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回:技术革新萌 七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不好了,着火了!”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市场的一角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家顿时惊慌失措,纷纷四散奔逃。王富贵趁机指挥着伙计们,想要强行抢走这批丝绸。

    李福顺见状,连忙喊道:“王富贵,你敢耍阴谋!” 他带着自己的伙计们,冲上前去阻拦。双方的伙计们扭打在了一起,场面一片混乱。交易市场里,货物被打翻在地,摊位被撞得东倒西歪,人们的喊叫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队官兵赶到了。为首的军官大声喝道:“都给我住手!” 众人这才停了下来,纷纷退到一旁。军官走到王富贵和李福顺面前,严肃地说:“你们在市场上公然闹事,扰乱秩序,跟我回衙门走一趟!” 王富贵和李福顺都想辩解,但军官根本不听,直接下令将他们带走了。

    这场在丝绸交易市场的冲突,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人们纷纷议论纷纷,对皇后一族和太子之间的争斗更加关注。而朝中大臣们,也因为各自立场不同,分别支持皇后或太子势力。

    在朝堂上,支持皇后一族的大臣们纷纷上书,指责 “瑞锦轩” 挑起事端,要求严惩李福顺等人。而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则针锋相对,指出是 “锦绣阁” 先使用阴谋手段,企图强抢货物,应该追究王富贵的责任。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的大臣们,心中十分不悦。他深知,丝绸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而皇后一族和太子之间的争斗,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丝绸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不加以制止,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于是,皇帝下令成立一个专门的调查组,彻查此次事件的真相。同时,他也警告朝中大臣们,不得再在朝堂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一切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然而,皇帝的警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皇后一族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根深蒂固,他们都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继续为争夺丝绸产业的控制权而斗争。

    在这场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中,长安的天空仿佛被一层厚厚的乌云所笼罩,让人看不到一丝阳光。而丝绸产业,这个曾经给大唐带来无数荣耀和财富的行业,也在这场争斗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一匹丝绸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然而现在,这些希望和梦想却在权力的漩涡中摇摇欲坠 。

    关键时刻:政治博弈的高潮

    数日后,皇帝下旨,在太极殿召开宫廷会议,专门商讨丝绸产业相关事宜。这一日,太极殿内气氛凝重,文武百官早早地来到殿内,按照品级依次站列。大殿的金砖地面被擦得光亮照人,殿内的龙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金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殿顶的藻井中,一颗巨大的夜明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殿内的烛火相互辉映。

    皇帝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威严而深邃。皇后身着凤袍,头戴凤冠,仪态端庄地坐在皇帝身旁。太子则站在群臣之首,神色冷峻,目光坚定。

    会议开始,皇帝率先开口:“今日召集众卿前来,是为了商讨丝绸产业之事。如今丝绸贸易受阻,且朝堂内外纷争不断,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话音刚落,右相杨国忠便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如今丝绸产业的关键在于稳定商路。西域一带局势动荡,常有盗匪出没,骚扰商队。臣建议,增派军队护送商队,确保丝绸能够顺利运往西域各国。” 他微微侧身,看了看太子,接着说,“此外,为了提高丝绸的品质和产量,应当扶持那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丝绸商队,比如‘锦绣阁’所属商队。他们多年来一直为朝廷效力,对丝绸产业贡献颇大。”

    太子李亨听后,心中冷笑,心想这杨国忠果然是在为皇后一族谋私利。他向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右相所言虽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增派军队护送商队,固然能保证一时的安全,但并非长久之计。西域局势复杂,仅靠武力难以彻底解决问题。臣认为,应当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外交沟通,通过签订友好协议,建立互信机制,共同维护商路的安全。”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着群臣,继续说道:“至于丝绸商队的扶持,不应仅仅局限于某几家。市场应当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整个行业的活力。‘瑞锦轩’所属商队虽然规模较小,但他们勇于创新,在丝绸的工艺和设计上有不少独到之处。若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必能为我大唐丝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杨国忠听了太子的话,心中恼怒,反驳道:“太子殿下,话虽如此,但‘瑞锦轩’商队根基尚浅,能否承担起振兴丝绸产业的重任,还犹未可知。而‘锦绣阁’商队,有着多年的经营经验,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稳定。在这关键时期,扶持他们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论愈发激烈。支持皇后一族的大臣们纷纷附和杨国忠,强调 “锦绣阁” 商队的优势和对朝廷的忠诚;而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则力挺太子,主张公平竞争,给新兴商队机会。一时间,大殿内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一位支持皇后的老臣站出来,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以为,丝绸产业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必须谨慎行事。如今‘锦绣阁’商队与各国都有深厚的合作关系,若贸然扶持其他商队,恐怕会引起各国的不满,影响我大唐的贸易声誉。”

    太子的亲信,一位年轻的大臣立刻反驳:“此言差矣!我大唐以实力和信誉立国,岂会因扶持一支商队而影响声誉?相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能彰显我大唐的公正与包容。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丝绸贸易中保持领先地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桑海鼎心不错,请把《桑海鼎心》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桑海鼎心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