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以邪诛邪

    刘备翻看着面前的文书:“支竺那鉴,你与笮融大建浮屠,在下邳杀人无数,加罪可不是我冤枉你……”

    桌案上的文书是纸制的信报,刘备部曲正在陆续从彭城、下邳、广陵三郡各县传回报告。

    不断有近卫把文书送入太守官署,交到荀攸手里。

    荀攸正在一条条的整理:“下邳县户户饥贫,各家皆无种粮,乡民称法度大师有大神通,能断生死……”

    “下相县十六亭废弛,青壮皆为‘除业障’而建寺劳役,老弱只靠浮屠布施而活。”

    “取虑县富户二十家,近千口,皆死而无葬,乡民称乃笮融以‘灭诛邪见’所杀。”

    “冬至时,僮县东西两乡因信见不同而斗,死者百余户,死者皆是不信浮屠之人。”

    “司吾乡内富户皆死,有乡民称是‘浮屠护法’以诛邪为名所杀……”

    “想来,法度大师所谓能断生死,是不信浮屠就会被笮融这般‘护法’所杀吧?”

    法度听着这一条条信报,汗如雨下。

    按照刘备部曲从各县传回的报告来看,笮融这几个月在下邳杀人无数,大多是借着灭诛邪见的名义,专挑富户下手。

    但高僧还是有点定力的,起码嘴比较硬:“此皆笮融所为,与贫僧并无关系,贫僧只是通译经文罢了,未曾作恶。”

    “不管是谁杀人,皆是因浮屠教而起。”

    刘备也不在乎支竺那鉴怎么说,直接将此事定了性:“你是月氏国贵霜部派来大汉的使者,是国使传教之人……那这就是贵霜乱我大汉,是夷狄乱我华夏的阴谋!”

    “此乃族恨!是汉夷之仇!”

    刘备说完,看向法度:“法度,我能让你活着,但你若想活着,就要认了这贵霜阴谋。”

    法度已是惊恐万状:“将军想让贫僧怎么做?”

    “你是贵霜大使,又能译写经文,那你就多写些经文,把浮屠之恶也全都写成经典……”

    刘备冷冷的看着他:“不是说舍身入魔亦是浮屠吗?那你便让浮屠变成魔。”

    徐州一地可以用镇压诛灭浮屠,但浮屠并不是只在徐州传播,若不根除,早晚还会复起。

    笮融或许只是贪婪,法度或许只是为了传教敛财,但浮屠教带来的隐患和影响是很难消除的。

    想要断绝,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定性为外族的阴谋,也把浮屠教彻底视为蛮夷邪教。

    贵霜的和尚假借道家名义,把浮屠教重新包装了一把,使其被汉民接受。

    那刘备当然也可以再度包装,直接把浮屠教包装成真正的邪教,彻底使其断根。

    比如轮回福报之说,如果饥困贫苦能换来来世福报,那转世之后也会饥困贫苦以求来世福报,那不就是永远饥困贫苦?

    这就可以说成世间万苦就是浮屠带来的,是浮屠要以痛苦为食,所以制造苦难。

    再比如皈依出家之说,不在俗世,舍弃家人,这就是抛弃父母子女,是大不孝。

    可以说成是番邦浮屠诱骗华夏子民背离祖宗,专为断绝华夏传承,是番邦为了绝华夏之嗣而设的阴谋。

    无论其教义本意是否如此,至少产生的结果确实是这样。

    如果这种再度包装后的邪教还有信徒,那信徒就肯定是反人类了,谁信杀谁,世人见即可诛,完全无需手软。

    大汉尊严未坠,汉民自尊尚在,将浮屠教定性为蛮夷图谋乱华的邪教,下邳的杀孽也视为番邦阴谋,这才能使各种番邦教派失去市场。

    汉民本身是有信仰的,信仰并不一定要用宗教来体现,最淳朴的祖先崇拜本来就是信仰。

    女娲补天,燧人取火,伏羲启蒙,神农辨谷,轩辕奠基,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稷传耕……

    这些是大汉官方祭祀的先祖和神明,个个都是与天地抗争为万民谋福的真祖宗。

    这种对文明先祖的信仰,倡导的是人定胜天,是让人自强不息,传递的价值观可比浮屠教健康多了。

    “此事非贫僧一人可为……”

    法度已经知道刘备的意思了,浑身发抖。

    “当然,所以你得找人啊……你贵霜国来我大汉之人可不少,你那些同门都在何处?你写信把他们召来与你一同编写新浮屠经嘛,就说朝廷有意大兴浮屠,让他们赶紧来……”

    刘备讥讽的笑着:“你在下邳都有这么多侍妾,想来必有子嗣,你家人在哪?”

    “……贫僧是出家人,谈何家人子嗣……”

    法度脸色更难看了:“同门亦皆星散,不知所踪。”

    “既然你不愿配合,那留你也没用了。”

    刘备转头叫张飞:“益德,大索各郡县,凡是如他这般卷发番人,一律格杀……剐了此人,让他的侍妾招认其家人子女下落,斩尽杀绝……”

    “等等!”

    法度显然不是什么硬汉:“将军,我贵霜使节皆在扬州……我这便写信!”

    “很好……法度大师果然是当世俊杰。”

    刘备点头:“不妨与我说说你知道的事……你应该明白,你必须对我有用才不会死。”

    贵霜帝国派到大汉的正使名叫支娄迦谶,简称支谶。

    贵霜政教一体,使臣全部都是沙门。

    支娄迦谶这支使团来大汉,原本大概确实有宗教入侵的意图,那时候桓帝刘志确实对浮屠教有兴趣。

    不过,支谶来大汉后没几天,桓帝就驾崩了。

    刘宏选秀上位,少年天子不信浮屠,窦武窦妙也不信,因此支谶没能走通上层路线,只能在雒阳编译经书。

    为了让浮屠教在大汉打开市场,支谶托辞黄老与方士,把浮屠教进行了重新包装,他‘翻译’的经书其实用的都是道家的词。

    这与当年白马寺天竺僧法兰等人编译的四十二章经不一样。

    只不过,刘宏活着的时候,太平道才是市场主流,浮屠教无人问津。

    等支娄迦谶‘改良’了浮屠教经义之后,又遇上了黄巾起义,那几年大汉上层焦头烂额,没人有心关注浮屠教。

    黄巾起义平定后,雒阳清洗方士道人,贵霜使团的僧人又刚好借了方士和道家学说试图传播浮屠教,于是也被视为左道巫蛊被驱逐出了雒阳。

    支谶为了避兵祸,辗转去了扬州,其弟子支亮和法度以改良过的浮屠教在丹阳和吴郡传教,倒是有了起色。

    上层没走通,但山越倒是挺好骗,于是整个贵霜使团大部分人全都迁到扬州,法度也是那时候在丹阳把笮融忽悠成‘浮屠教护法’的。

    陶谦在丹阳募兵,招揽笮融为将,法度便跟着笮融到了徐州。

    法度也确实有个儿子,叫支谨,是建宁元年(168年)在雒阳出生的。

    其实这些贵霜和尚全都有老婆孩子,子辈都是按照汉人习惯取的名,他们原本的教义和他们到了大汉之后重新改编的教义大不相同。

    而支谶弟子支亮和法度的儿子支谨,目前都在袁术门下……准确的说,是在孙坚门下。

    孙坚本人不信浮屠,但他老婆信,吴夫人是坚定的浮屠教信徒,而且就是法度传教的。

    按照法度所言,图谋下邳就是孙坚给袁术出的主意,趁着陶谦去职笮融被杀,联络曹豹挑起浮屠教信徒闹事,让曹豹固守下邳等待袁术大军。

    如果曹豹多守几天,就能等到袁术的大军,单靠张飞是不足以攻破下邳的,还能诱使张飞杀浮屠教信徒,引发下邳全面反抗刘备。

    配合曹豹招信徒在下邳‘护教’的,当然就是法度。

    如果张飞杀了城外信徒,浮屠教暴动,曹豹也就无需再耗费粮食供应信徒守城了,也不需要逃离下邳。

    下邳如果全面暴动不服从刘备统治,被袁术得手,袁术又取了粮,张超等人必然会投奔袁术。

    徐州南三郡与淮南连成一片,势力会暴涨,徐州各家本就是墙头草,多半也会屈从。

    只不过刘备大军来得太快,张飞也没对信徒下手,曹豹怂了,荀攸又设计故意引诱曹豹出城,这计划也就破灭了。

    这事对袁术而言似乎没有损失……但这只是看起来没损失而已。

    实际上,只要袁术从刘备手里抢下邳,那袁术和刘备必然大打出手,这其实是在坑袁术。

    无论输赢,袁术都得面对刘备的反击。

    而孙坚此时在江夏,他可没在徐州周边,不会当炮灰上前线。

    这事对孙坚才是真的没损失,袁术赢了他有功,袁术死了他能摆脱控制,反正他只是给袁术出了个主意而已,又不费力。

    但既然刘备知道了,那当然不能让孙坚太潇洒。

    “法度,你既然与孙文台相熟,不妨给他也写封信,就写一句……浮屠已大起,袁刘必争于徐,天子辟公讨虏。”

    听法度讲完他所知道的情况后,刘备似笑非笑的看着法度,扔给了他一片竹简。

    考虑到袁术的理解能力,刘备没用太复杂的隐喻。

    法度打了个冷战,见刘备将手搭向刀柄,颤抖着拿起了笔。

    ……

    下邳南部,淮陵县北。

    这是淮河北岸的丘陵地。

    淮陵一带视野开阔,水网密布,冲积平原上零星分布着一些低矮残丘,高度大多只有几丈,本来也不算很好的伏击地点。

    赵云正在一个土丘上望着河道。

    河对面,淮河南边来了一支大部队,看起来有一万多规模,正在分批渡河。

    看旗帜,应该是纪灵和吴景,都是袁术的人,吴景是孙坚的小舅子,吴夫人的弟弟。

    这年头的淮河是没有桥的,淮陵渡口船只不多,而且河面有冰层,渡河只能分批进行。

    不过,敌方的船竟然是分散的,而且分得特别散……

    看起来这第一批渡河的每条船都是斥候,不是运兵。

    “去向主君传报,袁术部曲纪灵、吴景率军万余来袭……敌军斥候极多,且行止谨慎,无法设伏,本部只能据守北岸。”

    赵云确认了对方部队构成后,派人向刘备回报军情。

    “将军,可要向主君请援?”

    近卫问了一句。

    “不用求援……但这纪灵颇为棘手,斥候船太多了。”

    赵云摇头,脸上颇有些遗憾:“传令各部分散接敌,待敌靠岸便截夺敌船,尽量别让那些船回到河对面。”

    目前赵云手里有三千人马,其中包括一千两百玄甲骑。

    本来刘备的指令是只要在淮陵遇到军队就可以直接伏击,赵云也早早的在北岸丘陵设了伏。

    但问题在于,这次遇到的是纪灵。

    纪灵本来就是下邳人,对下邳地形极为熟悉,这种把所有船只先分散撒出去的方式,显然是向每个可能设伏的地方都派了大量斥候。

    数十条大小船只,上千人,全都被纪灵用作了斥候。

    斥候本身并不难对付,难的是对方很谨慎,这是没法伏击的。

    赵云只能尽可能的守住河岸,不断截杀斥候夺取船只,从暗处转到明处,阻止对方过河。

    这不是伏击了,而是据守。

    这种据守通常很难短时间结束,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夺取所有船只,只能一直守住河岸。

    但五天后,刘备便传令让赵云撤军了。

    ……

    淮河南边,纪灵大营。

    纪灵远远望着河道上凌乱的船只,脸上极其心痛:“我军中斥候损失太重了……对面阻截之人竟是赵云,看来曹豹欲献下邳之事靠不住啊!”

    “曹豹和祖郎在丹阳时就与我不睦,本来就不算可信之人。”

    吴景在其身边说道:“曹豹虽说答应了归顺袁将军,但只怕是想待价而沽。这些丹阳人本就如此,皆是摇摆贪婪之辈……”

    袁术勾搭曹豹,让曹豹据守下邳,纪灵和吴景本来是去下邳增援的。

    当然,说是增援,实际上是接收。

    但他们确实来得晚了点,还不知道此时曹豹已经没了——他们暂时还得不到淮河以北的消息。

    “可惜了我军中斥候……”

    纪灵满脸都是不爽:“眼下赵云看起来像是撤军了……可这必是有诈!这赵云难不成以为我会上当?”

    其实赵云真的撤军了……

    “退兵吧。”

    吴景摇头道:“你我受阻于此好几天,淮北消息断绝,曹豹显然不可靠,下邳怕已是无法攻取了。”

    “可主君缺粮……”

    纪灵转头看向吴景:“若是就这么退兵,你我恐怕都要受主君责罚。”

    倒也未必只是因为要被袁术责罚,纪灵毕竟是下邳人,当然是想回故乡的。

    “报!北岸有使者渡河,送了封信说是要交给吴府君。”

    两人正在纠结时,有士兵抱着个信匣来报。

    吴景打开信匣,看了一眼里面的信,脸色大变。

    纪灵有些疑惑,打算看看信匣里的内容,可匣子里的简牍却被吴景一把揣进了怀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不错,请把《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