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谁都不能耽误赵老师

    鉴于老丁现在只是投机阵营一份子,尚未产生宏大史观意识,所以赵安不好跟人家说为了彻底摆脱债务,最好把债主全家干掉,这样才能高枕无忧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并顺利将财富传承给子孙后代,不必担心债主后人起诉他们。

    估计真给透一点的话,老丁晚上就能悬梁自尽。

    毕竟,传统士大夫出身的老丁思想包袱有点重,且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成员,很难有跳出自身阶级跟赵老师革老太爷全家命的觉悟。

    好不容易拉上船的可不能就这么扔了,地方实权正印官的能量还是相当大的。

    想从老太爷开的银行不断贷出钱来,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包装,包装再包装。

    这就是赵安为什么要把教育产业化概念透过钱庄掌柜汇报到京师总行的原因。

    只要和中堂认为这个PPT项目的确来钱快,那他赵有禄不仅能享受到中堂大人的另眼相看,往后也能源源不断把老太爷的银子往自家搬。

    因为老太爷还有九年才咯屁,所以这九年赵安肯定是要还钱的,要不然不等老太爷咯屁估计就要爆雷。

    借十万还一万,借一百万还十万,总之,跟养卡似的既让银行工作人员满意,又要飞速提升额度成为大清最大的背债人。

    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什么才是个人价值的最好体现?

    当然是官职和品级了。

    七品能借十万两,六品就能借二十万两.当上巡抚、布政不借它个几百万两花花,也对不住这么好的来钱路子。

    信息量太大,必须让老丁回去想想,好好消化。

    顺便再给老宋洗个脑,形成以贷养贷的三人小团伙。

    赵安这边闲逛了一圈便摸到了两淮巡盐御史署,到地名片一递说明来意再塞个二两红包,门房屁颠屁颠就去通报了,不一会就出来毕恭毕敬请赵教授到御史大人办公室坐一坐。

    御史郑博文正在写“内部参考”材料,除了日常琐事外就是关于扬州出了个“忠教授”的稀罕事。

    别看老郑是内务府营造司包衣瓦匠出身,但人家通过自学成材掌握了书写报告的基本格式,材料写的并不弱于经年老吏。

    当着赵安面将材料给他看了。

    赵安看后连连点头,老郑这材料写的没有九十分也有八十分,尽管心疼万分还是咬牙将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拿出放在了老郑面前。

    按合法工资水平计算,大概是他三百年的工资总收入。

    除了两张千两面值的,其余都是五百、三百的小额面值,看着厚厚一叠。

    这年头银票纸张、大小看着跟后世的大额港币差不多。

    “赵大人痛快,郑某自也敞亮,放心,明天郑某的折子就递进京,赵大人回去等喜讯吧。”

    老郑随手将银票捏在手中数也不数就放进了桌子右下方的抽屉中。

    抽屉这东西可不是后世办公桌才有的,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了,专门用于存放重要材料,当然也包括值钱物件。

    收条没有,承诺没有,就一个回去听讯。

    求人办事就这么难啊。

    赵安还不得不乖乖回去等消息,没办法,谁让他在京里没路子呢。

    如果老郑没有骗他,明天就将材料报送京里,估摸跟钱庄那边就是一前一后。

    一边是忠字在心头,一边是捞钱小能手,且有主动缴纳议罪银的先进事迹在前,赵安不敢想象和中堂会如何看他,老太爷又如何个心慰法。

    回到司中刘小楼来报到了,是县学宋教谕请季师爷给帮忙调动的。

    刘小楼之前在税课司是临时工,赵安特意把人调过来肯定要给人家一个书办待遇,便吩咐副校长马学正给刘小楼办理府学正式工手续,工资拿双份。

    税课司一份,府学一份,喜的刘小楼眉开眼笑,跟着赵哥干就是有奔头。

    其实刘小楼是知道赵安真实身份的,但他不知道府学上下称呼的“赵大人”档案上的名字却不叫赵安,而叫赵有禄。

    表哥王万全被赵安安排当了校办主任,刘小楼却没有被赵安安排在哪个科室,而是直接让他做了自己长随,有什么事让对方跑一跑、办一办,能省他好多事。

    刘小楼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被赵安派去下关码头打听孙老四回没回来。

    “如果人回来了,你就跟他说我到老地方找他有事商量。”

    之前赵安在税课司搞认证时雇了一批青帮的人,刘小楼同这些人打交道时知道赵安也给青帮爷叔递了帖子,却没多想,因为这种事很平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接下来几天赵安没什么事,就是抽空随马学正去同宅行的人吃了个便饭。

    酒桌上正式敲定借读生宿舍项目由宅行完全垫资,事后利润则四六分账。

    有个麻烦事,就是不是所有租客都愿意为本地教育事业搬家,也有房东趁机涨房租,所以势必要地方协调一下。

    赵安为此特意去县衙拜访老丁,老丁也没二话吩咐班房抽了几十个衙役去配合宅行搞清退工作。

    就这,还是有些刁钻刺头的。

    租房这边不是真舍不得搬,而是希望多得一些补偿。

    奈何赵安一视同仁,不愿意给这些刺头多补偿,因为这对同意搬离的租户不公平。

    房东这边则是听说府学要搞借读政策,认为学生一旦多了周边的民宅和店铺肯定要涨价,没理由府学吃肉他们连汤也喝不上的。

    因而串连不少要集体涨价。

    不多,翻一倍。

    倒也是市场经济行为。

    只是房东们集体涨价的想法不符合赵安利益,宅行那边也不太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加上房东们哪个没有在衙门上班的亲朋好友,白的黑的都有,宅行这边就有点进展不下去。

    事情很快汇报到赵安这里,下个月就要大规模招生了,宿舍项目要是不赶紧落实到时学生们住哪?

    没地方住怎么收钱?

    “科举教化是朝廷百年大计,学子更是我们扬州未来,事涉举业大事,岂容这些鼠目寸光之辈耽误!”

    在与宅行、甘泉县相关人员的协调会上,赵安先是定了调,然后将一份名单丢在相关人员面前,语气很是强硬道:“从今天起凡是名单上的人一律停止手头事项,俸禄月例也全部停发,让他们去劝家里人同意租房,什么时候做通什么时候再回衙门当差,要一直做不通这差事就别做了。”

    最后,强调一声:“不管是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清妖不错,请把《清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清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