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自己没运气,就跟上有运气的人

    吃过晚饭天已经黑了,李青侠不要李龙送,背着手慢悠悠的走了回去。

    虽然没有路灯,但雪已经挺厚,天光映雪,倒也能看清路。

    而且斜对过就是派出所,再远点儿走不多远就是收购站,倒也不怕啥。

    准备睡觉的时候,李龙把许海军想要加入合作社的事情给顾晓霞说了。

    顾晓霞刚洗完脚,把水倒了之后,回到床边,笑着说道:

    “许海军聪明着呢。这两年也没少折腾,看来应该是感觉自己折腾着不行,入不了行,干脆就想着靠你们了。”

    “也是,这两年他是没少折腾。弄大扫把的杆子、开荒地、去北面打猎……不过眼下打猎是打不了了。”

    “所以啊,能让他觉得赚钱的活越来越少,现在你们开始搞合作社,他估计是明白过来,最后农民赚钱还得是在地里,所以就想和你们合伙了。”

    “够聪明。”李龙点点头。

    “放古代,他想的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顾晓霞笑着说道,“放现在就是自己不行,那就找行的。”

    “我哪能算仙?”李龙笑笑,拉开被子说道,“充其量就是运气好点儿而已。”

    “你这说好听点儿叫谦虚,说不好听点儿叫妄自菲薄。”顾晓霞一点也没跟他客气,“就这几年,咱们家的这变化,这可不运气能说得过去的。

    前几天我接明明昊昊的时候,碰到他们同学的妈妈一起聊起这件事情,她们都说咱们家条件好。我说我就是跟着你了才有了这么好的生活。

    在她们看来这怎么可能,好些人觉得我是国家干部,你是临时工的身份,还有人说是你高攀了。其实我心里清楚的很,你的能力很强,如果你进到单位里面来,干得肯定也好得很。”

    “咋可能?”李龙摆手,“我这学历,在单位里面混不下去的。”

    “你又小看自己了。”顾晓霞也拉开被子,躺下来说道:“你接人待物的那个也是能力啊。这方面的能力,我感觉一般的干部根本不具备的。

    你看看当初你还在队里,卖鱼卖山货的时候,就能和那些股长科长主任的拉上关系,而且一个个还都愿意主动帮你。这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李龙笑了笑,没再说话。

    “换我们单位一位没入党的大姐的话,她说我上辈子肯定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善事,这辈子才会这么顺。”顾晓霞转身搂着李龙的胳膊说道,“她说那话的时候那羡慕劲儿啊,我是感觉真舒服……嘻嘻……”

    李龙心说你上辈子可不好过。

    不过不管咋样,这辈子两个人相濡以沫,过得好好的,这就行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便开车去了四队。

    田野里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路上的雪也被压的瓷实。这时候还没专业清雪队伍,像这样的路上下了雪,就只能通过来往的车子把雪压瓷。

    这样的雪被压成了冰,路面滑得很。大车如果不捆防滑链,上下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下去。这大冬天的汽车想要上来可不容易。

    开车回到四队,李龙先到了大哥家里。他相信过不了多久谢运东和许海军就会过来的。

    大哥李建国看李龙过来,便把他叫进屋子,想听听他对于合作社的想法。

    “昨天运东说了一些,但说的不详细,可能是海军在边上,他不好说。你说说看,你们这合作社咋弄的。”

    “其实不光是我,”李龙进屋坐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说道:“我想着咱们一起,那二百八十亩地一起入社,如果行的话,剩下种棉花都入了社。

    咱们家其他种麦子的地,你和大嫂,还有俊海他们过来了种着。到时俊海他们过来的人多,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赚钱。”

    “打工赚钱?”李建国皱了皱眉头,原来的合作社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最开始的互助组,是邻里相互帮助,结成最初级的互助组织,种田的时候集中力量把一家干完再干另一家,或者人多的帮人少的,有农具的帮没有农具的。

    但是无论土地和还是农具都是归原主所有。

    到后来初级合作社,和现在李龙所说的就有点类似了,以土地、农具入股,土地还是个人的,不过使用权归到合作社,然后以分红、劳动报酬为盈利方式。

    和李龙现在说的这些就差不多了。不过李龙引入了外请人员劳动的这个方式,本社人员可以干活赚钱,也可以不干,这个自愿。

    这个条款就略为宽泛一些,相对比较灵活。

    其实几十年前,还有一个高级合作社,就是从初级社向人民公社过渡时期的,那个时候有政治因素,土地直接就算成集体所有,取消了分红,只按劳分配,基本上算进入了完全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因为种地的科技含量不高,产收盈利低,加上当时的大环境,很快就变到了人民公社,优劣都没体现出来。

    现在李龙说出来的这个合作社,大致的框架只是和原来的初级社差不多,不沾太多的场外因素,李建国听了之后,眉头舒展开来,这个应该没啥。

    兄弟两个把具体的细节又商量了一些。主要是李龙说,李建国听,偶尔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对照一下以前的合作社和现在的时代变化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后世许多合作社专业性很强,产销一体,甚至于有些把加工也放了进来。

    但四队后世的合作社还是和初级社差不多,就是产,加工和外销都涉及不到,因为棉花摘下来后直接就运去了轧花厂,后续的啥都管不到。

    和那些搞特产的合作社区别很大。

    好在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管理,分红什么的也清晰可见。

    李龙想着如果到后面,自己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的份额,或者合作社的资本达到一定的层次,倒是可以在县棉麻公司不存在之后,搞个轧花厂。

    不说价格自己把控吧,至少不那么受气。

    说不好听的话,哪怕到后世,四队成立了好几个合作社种棉花,因为地多,每年还有得赚,但那时候也跟受气包一样。

    私人的轧花厂互相通气,谁收价高就打压谁。而且逐渐的轧花厂被来自一个地方的几个老板收购了,统一压价,受伤的就只有农民。

    别人定价多少就是多少,根本没还价的权利。

    现在李龙这里已经可以卖农资了,后面如果能搞个轧花厂,哪怕只收自己合作社的棉花,也不至于太受气。

    当然想法是好的,具体要看后续的情况,李龙没想把自己变成资本老爷,只是不想受制于人。

    他觉得自己本质上还是农民,看不了太远了,但也不能受太多闲气。

    兄弟两个商量的时候,外面传来了车子的响声。

    很快,院子里有人说话,李龙听得出来,谢运东和许海军。

    “老李哥,小龙,我们来了。”谢运东在院子里喊了一声,然后推门而入。

    李龙迎到里屋门口,看着他们两个进来,笑着说道:

    “来来来,进屋坐。”

    谢运东和许海军进屋子里面坐下,和李建国打了招呼之后,李建国就站起身说道:

    “你们聊,我出去有点事。”

    “别别别,大哥,我带他们去前院说。”李龙急忙说道,“前院安静。”

    “那也行。”李建国说,“前院俊峰他们把炉子架着呢,你们进屋也不冷。”

    谢运东他们便跟着李龙一起去了前院。

    屋外冰天雪地,屋里温暖如春。

    炉子上还放着一壶茶一直温着。谢运东笑着说道:

    “小龙,你家里还真不错。人在不在,这炉子是一直热着。”

    “嘿嘿嘿。”李龙笑笑。

    他们刚坐下,门就开了,李俊峰端着一盘子瓜子进来,放在桌上说道:

    “龙叔,老谢、海军,这是前两天我媳妇没事煮的五香瓜子,你们尝尝。”

    “好好好,俊峰你也坐啊。”谢运东笑着说道,“现在也没啥事。”

    “你们聊,家里娃娃皮得很,我得看着点去。”李俊峰说完便和李龙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各自的感受不一,不过都没说。

    李龙去提了茶壶过来,倒了三杯水,放回茶壶说道:

    “说说吧,啥情况?”

    “前几天和大成他们喝酒,我听大成说你们打算成立合作社,就问运东哥详细的情况,我觉得这是好事啊。

    咱们农民种地,以前包产到户刚开始的时候还行,后面看情况,单打独斗是不成的,总比不上那些种田大户。人家能有贷款搞机子,能开上千到几千亩地。

    咱们家有几十亩地的,一亩赚个几十块钱就不得了了,人家几千亩地,哪怕一亩赚个十块也比咱们要强的多。”

    说到这里,许海军感叹着说:

    “现在大家不缺吃的,种粮能吃饱饭却赚不到钱。想要富起来,就得种经济作物,种经济作物,像打瓜籽,有收的还行,没收的那就是亏了血本。

    至于种棉花好些,有棉麻公司兜底收花,但如果不懂技术,一场虫害说不定就能让棉花大减产……小龙你懂技术,跟着你种棉花我们心里有底。”

    许海军说的句句实情,谢运东听也觉得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还不是后世那个技术随便在网上能查到的朝代,电脑在这个时候绝对是稀罕物,去年才有国内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去,但直到九四年互联网才算正式进入国内。

    就算现在互联网进来了,但这时候网上也没后世那海量的信息。

    想要凭着科技种田,要么自学,要么找人。

    自学得有书,但田地里的情况千变万化,光靠书并不好解决。

    要找人,这时候乡里的农广校才成立,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没留下啥印象,况且也不太容易让人相信。

    在老百姓眼里,农学院的那些专家教授才是真正的懂行人,罗教授那一趟过来是真的给四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才是真正的教授。

    李龙能搭上那边的关系,这在老百姓眼里就了不得了。

    四队在建村以来还没一个考上的大学生(老顾不算,他是在其他地方考的),大家对大学生还是很敬畏的。

    特别是老顾现在又去其他地方打拼了,而且干得很好,说明什么,说明大学生哪怕是沉寂一些年,再起来仍然很厉害。

    今年种棉花的除了个别因为虫灾的,大多都是赚了钱,地多的赚钱自然就多。

    秋后李家、谢家等五家分别开荒地,开的还都是盐碱地,这一点大家都清楚,许海军和许成军立刻就跟上了,也开了盐碱地。

    在他们看来,李家和李家有关系的这些人家,基本上就是决定用盐碱地种棉花的——因为今年李家的一百亩棉花地就有几十亩是盐碱地,而且收获不少。

    秋后冬灌的时候,他们跟着李家一起把盐碱地大水漫灌了,冲去了表面的盐碱,把里面的盐碱也泡出来一些。

    接下来怎么干,想着就是跟着,看李家怎么搞他们就怎么搞。

    自己没本事,那就跟着有本事的人干呗。

    结果前几天听了梁大成喝酒的时候说漏嘴,说他们几家打算成立合作社,许海军立刻就动了心。

    这几年以来,对于李龙赚钱和看事的本事上,他服服的,再没有了比拼和挑战的想法。

    能跟着赚钱就行。

    许成军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一个队长,不好加入到别人的合作社,就是想让许海军先探一探。

    至于许家的其他人,关系不到这个份上,就是过来估计人家也不可能同意,许海军好歹和李龙也算是同辈人,以前关系还不错。

    现在许海军就是有点后悔当时从部队提前回来,拉不下面子觉得跟着李龙还不如自己干。

    如果当时就靠着李龙,现在是不是也能多赚一些。

    看谢运东,虽然比李龙大,但对自身的位置把握就很清楚,跟着李龙发财,没啥不好说的——面子有赚钱重要吗?年龄大就一定当头?

    扯吧。

    这时候,还是想着能咋着把日子过好才是正道。

    许海军这么一说,谢运东就有点歉意的看着李龙,是他们没把口关把好,没守着秘密。

    不过李龙倒不在意这个,说实话真要成立合作社,只要开始准备,不出这个冬天其他人肯定就知道了。

    他意外的是许海军在这个时候敢靠过来,也是需要一定的魄力的。

    “海军,你可想清楚了,真要加入,不光要把地折进来,前期还要筹集一大笔钱作为农资,明年秋收之前不光见不着一点钱,投入的还不会少,而且如果秋后收成不好,不说分红了,说不定还会赔。”

    李龙倒不是吓唬许海军,主要是他们几家凑在一起准备合股入社的地几乎都是盐碱地。

    虽然四队这边的盐碱地基本上成分差不多,但谁也不好说真就完全一样。

    今年用水灌过,冲掉了一些盐碱这是好事。明年如果用肥料用对了,播种出完苗,补苗后,能让成苗率达到七成以上就算合格。

    但如果达不到呢?二次补苗就没啥意义了。

    所以别看李龙带着谢运东他们商量了几回,一个个都兴奋的很,但这些人都有家底,李龙也有那个底气给他们兜底。

    许海军不一样,和大家隔着一层,他真要加入,李龙倒也不会去做那个坏人硬要拒绝,但开始的话要说到位。

    他不是百分百的能把事情做成,任何事情都有风险,种地也是一样的。

    “小龙,你可别小看我。我既然想入社,那肯定是把利弊都想清楚的。想赚钱没有一点风险能成?再说了,咱们这风险都是合法合规的,大家聚拢到一起,有风险大家一起扛,那能扛下的几率也大一些。”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实际上现在干啥赚钱的活,都得担风险啊。原本这个冬天我打算是去北面沙窝子里面打黄羊剥皮子的,但现在动保法下来了,黄羊也不让打了。

    要说现在的法制越来越健全,但留给咱们能赚钱的路子却越来越少,那还能咋着?好在咱们四队地多,这盐碱地让小龙你给开发出来能种棉花,要是我再不把这个机会抓住,那可就真是勺子了。”

    李龙听懂了许海军的意思。前几次自己带着谢运东他们赚钱,许海军最多只能在外围跟着学,因为关系没到,所以赚钱不多。

    现在算是关键时候,如果他再不过来,那以后估计真就步步跟不上了。

    “我也知道我和大家关系还没到那份上,厚着脸皮过来要入社,估计你们也嘀咕。这么个吧,先期出资的钱,我比别人多出一千,你看咋样?

    当然,出这一千是表示我的想法,其他的土地农资折股,我也不多要,和大家一样。至于在合作社里,让我担任啥职务我就干啥职务,这没问题吧?”

    他这话说的,不光谢运东,就连李龙也有些意外了。

    一千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

    化肥都能买几十袋了。

    现在的农资品种不多,价格也没涨起来,一千块钱买农资,种个几十亩地没问题。

    诚意还真是有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八一渔猎西北不错,请把《重生八一渔猎西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