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遗忘:她裹着小脚跨不过那条河!

    【?不一样?】

    【《阿嬷》难道还有别的版本?】

    【是哈,你别说,这歌诠释的那个“阿嬷”的形象,的确是非常的凄苦,本身人设和故事就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大概率本来也不是只有这一种可能性。】

    【期待期待!哈基恩快开始你的表演吧!】

    【期待听到一个不一样的《阿嬷》!】

    ……

    《星火乐章》播出来到最后一首,等沈铭恩唱完《阿嬷》这首歌的“爱国版”,线上直播间的人气已然来到顶峰。

    据不可靠数据统计,沈铭恩唱《阿嬷》的时候,同一时间在线的观众们全网大概能有两三个小目标这样。

    极其恐怖的数据,虽然没有首播时候那么成功,可即便如此也足以将很多号称“王牌”、“爆款”的综艺摁在地上狠狠摩擦了。

    本来,在沈铭恩演唱完第一遍“爱国版”的《阿嬷》的时候,不少观众就以为完事儿了,以为节目来到尾声了,沈铭恩的作品也听完了,可以走了……

    结果谁知道,就在很多观众都右上角叉号给自己“叉出去”的时候,沈铭恩反手又来了一句,自己这里还有一首不一样的《阿嬷》……

    这可就一下吸引了无数观众的视线!

    已经走了的观众硬生生被沈铭恩给“拉”了回来,没来得及走的那帮观众干脆就不走了。

    就酱……

    在这个严格来说还是非常平静的夜晚,沈铭恩再次将《阿嬷》这首歌,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们。

    镜头前,待得现场观众们的掌声、呼声渐渐落下,沈铭恩握着话筒支架上的话筒,转头对着身边的乐队老师点了点头……

    因为是自己的节目,所以两个版本的《阿嬷》沈铭恩都排练过,虽然说两版的歌词不一样,但是在作曲、编曲、曲调、旋律方面还是无甚区别的,因此这对于乐队老师们而言也并不算什么难题。

    裆燃啦,相较而言,两版因为其要诠释的“语境”不一样,因此在编曲方面还是能够听到很多的区别的。

    前奏的曲调不一样,用到的乐器也不一样,大家能听到里面同样有非常经典的国风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存在的痕迹,但钢琴、键盘等乐器在里面的占比明显更大一些。

    这也让大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伴奏,沈铭恩拎着话筒,开口唱着:

    ……

    “儿时我常常听人说~”

    “裹着小脚的那个~”

    “是困在深山里的阿嬷~”

    “她和阿公是包办的,大字也不识几个~”

    “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

    ……

    沈铭恩在唱,但是这几句歌词唱出来……

    不少观众却是眉头微微一皱。

    要知道!

    就在刚刚!

    沈铭恩可是明确说过,接下来他要唱的这一个版本,是一个跟方才截然不同,不一样的《阿嬷》。

    但是现在来看,从编曲、主歌、歌词……等等方面来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啊。

    除了前奏方面为了营造不同气氛明显有些不一样的感觉之外,其他的地方好像一点儿都没有变。

    尤其是主歌的歌词,跟方才一模一样啊!

    一首作品,想要让大家听出不一样的感觉,从哪里下手最直观?

    首先肯定是伴奏,毕竟是听歌,不同的旋律能够贡献不同的感觉。

    其次就是歌词了……

    不同的填词,肯定是不同的故事,塑造的肯定就不是一个人。

    但现在……

    沈铭恩最多是前奏跟方才演唱的那一版《阿嬷》有些区别,进入主歌之后,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亦或者是那熟悉的“打击乐”,好像都没有什么区别啊……

    好像跟方才是一模一样的啊!

    还是那位深山里裹着小脚大字不识一个包办婚姻饱受“封建迫害”的“阿嬷”的形象啊……

    是!

    的确!

    塑造的非常生动形象!

    哪怕第二次听,观众们还是有着强烈的“代入感”……

    但问题是,你哈基恩明确说了要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阿嬷》,这一反手一模一样的歌词、伴奏,你这有啥意思啊?

    正是因为对沈铭恩的“期待”非常高,所以现在在看到歌曲跟方才区别并不是很大的时候,很多观众还真的有种“期待落空”的既视感……

    而这一点,沈铭恩仿佛没有察觉到一般,继续唱着:

    ……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压弯她的不止柴火~”

    “黄昏日落~”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

    一样……

    还是一样……

    一模一样的歌词!

    一模一样的演唱方式!

    给人的感觉一模一样不说,连塑造的人物都一模一样。

    【……这哪儿不一样呢?】

    线上直播间里很多观众都忍不住说了:

    【这分明是一模一样的两首歌啊好吧!】

    【俺粗俗,俺反正是没听出哪里不一样。】

    【这是再唱一遍,让我自己悟哪里不一样吗?】

    【这现在的歌手是在教听众怎么听歌吗?】

    【啥玩意儿啊这……】

    【所以区别到底在哪儿呢?!】

    ……

    也不怪观众们吐槽,主要是哈基恩这两场演出前后唱的分明是“同一首歌”,可他方才分明是非常“义正言辞”的告诉大家,他唱的是一个“不一样的《阿嬷》”啊……

    这就有点儿打脸!

    最搞笑的是评论区竟然出来一大帮平日里就帮沈铭恩“辩经”的“大儒”,疯狂解释着两首歌在演唱方式上哪里不同,语境上哪里不同,编曲体现的情绪哪里不同……

    平常这帮人也没少吹哈基恩彩虹屁,平常听着在理,大家也就没说啥……

    可今天这个……

    我耳朵不聋!

    我听得出两首歌哪里有区别!

    我不用你教我怎么听歌!

    这两首歌分明就一模一样的,别搞那一套“我听不懂就是我不懂得欣赏”来道德绑架好吧?!

    什么玩意儿啊!

    总之……

    此刻……

    直播间里,一大帮小黑子只要逮住机会就疯狂带节奏啊。

    而此刻,沈铭恩还在唱着……

    ……

    “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

    这是一段方才很多观众脑海里印象十分深刻的rap词,这一段在之前的演唱里很多观众都特别喜欢,虽然如今再唱一遍同样很有感觉,但是……

    它这不还是一模一样吗?

    【破案了……】

    线上直播间里,很多小黑子继续带节奏,自顾自刷着:

    【他这就是重新再唱一遍,让我们再重新体会一遍。】

    【……真拿自己唱个歌当上语文课做阅读理解了?!】

    【你这是唱歌,不是吟诗作对,真拿自己当诗人啦?!】

    【李白一首《静夜思》都不敢让我体会两遍体会出两种不同感觉来!】

    【他妈的学校毕业之后还真没被人摁着头做过阅读理解……】

    ……

    该说不说的,其实这届观众并没有那么“没耐心”,就算不按照那帮人说的“做阅读理解”,至少也得听下一整遍主歌副歌来再评价作品好坏吧?

    奈何,沈铭恩的“黑粉”实在是太多了……

    本身沈铭恩因为以前的一些事情跟不少内娱资本关系就很差,《星火乐章》的爆红,就更加使得业内那帮人“眼红”……

    诸如《华语打歌中心》背后的映月传媒那种,更是不折不扣的沈铭恩的“对家”。

    他们掌控着的那些“水军”,平常是不鸣则已,这一有事儿了那真是一鸣惊人啊!

    这会儿直播间里节奏带的那叫一个飞起!

    这也就导致很多观众也被带跑偏了……

    《星火乐章》这边的导演组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幕,总导演周川忍不住问了冯禹灿一嘴:

    “他这两首歌一模一样吗?”

    要知道,本期沈铭恩的《阿嬷》反响其实非常不错,“英雄母亲”的形象塑造的也非常好,歌曲里无论是编曲、歌词还是他的现场live都可圈可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常演出结束收尾,本期热度以及后续节目口碑、作品口碑肯定都会爆棚。

    可沈铭恩非要再演唱一遍《阿嬷》……

    两遍演出你要是有点儿区别还行,真要是没区别,还“煞有其事”的唱两遍,如那帮小黑子所言,让观众自行去体会其不同之处……

    那这可就属于是“玩儿尬的”了!

    要真是一模一样,这把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玩儿脱了!

    得不偿失啊!

    “这个……”

    冯禹灿脸上露出几分头疼的表情。

    说实话他也不知道沈铭恩第二遍唱的《阿嬷》有什么不同之处,彩排的时候沈铭恩是单独跟这一个乐队彩排的,他自己盯着自己排没让别人看,主要也怕“泄露”出去嘛……

    他的作品什么质量,懂得都懂,现在很多人都盯着他“薅”,这特么被人提前听了提前“抄”去了,损失不就大了嘛?

    这一点节目组理解,所以节目组这边也没说啥,都配合他……

    可问题是,你也不能一首歌唱两遍让观众“自行体会”去吧?

    这太尬了呀!

    斟酌片刻,冯禹灿最终还是咬咬牙说了句:“……相信他吧。”

    他们现在也就只能相信沈铭恩了……

    他铭恩大帝这一路走来,似乎还的确没有辜负过任何人。

    周导咧咧嘴,倒是也没说啥,因为他很清楚,对于他们节目而言,铭恩老师就是大爹,哄不好谁也得哄好铭恩老师,他已经做好准备,就算铭恩老师两首《阿嬷》一样,事后节目组也会出资为铭恩老师“洗地”,说两首歌就是不一样!你们听不懂是你们的问题!

    就算是“皇帝的新衣”,《星火乐章》节目组也一定要给铭恩老师穿明白儿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

    在无数小黑子疯狂带节奏,很多人质疑沈铭恩两首歌一模一样的时候。

    沈铭恩的下一句歌词,就开始“反转”了。

    他唱着:

    ……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可都被远方的风,吹走了~”

    ……

    听到这里的时候……

    【……】

    漫天飞舞着的小黑子带节奏、抹黑的声音,忽然为之一滞。

    因为很明显,沈铭恩这里的歌词,忽然跟上一首的《阿嬷》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上一版的《阿嬷》,沈铭恩唱的是“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

    这里是“她生了一个又一个,可都被远方的风,吹走了”。

    “号角的呼声”和“远方的风”,同样都是用“吹”的方式来表达,但是要表达的“语境”很明显是截然不同的。

    前面通过这句歌词,结合“冲锋号”的声音,几乎可以说一下就将主旋律风格的那种“悲壮”气氛给拉了起来。

    同样……

    之前那一版在这句歌词之前,很多人也都是吐槽着说,沈铭恩光顾着塑造这个“阿嬷”的形象了,都忘记了这是一首红歌的“主旋律”了。

    而也就在这句歌词之后,一切开始反转!

    沈铭恩通过一句歌词,和后面的副歌,直接将一个深山里饱受封建压迫的“阿嬷”形象,塑造成了一个“英雄母亲”。

    人物的形象本身就已经刻画的极为细腻了,这句歌词又令其一整个立体了起来……

    同样!

    第二遍的演唱,似乎同样是从这里开始“反转”的。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人吐槽,说沈铭恩唱的两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歌词,目的是让大家通过同样的歌词听出不同的体会,强行让大家做“阅读理解”……

    但这句歌词之后,很明显,那些小黑子将会被“啪啪打脸”!

    而紧接着,沈铭恩也直接将那个深山里一生命运凄苦被人“以往”的“阿嬷”形象,贡献给了所有人。

    他唱着:

    ……

    “山那边是什么,”

    “是儿女高楼坐,”

    “把她遗忘在深山里的角落。”

    “河那边是什么,”

    “是娘家的村落,”

    “她裹着小脚跨不过那条河!”

    “天又黑了,菜也凉了……”

    “她等的人,何时能回来呢……”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不错,请把《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