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参见抚台大人!

    罗家集,宿州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数日前随着几千官兵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安徽巡抚朱珪也将行辕迁至此处,一时间小小的罗家集倒成了整个安徽的权力中心。

    大量关于灾民安置、粮秣匮乏、匪患未靖的告急文书从四面八方飞向此处,令得因救灾已然辫子花白的朱珪将疲惫深深刻在每一道皱纹里,然而烛光下的老人看着却又无比倔犟。

    提笔在一份又一份公文上批示后,朱珪却突然停了下来,一边帮着父亲处理文告的朱锡经察觉到了父亲的异样,不禁抬头看向父亲手中的文书,只看了两行便勃然色变,因为那是一份拒绝拨发军饷的“通知”。

    是安庆藩库的回文。

    数日前为犒赏剿匪有功的绿营将士,朱珪以巡抚名义行文安庆藩司,要求拨付三万两军饷运至前线,未想安庆藩司竟以库中不足为由拒绝拨给。

    “大库那边简直混账,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笔银子是做什么用的吗!”

    朱锡经十分生气,三万两饷银的事已经告知绿营那边,结果藩库却不拨银子出来,叫父亲如何跟绿营将士解释。

    “大库?”

    在对面桌上替恩主草拟给各处文告的幕僚汪兆兴闻言放下笔,起身来到恩主案边,扫了几眼已被朱珪放在案上的回文后,眉头也是皱了起来,低语道:“藩司那几个主事的多是东翁提拔的人,怎会犯这糊涂?”

    顿了顿,目光狐疑道:“莫非赵有禄已派人去了安庆?”

    之前安徽布政使陈大文因病在家休养,朱珪便保荐荆道乾代理布政,荆道乾因朱珪保举原因对朱珪言听计从,又因陈大文实际并未到任原因,故安庆藩司衙门的主要官员也多由朱珪委任,这就使得朱珪这个巡抚实际控制了藩司衙门。

    凭借对藩司衙门的控制,抚衙所需任何开支藩司那边都会照办,如今突然将巡抚要饷公文拨回,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藩司那边换人了。

    谁能换藩司的人?

    除了接替荆道乾的赵有禄还能有谁?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朱珪纵是安徽一号位,也无法干涉二号位对本衙的人事业务调整。

    而安徽的财政大权是掌握在二号位手中的。

    如果二号位刻意卡一号位的资金使用权,朱珪这个巡抚在钱这一块说话就有点放屁了。

    没有钱,这无疑会让朱珪的工作变得很艰难。

    大到军饷救灾,小到本衙及直隶机构开支,全被管着财政厅的二号位刁难,身为一号位的朱珪处境就将变得极为尴尬。

    除非他上书朝廷陈述“府院不合”,请求将二把手赵有禄调离,否则就得长期受制于财政问题。

    问题是眼下这局面,朱珪根本不可能上书。

    因为他的好学生嘉亲王都劝他主动辞职,以避“朱珪朱归”的漩涡了。

    之所以不肯辞职,无非朱珪妄图利用白莲教扳倒赵安,一证明其与白莲教没有任何勾结,二重新在老太爷那里证明他的能力,也为“十五党”留下一分力量。

    这几日从各地调来的营兵大部已经罗家集北上,朱珪命副将李忠全权指挥绿营兵平乱。李忠前日领前锋兵马已进至宿州城南不到五十里地,若进展迅速、官兵奋勇,大概这两日就能有捷报传来。

    只要捷报一到,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因此朱珪只是将安庆藩库的回文轻轻压在案上,并未动怒,随手拿起另一份公文提笔写上“着即办理”四字。

    跟了朱珪多年的汪兆兴见此情形,哪里不知恩主心意,当下不再多言。

    只是见父亲看起来精神不太好,身为儿子的朱锡经不免心疼,便劝道:“父亲,外面已经亥时了,父亲这些天来过于操劳,还是先歇息片刻吧。”

    朱珪却是头也不抬,声音略显沙哑道:“哪里能歇得,宿州那边兵凶战危,十几万教匪云集于此,李忠虽是勇悍,抚标也堪称精锐,毕竟官兵只有数千人,万一有个什么闪失.”

    说到这里,朱珪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略显低沉,“不知为何,为父这心始终不定。”

    “东翁,”

    汪兆兴忙将茶碗递上,“白莲教匪不过乌合之众,又是仓促起事,官兵虽只数千,但装备战力皆强于乱民,以学生看来官兵一至,教匪必土崩瓦解,东翁把心放进肚中歇息便是!”

    朱珪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汪兆兴所言令他有些轻松,他并非不信任李忠的指挥能力,此人自北上亳州以来表现不错,前后绞杀的教匪有好几千人,实乃麾下第一勇将,若此次能大举平贼,定上书朝廷保其任淮北镇总兵。

    他所担心的是那个背后站着和珅一党的赵有禄,此人半月前有向他这个巡抚请求援兵,但此后却是音讯全无,这让他隐隐不安。

    若是失陷于教匪倒也罢了,就怕此人突出重围去搬救兵,如此,这平乱大功花落谁家就很难说了。

    却也知战场瞬息万变,自己再是担心也得耐心静候,加之心力的确憔悴,便让儿子锡经替他将被褥放下,便在这抚台大帐将就一晚。

    次日天还未亮突然降下大雨,豆大雨点声令得朱珪早早醒来,随手披了件衣服站在帐中看那连成一线的雨势既喜又忧。

    喜的是这场迟到的大雨将有效缓减灾情,真乃久旱遇甘霖,忧的是这场大雨是不是会影响官兵平乱。

    毕竟,大雨会让官兵的火铳难以击发,也会迟滞官兵的攻势,若因这场大雨导致官兵无法将白莲教匪第一时间平定,那后续变数便多了无数。

    镇口处,两盏气死风灯在门檐下被狂风吹的剧烈摇晃,几十名被雨声惊醒的抚标士兵躲在廊檐下有说有笑,镇子里的居民大多都外出逃荒去了,这会住在房子里的都是隶属巡抚指挥的标兵,有五六百人。

    正当士兵们说着这场大雨来得如何如何好时,远处的雨幕深处突然传来急促蹄声,旋即数十骑黑影直抵镇口而来,马蹄铁的脆响惊得镇口处抚标士兵紧张的将手按在刀柄上,唯恐来的是白莲教匪。

    “此地乃抚台行辕,来人下马,不得擅闯!”

    值守此处的千总出于职责将斗笠往头上一戴冒雨带人冲到镇口厉喝阻拦。

    “吁!”

    疾驰而来的骑士听了前方喊叫立即勒马,那千总透过雨幕看清来的人都是与他们一样身穿官兵衣服,当即朝身后张弓士兵扬了扬手:“自己人!”

    持弓士兵听了忙将弓放下,随手将箭枝放回壶中。

    众骑士们这时已经下马,冒雨牵马来到镇口,待近了,千总眼神陡的一变,因为当先数人虽然都头戴斗笠,但身上赫然穿的是被雨水浸湿的黄马褂!

    京里来的?

    千总不敢怠慢,赶紧上前准备询问对方的身份和来意,未想没走几步对面却是传来洪亮声音:“巡抚大人到,尔等还不参见!”

    巡抚大人到?

    千总被这声音听的愣住:抚台大人不是在镇子里么,什么时候出去了?

    下意识朝身后镇子看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样子,待回头时来人已经到了跟前,除了几名身穿黄马褂的侍卫外,人群中竟有与他相识的十几个随副将李忠北上平乱的军官。

    “安千总,你莫要傻愣着,还不参见新任抚台大人!”

    说话的是安千总认识的抚标另一千总刘大虎,此人平日没少与他耍钱喝酒。

    另有几名抚标军官也朝安千总点头确认。

    “新任抚台大人?”

    安千总再次惊住,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身后一众士兵也都发懵,不知发生什么事。

    这时人群中有一身穿黄马褂的年轻人在众人簇拥下来到那安千总面前,看着被雨水打湿的安千总与其手下,淡淡道:“本官赵有禄,奉圣命署理安徽巡抚一职。”

    “啊?”

    反应过来的安千总顾不得多想,赶紧“叭叭”打袖,单膝跪在泥地之中恭声道:“卑职安得顺参见抚台大人!”

    “参见抚台大人!”

    见状,一众傻立着的抚标官兵赶紧上前行大礼,糊涂归糊涂,这大礼还是要行的。

    “都起来吧,”

    赵安看了眼陪他一起来的明安泰和萧景伦,伸手将戴在头上的斗笠摘下,露出清晰可见的面容,对已经起身的安得顺道:“朱珪现在何处?你速领本抚前去,朝廷已将他革职,皇上另有旨意于他。”

    话音刚落,前方不远处刚刚闻声赶来的朱珪幕僚汪兆兴手中的油纸伞“啪嗒”一声坠地,旋即被风吹得滚来滚去。

    东翁,被革职了?

    脸色煞白的汪兆兴,呆呆看着正向镇中走来的新任巡抚一行,四周只闻雨点拍打在房顶的“哒哒”声。

    于风声、雨声的伴随中,赵安平静向镇中走来,不时有屋檐下躲雨的士兵屈膝跪地,“参见抚台大人”的声音犹如电波一样向前传递,直至传入那不肯入住民宅的前任耳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清妖不错,请把《清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清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