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最大的意义其实还是拓展了选才的渠道。
国家的治理本就是需要大量人才。
自秦始皇定下大一统的标准后,一个大一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就与日俱增,毕竟疆域摆在这里。
体量越大,便越难治理,越需要上层有充足的治国能力。
以往皇帝的选才范围其实很小。
毕竟世家们最值钱的底蕴是族中的藏书,知识都记载在书本之中,唯有世家子弟才能接触到书本学习知识,这就导致皇帝的选才十分有限。
因为无论接触到的世家子们是否真的有才华,起码他们识字,还有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
只要不是像吕家的二傻子们那样,跟在政治手腕拉满的吕后身边什么都学不到,吕后一倒整个吕家连自保都做不到……
皇帝有需求,自然就会想法子。
察举制、举孝廉,甚至是后面的九品中正制,本质上都是希望开源,将人才的选拔池子拓宽,而不是只能在世家这个小圈子里面来回挑选。
池子大了,能跃龙门的鲤鱼也会变多。
况且帝王也需要出身寒门、底层的人来跟世家形成制约,巩固皇权。
但政治永远是这样。
无论是什么出发点的政策,最终都要看下面执行层面的人如何去执行。
就如九品中正制,执行政策的人是各州郡担任中正的人,能够担任中正的人,都是出自世家,人不可能对自己所在的阶级下死手,就像皇帝不可能真的对地主动手,因为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
哪怕有极个别的中正愿意为国家推举贤才,但更多的还是和光同尘。
眼下你掌握中正推举人才的大权,卖其他世家一个面子,这便是给自家留了一条退路,一个保障。
最终就是九品中正制沦为了世家们互相兜售人情的工具。
科举的出现,可以说是皇帝想要打破世家垄断官吏选才渠道的一个必然。
毕竟在科举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已经将各种途径尝试过了,最终的结论就是将权力下放,不如收归己有。
察举制也好,九品中正制也好,本质都是委派一个人去地方选才,将权力下放。
这玩意就跟继承人,到底是选嫡还是选贤一样。
怎么才算是贤?
衡量标准是什么?
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谁都可以认为自己很贤,进而对皇位发起争夺!
嫡长子继承者就没有任何烦恼。
因为嫡长子这个身份就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科举考试彻底将选才的标准用考试成绩来量化。
诚然……
这也未必就能公平。
世家可以从小就请名师给自家的孩子开智,传授知识。
甚至有自己的关系渠道,能够了解科举考官的喜好,进而押题,或者是各种题海战术。
但即便是这样,以考试成绩来作为量化的衡量标准,也已经是对底层、对普通人最为‘公平’的一个制度。
毕竟量化标准摆在这里。
真要恢复到‘九品中正制’那样,根本就没有明确量化标准,非要有来自世家的‘推荐信’才有被评选的资格,那才叫彻底堵死底层的上升通道。
绝对公平不可能,也做不到。
能做到相对公平就已经是不容易。
“对了,还有权俊送回来的战报。”
高羽接过来粗略扫了一眼,早在半日前,他就已经提前得知。
论从前线得到消息的速度。
高羽是邺城内最快的,而且是多个渠道。
“这臭小子总算有点长进,不再一味的打打杀杀。”
能以这么小的代价便拿下高都,建兴,就是大功一件。
手下将领们的成长,也是高羽能够安心当甩手掌柜,安心留在后方治理内政的底气之一。
高欢见状,心中也清楚高羽显然是早就知道详情,也便不再多嘴。
“阿哥,我听说阿惠这小子,也报名要参加这次的科举殿试?”
高欢点点头,“天下英雄如过江之卿,何其多也,让他遭受点挫折,也是好事,年轻的时候栽点跟头,不至于惹出祸事来。”
“我跟昭君太过溺爱,以至于让他有了如今的性子。”
谈及子嗣问题,高羽也不好多说什么,“阿惠自小便聪慧不已,此番殿试或能名扬天下……”
“希望如此吧。”
高欢叹了口气。
前后过了十日,考生们都陆陆续续的到达。
其实考生全都来自河北、河南、山东,路途不算遥远,也没有崎岖的山路,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六月二十七。
气温不断的升高,已然要进入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酷暑阶段。
这个时间点确实不好。
但高羽也没有办法。
待到秋高气爽的时候,他便要亲率大军再去前线,筹备攻打北中城的事宜,若能一举拿下河桥,在今年入冬之前,将大军的先锋送到黄河南岸去的话。
那么……
他便可以开始布局谋划夺取洛阳的事宜了。
击败尔朱荣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科举便只能是做出让步。
苦一苦学子们嘛。
金凤台外。
大批学子们已经纷纷在此聚集。
而在此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乃是玄甲军的士卒,即便是这般炎热的天气,也都人人身披甲胄,手持长戟,面容威严肃穆。
“这便是丞相的亲军,号称非骁勇不得入的玄甲军?”
“自丞相在怀朔组建玄甲军,玄甲军追随丞相南征北战,百战百胜!”
“…………”
人群之中出自府兵学堂的学子们,瞧见了玄甲军的士卒就莫名的亲切。
毕竟他们自小便在父辈们的口中得知,甚至以能入玄甲军,追随高羽征战为荣。
世家子们则不以为然。
拿命去博前程,那是下下之选。
他们可以靠读圣贤书获得赏识,入朝为官。
双方都有各自的圈子,泾渭分明……
铿铿铿!
身上甲胄的铁叶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高洋今日也是负责维持秩序的人,他从金凤台中走出来,走过一座拱桥。
当初曹操修建三台除了饮酒享乐外,更多的也是将三台当做军事设施。
就跟洛阳西北角的金墉城一样。
邺城也是大城,敌方大军真攻打过来的话,不可能在据邺城固守,三台便是这样的军事堡垒。
因而挖了沟渠,引水来当护城河,这座拱桥是定下要在金凤台内举办殿试后,令人修建的,为学子们图个好彩头。
高洋的出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则用目光飞快的扫视,在人群之中搜寻着一道身影。
很快。
他便瞧见了被不少人簇拥的高澄。
“哼,天下英才何其多,阿哥你前来不是自取其辱?”
“殿试,崔公可无法帮你作弊!”
似乎是察觉到了自己眼中‘愚蠢的哦豆豆’的视线,高澄也抬头看向他。
兄弟二人对视了一眼。
高洋这才收回自己的视线,旋即看向众人,侧过身去,指着身后的拱桥道。
“此桥得丞相亲笔提名,名曰‘龙门’,丞相托我给诸位带句话,望诸位从此桥上走过,如鲤鱼跃龙门!此后化龙腾飞,平步青云!”
“丞相对尔等学子期望甚高,望尔等莫要辜负了丞相的一片苦心!”
“从此刻开始,闲杂人等止步,考生们入场!”
高洋让开道路。
学子们纷纷向前,向金凤台内走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