾巴”,是必须在“反对修正主义”的大旗下被割去的对象!
那做手工呢?蒋梦言的思路也只能往政策容许的方向想。
这时许多城镇家庭的主妇,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手工活,比如糊纸盒、纳鞋底、编织毛线衣裤等。这些工作收入太微薄,补贴家用尚可,“养家活口”不可能,因而没有可行性。
也有能“养家活口”的技术性工作,比如木匠、裁缝、修鞋匠等,这些工作获得的收入也相对稳定丰厚。但那都是成年人干的活,不是蒋梦言姐弟可以考虑的。
但如果是精巧的“艺术性手工”呢!将梦言豁然开朗,觉得一下子就有了好的点子。对,就搞这个“艺术性手工”!
困扰他好久的新商路找到了!
果然,万事难不倒蒋梦言这块“回锅肉”啊!
深夜缩进空间里,他从容写出了《七零年暑期勤工俭学企划书》。在企划书中,蒋梦言仔细编列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开创“汗衫印画”业务。
也就是手工印制后世称为“文化衫”的东西。
这时还没有“T恤衫”这个词汇。对棉织短袖衫的称谓是“汗衫”或“汗衫子”。取夏天散汗快、穿着凉快之意。
棉织汗衫大都以白色、红色和蓝色呈现,但以白色最为普遍。圆领短袖是其基本款式。当然还有背心款和翻领款。当时各单位和学校组织蓝球赛或运动会,都会把“汗衫子”印上单位名称和运动员的号码,作为比赛用服。
汗衫子被上印上文字符和号码符后,清汤寡水,没有一点审美颜值的“汗衫子”,变成了受万人亲睐的运动比赛服。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它可以跨越多个年龄段,成为老少咸宜的运动时装。时髦一时!
东风路中段街面上,就有一家可以在衫子上印字的“红星刻印社”。
他们的主营业务是为各单位印制奖品款识。比方说在搪瓷茶缸、搪瓷脸盆、开水瓶、帆布旅行包、黑色PU手提包等奖品上印上“先进工作者奖”、“五一劳动者奖”、“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奖”、“青年突击手奖”等等。
当然,除了奖品印字之外,他们还为各单位在球衣、锦旗、办公桌椅、文件箱柜上的印字。由于从业人数手少而社会需求大,“红卫刻印社”长期业务繁忙。生意好的不行。
红星刻印社有一位能写一手好字的张老先生。这位先生就是红星刻印社的核心技术力量。但老先生只会写字,不会画画。所以,红星刻印社也只印字,不印画。
所以,汗衫上印画在通江口县,绝对是开创性的行业。一旦展开,必将受众人追捧。这是社会服务的巨大缺口,是极好的商业机会!
蒋梦言计划开展这项手工印画的业务。要凭借他掌握的丝网印刷技术、结合后世文化衫专用油墨和来自穿越者的图案设计理念,迅速在通江口打开“汗衫印画”的市场。他要把“文化衫”风尚,提前二十年推广出来。
蒋梦言曾与杨少华、费钦一道,去“红星刻印社”参观过。
“红星刻印社”采用的制版基材是马粪纸板。经两面刷胶刷漆,晾干压平后,把设计好的字样雕刻在纸板上。印刷作业时将雕版敷于承印物的相关部位上,喷涂或者刷涂油墨。再小心揭起雕版,印刷就完成了。
这种落后工艺因为纸板使用数次后的起翘变形,油墨粘稠牵丝或揭起时拖带等原因,印出的图案边缘不齐整,字迹模糊不干净等,质量往往不如人意。
蒋梦言要用不锈钢丝网加PET板的结构组合替换掉马粪纸板的落后工艺。仔细地梳理工艺流程,应该是四个环节。
①用不锈钢丝网作为印刷版基。根据图案精细程度的不同要求,分别采用120目或300目不锈钢丝网。制作基版要以木方为框,不锈钢丝网绷上框后,四周用压条固定。
②PET软胶片雕版造型。PET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又叫耐高温聚脂膜。经过测试,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拉伸强度和抗断裂延伸率,非常适合作为图案雕刻基材。把图案描画在这种软胶片上,再用刀片雕刻出造型轮廓和填色块面,就完成对软胶片的雕刻造型。
③制成图案丝网印版。把完成了图案符号造型的PET版,用硅酮胶胶结在丝网面上,让丝网与雕版结合成一块成熟的印版。这样制成的印版,经受得住油墨刮板或者油墨滚筒的反复推印。使用数百次都不会损坏变形。可以保证数百次以上的高质量印刷。
④衣物印制。将需要印刷的服饰等放置在印刷台上,使用刮板将油墨通过丝网印版转移到衣物上,形成图案。
对于一图多色的印刷,必须为每种墨色制作单独的印版,分层次将各种颜色分别施加到单独的色层中。
除此之外,蒋梦言还要弃用普通油漆而采用织物专用丙烯油墨。普通油漆在干结后会变得硬板,即不亲肤透气,又会在多次洗涤后出现龟裂。影响图案效果。后世的文化衫专用丙烯颜料,具备良好的附着力、耐洗性和色彩鲜艳度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温度场境。是这个时代求不可得的高级材料。当然,这种材料也只能来自于空间。
第二种方案:将“印制文化衫”与“高档服装的刺绣织补”业务并举进行。
如果印制文化衫的业务在短期内打不开局面,他觉得可以让四姐、五姐开展“高档服装的刺绣织补”来补充不足。
这个时代也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家。比如干部、医生、银行职员等,为了着装体面,他们每人都会有一两件高档次的衣物。如果能够在比如衬衣前胸处刺绣出精巧的图案标志,必定会大大提高服装的档次。这就如后世的品牌服装“梦特娇”一般,一支“别致的玫瑰”曾经是多少人心里身份与品质的象征呀!
还有修补遗憾的织补手艺。簇新的衣物不小心被刮破,打上补丁会大煞风景,但如果通过手工织补的方式对破洞处进行无痕修补,即便收费高一些,也不会缺少客户。
但刺绣与织补都是极其精细的手工劳动。其辛苦劳作的程度不可想象。姐姐们能不能经受的住大强度工作的考验呢?
还有第三种方案:印制文化衫与售卖放鹰台黄鳝并举。
经营方式设计为:每日上午在中心市场摆摊设点,展示文化衫图案样品,演示印制工艺流程、现场制作和售卖成品文化衫、同时承接客户预定。
于此同时,也在摊点上摆放黄鳝,不像上一年那样做积极的推销,本着能卖多少算多少,以“望天收”的心态来做这个暂时不能放弃的乡土生意。
二哥蒋林丰虽然不能参与运送,但父亲蒋和顺尚在壮年,完全可以接过运送黄鳝的担子。如果因为体力不支或者忙不过来的话,可以两到三天送一次。甚至可以四、五天送一次。
对了,还有哑巴贺国强呀!怎么能把贺哑巴忘记了。可以花钱请贺哑巴来跑黄鳝运输呀!有了贺哑巴这头体力充沛的“蛮牛”,黄鳝运输问题就完全可以解决了。
凭借这一年多来友善相处积累的情谊,贺哑巴一定会同意为蒋家运送黄鳝的!即便是每次往返给他一元工钱,每一个月跑十几二十次,这增加出来的运输成本,相对于整个黄鳝生意而言,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想到这里,蒋梦言轻松地出了一口气。这困扰他很久的黄鳝运输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蒋梦言决定把九十六号自己住的房间腾出来作为印刷作坊,每日下午,他们就可以在家中操作印画、设计新的图形图案、雕刻制作新的图案印版。干完之后,就休息调整。
这样的工作节奏比较有弹性,能够保持长时间工作的体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才是能行远路的明智之举。
蒋梦言反复地看了几遍自己炮制的《暑期勤工俭学企划书》,觉得虽然不尽完美,但都有八九分靠谱的可行性。至于如何落地执行,他还需要和四姐五姐开会讨论,希望四姐能够在此企划书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给出更多、更好、更合理的建议。(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