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问题严重》a

    沈星云心想,如何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这并非自己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小行星为何会突然出现。

    沈教授吩咐助手姜小宁,继续从世界深空监测网交互的信息中,查找过去50年那片神秘星云的资料。尽管他心里清楚,关于这群小行星,可能很难找到相关的记录,但他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希望能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这时,杨冬华拿着一组脉冲星和中子星的最新图片,疑惑地问道:“教授,您说这中子星是不是就是脉冲星呢?”

    沈教授耐心地解答道:“过去,大家普遍认为脉冲星就是中子星,其实不然。尽管绝大多数的脉冲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并不一定就是脉冲星,只有能够发出脉冲信号的,才可以被称为脉冲星。”

    袁杰在一旁补充道:“您说得对。根据我们最近的观察结果和数据测定,眼前的这颗中子星就不是脉冲星,所以它没有发出脉冲信号。而那群小行星很可能是从它快速的变化过程中逃脱出来的。”

    “对,这就表明,那里的物质吞噬过程还没有彻底完成。”沈星云表示赞同。

    “教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沈星群改变轨道,飞向地球呢?”袁杰好奇地问道。

    沈星云一边翻阅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回答说:“我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星体间原有的某种平衡被打破,特定能量的转换增强了它转向的动力;另一方面,它能够摆脱原来的束缚,说明它并非来自已经形成的黑洞,而是来自中子星的爆发过程,或者……”他似乎还有一些不确定的疑问,但最大的,也是最奇怪的,就是它为什么会准确地索定地球?难道地球上真的有什么能量场吸引它吗?

    “不会吧?地球会有这样强大的能量场吗让小沈星群才改变轨道吗?”袁杰感到十分意外。

    沈星云教授肯定地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说着,他打开关于阿迪斯的材料,指给袁杰看,“你在大学的时候想必也学过,很久以前,美国的泰勒等人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找到了双星绕转会产生引力波,其轨道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理论的第一个定量证据。”

    袁杰猜测地问道:“教授,如今,我们对黑洞的观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人们是否过于关注黑洞本身,而忽略了它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意外情况,就像当年阿迪斯飞向月亮一样,是因为月亮上的能量变化吗?”

    “是的,但反过来,小行星的运动也可能会影响其他星球上的能量变化。”沈教授说。

    袁杰知道,在沈星云的心中,一直怀疑苏春阳主导的冰封实验站在进行中微子实验时出现了问题。于是,他试探着问:“您是说地球上新出现的能源场是苏教授他们造成的?是这个能源场引起了地球上的能量变化,进而改变了小行星的既定轨迹吗?”

    沈星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我听说,针对这次喜马拉雅地区的能源变化,中国科学院正在启动防灾预案,并通知西南科学研究院密切关注这一时期喜马拉雅地区的地质能量变化。我想,他们也在努力寻找能源变化的源头。只是现在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说完,他看着手中的资料,陷入了沉思,仿佛被那浩瀚宇宙中的谜题深深吸引,自顾自地走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沈星云就带着精心整理的资料,约好冰封实验站的苏春阳,一同来到了西南科学研究院。

    林一洲看到他们突然到来,感到有些意外,连忙将他们让进会议室。他疑惑地问:“今天二位不打招呼就过来了,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苏春阳笑着说:“我也不太清楚,是星相大师约我的。”

    沈星云开门见山地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当着林院长的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小行星出现的原因。”说着,他请林院长打开面前的投影仪,并通过电脑将一张坐标金字塔和外空间的小行星相连接的立体示意图投放了出来。

    沈星云指着屏幕,认真地说道,“通常我们认为,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相较于域外星系来说,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星系,但实际上,它也是危机四伏……”

    “什么危机呢?”林一洲好奇地问。

    “我是想提醒大家,小沈星群已经飞临我们的地球了。”沈星云表情严肃地说。他的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林一洲一拍脑袋,懊悔地说:“这阵子我的精力都放在鳄鲎的事情上了,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忽略了。”

    苏春阳也面露担忧之色,说道:“可我们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呢!”谈话的气氛略显凝重又带着几分期待。

    沈星云目光紧紧盯着苏春阳教授,诚恳地发问:“苏教授,这几日我仔细观察了您的几次实验,虽说对整个实验流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我心里清楚,这背后必然还藏着更深层次的奥秘。所以,能否请您为我解惑,这其中真正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苏春阳教授听闻,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似乎仍有些不情愿透露关键信息。见状,沈星云语气急切又带着几分安抚地说:“苏教授,对我们你还不放心?我们都认真研读过保密手册,对于保密原则铭记于心,绝对会严守机密,一丝一毫都不会泄露出去。”

    苏春阳环顾四周,见与会议的都是信得过的人,就轻点手中的遥控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缓缓展开了一幅坐标金字塔连接时空镜像仪的动画结构图。

    伴随着结构图的呈现,苏春阳教授开始耐心讲解道:“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过神秘莫测的奥秘。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量子理论,我们运用激光和中微子束,成功激活了特殊物质kc20中的反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发现并且成功建立起时空间的镜像面,通俗来讲,这就是黑洞引擎。紧接着,借助反物质所蕴含的巨大负能量,我们得以突破镜像,最终实现穿越时空。”

    “听起来原理似乎清晰了些,但这期间最具挑战性、最难攻克的难题又是什么呢?”林院长一直安静地聆听着,此时忍不住开口问道。

    苏教授神情变得格外严肃,认真地回答道:“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点在于镜像面的把控,这直接关系到坐标金字塔精准的时空范围控制,以及黑洞引擎所能发挥出的力度。这两个参数的掌控必须做到极度精准,容不得半分差错。否则,真就如同你们之前所担忧的那样,极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巨大灾难。”

    沈星云听完,脸上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一点都没错,我就知道,也只有你这个痴迷的‘中呆子’才敢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去挑战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感慨道,“我曾经一直心存疑虑,不敢确定你这个实验站能否为我们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助力。但如今看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危机这一重任,非你莫属了。往后,我们一定要加强数据交流,及时互通信息,始终保持紧密联络,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

    苏春阳教授同样激动不已,连忙回应:“沈教授,有了你们的数据支持,往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就如同猛虎添上了翅膀,必定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的科研道路上继往开来,取得更大的突破。”

    话锋一转,他的脸上又浮现出一丝担忧,“不过,沈教授,实不相瞒,若是针对个别小行星,我们还能鼓足勇气尝试一番,可您提及的是一个庞大的小行星群啊!您觉得以我们目前的能力,真的有把握营造出足够多的虫洞,来应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吗?”

    在光线柔和的会议室里,苏春阳教授坐在会议桌前,眼神专注,手指在面前的控制键上熟练地操作着。随着一阵轻微的电子音效,一幅全息影像徐徐投射到巨大的显示屏上。那是一幅高原山脉的画面,山脉裸露出深灰色的质地,冷峻而神秘,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紧接着,他又俯身,在屏幕下方快速敲击键盘,打下了一组密密麻麻的数据。

    沈星云一直紧盯着屏幕,此时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苏教授,这些数据跟小行星有关吗?”(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冰封DF计划不错,请把《冰封DF计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冰封DF计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