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方唱~”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
演出现场,在沈铭恩整首《赤伶》经过铺垫、高潮的起起伏伏之后,在来到最终即将落幕之前的那一刻,大概所有人都在这首作品里,感受到了一种,非常悲凉的感觉。
现场工作人员里的国人,尤其像是姚长裕、陈光荣,以及剧团长赵寅这种,透过歌词,似乎也理解到了一些别样的意味……
但可能就是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现场的小日子观众是一点儿没有get到歌曲里那些“深意”。
甚至……
他们还搁那儿笑呢!
“吆西!”
“铭恩桑!”
“啪啪啪……”
演播厅里很多的小日子这边的观众都在抬手鼓掌,有好多人甚至在称赞沈铭恩,仿佛沈铭恩为他们贡献了一场他们很满意的演出一般。
那会儿……
本来,隔壁线上直播间里还在刷:
【马勒戈壁卖国贼……hetui!】
【既然滚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让我在街上看见他非把他狗头敲碎!】
【骂他是苟头夸奖他,这种人就该被千刀万剐!】
……
诚然,从沈铭恩那句歌词“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后,评论区的确短暂的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来自沈铭恩的粉丝和支持者的声音……
可正如剧团长赵寅他们所说,一句歌词而已,无伤大雅,改变不了大局啊!
沈铭恩为小日子唱歌的事实不会变,因为他们的声音“换歌”这件事也是切身实地的发生的。
马总那边可是下了死命令了,今天说什么在舆论方面也要给沈铭恩摁亖!
水军嘛,带节奏的,粉丝和支持者的声音再大,最后也会被淹没在疯狂骂街的潮流中。
毕竟……
事情本身,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逆转。
说实话,虽然到最后,沈铭恩的粉丝和支持者们多少是有些不太甘心的,多少还是抱着沈铭恩能够通过作品“逆风翻盘”的想法……
可是现在,毕竟作品已经演唱结束了。
毕竟,所有支持沈铭恩的粉丝期待的那个“反转”,并没有到来。
最多有点儿预兆,也仅此而已……
“所以这反转在哪儿呢?”
眼瞅着沈铭恩那边演出都已经进入尾声了,“反转”这件事却并没有如愿出现,期待了一整首歌的陈光荣老师又开始沉不住气了,又开始跟着着急了。
相较而言,一旁的姚长裕倒算镇定,可即便是他,眉头也是微微蹙起……
他的确能够在沈铭恩的作品里面感受到一丁点儿反转的“意象”,可是这个所有人都能够get到的反转却并没有到来啊。
那这样演出结束后,沈铭恩还是会被那帮水军带节奏摁的死死的啊……
就算是事后,他这首《赤伶》里面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曝光出来,最多也就是让他不至于被黑的那么惨,可口碑还是受影响了啊……
内娱营销号或许可以没有记忆的吹捧吹捧再吹捧,可内娱的观众却都不是傻子,人都不是金鱼,怎么会没有记忆?
“哎呀他这真是……”
陈光荣老师掐着腰,已经快要沉不住气去后台下台口那边堵沈铭恩,问他到底是怎么打算得了。
可也就在这时候……
“陈老师!姚大师!”
一位工作人员忽然一脸焦急的跑了过来,他手里拿着手机,上面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看他双手抱着的姿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陈光荣老师正烦躁呢,见这人这么焦躁也有点儿生气,所以没理会对方……
倒是姚长裕,他转头望向那人,问:“怎么了?”
“网上……网上!”
工作人员抱着手机,将手机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拿给姚长裕看,他说:
“网上出现了一些有关于铭恩老师刚在舞台上演唱的这首《赤伶》的背景故事!”
“啥?!”
听闻此言,姚长裕还没说什么,一旁的陈光荣眼前一亮,立马凑了过来,他倒是没有伸手去抓别人的手机,只是探着头,眯着眼,仔细去看对方手机上的内容。
那是一个网友发的一篇文案,那是一个故事,一个令人悲愤不已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那是一个暂时未受战火波及的小县城,当地有一位著名的戏曲演员,名叫裴彦之,他是戏院的‘角儿’,在当地名声鹊起,非常受达官显贵追捧。”
“然而随着鬼子的侵略,小县城也未能幸免,很快被鬼子侵占……”
“鬼子得知剧院有裴彦之这样一位‘名角儿’后,要求戏院单独为他们唱一出戏,以慰问他们的士兵,并点名要求裴彦之出场,否则就烧掉戏院和县城,所有人都难逃一亖……”
“裴彦之无奈之下,接下了这个‘活儿’,做到妆台前开始描眉画目。”
“演出当天,裴彦之选择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桃花扇》。戏台上,他水袖柔婉,昆区曼妙,深情演绎着;台下的鬼子则谈笑风生,一边喝着热茶,吃着瓜果,准备欣赏我国这别具特色的戏曲文化。”
“当裴彦之唱到‘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时,戏台上的鼓声忽然密集起来,营造出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
“鬼子错愕之际,裴彦之大喊一声:‘点火’!”
“原来他从接下这场戏的那一刻起,就抱定了必亖之心,打算同这群罪恶滔天的鬼子同归于尽!”
“戏院四周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鬼子想逃,却发现门窗不知何时早已被封死!”
“按照习台上的规矩,只要开嗓,中途就不能停下,所以裴彦之继续唱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尽管楼塌了,但戏却未终,裴彦之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展现了一位戏子在乱世中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
……
文案,至此为止。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战争时期作为一位戏子,也作为一位国人的英勇无畏,那种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聆听故事的人……
透过故事,还会有一些其他解析,比如说……
裴彦之的被逼无奈?
为鬼子唱戏,答应了,他是卖国贼;不答应,鬼子屠城。
而这个故事……
有没有感觉很熟悉?
有没有感觉,跟最近沈铭恩遇到的事情,不谋而合?!
同样是鬼子要求一位“名角儿”为他们表演,同样是这帮该死的傻逼提出的无理要求!
“换歌”这个请求,沈铭恩答应了,他是卖国贼,被万人唾骂;不答应,那这帮鬼子就得闹了,就得是剧团长赵曲口中的有损“国际友谊”。
面对同样的情况,同样作为一位“戏子”,战争时期的“先辈”尚且能有如此风骨,做出如此硬气的事情,沈铭恩又怎会真的屈服?!
战争时期,“先辈”把听戏的鬼子全都烧亖了;而今和平时期,不能动手鲨人,所以沈铭恩通过《赤伶》这首歌,将那段他们很多人不愿承认的历史,摆到了台面上!
这怎么就不叫狠狠地骂他们呢?!
这帮鬼子啊,从以前到现在,从来没变过……
听戏……
听你妈听!
你们配听那好戏吗?!
战争时期你们的先辈欺辱我们,现在你们还想欺负我们?
真以为我们的国家,还跟以前一样?!
这个文案,只字未提沈铭恩刚刚在小日子这边演唱的那首《赤伶》……
可是故事里的每一个字,却都跟《赤伶》息息相关!
但凡是不傻的,听这个故事,就已经能够跟《赤伶》联系到一起了。
就更别说,这个故事的最后,还专门提了一嘴沈铭恩《赤伶》里那句非常经典的歌词:“位卑未敢忘忧国!”
所以这是什么?
这踏马就是《赤伶》背后,所有人只是听歌,没有听懂的背后故事啊!
“我去,这这……”
方才还焦躁无比的陈光荣老师嘴角开始疯狂上扬,情绪也直接从“焦躁”转为了“激动”,他哈哈笑着说着:
“这小子有点儿东西啊!原来这首《赤伶》里还有这样的故事呢?”
“呵……”
一旁的姚长裕也笑了。
他早就听沈铭恩歌里那些比如经典昆曲《桃花扇》里的段落像是“伏笔”了,只是连他都没有想过,沈铭恩这个“伏笔”,竟然是一个这么“宏大”的故事!
说句实话,这会儿姚长裕都觉得,这小子可以去写了……
之前啊……
在看到这个故事之前。
姚长裕也一度觉得,沈铭恩那些伏笔,不足以让他“绝地反击”,并让整件事情“反转”。
哪怕是歌曲背后的故事曝光出来也于事无补……
可现在事实的性质明显不一样了!
如果说,沈铭恩这首《赤伶》背后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爱国故事,还真的不一定能救他于水火;可很明显,沈铭恩这首《赤伶》背后的故事,是一个跟歌曲有联系,跟他所遇到的困境有联系,非常有呼应,非常绝,让观众们回忆起那段屈辱历史,唤起国人爱国意识,对这帮鬼子的愤恨的故事啊!
当沈铭恩用一首歌诠释了那样一个令人悲愤不已的故事的那一刻,姚长裕便知道,今天,沈铭恩的这个“危机”,算是解了!
而事情呢……
也的确如姚长裕所料。
网络上,不光是那则文案,还有其他一些文案,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诠释着这一个故事,很明显这些故事的背后是有人在推手的,导致其发酵的速度非常快……
甚至,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蔓延到了沈铭恩现在所在的【丝路繁华】现场直播的直播间里。
本来……
沈铭恩演唱结束的时候,线上直播间里还是在疯狂的骂他,一帮水军、小黑子疯狂带节奏,无休无止……
可也就在那个《赤伶》背后的故事出现之后的几分钟里,评论区逐渐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我刚好像刷到《赤伶》这歌背后的故事了!】
【快去wei博,有人转发,好像已经上热搜了!】
【我去……闹半天,沈铭恩这歌写的是这些啊!】
【哈基恩你这家伙哈哈哈……你他妈还是有才啊!】
【我觉得他也别叫沈铭恩了,干脆改名叫“沈有才”得了!】
【行了,啥也别说了,从这一刻起,铭恩大帝,归位!】
……
之前说过,在没有一个足够的“反转”出现的情况下,即便是有些粉丝和支持者替沈铭恩说话,也不会改变“大局”。
可现在……
很明显!
那个反转,出现了!
当“#《赤伶》背后的故事!#”这则词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热搜的那一刻,所有支持沈铭恩的人都知道,反击的时刻,到了!
一开始,直播间里一大堆带节奏的小黑子们还不明所以,还在直播间里骂骂咧咧……
看有人说沈铭恩这事儿“反转”了,他们还嗤之以鼻,认为沈铭恩今天已经被锤亖了,他绝对无力回天了。
可当他们闻讯前去wei博、dou音……等等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看完了《赤伶》背后的故事之后……
饶是他们,也被震惊的无以复加……
Ber……
他妈的!
离谱!
离天下之大谱!
滑天下之大稽!
他们现在都好奇……
哈基恩这家伙脑子到底是特么怎么长得,怎么会想出以这样一个充满了悲凉气息的背景故事为主基调来创作歌曲呢?!
是!
的确!
这个故事,听着不太像是真的,也很难找到史料考究……
可即便这个故事是假的,故事里要传达给大家的“情感”,每一个国人也切身实地的体验到了!
那些曾经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每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都在深刻的提醒我们……
不忘国耻啊!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