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们都不傻

    啥叫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出身能为自己带来哪些好处,长远的、肉眼可见的,都得了解一下,心中好有个数。

    只是这个问题很专业,赵安不好意思询问别人,那样会显得他这个教授不太专业,所以只能请教娄老师了。

    也是,堂堂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却不知道考上清北有啥好处,传出去能不丢人么。

    娄老师却红着脸不告诉他。

    脸红不是羞的,而是气的。

    娄老师考了几十年连个举人都没考上,还是主考官见他年纪大破格给录了个副榜保送国子监,这才有了今天的娄教授,结果你赵有禄连个县试都考不过的童生倒成了三甲同进士,学历比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娄老师还高一档,凭什么?

    搁谁能不火!

    皇上他有眼无唉,真是上了年纪就老糊涂!

    尤其赵有禄还恬不知耻的问他同进士和举人的在官场上的具体区别在哪里,气的从来没骂过人的娄老师破防了,抄起桌上一本《大学》指着赵安骂道:“赵有禄,你他娘的是蜡烛啊!讲话不打草稿,你个连县试都考不过的同进士又有什么资格看不起我们举人!”

    呃?

    赵安没想到娄老师会发这么大火,想想这事怪他,先前跟人吴训导说的那话是无意把举人群体给得罪了。

    但他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单纯希望吴训导能够意识到自己无论是学历还是文化水平,都远不足以同进士出身的赵教授相提并论,所以,别跟赵教授杠,承认事实难道事后还能少你好处咋滴?

    别的事赵教授可能不讲究,但在同僚这一块那绝对是舍得感情投资的。

    没见赵教授刚拿了函授毕业证书,就给阅卷小组除知府大人、同知大人、江都知县以外所有阅卷老师一人五十两红包么。

    “那会什么情况娄大人也不是不知道,当晓得我也是一时气话,怎么可能真瞧不起你们这帮举人呢,尤其娄大人您饱读诗书,满腹才华.”

    好一阵连哄带骗后,娄老师脾气便也去了,不去还能怎么办?

    对面这小子学历证书再假,那也是礼部专门颁发,上面有大钢印的!

    真的不能再真。

    你可以说他不学无术,说他投机取巧,说他钻营无道,但你不能说他学历是假的。

    摆台面上也是他赵进士大过你娄举人。

    所以,不能想,一想真就憋死个人。

    放下《大学》闷坐一会后,娄老师还是给赵安讲了同进士出身的好处。

    结合娄老师所说,赵安自己捋了下。

    首先,没启蒙不上学的一律叫文盲。

    上学的一律叫童生,没过县试的童生对标幼儿园,过了县试就对标小学生,过府试则对标初中生,过了院试成了秀才自然就是高中生了。

    大体是没错的,因为叫童生试嘛。

    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也就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转变过程。

    为啥高中生就能享受免税、见官不跪等种种优待?

    说白了,识字率低呗。

    前世建国那会,初中生当乡长的一抓一大把。

    至于乡试考上举人算是进入大专院校,含金量比起童生试超出若干。

    考上会试算是专升本,进入殿试大概就算是九八五和二一一了。

    那么,赵安这个赐同进士出身理论上应该就是够二一一分数线,不过就读的学校排名垫底,专业也服从调剂那种。

    没的选。

    那同进士出身的好处是什么呢?

    最大的好处就是赵安以后是正途官,升职调迁都按正途办理,不再受到捐监异途学历限制。

    理论上,当中堂都没问题。

    因为文凭实打实摆在那。

    所谓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三甲同进士出身是无法直接分配到翰林院,但你要是会做官,表现优秀的话也不是不可以提拔到翰林院镀个金。

    有了翰林院经历,提拔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些因为学历限制而无法任职的岗位也能彻底敞开怀抱等着赵安。

    如礼部、吏部的尚书、侍郎规定必须进士出身才能担任,乡会试考官、各省学政也必须是进士出身。

    之前赵安是捐监出身根本不可能担任这些高大上的职务,现在不同了,只要他肯努力都能有机会。

    此外好处就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速度较举人、监生要快。

    举人出身的官员花十年才能升任的官职,进士出身的四五年就可以,甚至还能再快。

    就是花钱买官都不用跟监生、举人那样排长队,直接就排在前面,如果钱足够的话那就是买定离手。

    当然,三甲的碰到一二甲的还是要退避三舍的。

    具体视具体情况。

    眼面前的好处就是赵安这个同进士出身的府学教授可以跟省学台大人称兄道弟,因为大清就这么一个同进士教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举人和举人天然亲近,进士跟进士自然瞧着也顺眼。

    哪怕赵安这个同进士水份太大,进士团体也得承认他、接纳他,不然就是不给老太爷面子。

    都是进士出身,相互之间肯定要多多照顾。

    赵安从前一直想买个河道、漕运、盐政的实缺正印官,但这些正印官除了资金必须充足外也是有学历限制的。

    现在好了,搞定资金就行。

    “还有个好处,不过这个好处你别想了,你小子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娄老师明显看不起人。

    成功激起赵安的好奇:“什么好处,娄大人您给说说看嘛,您不说我怎么知道我这辈子享受不到这个好处的。”

    看了眼一脸求知欲的赵安,娄老师没好气的哼了声:“进士出身的官做到二品以上,死后能得到朝廷赠与的谥号。”

    一听是这好处,赵安顿时没了兴趣,别说文正文襄文忠了,他连高宗的庙号都没兴趣。

    起步就得是高祖,最好是太祖,世祖圣祖就算了,不好意思。

    打娄老师这出来,一路上尽是道喜的。

    好在赵安早有准备让跟班刘小楼去兑了一百两铜钱用布袋搭在肩上,只要是道喜的哪怕是扫地阿姨也是一人五十文。

    京里来的几位礼部工作人员赵安也没怠慢,给了带队的笔帖式二百两,另外几位一人一百两,又叫马学正带他们去府学定点饭店吃饭,晚上给请几位姑娘,玩完再去扬州有名的澡堂泡个澡,享受三把刀的快乐。

    一条龙的服务,包到位的。

    所有开销全算公账。

    不是赵安舍不得,是他兜中没啥钱了。

    知府大人那边听说赵有禄被皇上破格赐了个同进士出身,很是恍惚了一阵,好在有官升五级的先例在,没让知府大人再次破防。

    只是略带感慨的对亲信孙师爷道:“都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你说这赵有禄是不是妖孽?”

    吓得人孙师爷一阵肉跳,赶紧提醒恩主有些话千万要藏在心中,说不得,说不得的。

    知府大人自晓得这话说不得,要叫人传到京里皇上耳朵里,别说他是贤臣之后,他就是上三旗的满员,恐怕也要去宁古塔走一趟。

    专业水平相当高的吴训导那边就有点憔悴了,跟生了一场大病似的没法继续工作,只好告假在招待所休息。

    独自在床上却是怎么也无法入眠,脑海中始终回荡白天发生的事,越想越气,越气这心脏就越不舒服,如果不是下班回来的隔壁学官敲门发现及时,估计吴训导可能就因公殉职了。

    赵安听说此事后也是吃了一惊,立即命马学正代表自己给吴训导送上二百两慰问金聊表心意。

    对有水平的专业学者,他还是敬重的。

    就跟监狱里的牢头都敬重文化人一样。

    捐监教授跟进士教授的区别在府试名单上彰显无疑,赵安保送的学子统统过关,当然,两淮盐政阿大人的公子官明同学也是如愿成为扬州府试的案首。

    一切都很圆满,皆大欢喜。

    就是老丁和老宋有点不太欢喜。

    消息跟风似的传到甘泉县衙时,老丁正在忙着审一桩民事纠纷案,待季师爷附耳一说当场就愣了,半天冒出几个字来:“他妈的跟我一样了?”

    季师爷点了点头,赵安那小子是跟县尊大人你一样了。

    请辞退休念头也愈发强烈,总觉这扬州是一刻都不能多呆。

    宋教谕听到消息后先是愣了一会,继而就觉很开心,认为这是天大的好事,然后就找到县尊大人给赵安那是一顿夸啊。

    “.大人,这赵安是真有点东西的,咱们跟他干错不了,嘿,几个月就成了进士,再给他几年不得成大学士.下官这几天越想越对,赵大人升的越快,咱们就越安全啊。”

    说的正起劲时,县尊大人却狠狠“呸”了口,然后一把拉住宋教谕:“走,到恒利去借个五万两花花。”

    “五万两?”

    宋教谕一惊,“太多了,咱们拿什么还?”

    “还?为什么要还?”

    县尊大人一脸想通了的样子,“皇上都糊涂成这样了,这钱还要还的话,是你傻还是我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清妖不错,请把《清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清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