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正法

    既然无法远离山谷,山谷内的一切又尽在眼底,傅源干脆就直接坐在谷口的巨石上。

    “一意一斤重,封镇诸邪!”

    巨石上的字,仿佛直接写进石头里了,入石三分,其上的浩然意,更是比山还沉,别说是写在巨石上,就算写在纸上,只要看着这些字,感悟字中的浩然意,怕是也没几个人能拿起来。

    一字千钧!

    而且这字中的浩然意,还能隔着时空长河,让傅源的意志在千年前显形,着实令人惊叹!

    当年黄粱一梦,傅源通过陈朵的炁,勉强干涉了过去,干涉了陈朵的命运。

    但王安石却完全没有利用气,仅仅只是浩然意,就做到了这一点……

    傅源突然想到一句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能见古人,后能见来者?

    一时间,傅源竟有些沉迷了。

    ……

    “……此山谷真乃是天地造化,此甬道相当于人之脊背,一路向上,最后直入后脑……正对应了修行中的“三车力”……秒哉!秒哉!”

    “平叔先生觉得,此山谷能否改造成人用?”

    “应该可以,但以我的修行,怕是远远不足……”

    “……”

    王安石跟张伯端一脸兴奋的从山谷内走出来,相互之间还在讨论着什么。

    等出了山谷,看到坐在巨石上的傅源时,二人才停止了交流,对视了一眼。

    王安石在张伯端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张伯端点点头,一甩拂尘,自顾自的离去。

    只剩下王安石,含笑走到巨石旁,打量着傅源。

    傅源也看着他,对视着。

    片刻之后,两人异口同声道:“你想问什么?”

    话音一落,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后失笑。

    王安石道:“孟子说: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他这句话出自孟子谏滕文公,大意是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至于成败,交由上天决定。

    所以对于未来的事,王安石一点都不在乎,他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行。

    若无这点气魄,他也不至于有这一身浩然意了。

    但对于过去的事,傅源却很好奇,忍不住问道:“你跟他有仇?”

    他,指的是张伯端。

    王安石笑了,道:“大宋立国不过百年,然而各种弊端已经显现,前有檀渊之盟,后有庆历和议,内有冗官冗兵,外有金,辽,西夏虎视眈眈,若不行变法,五十年内,大宋必亡!”

    傅源历史学的不太好,但也知道,靖康之耻后,北宋便亡了,之后的南宋只能是苟延残喘。

    王安石继续道:“如今大宋儒学复兴,有识之士甚多,能认清这一点的大有人在,范仲淹也曾与庆历年间主持变法,结果短短一年变法就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

    傅源试着道:“保守派的反对?”

    王安石干脆也坐到巨石上,一副畅谈的姿态,道:“以你看来,变法最忌什么?”

    王安石志在“为生民立命”,而傅源志在“为天地立心”,两人的志向,从根本上就不一样。

    所以傅源也从未以“天下万民”的视角去思考过问题,陡然被王安石问题,不禁沉默,思索了片刻,试探道:“外患?”

    王安石一挥手,道:“这个也算是,不过大宋用钱解决了。”

    傅源想了想,最后摇头。

    王安石笑了,道:“变法,最忌“不正”!”

    傅源一愣,陡然有所领悟,脱口道:“以身正法?”

    王安石点头,道:“变法,便是圈法天下,以身正法!圈法天下,需要排除不正,大宋……”

    傅源吐了口气,道:“刑不上士大夫!”

    自古变法哪有不死人的?

    但大宋开国就定下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之法,变法本质上就是制定新的规则,不遵守新规则的,都属于“不正”!

    想要排除不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杀了之。

    但大宋的“不正”,涉及到士大夫的,打不得,杀不得,新法自然也无法推行下去。

    说白了,没什么威慑力。

    当然,主持变法的人,往往最后要“以身正法”,但能主持变法的,哪个不是士大夫?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变法失败,最后不还是活着,连官都没丢,也只是被迁来迁去罢了。

    不能“正法”,这变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

    傅源指了指山谷,好奇道:“跟这里有什么关系吗?”

    王安石笑了笑,道:“我需要一个保底之策!”

    傅源茫然:“什么意思?”

    王安石指了指山谷,道:“若以国运论之,我需要以此山谷为界,保住大宋国运!”

    傅源眨眨眼,突然明白了。

    大宋南迁后的南宋偏安一隅,难不成就是因为秦岭的这个山谷?

    至于国运的话题,王安石没有深入去说。

    傅源也没有追问,只是不解道:“为什么是张伯端?”

    王安石大笑,道:“人生世间,天必有以困之,以天下事困圣贤、困英雄,以道德文章困士人,以功名困仕宦,以货利困商贾,以衣食困庸夫。

    并非我选择了平叔先生,而是平叔先生自困于此!”

    傅源明白了,从他这个未来人的视角看,是王安石坑了张伯端。

    但以当前的视角,王安石并没有特意针对张伯端,他只是丢下了个饵,只是未来的紫阳真人张伯端自己咬了钩而已。

    山谷在这,神位在这,封镇石也在这,至于谁会入局,全看自己的选择。

    见傅源理解了,王安石起身,道:“我要去上任了,就此告辞,期待日后有再见之日!”

    傅源行礼:“请!”

    ……

    天地有法,万物衍生为法。

    法无大小,只凭各自的悟姓,有人观一叶落,而悟万物生灭之道,有人观天崩,却只落得个心志崩碎的下场。

    傅源坐在巨石上,只是盯着巨石上的字,感悟其间的浩然意,除此之外,心无他物,似乎忘记了世间一切烦恼和忧愁。

    花开花落,雪漫青山,也不知道是第几年。

    傅源的浩然意越发的凝炼敏锐了,雪花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缓缓飘落,那份悠然,正合了傅源的心境。

    没有任何的烦燥,雪花的簌簌声,化做流水后的潺潺流淌声,树叶上的滴水声,这一切都映在心头。

    恍恍惚惚,天空云散云聚无数次。

    这一日,傅源福至心灵的抬头,看向被白雪覆盖的密林。

    白茫茫一片中,有人影飘忽而至,宛若御风而行,竟没在雪地中留下半点足迹。

    来者是一个老道,法须皆白,但面色红润,宛若婴儿,一双眼睛神莹内敛,好一个得道真仙!

    老道士有些惊讶,道:“无香火祭拜,你居然还在?”

    傅源坐在石头上没动,口中道:“张……”

    老道士摆摆手,道:“贫道已经受箓,敕封紫阳!”

    傅源道:“紫阳真人。”

    以前的张伯端,虽然也号“紫阳”,但那只是他的道号,但如今的“紫阳”却是敕封,得到认可的。

    紫阳真人似乎是见到熟人,颇有谈兴,道:“当年一别,我本想继续寻仙问道,却不料被陆介夫启用,不得不再入官场,如今介夫已逝,贫道又偶的机缘,思来想去,还是回到了这里。”

    傅源淡淡的道:“此地无主!”

    还是咬钩了。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一人之下的儒修不错,请把《一人之下的儒修》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一人之下的儒修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