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7 宰相前程

    “六郎你说的再仔细一些,依你所计,取利多少关乎本钱大小,但州人几户能有亿万家资?有此资业者若不肯就事,又当如何?另交税多少,给额多少,足或不足如何处置……”

    高力士在听完张岱的构思后,顿时又来了兴致,思忖一番后便问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张岱当场便详细作答,有的则需要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加以调整,对此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

    总之这是在旧飞钱的基础上一次崭新的升级,原本的飞钱只在两京之间运行,所依托的除了两京之间比较旺盛的资金调度需求之外,就是以在朝当势的宠臣权势作为背书。

    如今经过升级后,则是由朝廷直接出面负责筹建飞钱系统,理论上天下每个州都可以出现一个飞钱商户,出具本钱进行验资交税,然后便可以发放从当地到两京的飞钱。

    当然有的州县商业基础比较薄弱,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资金流动需求,自然也就建立不起来飞钱系统。但诸如汴州、魏州、益州等区域中心,无疑也是有着极大市场的。

    “如此一来,飞钱便不再是几家牟利之私器,而是调度天下钱帛之公器。往者商贾担钱负帛艰行于途,而今只需手持一券便可畅行天下。这飞钱不只是飞钱,是给商贾们储钱备变的义仓啊,商贾得便,朝廷得利,大善大善!”

    高力士在系统性的了解一番后,顿时变得眉飞色舞、抚掌大笑起来。

    所谓义仓,就是防灾备荒的仓储,王公以下凡垦田,每亩纳粟二升储于义仓以防备灾荒,算是农业生产的一道保险阀。遇到了灾害年景,可以将义仓所储存的粮食用于赈济,并赊贷给百姓作为粮种以继续生产。

    高力士把这飞钱系统比喻为商贸行为的义仓,自然还是有点不恰当的。但还是那一句话,人对于没见过的事物总是欠缺想象,只能在已经存在的事物加以联想理解,这跟智商无关,只是见识所限。

    两者虽然初衷不一,但是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类似性。朝廷之所以要查验本钱,除了要纳税之外,自然也是要确认飞钱商户的兑付能力。

    至于说未来朝廷会不会违背初始的规则,不再只是满足于税钱的收入,直接对飞钱的本钱下手?

    这也是一句废话,那是一定会的,多天真的人才会认为一个以暴力作为存在基础的组织会守规矩?

    不要说飞钱的本钱,历史上作为农业生产安全线的义仓储备系统,也被李林甫和一众聚敛之臣大肆盘弄,和籴、变造来回折腾,反反复复榨取社会财富。

    规矩从建立的第一天,就注定了一定会遭到破坏与践踏,就好像人一定会死一样,区别只是这一刻什么时候会到来,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到来?

    真要到了社稷生死存亡那一刻,什么保命求存的招能用都得用上,哪还管什么规矩不规矩。

    可如果太平年景里,仅仅只是为了个人私欲,便大肆破坏伦理规矩、公序良俗,并且以此为能,这种人如果不赶紧弄死,大唐也得完蛋!

    高力士倒是没有什么家国天下的宏大情怀与概念,但在听完这一个计划后,也是忍不住赞不绝口:“其实去岁舆驾便应西归,只是灾变骤生,圣人怜悯百姓疾苦,不忍加倍扰之,所以仍然盘桓洛阳。

    但诚如六郎所言,帝宅又岂可久虚?若今岁灾情仍然不能缓解,则仍归期难定,是需要筹备一批钱帛粮谷以备事。若此时呈献此计,确是大善。”

    他作为皇帝的亲信大太监,对于圣意如何当然也有不浅的体悟。

    如果不是确有必要,圣人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待在洛阳,无论是从个人经历与感情上,还是从平衡内外而言。

    开元十二年筹备封禅,年底时候圣驾便来到了洛阳,到如今已经离开长安两年多的时间,圣人心内其实已经颇为思归,但受累于国用匮乏与天灾影响,只能继续留驻洛阳,心中自然也焦虑不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谁如果能够筹措出一笔可观的财货用于归京所耗,无疑都会极大的获得圣人欢心。

    这正是高力士当下所急需的,他虽然也颇得圣宠,但这还不够,起码还不足以让圣人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庇护他完全不受北衙的打击报复。如果他能将此计进献,那么在圣人心目中的分量无疑就会大增。

    于是当他再看向张岱时,心中那份被迫顶雷的郁闷感顿时荡然无存,只恨这小子不是自己的亲孙子。

    “六郎如此深知时疾,且能作此良计,自然也应当清楚若亲自将此献于圣人,必能深受嘉奖。今将此计献我,你舍得吗?”

    他心思一转,又望着张岱笑眯眯说道。

    张岱听到这话后神情顿时一肃,旋即便沉声说道:“渤海公还是怨我日前不顾同伴、弃之而走的旧事?当时的确惊慌失措,而今献计才是我的真实秉性啊!

    眼见渤海公为给少辈挡灾,甚至自身都遭人刺杀,我心非铁,焉能无感?自应尽心竭力为渤海公筹划解困、扭转局面!此计若由我进,所得不过几声称许,若由渤海公进,则能令渤海公枝繁叶茂、更庇群属!”

    “唉,小子心怀赤诚真挚,初次相见我已有感。之前杂尘滋扰,颇有误解,如今复见此真,当真令我惭愧感动啊!”

    高力士听到这话后又忍不住感叹道,他也见多了各种各样的人事,自然不会被这区区小子几句美言迷惑的找不着北。但话可以是假的,事情总是真的,这小子绝不是只懂得拍须溜马,他是真的有料啊!

    “另此计虽善,但也需要能者担当。去岁我便投书铜匦,进献周良遗计请整改漕运,结果此计虽得圣人嘉许,但却所授非人,汴州此间诸事荒废、半分无成,实在令人扼腕!”

    张岱旋即又一脸真诚的说道:“我今为渤海公细细剖理此事,也是希望圣人能够雅察公之忠诚勤恳,将事直付于公,勿假他人之手、再令此事为庸人所败。”

    扶住高力士这棵大树继续在前边抗雷自是张岱的用意之一,但更重要的用心其实还在后者。

    飞钱这个行业本身并不属于国家原本的财赋系统,而是新生事物,所面对的群体也是各种商贾而非均田户。

    因此此事纵然立项加以监管,也很难归于朝廷现有的行政构架去管理,要么会专派使职、要么干脆以内官监管,所得也悉入内库。

    无论是哪种方式,这件事情的最终执行都不可能落在张岱头上,同样他爷爷这一系的人员也很难争取到。毕竟皇帝都被他爷爷贪出阴影了,再选宰相都优选作风廉洁的,怎么可能再让他爷爷沾手财计!

    如果事情交给财政线上最为活跃的宇文融,那后续张岱能够插手的余地可就非常小了。就拿汴州这里来说,源复出任汴州刺史就是去年他所献计间接促成的,可当他来到汴州却屡遭刁难。

    想来想去,这件事交给高力士最合适。高力士本身就深得圣宠,而且随着年岁越高、宠信度也越高。

    眼下其人还在给自己顶雷,如果能帮其扭转恶劣处境,彼此默契自然也会加深,在其主管范围内做事自然也要更加方便。

    “儿郎确是思虑周全、用心良苦啊,不只有宰相的才情风采、更有宰相的胸襟格局,来年如果不能秉笔两省,那是朝廷用士不公!”

    高力士听到这话后,更对张岱赞不绝口,甚至连宰相之才这种话都张口就来。

    他忽然又笑眯眯说道:“如此前程锦绣的出色儿郎,世人谁又不愿亲昵?怪不得那王氏女已有婚约,却还要抛家来追从六郎。今得惠妃牵线,我已收养此女,不如再许以六郎,你我做一对相知翁婿?”

    张岱听到这话后,下意识将头摇的拨浪鼓一般。

    “倒也是,此女幸徒之后,纵然姿色可观,毕竟有欠端庄,不堪配于六郎这般名门公子。”

    高力士见状后便又笑道:“这样吧,今我先与你作一约定。来日不论你瞧上哪家女子,名门贤姝也好,王公娇女也罢,哪怕是圣人门下的公主,只要六郎心悦,我都为你促成此事!”

    张岱听到这话又是一汗,心道我想要老李家这一代的传家宝,你也敢给我弄过来?不过算算时间,他要真想要的话,似乎也不用麻烦高力士。

    高力士这会儿心情大好,又拉着张岱开始探讨改造飞钱的具体规划。

    此事的巨大利益他也看到了,一旦能够改革成功的话,对他而言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敛财工具,而是一个能够长期补益国用的大计。他若将此把持在手,未来在内廷中的地位必将更加的煊赫无双、牢不可破!

    而张岱也热心的参赞其事,如今的他也不再满足于只是借着他大姨的名头狐假虎威,而是要直接从当中分一杯羹,要把汴州到洛阳之间的飞钱经营权拿到手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协律郎不错,请把《大唐协律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协律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