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学习:去一趟真的有用啊

    “强强,走出去打老牛去!”院子外面,有几个小孩喊着。

    “我不去了,你们玩吧。”李强来到门口,对着那几个小伙伴说道,“年前我都不玩了,这两天有事呢。”

    “好吧。”小伙伴们有些悻悻的离开了。

    李强在刚回来那两天特别兴奋,带着燕京的见闻以及带回来的玩具和小伙伴们好好的玩了玩,第三天开始就不出去了。

    李娟是第二天就再没出去。有村里的伙伴过来到家里玩,看到的也是她在写作业、读书。

    李强一开始还没在意,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也跟着姐姐一起学习起来。

    梁月梅看这情况,有些意外,晚上就问李建国:

    “他们两个……这变化有些大啊。这去了趟燕京,真就这么管用?”

    “差不多吧。”李建国感慨的说,“大学啊,其实放假可看的真没啥。不过明明他姨就是在燕京上的大学嘛,参观大学的时候她就给娟和强强讲大学里的事情,那娟和强强就感兴趣了啊。”

    听着那边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李建国点点头:“不管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看现在这劲头,那就有用。”

    “这样看,买个院子说不定还真有用哩。”梁月梅喜孜孜的说着,随后又拍了李建国一把,“小龙掏的钱,那等小龙回来,你得把钱给他。

    这院子钱可不是小数,你这当大哥的可不能占弟弟的便宜。”

    “那咋还?”李建国苦笑,“那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但小龙的是外国钱,美元,那钱我上哪里找去?银行也不给咱换啊?”

    梁月梅想想也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那……那以后还钱吧,抽空打听打听外国钱和咱的钱是咋换的,总不能真就白要了那个院子。不然的话,我这个当大嫂的,都不好意思见晓霞。”

    “放心吧,哪能白要?”李建国取出一根烟来,想点,最终又放下了,“后面慢慢还吧。这东方红不还是我开的嘛,赚了钱了,咱少分些就行了。”

    “咋不抽了?”梁月梅发现了丈夫的奇怪动作,问道。

    家里有钱了,又听李龙说过,梁月梅便不让李建国抽莫合烟了,说那个太伤肺。虽然盒装香烟也一样伤肺,但会好一些。

    “抽烟不健康。”李建国摆了摆手,“慢慢戒吧,以前一天抽的多,呛得很。”

    梁月梅感觉丈夫去了一趟燕京,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她在想着,燕京就那么厉害,能让丈夫改变这么多?当然,改变最大的是两个孩子。

    哪怕就真是认真这么几天,那感觉也值啊。

    “那个院子……”梁月梅又想了起来,说道,“到底啥样啊?”

    “过两天小龙把照片洗出来,你就能看到了。”李建国说道,“院子比小龙在县里的那个小,但四合院嘛,四面都有房,院子也不小,就是不能种菜,嗯,环境不错……

    对了,我给娟和强强说了,咱买院子的事情别给外人说,你也别说出去。咱们去燕京一趟,队里已经有人眼红了,现在再要说买院子,指不定那些人还怎么嫉妒咱哩。”

    李建国这么一说,梁月梅觉得也应该是这样。幸好这两天燕京的事情都是李建国在说,她只是听着,也没多说话。

    电视声音不大,那边两个孩子不再读书了,不过能听到强强在问娟解题的事情。

    梁月梅感觉这就挺好的,一种名为幸福的情绪在心底里滋长着。

    李龙拉着那些特产回到大院子,第二天就带着一套半去了供销社。

    一份糕点给了周园,一套特产拿到了李向前的办公室。

    “嘿,你这回来的挺早的啊,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李向前看着李龙把东西放在桌子上,笑着说道:“怎么样,顺利吗?”

    “挺顺利的。”李龙自己去接了水,喝了一口说道,“哎,还是习惯了咱们这边的水。那边的水啊,有点喝不惯。”

    “你就作吧,首都那边水不比咱们这边好?咱们这盐碱水你还夸起来了。”李向前笑话李龙,“真就是山里的娃吃不得细粮啊!”

    “真不是。那边的水咱真就喝着总感觉一股子消毒水的味道。咱们这边河里的是盐碱水,你这喝的可是打下去四五十米的深层水,这以后放着都是当矿泉水的,这水质肯定好啊。”

    李向前以为李龙是开玩笑,谁知道他说的是事实呢?二三十年后,某山泉专门跑到玛县南山里取水制成矿泉水来卖。那时候四小队这边村子里用上了自来水,水源就是从山上引下来的,不比那些纯净水差多少。

    “说说吧,那边情况怎么样?”李向前现在也没啥事情,就想听听李龙过去的情况。

    李龙就给他讲了讲燕京之行,看了天安门,纪念堂,故宫,天坛,长城等等。

    “那你买的院子怎么样?”李向前问道,“好买吗?”

    “不好买。”李龙实话实说,“外地人不让买,而且许多院子里有租户,买了住不进去,也不让赶租户走,或者说那些租户不好赶,麻烦。”

    “院子里有租户?”李向前对燕京那边的情况不了解,问道,“啥意思?”

    “那边的院子许多大运动之前是私人的,大运动的时候就给分给或租给那些没房的了。租金特别的低。

    现在原房主要把院子子卖掉,那些租户肯定不乐意不想搬走了,要提高租金的话他们也不愿意,这事就比较麻烦。”

    “还有这样的事情啊?”李向前是觉得就比较意外。玛县这边因为本身房子少人也少,就没这个事情。

    “那边大学怎么样?好考吗?”李向前问出了自己的关心的问题。

    “那我哪能知道?我们去的时候放假,大学倒了看,挺不错的。至于好不好考……肯定不好考啊。”李龙笑笑,“不过咋说呢,给孩子一个前进的方向吧。”

    “你这带的啥回来的?”李向前看着桌子上包装比较扎实的盒子问道。

    “燕京老字号的点心,烤鸭,还有一些成药。”李龙说道,“去了一趟,那咋说也得带些特产回来。”

    李龙这一趟可是了不少钱,但真要论起那些字画,他觉得赚的更多。

    当然,那些画要到变现的话,不知道猴年马月了,短时间里是不指望的。

    “人大开会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吧?”李向前说起了正事,“年后就开,时间还挺紧的。”

    “知道了,”李龙又喝了一口水说道,“我正在想提案呢。”

    “也没啥,你可以想想一农村的事情,市场的事情,包括牧民的事情。虽然是咱们这个系统把你选的代表,但你做什么提案随你。”李向前摸了摸头发说道,“不限制。”

    从供销社里出来,李龙回大院子吃了午饭,然后就开着车去了四小队。

    他先去了老马号,老罗叔他们正在屋子里打牌,听到车响后出了门,看到李龙后一个个都挺高兴。

    李龙提着特产盒子进了屋子。老人家们牌也不打了,七嘴八舌的把卖羊的事情给说了。

    李龙听得出来,这牛羊鹿宰杀出售的都挺不错,包括牛羊的头、蹄子也让村里,包括二三队的人买的差不多了,皮子还在库房里放着等李龙处理。

    “队里人有钱了,吃肉也挑了。”杨老六不愤的说道:“有些人还嫌弃这蹄子上肉少哩。也不想想几年前就是这个也大家抢着吃的……”

    也是,这几年队里变化比较大,至少平均生活水平比其他村要高不少。

    “这是好事嘛。”老罗叔肯定和杨老六争论过,“有钱吃肉了,那不就是好事嘛?那些不想吃头、蹄子和下水的,就是懒得收拾。你看咱们,收拾干净,卤上,喝两杯酒就着多好!”

    这话题就不好进行下去了,李龙便说了自己在燕京的见闻。

    在知道李龙去看了老人家的纪念堂、天安门,还拍了照之后,这几位老人让李龙尽快把照片洗出来,他们要看看的。

    “以后有机会,带你们一起去燕京看看。”李龙笑着说,“你们可要做好准备。”

    “真要能去,那咱们可得好好攒钱……”

    “钱没啥,最重要的是你们要养好身体。”李龙笑着说,“要有好身体才能爬长城啊。”

    “这个小龙你放心!我们老哥几个虽然年龄大了,但身体好的很!”

    从老马号出来,李龙先去了陶大强家里,陶大强不在,和杨苹苹一起去老丈人家里了。李龙便把那盒点心交给了陶建设,和他聊了几句,然后去了谢运东的家里。

    两天前李龙回来的时候谢运东不在,去丈人家帮忙了,等他去了李家找李龙的时候,李龙已经走了。

    李龙把车停在院外,提着一盒糕点进院子的时候,看谢运东正在清雪,他也看到了李龙,笑着说道:

    “小龙过来了?正好,这卖牛羊的钱还在我这里放着,你过来了,刚好让你看看。”

    李龙笑着说道:“不急不急。这是我从燕京带回来的糕点,那边的老字号,做了几百年点心的店,你们正好尝尝。”

    “好好好,燕京来的东西,不容易啊。”谢运东把手头的木锨立在墙边上,推门,让李龙进去。

    邓桂兰正在收拾厨房,看李龙过来,笑着打着招呼。

    “你给小龙倒水,我把卖牛羊的账和钱给小龙看看。”谢运东说了一声后带着李龙进了里屋。

    李龙看谢运东从火墙顶上取下一个卷起来的包,打开后里面是一沓沓的钱,还有一个本子。

    “牛羊按着你说的价格和数量送到了厂,然后呢,那个胡科长还要三头鹿,公鹿。你不在,我就着既然人家要了,那咱们就宰吧。”谢运东说道,“这事当时也没办法给你说……”

    “没事没事,是我没交待清楚。”李龙心说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后面还有队里人,外村的人过来买牛羊头,蹄子,下水的,账都在这里,你看看吧。”

    李龙翻着那个账本,上面一笔笔记着每一笔收入。

    不管是卖往厂三笔两万多的大账,还是一个牛头十五块钱,四个羊蹄子加一个羊头五块钱——今年物价涨了,谢运东也没按去年三块钱的福利给。

    “咱队里人不缺这点钱,”谢运东解释着,“马金宝那里一副羊头羊蹄子六块了。咱们要的少了,有些人不感恩还说怪话,所以我就给定价五块。”

    李龙笑着说:“嗯,应该是这样的。”

    总账在最后一页,所有的东西卖下来,是两万六千一百八十八块四毛钱。

    李龙认真的数了钱,然后从中抽出一百块钱交给谢运东:

    “这是给你的,这事还多亏你了。”

    谢运东也没推辞,笑着说道:“那我可就收了。”

    这事就揭过了,谢运东问起了燕京城的一些事情,李龙就捡着能说的说了一些。

    然后又去给梁大成、贾卫东家里送了糕点,聊了一会儿,最后回到大哥家里。

    李娟和李强两个听到吉普车的声音后就立刻跑了出来。

    “来来来,刚好,把这些特产搬进屋子里,你们等急了吧?”李龙笑着说道,“在燕京那边没好好吃,这回拿回来了,可以好好的吃了。”

    李娟有些害羞,李龙只是笑。

    “别看着啊,来,一起搬!搬进去咱们今天好好吃一顿,我也没好好吃哩。”

    李龙把拉回来的特产分开让两个孩子一人抱了几盒往屋里而去。李青侠、杜春芳听到动静从东屋里出来,李龙拿了几盒跟过去放在他们屋里。

    “老娘,这点心你就放在床头,想起来了摸一块吃。”李龙给杜春芳叮嘱着,“点心有点甜,一次别吃多。”

    生活好了,杜春芳却没改喜欢吃零食的习惯。李龙时不时的会买一些放在她屋里,有些时候零食吃完了李龙忘记了,杜春芳就找李青侠要钱自己去买。

    李龙知道她还会不好意思,去门市部买零食的时候给人家说是给自家孙子孙女买的。

    小老太太有些时候挺可爱的。

    “好好好,吃不了那些。”杜春芳看着满心欢喜,“放一盒就够了,剩下的你拿回家里吃啊。”

    “家里有的。”李龙笑笑,“明明他姨在燕京哩,想吃就寄过来了,你放心吃。”

    说着他又对老爹说道:

    “老爹,你也吃。这可出名了,燕京名店,老字号,开了几百年了。”

    “行行行,我尝尝。”李青侠不怎么吃零食,但这是小儿子专门从燕京买回来的,那咋也得尝尝。

    李龙去到西屋的时候,这边屋子里已经开了一盒糕点,陆家两口子坐在沙发上,一人手里拿了一块——这盒糕点里面是各样式都装了一些,两个人嘴角沾着有糕点渣子,看到李龙还有些不好意思。

    “陆大哥陆大嫂,你们在啊。”李龙打着招呼,“味道咋样?说是老字号,几百年的老店,味道好不好不说,名气可不小。”

    “好好好,好吃着哩。”陆英明急忙说道,“比咱们这边的芝麻饼、江面条可好吃多了。”

    北疆这边虽然生活条件总体要好一些,但毕竟算是才脱离温饱时间不久,而且文化底蕴什么的比口里还是差的远,就像这边的糕点点心啥的,至少在市面上出现的并不多。

    普通老百姓能在商店里买的品种少,自家做的限于文化传承和材料的不足,也就是麻叶子、糕、馓子之类的,和口里比是比不了的。

    也就是再过个几十年,旅游业兴起来了,民族糕点才开始被大众所熟识。

    所以陆英明说的也没错,这糕点无论是从色还是味道方面,都是非常好的。

    “呆会儿拿一盒回去吃。”李建国笑着说,“得让孩子也尝尝。”

    “我们拿两块就行了,哪能拿一盒。”陆大嫂急忙说道,“这东西不便宜吧。”

    “别管贵贱的,去了燕京一趟,那不得带点特产回来?”李建国摆手,“拿着吧,还有哩。”

    陆大哥大嫂有点不好意思,但想想家里两个孩子,便也就同意了。

    陆英明过来是问李家明年种植计划的。

    去年李家这边说了种打瓜不行,种葵可以,毕竟市场接受度高。

    最后证明,葵的确是比打瓜挣的多,但种打瓜的也赚了钱。

    今年怎么样呢?

    “今年可以种打瓜了。”李龙回答了这个问题,“口里有人收了,打瓜籽有市场了,虽然麻烦一些,但钱应该能多挣一些。”

    陆家两口子一眼,眼睛就放光了。

    他们已经尝到了种经济作物的甜头,所以才会过来打听着种什么。其实他们自己也想过打瓜籽可能会畅销,但还是不敢确定,所以才过来问。

    现在有了准信儿,这心里就有谱了。

    想来过不了两天,全村应该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有了口里两三个炒货厂当支撑,李龙对于打瓜籽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这是暂时的,毕竟打瓜籽终究只是做零食,以后,还是得看。(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八一渔猎西北不错,请把《重生八一渔猎西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