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羽内心在权衡,同时也在用余光扫视在场的众人。
废皇帝可不是儿戏。
哪怕大魏已经名存实亡,元修这个天子已经是没有任何威信可言。
但他仍然顶着天子的名头。
对他的处理就必须得慎重,高羽用尽了一切方法来打压元修,却也只是让他威严扫地罢了。
有的事情不能轻易开这个头,一旦开了头,那后来者只会越发无底线的学习,虽然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人类底线越来越不断下滑的过程。
“陛下虽有过失之举,然观之乃是心疾所致,我等身为臣子,岂能因小过而严苛待天子?当念及君臣之情,施德化之道,外则严医以药石治其病,内则严师教诲以圣德感其心,倘若能使陛下修心向善,则不仅为天家之福,亦是天下臣民之福。”
众人闻言,无不错愕看向高羽。
高欢亦是如此,他刚欲要开口,却见高羽对其摇头,只得闭口不言。
杨愔、崔暹等更是高声大喊。
“丞相,仁义啊!我等自诩读圣人书,却忘了圣人的宽恕之道,惭愧,惭愧……”
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元修废不废其实意义也已经不大了。
高羽愿意‘高抬贵手’,确实反而显得是高羽‘仁义’。
“这倒是言重了。”
高羽摆摆手,“眼下,朝事要紧,正好我有事要与尔等商议。”
在前往大殿的路上,高欢凑到高羽身旁低声道。
“二郎,你为何要拒绝?眼下邺城内有合适的帝位继承人,原清河王之孙元善见,论辈分乃是孝文帝曾孙,且正年少,好掌控,换他登上帝位,朝堂便尽在你手。”
“废帝之事,我来牵头,让济阴王等人站出来,骂名我等来担,你无需担忧身后之名。”
高欢确实已经将皇帝的人选都已经物色好了,还是故人之后,当年高羽跟高欢第一次前往洛阳的时候。
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却也听过样貌俊朗的清河王元怿之名,勉强算得上是故人吧。
中军暴动之事,当时朝堂上的所有人也都知晓‘高家二郎高羽’这个名字。
高羽跟元怿,彼此听过对方的名字,只是没能见面罢了。
原本历史上元修西逃后,高欢便是立了元善见为皇帝。
但在这条历史线上,元修没有逃的可能,原本的历史线中,宇文泰他们没有拥立皇帝,元修西逃入关中可以继续当皇帝。
可眼下呢?
尔朱荣早早的就在洛阳拥立元恭为帝,元修就不可能跑。
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南逃跑去建康投奔萧菩萨。
北魏、南梁,彼此对对方前来投靠的皇室宗亲之人相当厚道,给高官厚禄,元修以天子的身份前去投靠,肯定能过的相当滋润。
元善见,眼下是个十岁都不到的黄口小儿,将他送上帝位,那朝堂就是高羽的一言堂。
几岁的孩童其心计、城府又能到什么地步?
“阿哥,你觉得我会在意身后之名吗?”
高羽反问道。
高欢默然,之前还能说高羽可能在乎身后之名所以表面功夫做的很到位。
可这些天高羽的所作所为,就没有一件事情是冲着身后之名去的,做的可都是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权臣行为。
高欢却是固执道。
“眼下有众多要事需你处理,岂能让天子让你分心?二郎,此事你听我的,交由我来处置,定然办的妥妥当当,无需你来操心。”
“到时你只需在众人面前提议拥立元善见登基为帝即可。”
高欢不一定想弄死元修,但元修终究是他所拥立的帝王,也是横在兄弟二人之间的一根刺。
高欢既然已经决意收心,自然要亲手将这根刺给拔掉!
“那阿哥你便自己看着办吧。”
进入大殿之内。
天子尊位空着,御案上摆放着大魏正版的玉玺,洛阳皇宫内那个是尔朱荣令工匠仿制的盗版,不过……邺城铜雀台内这枚玉玺也不算正版,真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当年已经被苻坚送到南边去了。
此刻建康台城太极殿内的那一枚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我与陛下商议,此前朝堂官制臃肿,政令不通,接下来要精简三省机构,同时官职的任命也会有调整。”
“济阴王。”
“臣在。”
“加封你为司空,领中书监……”
元晖业一愣。却还是拱手谢恩,明升暗降,虽然他还领中书监,但跟真正担任中书监还是差了意思。
三公早就已经是荣誉头衔。
将元晖业这种有威望、有实力的宗室架空,但又没有彻底将其从朝堂中枢驱赶。
“尚书省下设三十六曹日后精简为吏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六部。”
“恒州刺史高欢任尚书令,相州刺史司马子如任尚书左仆射,封隆之任尚书右仆射。”
“原天策府长史崔暹任吏部尚书,原天策府参军杨愔任户部尚书…………”
其实前面还好。
六部尚书的人选,众人看向崔暹和杨愔二人的眼中就只有羡慕。
尤其是杨愔。
刚刚到及冠之龄,便身居户部尚书,掌握着朝廷的钱袋子。
崔暹也不遑多让,吏部尚书掌管着人事任命包括到官职的调任和升迁。
高羽在分猪肉的环节尽可能各方面都照顾到。
比如封隆之这种原本的河北本地派系,也被升职调任进尚书省。
但钱袋子和人事任免权,被高羽用心腹死死的掌握着。
不服?
不服气也憋着!
这才是真正‘从龙之功’的具象化体现!
打破一切规则,只因为有能力且是第一批投靠、追随高羽的人,就可以一上来身居高位!
高羽按照自己的设计在大殿内发号施令。
众人都没有任何‘异议’,也不敢有啊。
殿外身披甲胄,手持利刃的禁军,那都是正儿八经的府兵,只听从高羽的号令。
兵荒马乱的时期,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除了文官方面外。
武将方面。
侯景加封为征西将军,羊侃加封为征南将军,同时他也兑现了给贺拔允的红利,将其加封为征北将军,毕竟这一战能够大败尔朱荣,贺拔允的投诚当计首功,是他率众投诚,高羽才能轻易的从瀛州抽身出来,快速带军支援高欢。
雪中送炭的人,就是值得丰厚的回报,这也算是‘千金买马骨’,消息传出去,让那些有投诚想法的人,坚定自己投诚的心。
在北魏的官制中。
四征将军比四镇将军,在品级上还要高一级。
四征将军是正二品,四镇将军只是从二品。
而最为重要的领军将军,领军将军执掌禁军,高羽心目中的人选是远在彭城的尔朱兆。
执掌禁军的人,不能有太深的裙带关系。
尔朱兆的身份确实很特殊。
一来他是外戚,跟高羽关系密切。
但又因为是尔朱氏子弟是契胡人,天生跟山东的世家、豪族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被高欢算计,又注定尔朱兆不可能再跟怀朔派系的其他人产生任何联系。
算得上是一个‘孤城’,将皇宫内的禁军交给这样的人最为合适,也最能让人安心。
当然……
禁军后续肯定也要改动,比如学后世王朝,将统兵、练兵、调派的职权分离,但这些都可以适当的往后延,先将三省六部制正式确定下来最为重要。
这还只是朝廷中枢的人员安排。
后续分往各州的‘封疆大吏’还需要慎重的考虑一番。
高羽在思考各州刺史的人选。
高欢则着手,拉着元晖业、元鸷等宗亲,又是太庙祭拜,又是铸金人,完整的走了一遍流程,以历代先祖降下旨意为名义,废掉了元修的帝位。
高羽则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
从孝文帝的直系血脉中,选元善见登基为帝。
在邺城外再次祭天祷告后。
快速的走完了登基的流程。
时间也已经来到了十月份,气温进一步的下降,随时都有可能降下今年的第一场雪。
元修虽然被废,但高羽也给了他一丝体面,给他封了个‘长乐公’。
高羽也来皇宫内找到了元明月。
“长乐公已经离开了邺城,公主你打算如何自处?”
元明月看了高羽一眼,她岁数不大,遭遇的事情却很多,她仿佛看破红尘一般,“我愿寻一寺庙,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日日夜夜烧香念佛……”
她不幸的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也无可奈何。
高羽叹了口气,“我会遣人送你去青州。”
她的身份比较特殊,不可能随便扔到一个寺庙里。
高羽想了想,还是将她送去青州,先安置在元淼旁边。
论辈分。
元明月的爹京兆王元愉是孝文帝的三子,宣武帝元恪的弟弟,元明月从辈分上来论是孝文帝的孙女。
而元淼是宣武帝时期高皇后的女儿,也是孝文帝的孙女。
二人皆是孝文帝的孙女辈。
“谢丞相厚爱……”
元明月下拜行礼。
处置完这摊子事后。
高羽找到了高欢。
为了日后防止再有人用下作的手段来离间他兄弟二人,他需要做一点事情来防范于未然。(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