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三辞三让嘛,我们懂

    “阿木古郎汗恩德厚重,对咱们蒙古各部都宽仁无比。只是咱们粗苯,简单管理牧民与牛羊尚可,想要带着牧民过更好的日子却千难万难。”

    “是是是,就是这样。”

    “希望伟大的阿木古郎汗开恩,也给咱们蒙古各部来个那什么摊丁入亩……”

    “不对咱们没有田地,那入牛羊?”

    “不好吧?汉人有句老话,家称万贯,带毛的不算。说的就是这牛羊浮财,活着千贯万贯,有点儿啥灾死到一文不值……”

    几个蒙古王公说着说着就有了分歧,但中心思想不变:他们要投诚!

    不等阿木古郎汗派人来给他们推行王化,自己就主动加入。

    只盼阿木古郎汗看在他们还算听话的份儿上,别把他们的待遇降得太低。

    乌那希惊呆:[三清、我佛、长生天啊,这是咋啦?咋好端端的看个收发电报,就把这些蒙古大佬们给看跪了?]

    [哈哈哈,摊丁入牛羊什么的,简直新奇又可乐啊!]

    谁说不是呢?

    难为这些蒙古王公还因地制宜,给他创了个新词儿。

    并且积极主动,且态度特别诚恳地要交权。

    诸位蒙古王公:……

    咱们倒也没贱到那样,主要朝廷这些年的发展太日新月异啊。

    什么大轮船、后装线膛炮又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的。

    那光溜溜的水泥路直接修到了草原。

    说是方便牧民往来迁徙,可也方便朝廷的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往草原开啊。

    现在有了那个什么电报机,千万里之遥都能立即通信,简直连打不过就跑的机会都不给。

    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

    全国上下都轰轰烈烈搞摊丁入亩,说明啥?

    说明阿木古朗汗容不下如国中之国般的大小土司,那同理可证,他们这些蒙古王公也必然危险。

    汉人不是有句古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与其等着让阿木古郎汗忍无可忍,辛辛苦苦找借口派人打过来。

    还不如他们主动当个俊杰,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呢。

    早有这个权衡,但始终没有下那个决心。

    电报机一出,彻底帮他们除掉了最后一丝犹豫,这才有了集体交权的一幕。

    康熙虽不知道他们复杂的心路历程,但这送上门来的好买卖,他是说什么都得尝试着做一下的。

    不过他倒也没上来就急吼吼答应,而是亲自把这些蒙古王公们扶起来:“好好的,你们这是做什么?”

    还以为他会欣然答应的蒙古王公们面面相觑,陡然间福至心灵。

    嗐!

    哪有什么不乐意?

    是不想吃相太难看吧。

    毕竟这位阿木古郎汗崇尚汉学,那必然也喜欢讲汉人三辞三让的那一套。

    迅速找到关键原因后,几位蒙古王公也不磨叽,赶紧再度跪下,求阿木古郎汗一定一定接纳草原各部,让牧民也能过上大清各地百姓的幸福生活。

    康熙摆手说这不好,不合适?

    那他们就再接再厉呗!

    蒙古王公不懂什么叫仪式感,但知道三辞三让能助帝王美名流传。

    于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一幕发生了。

    接下来一直到康熙巡幸塞外的行程结束前,这些蒙古王公们时不时就要主动一把。

    花样恳求,执意要让阿木古朗汗当他们的全家,大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都将归阿木古朗汗旨意说了算。

    他们?

    若阿木古朗汗不弃,他们当然愿意效犬马之劳。如若不然,他们有牛羊仆从,仍不失富家翁啊!

    没什么可惋惜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蒙古各部更好,为了让大清更加强大辉煌。

    态度也是相当诚恳了。

    康熙推辞不过,终于还是点了头。

    一片欢呼声中,乌那希咔擦咔擦拍了好些相片,用于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

    [蒙古王公主动让渡利益,彻底听从朝廷安排,谁又说这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国呢?]

    [如此,皇玛法就不用搞减丁政策,不用强制蒙古男丁必须当喇嘛了吧!]

    嗯?

    还在自得中的康熙:!!!

    什么叫减丁政策?

    他什么时候强制蒙古男丁必须当喇嘛了?

    这误会可太大了,必须得解释清楚。

    他那是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绝绝对对是为了维护蒙古各部和平稳定,才,才不是为了减丁呢!

    才刚刚散会就被拉着解释的乌那希一脸迷茫:“不是么?可是据……”

    “你看,你都说据传了,那肯定是没有官方史料,对不对?再说了,康熙的政令,还有谁能比康熙本人更清楚?”

    嘶~

    这理由倒是很好,很强大,让乌那希根本无法反驳。

    而且……

    现在跟历史上的情况大大不同,正是大清四处开疆拓土,广袤土地、草原在手,需要多多人口去开发经营的时候。

    不管历史上的康熙是有意减丁,还是真支持蒙古各部的信仰。

    如今都不可能再强制谁去当喇嘛。

    那又何必较真呢?

    乌那希嘿笑挠头:“这样啊?那皇玛法给孙女儿细说说,让孙女有个足够的了解,以后也就不会发生类似的误会了。”

    [嗯,咱还给你写到福襄杂录里,让后世都不会误会您呢。]

    康熙:……

    这绝绝对对是第一次,他对那个所谓的福襄杂录有了些微好感,甚至有点想支持她大写特写。

    但其余人绝不是这么想的。

    这不,才从康熙御帐出来,小公主就被她热情的叔伯们围住了。

    众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组团找小公主谈心。

    有说写史是个严肃事,不能鲁莽的。

    也有从关心角度,不想让小公主太累的。

    十阿哥就朴实多了,嗷一句好侄女儿,家丑不可外扬啊!

    把小公主当场就给干愣了,随即笑得腰都直不起来:“哈哈哈,十叔您……”

    “您也太逗了吧?”

    “安啦!编一本史书,丰富相关史料是侄女两辈子以来最大的愿望。肯定会谨慎从事,绝不胡写乱写,更不会只有宫廷轶闻。”

    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此话当真?”

    “当真。”

    [咱专业学历史的,还能不知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历史系!小小清穿拿捏拿捏不错,请把《我,历史系!小小清穿拿捏拿捏》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历史系!小小清穿拿捏拿捏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