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造学校是五年制大学,元初学得快一点,花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课程,确切地说,是花了两年半,54年开春入校,1956年夏天她就毕业了。
老师们惜才,想把她留在学校,元初拒绝了,毕业后返回棉纺一厂,继续为棉纺行业的技术革新做贡献。
他们一家人都是搞机械工程研究的,包括叶慕之和叶道宁,大家每周聚到一起互相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元初几乎把棉纺行业的机器研究了一个遍。叶今安在重型工业机械的研究方面也成果颇丰。
后来,国家成立了一些研究院所,有人想把叶今安和元初调走,他们俩全都拒绝,立志要扎根一线,和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
在哪儿发光不是发光呢?何必去研究院?
三年自然灾害开始的时候,元初又让系统以海外华侨的名义往国内送粮食。
就算没有元初,在认识到灾害的严重性之后,国家也停止了粮食出口,转而开始从国外进口粮食,只是行动稍微晚了一些,1960年才停止出口,1961年才开始进口。那个时候,灾荒其实都快过去了。
这一次,灾荒刚起的时候,元初就让系统开始行动。这都是她花费少量积分从系统商城买来的、符合这个时代品质的面粉和大米。她空间里自产的粮食品质太好,都没法拿出来。
不过她的优质粮可以卖给系统商城换积分。
快穿局是个正经单位,给员工的价格还算公道。
反正元初卖给商城价格不低,从商城买东西价格不高,里外里她还赚不少积分。
元初家因为早有准备,日子倒是不难过。
那个时候,李序临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他就在叶博涵工作的那所学校上学。
困难时期,学校校长带着孩子们把整个校园都种上了红薯,等到收获的时候给每个孩子都分一些,大家都高兴极了。
李序临还特意把他分到的红薯送给元初和叶今安品尝。
他们学校种出来的红薯特别奇怪,个头奇大无比,红薯都能把土地顶裂,恨不得长得跟南瓜一样大,但是没有任何味道,根本就吃不出来这是红薯。
但又确确实实可以充饥。
李序临也知道不好吃,所以他只是象征性的给爸妈分了一点,彰显一下孝心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他的,他都送给有需要的同学了。
元初咬了一口红薯就跟他说:“其实你不给我吃这个会显得你更有孝心。”
叶今安尝了一口,判定非常难吃,就把元初手里刚咬了一口的红薯拿过来,递给了自己的儿子,“别浪费,你吃了吧。”
李序临笑嘻嘻的接过去吃了。
这个时候浪费粮食要遭天谴的。不好吃也得吃掉。
这段时间,元初和叶今安去看他看得更勤一些,基本上隔一天就来一次,每次过来的时候都给他们带一些做好的食物,让他们直接吃就可以。
叶博涵和方秋其就两间小屋子,不方便做好吃的了。
后来局面混乱起来的时候,工厂罢工、学校停课,不过对元初他们的影响不大。
罢工了他们就回家待着。
叶博涵那时候已经退休了,拿到了退休证,他和方秋其又回到了最开始落户的那个小村庄,找到大队部,买了一个破旧小院,有了个落脚的地方。
李序临依旧在那儿陪着他们。有时候,老两口也会进城和其他孩子们见见面。
叶慕之和叶道宁也都结婚了,叶慕之生了一儿一女,叶道宁的媳妇直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
这两个小朋友长得一模一样,玉雪可爱,平时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发型,就连衣服上打的补丁都必须得是一模一样的。
老大左侧额头贴近发际线的地方有颗黑色小痣,老二也非得要有一个。老二右眼角下方有颗棕色的小痣,老大也得要一个。
每天,叶道宁两口子都要给老大点一颗痣,再给老二点一颗,让她俩照照镜子,满意了才算完。
吃东西,她们俩要吃一样多。多一口少一口都不行。
元初觉得双胞胎超好玩,叶道宁两口子心力交瘁。就连帮忙带双胞胎的孩子姥姥和姥爷都快被折腾散架了。
最最混乱的局面一共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新的平衡就开始显现。
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陆续恢复,甚至,因为之前浪费的那两年多的时光,大家还得加班加点搞生产。
李序临是独生子,不需要下乡。
叶慕之和叶道宁的孩子都小,也不需要下乡。
李序临1970年高中毕业,他本来想找工作,元初和叶今安都觉得没必要,元初跟他说:“工作名额那么少,你就别抢了,你就陪着你爷爷奶奶,顺便跟着他们继续学习吧。”
叶今安说:“目前这种局面不会一直持续的,肯定会过去,你踏踏实实待着。”
李序临听话地回了村里,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起了田园生活。他不属于下乡知青,大队不会给他安排劳动任务。
1977年高考恢复的时候,他和表弟表妹、两个堂妹一起参加了高考,顺利进入清大开始学习。
入学的时候,他都25岁了。
他比元初当年上学的时候还夸张,只用一年时间就拿到了毕业证。
别问,问就是厚积薄发。
这些年他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学,跟着爸爸妈妈学,学的内容又多又杂,又精又专,要不是为了走过场拿学历,他其实都没有必要上这个大学。
接下来,他又开始读研究生。
然后,1980年2月,《学位条例》公布,81年正式开始实施,组织上决定在研究生里挑一批底子好的直接当博士生,李序临直接被选上了,开始准备博士论文。
82年春天,李序临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了国家第一批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这一年,他29岁。
兜兜转转,虽然中间耽误了几年,但他还是在正常的年龄拿到了博士学位。
李序临直接进了科学院工作。
至于元初和叶今安,高考恢复的时候,他们俩终于接受了岗位调动,双双进入清大当老师。
这些年,他们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之前俩人死活不愿意离开工厂,还有人说他们迂腐、古板、不求上进,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或许就得说人家睿智了。
动荡的那几年,这俩人是一点没受到波及,一点研究工作都没耽误,甚至可以说是一点苦都没吃。别的五十岁的人看起来跟六十的一样,这俩人看着也就不到四十。谁看了不得说声羡慕呢?
上课之余,俩人还经常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几乎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羡煞无数年轻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