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丰收的供销社,激动的李向前

    大院子里,贝母装完,钱付清,贾天龙就准备走人。

    李龙是肯定不会放他走的。院子里已经飘起了炖鱼的香味,米饭锅的蒸汽也在冒着,杨大姐已经开始撤火了,炒菜爆油的声音不停,李龙让贾天龙好好坐着休息会儿,怎么说得吃完饭再走。

    “李龙兄弟啊,我不咋会吃鱼啊。”贾天龙自曝其短,这时候和李龙已经称兄道弟上了,他苦笑着说,“我跟你说,我们那一块缺水,没有鱼。小的时候我就没吃过鱼,长大了,出来见世面跑生意虽然吃过鱼,但是吃的少,几乎每次吃鱼都会被刺扎着,难受,所以我也就不吃这个了。”

    “没事,不吃鱼咱有别的。”李龙笑笑说,“都到自家院子了,现在也到饭点了,你这着急着走,不是打我的脸吗?咱杨大姐做饭的手艺好,是可以开饭店那个等级的,今天肯定不止就做一个炖鱼,呆会儿你好好尝尝。”

    李龙这么热情,贾天龙也就不再坚持。交易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闲话家常。李龙把明明昊昊的床车拉到身边来,一边逗着孩子,一边和贾天龙聊着天。

    说实话,贾天龙的媳妇虽然已经怀了孩子,但看着明明昊昊这活泼劲儿,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是难掩的羡慕。

    这俩孩子不怕人,看着李龙和贾天龙,时不时咯咯咯的笑,把贾天龙心疼的,恨不能直接就抱一个走。

    “嘿,老贾,现在你看着希罕。我跟你说,等你家的那个生下来以后,到时候有你稀罕的呢,恨不得天天抱在手里。”

    “我就想着等我媳妇生孩子了,至少半年时间我啥也不干,天天就伺候媳妇孩子。”贾天龙说这话的时候真心实意,李龙也相信他说的是真实想法。

    但是八成到时候是做不到的。他们那个地方,贾天龙自己都说传统就是重男轻女,照顾孩子做饭收拾家里都是女人在搞。

    别说他能挣钱,就是有些不能挣钱的男人也不干这些活。

    当然哪个地方都有重男轻女的,哪个地方也都有疼爱媳妇孩子的,这玩意也不能一概而论。

    聊了没多久,顾博远就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推开大门进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有大卡车,顾博远立刻就反应过来,这是有人来收药材了。

    李龙也及时给顾博远介绍:

    “叔,这就是来收咱们贝母的贾老板。老贾,这是我丈人,你叫顾叔就好。”

    “顾叔你好,我是贾天龙,你叫我小贾就行。”面对长辈,贾天龙很客气的说,“我和小李的关系好,要不是他,我家里那口子还怀不上孩子呢。”

    顾博远听着就愣了,这啥情况?

    李龙一听也急了:

    “老贾老贾,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容易误会!”

    “哈哈哈哈!”贾天龙哈哈大笑,他是故意的,李龙说了后他也没解释。

    “嘿!”顾博言听话听音,也听出来贾天龙是在开玩笑,想起来先前李龙说过这个人的情况,说是拜了那块玉石之后回去和媳妇怀的孕。

    反应过来后,顾博远撑起自行车,笑着和贾天龙握了握手:

    “小贾你好。今天这是已经把贝母装完了?怎么样?咱们这边的贝母质量可以吧?”

    “非常好,非常好!我收贝母好几年了,今年在这里,是我大批量收贝母质量最好的一次。”顾博远正式的问,贾天龙也就正式的回答,“要都是这样的药材,那我们这些收药材的可就省心了。”

    “嗯,不是我夸自家人,李龙在把控质量方面是一流的,自治区领导都夸过。”顾博远自豪的说,“后面肯定还来吧?你放心,后面的药材质量肯定都是这个标准。”

    “那我肯定来,不光今年来,以后年年都来。”贾天龙笑着说。

    大门再次被推开,这回是顾晓霞和韩芳两个人一起进来。

    李龙有些诧异的问:

    “你俩咋碰到一块了?”

    顾晓霞一边撑车子一边说道:

    “从团结路那边拐过来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小芳也才从东面拐回来,我干脆骑过去,把她一接我们就过来了,”

    韩芳也是有自行车的,只是有些时候骑,有些时候不骑。

    解释完之后,顾晓霞对贾天龙说:

    “贾经理你好,这是过来收药材了?”

    “对对。”贾天龙是见过顾晓霞的,他急忙说道,“这是下班了?挺辛苦的啊。”

    “还行。”顾晓霞笑笑然后过去抱明明吴昊。

    两个孩子看见妈妈后,都爬过来靠着床车的栏杆伸着双手,让妈妈抱。

    顾晓霞也习惯了,伸手一边一个把俩孩子抱了起来。

    “嘿,这有俩孩子了,力气都练出来了。”贾天龙小声说,“不容易啊。”

    确实是不容易,李龙也跟着说。

    他心里明白,和普通家庭比,自己这边已经好多了。有杨大姐帮忙照看孩子,他和顾晓霞两个人都省了很大的心。

    闲话家常,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李龙和贾天龙的关系又拉近了几分。原本的生意交往,因为那个玉石和贾天龙媳妇的怀孕,本身关系就比赵辉和李龙这边要近一些。

    现在又在家里聊了一会儿,和李家这边的人都接触了一下,贾天龙越发觉得和李龙这样的人做生意没得说——家里人都是通情达理的,那这个人准没错。自己好是一个人好,一家子好,那就是真的会协调处理关系,会维系家庭的和睦。以小见大,这个人很厉害。

    杨大姐从厨房探出头来招呼大家吃饭,韩芳已经在饭堂那里帮忙端菜摆碗了。中午蒸的米饭,炖一个鱼,炒了一个风干肉,炒了一个韭菜鸡蛋。

    菜的份量很大,贾天龙吃的赞不绝口,司机虽然不说话,但闷头吃饭的架势,明显能看出来这饭菜很合他的口味。

    吃过饭之后在院子里休息了一会儿,贾天龙他们开车离开。他们离开后,李龙这边就跟顾博远、顾晓霞交了底。

    “咱们这贝母清洗过之后,按特级来算,一公斤六十五块钱。”

    “价格这么高?”顾博远吃了一惊。

    “嗯,现在内地药厂都在扩大生产,咱们北疆这边的贝母虽然不如川贝那么出名,但药材效果挺好,因此需求量很大,所以每年都在涨价。咱们洗的干净,杂质都给除掉了,所以给的价格就高。”

    “可以可以,那今年的贝母季咱们是抓着了。”顾博言乐呵呵的说。

    李龙从山里收的和从林业队那里收的贝母具体有多少顾博远不是很清楚。但他在收购站收来的贝母,这几天加起来,算成干货咋说也得有个两三百公斤。

    按贾天龙给的价格,这两三百公斤贝母卖出去就是一两万块钱,收购站这边利润略微要低一点,当然是相比较其他两边。

    即使是这个略微低一点的利润,那也在五成以上。也就是说光收购站那里收来的这些贝母,这些天就能净赚七八千以上。

    赚钱的速度真是有点夸张了。

    顾博远在惊喜的同时甚至有点害怕。

    算一算在五年之前,他带着顾晓霞,一家人在生产队一年干到头,算下来到年底除了分的粮食之外,结余的钱能有十块钱就很不错了。

    后来跟着李龙编抬把子给人家做饭,能挣个几十上百块钱,这就很开心了。

    再往后有了扎大扫把、扎苇把子的活,一年能挣个几百块钱,除了日常花销外,还够买辆自行车,生活水平从贫困变成了全乡平均线以上的中产人家。

    肉眼可见的变好了。

    再后来和李家成了亲家,李龙对自己的称呼也从哥变成了叔,他给自己弄了一个农资店,一年到头的收入,虽然比不上李龙一年搞几个万元户,但这个农资店干上大半年,挣个几千块钱还是有的。

    而且比种地轻松的多。

    虽然铁下心来就在玛县扎根了,但顾博远骨子里还是个文人。农村种地收粮干活这些他也能干,而且挺熟练,但说实话,相比较而言,顾博远更喜欢在农资店没事看个书,和隔壁老头聊聊国际形势啥的。

    后来说是收购站的生意更有挑战性,其实也是觉得在农资店太闲了,顾博远虽然也想舒服,但他是懂道理的,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了,容易颓废。

    虽然眼下手里有钱,村里和县里都有房子,女儿也结了婚,生了外孙,日子越来越好,顾博远觉得自己还年轻,可以继续奋斗几十年。

    但他的奋斗是踏踏实实的奋斗,从来没有想过像现在这种,半个月时间能挣大半个万元户的速度呀!

    心中没有恐慌是不可能的。

    他和李龙不一样,李龙重生之前是见识了这个国家怎么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靠着毛老人家带领着广大工农打下的坚实的工业化和农田水利基础,总设计师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后来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们带领全体人民的努力,在短短几十年里,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即将复兴到这个国家所应有的高度。

    老百姓有空前的自信。

    所以李龙是不怕的。

    顾博远不一样呀。他可以说一出道就是巅峰,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是真高。

    从那之后一路下坡,经历了妻离子散,差点家破人亡,最后从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农民。他自己也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李龙,现在的他肯定还在四小队地里刨食吃呢。

    要说他能不能有李龙那样的见识,肯定是有的。能不能发现重新崛起的机会?肯定也是能的。

    但能不能把握住呢?很难。

    因为顾博远对未来是彷徨的,甚至是悲观的。哪怕是碰到机会,他也不一定敢抓住。

    甚至于这一路上发展到现在,几乎都是李龙在推着他走。当然收购站这个算是主动把握了机会。

    因为经历过社会大的动荡,所以顾博远担心政策再有变化,对于李龙现在一下子赚这么多,肯定是担心的。万一被割了怎么办?

    “没事。”李龙笑着说,“叔,其实我应该给你订一份报纸。我说是人民日报的那种,人家口里那边发展的步子比咱们迈的大的多,报纸上会登好多这样的东西。咱们这还是小打小闹,在这里看着可能还挺可观的,和口里那些人一比,咱们真就是小儿科,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发展脚步,都落后着呢。”

    “那你咋知道的?都是从报纸上看的吗?”顾博远问。

    “有些是从报纸上看,有些是和供销社的主任呀,像刚才的老贾呀,和这些人聊天聊出来的。”李龙半真半假的说,“国家现在鼓励大家利用合法的机会致富,先富带动后富,这是基本国策。

    没听新闻广播上经常说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经济建设放到咱们老百姓这里,不就是发财致富吗?”

    顾博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不用订报纸,”顾晓霞一边逗着明明昊昊一边说,“我们单位订了好多份,看完之后报纸就收起来,有些同事拿回家引火,或当擦屁股的纸了。到时候我各样收集一份拿回来,爸,你没事翻翻看,虽然有点过期,但看里面的大政方针政策是没有问题的。”

    “行。”这一点顾博远认同。能省点钱就省点钱,反正这个报纸就算自家不拿,最后也被别人拿走。薅点这样的单位羊毛还是不算啥。

    聊天就到这里,顾博远和顾晓霞两个都去上班,韩芳去上学,李龙就看着明明昊昊,等他们睡着了,就把床车拉到树荫下面,四面用布帘子围好,这样不会被风吹着。

    杨大姐收拾完厨房之后过来看着孩子,李龙就骑着自行车去了供销社。

    办公桌后的李向前看着面前的两份报纸和一份公函,乐的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两份报纸,分别是自治区日报和州日报。马晓燕这一回比较聪明,她把这一个新闻稿从两个角度写,分别投到了两个报纸。

    自治区那边是以供销社为主,主要写的就是供销社在现任主任的带领下,和山里的牧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翻新冬窝子,改善居住条件,顺道还提了一嘴,去年魏主任他们搞的那个水管建设,以及李龙这个曾经的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持续帮助山区牧民,几年没有间断。

    这个稿子上了自治区日报的头版,虽然不是头条,但配有一张醒目的照片。照片里,李向前和李龙两个在干活,照的是李向前的正脸和李龙的侧脸,背景是冬窝子,还有在冬窝子顶上的孟海他们。报纸印出来的清晰度虽然不高,但李向前的脸还是很好辨认的。

    自治州的报纸上的稿件在民族团结专版,是从李龙的角度来讲的。李龙起家就是和哈里木他们进行简单的物资交流交易,现在李龙这边富裕起来了,不忘山里的朋友,在供销社领导的帮助下,给山里的朋友翻新冬窝子,改善居住环境。配图放的照片是新旧冬窝子的对比图,这也是一目了然。虽然主说的李龙,但也把李向前这个供销社主任给提了好几句,算是在州日报上也露了脸了。

    今天早上已经有好几个人给李向前打电话祝贺他了,甚至包括奎屯那边的马爱红。有的人是真心祝贺,有的人话里话外带着那股子羡慕嫉妒的酸劲,反正这话说的,让李向前心里就美呀。

    就连钱主任也打电话过来,语气很欣慰,说他另辟蹊径,从民族团结这个角度来搞,投入不大,但效果特别好。就这一条,能让在现在的这个位置上站稳脚跟,让大家服气。

    李向前也没有贪功,直接说了这是李龙的创意,自己算是掺了一股,占了个大便宜。

    钱主任也很感慨,说李龙真是他们俩的福星,就冲这一点,李向前也要好好的照应着李龙。

    李向前自然是满口答应,这必须的。

    还有一份公函,是口里的某省地级市公安局发过来的协查感谢函。

    原来林业队这边接到了李龙他们送过去的那一帮人,审出来其中有两个是在逃犯,一个还是抢劫杀人的重罪,立刻就和口里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联系。

    林业队这边也没有吃独食,捎带着把供销社也给拉上了,说是共同抓到的这俩罪犯。

    八三年那次活动才结束没多久,口里这个省发生了这次恶性案件,负面影响很大,所以上面要求严查严办。只是没想到犯案的那人跑得很快,这时候还没有天眼系统,就连身份证信息这些东西都还没有普及开,介绍信又比较好伪造,所以罪犯早早的就逃掉了。

    就在这边的公安局一筹莫展的时候,北疆这边给发过来消息说人抓到了,那可是惊喜啊。

    在确定就是他们要的犯罪嫌疑人之后,那边立刻派人乘飞机过来把人接走。人还没回到那边,那边的感谢函就已经发过来了。

    一份发到林业部门,一份发到了供销社这边。

    那边办事也很通透,正式的函发到了县供销社,但人家把通知也给到了州供销联社,就是李向前他们的上级单位。

    李向前就很开心,做了好事要让大家都知道嘛,做出来的成绩,还要会说自己的成绩,不然领导怎么知道?

    现在不用自己说人家给帮着说出来了,李向前在谦虚的同时就暗爽。

    内地这些单位做事就是周到,以后得学习。

    李龙过来的时候,看着供销社这些同事,一个个望着自己,像是瞅个稀罕物一样,他还不知道是啥情况。

    大家包括老同志都是主动和他打招呼,这让李龙有点诧异,出啥事了?

    “小龙来了,来来来坐坐坐!”李向前看见李龙进来,站起来招呼他坐,那边跟过来的周园主动给李龙倒水,李龙急忙接过来:

    “嘿,周股长,你这让我受宠若惊呀。我还是自己来吧,主任,这是出啥事了?我怎么感觉咱们社里的人看我的目光都不对呀?”

    “那是因为大家觉得你是个福星,多和你交流交流,能沾点福气。”李向前笑着,把那两份报纸和公函递给李龙:

    “自己看看吧,嘿,这个马干事办事就是利索。老周啊,过两天买点东西你去看看……算了,还是小龙去吧,他们熟。”

    李龙看了报纸和公函之后就明白了,大家是觉得自己给社里和主任带来的这好事,而且这两年不止一起,所以才会这么看自己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八一渔猎西北不错,请把《重生八一渔猎西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