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羽特意令人外出打探了一番。
祖珽、宋游道二人在城中巡游的场景十分热闹,毕竟有玄甲军士卒亲自开道,又是敲锣打鼓的,这份殊荣其他人何曾享受到过?
千金买马骨。
高羽要的就是给于祖珽、宋游道二人极高的待遇,将他们二人树立为榜样。
以此来激励那些读书人们。
这样的待遇。
别说是府兵出身的寒门子弟,便是对世家子而言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谁能没有虚荣心呢?
“总算是开了个好头。”
高羽满意的点点头,万事开头难,只要第一次的科举顺利举办好。
后面就只需要礼部的官员们将一些细则、规矩,遵循礼制都定好即可,他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只需要在殿试的时候露脸即可。
“刘一,备好车驾,我要去看看阿惠。”
“喏!”
高澄同样是高羽十分看重的子侄辈,他可不希望看到高澄真的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还得亲自去看看。
……………………
三日后。
洛阳城内。
尔朱荣的案几上摆放的便是科举三鼎甲每个人的策问答卷内容,答卷内容并不难弄到。
因为放榜的同时,也会将他们的答卷内容公布出去给所有学子都看一看,瞧一瞧,让学子们明白为什么是这三个人成为三鼎甲,以此来彰显科举绝对没有徇私舞弊的嫌疑。
这么重大的事情,邺城内的内应,第一时间便将事情告知,顺带着将答卷内容也给送到尔朱荣面前。
尔朱荣的表情十分复杂,心中五味杂陈。
“莫贺咄……所图甚大。”
“令绰啊,你也看看这份答卷,范阳祖氏出了个大才啊,贺六浑之子竟也有这等才学……”
苏绰接过密信一看,看到其中内容后,也是一脸惊骇之色。
他们都清楚人才难得的道理。
单单就是这样一份答卷便足以看出端倪来。
“科举……若此事传遍北境,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对邺城心生向往了。”
“且……莫贺咄所设立的策问题目,全然没有将我放在眼中,反而已经是开始着手于一统北境之后,该如何对草原诸部动手。”
其实不用尔朱荣强调,苏绰也能看出来。
轻视?
似高羽这种人怎么可能会轻视尔朱荣这样的对手。
作为高羽眼下的当务之急,高羽却完全没有在策问中展现出来。
只能说明。
如何对付尔朱荣,高羽早就已经拿定主意,压根就不需要群策群力,压根不需要别人来提意见。
“莫贺咄本就势大,如今又以科举为名取才,那名探花据说还是从山东府兵学堂中培育出来的……我早就听闻莫贺咄在府兵内设立学堂,如今他总算收获成效。”
越说,尔朱荣的心中就越没有底气。
人才是一切的基础。
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都需要对应的人才去执行。
高羽本就势大,眼下又招揽众多人才,此消彼长……他真的还能有胜算吗?
苏绰皱着眉头也没有开口。
他也很郁闷。
好不容易让尔朱荣重新建立起信心,甚至是做好了跟高羽决一雌雄的准备。
可每次当邺城那边传来消息,这些消息又都能极大的打击尔朱荣的自信心。
他连忙拱手道,“丞相,您又何必忧虑呢?”
“哦?”
“依我看来,恰恰是高贼如此行事,我军胜算才能大大增加!”
“这话怎么说?”
苏绰一脸正色道,“某虽不才,却也读兵书,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又云:未战而庙算者胜,得算多矣。”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矣。”
“多算胜,少算而不胜,而况与无算乎!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观高贼的一切军事行动布置,都表明他接下来有大动作,值此关键时刻,他却还分心举办科举之事,焉能有多余精力进行庙堂之算?”
尔朱荣一愣。
这话听着貌似很有道理。
不过也不能去细究。
苏绰怎么能就知道高羽没有庙算呢?
邺城内的内应又不能实时监控高羽的一举一动。
他摆摆手道,“听令绰一言,倒是使我茅塞顿开,莫贺咄耗费精力却在筹备一些日后之事,人的精力终究有限,着眼于未来,必然忽视当下,甚至……一连串的胜利,确实是让莫贺咄心生骄横,轻视于我,如此恰恰是有利于我军!”
苏绰很是欣慰,尔朱荣能顺着他的话去想,就够了。
不过他还是提醒道,“丞相,我等还是得早做打算,信中提及高贼将带其嫡长子前往山东之地巡视,此举定然是安抚后方,待到其后方安抚完毕,年底便将再次动兵。”
“是啊。”
尔朱荣点点头,“是得做准备,我已经去了一道公文,再从关中征调兵丁五万余。”
关中已经没有那么多府兵给尔朱荣征调了。
因而他用的是兵丁二字。
“我也令黑獭从河东调兵前来,杨忠大军已经回援肆州,河东暂且用不到那么多兵力。”
高羽已经明确了主攻方向。
尔朱荣便只能从各个方向抽调兵力来巩固洛阳的防守。
足够多的兵丁数量,能够安抚洛阳城中民心。
也算是提前为与高羽的决战做准备。
城中的民心需要安抚,尔朱荣自己的内心又何尝不需要安抚呢?
“令绰,还需劳烦你去看着点,多多打造军械。”
“某定然不负丞相所望!”
……………………
七月初八。
高羽的车驾已经行至清河郡附近。
于情于理。
他都需要去清河崔氏拜访一番。
在高羽发家的过程中,清河崔氏确实提供了相当大的隐形助力。
当初洛阳崔光赠字之举,让高羽跟清河崔氏扯上了联系。
要知道清河崔氏在宣武帝以及后续胡太后执掌朝政的时期,可谓是权倾朝野,早年协助孝文帝迁都洛阳,宣武帝元恪继位后,又令崔光任孝明帝元诩的老师,直至元诩上位后。
官至三公之首的司徒,还加封了车骑大将军。
得到崔光青睐,高羽其实就等于是拿到了一块敲门砖。
此后,他能够快速得到世家之人的认可,确实是有崔光给的这块敲门砖,才能如此顺利。
“当年若无崔公相助,我又焉能那般顺利?可惜崔公已故去,我已经无法报恩于他。”
羊苌楚则安慰道,“夫君提携一下清河崔氏后人,令崔家得以存续,想来崔公泉下有知,定然也会欣慰不已。”
羊苌楚自己就出自世家,对于这些世家之人的心思就拿捏的很准。
世家,就如王朝一般。
追求的国祚绵长,存续万世。
家族的存续大于一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