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好学的人》

    小豆子陈苗苗正蹲在地上帮戈武分类整理树叶,闻言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医药学和植物学我虽一窍不通,但走南闯北这些年,总见名山大川、古刹寺庵里少不了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上次去陕西终南山,我在百塔寺那方不大的小院里,亲眼见过传说中的‘银杏王’,树围要三个壮汉才能合抱,据说树龄已超两千年,秋日落叶时能把整个院子铺成金色海洋呢!”

    包晓彤倚着门框想起武当山的景致,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木纹:“我们武当山紫霄宫前也有许多银杏树,树干上布满岁月刻下的沟壑,却年年深秋都把金叶洒满丹墀。它们给我的感觉,总是在沧桑里透着股不服输的顽强,像披着金甲的老神仙,藏着一肚子亘古的神秘感。”

    马文庸背着手踱了两步,忽然操着满口湖南乡音感叹:“呜呼呀!历代墨客骚人总爱往古刹寺院里钻,不就是想在银杏树下凭吊古今,在晨钟暮鼓里寻一份安宁心境嘛!他们见着这般奇树,往往忍不住留下诗文辞赋,或镌碑记述风景之妙,或载文称颂功德之荣,这银杏啊,早成了文化里的不老符号咯!”

    陈苗苗立刻拍手喝彩:“好!马老师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这正是古银杏与古文化血脉相连的缘由,简直能直接当我们考察队的解说词了!”

    曲木戈武往前走近几步,目光落在远处的银杏树上,语调如吟诗般优美:“古今中外都将银杏视为庭院、行道与园林绿化的珍品。你看它春生新叶如碧玉展翅,夏覆浓荫似绿伞蔽日,秋披金裳若碎金满枝,冬立寒空犹铁骨凌霜,树干虬曲苍劲如老龙盘卧,枝叶葱郁庄重似君子垂衣,既有俊俏雄奇之姿,又含华贵典雅之韵,观赏价值实在高得很。”

    包天喜坐在新做的藤椅上连连点头:“那是自然!过去有地位有修养的人家,谁不爱在庭院里种上几株姿态优美的银杏?遇上树形奇特的,还要请匠人制成盆景清供案头,春日赏叶、秋日观果,添一份幽雅野趣,瞧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郝小雨正用镊子夹取银杏叶标本,闻言抬头补充:“虽说观赏价值出众,但它的药用价值更值得称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的黄酮类成分,可是疏通心脑血管的上等药材,多少老年人靠它改善了健康呢。”

    她话音未落,马文庸便捻着胡须接道:“说到这,我倒想起一位退伍老兵曾写诗赞道:‘银杏知春更爱秋,春华秋硕子孙稠;颗颗白果医千病,默默无声献九州。’这几句把银杏的品性与功德都写透了!”

    曲木戈武忽然一拍大腿,兴奋地喊道:“现在我敢百分百肯定,西摩老人治病靠的根本不是什么法术魔力,正是这种藏着千年智慧的古老植物!说不定你们一直头疼的‘哈拉哈病毒’‘幻灭瘟疫’,用这银杏就能找到医治的法子!”

    苗苗捂着嘴笑,故意挤兑他:“马后炮!中国医药学本就以草木虫鱼为药石,无论是银杏、当归还是黄连,都来自这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不然中医中药怎么会成为当今世界最古老又最时髦的医学呢,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大智慧!”

    郝小雨放下镊子,诚恳地说:“我以前总觉得现代医学最先进,对古人运用植物的智慧还知之甚少。这段时间跟着青缘学习,才发现每种植物都藏着治病救人的密码,看来真不能小看古人,得多沉下心来向他们学习才行。”

    这些日子与龙山人朝夕相处,马文庸和陈苗苗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从眯鲁那里听了许多关于龙山起源的古老传说,还走访了村寨里的老银匠、织布人,用摄像机记录下许多即将失传的手工艺。

    学习本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连平时不爱啃书本的包晓彤,对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技艺也兴致勃勃,她拉着同样好奇的高欣欣,缠着眯鲁要学做土陶器皿和用兽骨缝皮衣的手艺,整日里弄得满手泥巴也乐在其中。现代人在向古人学习生存智慧,淳朴的龙山人也没放过向现代文明取经的机会,孩子们总围着考察队的仪器打转,眼神里满是对新世界的向往。

    杰美青缘对眯鲁这个聪慧的学生格外用心,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教她基础医学知识:从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通过望闻问切诊病,到常见草药的辨认与使用,都讲得耐心细致。

    眯鲁学得极认真,特别是对草药图谱和人体经络看个没够,没过多久,她就能帮青缘做些清洗器械、包扎伤口的简单处置,语言进步更是飞快,尽管卷舌音还发不太标准,但日常对话和听懂队员们的专业讨论已基本没问题。

    青缘发现眯鲁总盯着实验台上亮晶晶的玻璃器皿发呆,便把一个洗干净的小药瓶送给了她。小姑娘捧着这“会发光的宝贝”,高兴得脸颊通红,攥着瓶子就跟着苗苗跑出去炫耀,临走还脆生生丢下一句:“青缘姐姐放心,我一定给你找个病人来!”

    科学考察队的临时营地近来添了许多新物件:白藤编织的藤椅、能晃悠悠摇摆的藤床、装标本的藤篮、放书籍的藤书架,原本简陋的营地一下变成了充满自然气息与艺术感的工作间。这都多亏了闲不住的班玛多吉,他负责看守营地时总觉得手痒,便托常上山采集标本的曲木戈武砍来些韧性十足的野藤,又拉来大成拳门人杨宁和查拳小子王俊杰帮忙,用这些山野里的材料做了套就地取材的家具。

    杨宁本是木匠世家出身,他那身出神入化的大成拳功夫,竟与祖传的木工手艺颇有渊源。虽说二十一世纪的家具市场早已琳琅满目,从智能沙发到定制橱柜应有尽有,但他偏偏爱亲手刨木凿榫,尤其偏爱用紫檀、黄花梨等硬木打造家具。

    在外人看来,他不过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实则在刨木、打磨、组装的过程中,正悄悄练着大成拳的基本桩功,推刨时的沉肩坠肘,拉锯时的气沉丹田,都暗合着拳法要义。

    据说这是效仿晚清武学宗师的法子:当年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弟子程廷华,就将自幼习得的摔跤技艺融入八卦掌,创成了风格独特的“南城派”八卦掌,以狠快准闻名江湖,当时武林中慕名挑战者众,却无不败在他手下。

    程廷华早年曾在崇文门外开眼镜店,相传他便是在日复一日磨制镜片的过程中,练出了稳如磐石的桩功,因此得了“眼镜程”的美名。如今杨宁也学着前辈,在刨花飞溅中练就稳健桩功,难怪他的拳架总是沉稳如山。

    在杨宁的巧思与王俊杰的帮手之下,满院子的藤制家具没几日便完工了,连临时诊所需要的诊床、药柜也一并做得精巧实用。班玛多吉原本想把空闲的帐篷改造成小酒吧,却被包晓彤一句“要为这片土地带来文明火种”说得动了心,最终依着姑娘们的心意改成了雅致的品茶苑。

    包天喜此刻正陷在松软的藤摇椅里,手里捧着粗陶茶杯,品着龙亘山特有的六角青叶茶,阳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落在他脸上,他舒服地喟叹:“啊,这白垩纪简直是享受的天堂!”

    这茶是曲木戈武在深山溪谷发现的,叶片天生带着六个棱角,冲泡后茶汤碧绿如翡翠,回甘悠长。据他考证,这是最原始的茶种,只在古籍传说中存在,现代人从未得见,他还郑重其事地说,将来一定要把茶种带回二十一世纪,让这失落的美味得以延续。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天清晨,杰美青缘刚刚换好便装,准备出门采集标本,却见寨口的小路上走来一行人。西摩拉姆带着几位须发皆白的族老,正朝着诊所的方向走来。

    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诊所开了这么久,龙山人虽好奇却鲜少靠近,更别提德高望重的西摩老人亲自登门了。

    青缘先是一愣,随即连忙迎上去,恭敬地招呼:“诺西姆,您老人家里边请!”说着便规矩地站到门侧,摆出迎接贵客的姿态。

    西摩老人在两位族老的搀扶下,也不客套,径直走进干净整洁的临时诊所。她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消毒后的桌面,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玻璃罐里泡着的草药、闪着银光的器械、整齐排列的瓶瓶罐罐,这些物件古怪又新奇,让她对杰美青缘不由得生出几分赞赏。

    同行的族老们却没这般镇定,他们警惕地打量着四周,对墙上挂着的人体解剖图尤为忌惮,那清晰的骨骼与脏器图谱,在他们看来简直是食人的证据,心里暗暗认定这群外来人定是会施邪术的魔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冰封DF计划不错,请把《冰封DF计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冰封DF计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