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周。
白炽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线,王齐志靠着长案,抱着茶杯暖手。
林思成站在对面,双手插着白大褂的兜。晨光透过百叶窗,在脸上映出细密的金线。
“所以,就是那位杨主管在使坏?就郝师兄来了之后,她没征求我同意,就揭开了箱子的那位?”
“对,就是她!”王齐志点点头,“上了年纪,业务能力严重倒退,学习能力也约等于无,继而就产生了危机感。偏偏叶安宁能力太强,又有背景,迫使她铤而走险……”
“被保力开除了?”
“当然。而且保力已经报案了,接下来就会起诉:听说做过的手脚不少……哦对了,还有那位马老师。”
王齐志又想了起来:“连着闹了两天,第三天刚进保力,就被等候多时的警察带了回去:拘留半月!”
林思成不胜唏嘘:这才是保力。
那天进去后看到的,就跟假的一样。
王齐志揭开茶杯,吸溜了一口:“我就是奇怪,那位马老师,怎么没来找你闹?”
林思成笑了笑:“估计是还没顾上!”
其一,是保力的人怂恿马老师把那幅字送拍的,也是因为那位杨主管精心设计,促使她硬塞一样,把那幅字和印卖给了自己,所以主要矛盾还在于保力。
其二,马老师心知肚明:因为那两份第三方转售合同,她就是把官司打到联合国她也打不赢。唯今之计就只能想办法,看能不能和保力联合,找到点叶安宁“吃里扒外、暗箱操作”的证据。
但可惜,要能找到保力早找了,轮不到她。而且恰恰相反:叶安宁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
其三,应该是趋利避害的心思作祟。老爷子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林长青”这三个字,还是有些公信力和震慑力的。
对于古玩这一行而言:打眼走宝如家常便饭,哪个行家敢说没有折过手?而既便踩得坑再大,不一定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名声要是毁了,那是真就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几相一结合,马老师要是清醒一点,不但不会闹,还会拿出她那牛皮糖一样的劲头,跑来找林思成装可怜:弟弟,你看姐姐因为你赔了上千万,你是不是得可怜可怜,补偿补偿。
但说实话,林思成要是能被她缠住,白活两辈子,所以他一点儿都不担心。
与之相比,他更佩服叶安宁:不动则已,一动就打七寸,稳,准,狠。
师生多日,一看就知道林思成在想什么,王齐志叹了口气:“你别多想: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插手,包括我,包括你师母,更包括你师姑(叶安宁的妈妈)!”
“所以我才佩服!”林思成猛点头,“叶表姐挺厉害!”
王齐志咂摸了一下:总感觉用“厉害”这样的字眼形容女孩,多少有那么些不妥当。
“换个词!”
林思成想了想:“冷静,理智,果决!”
王齐志张着嘴:怎么感觉,更不对味了?
算了,越描越黑。
他岔开了话题:“印呢,你存哪了,安不安全?”
“我用爷爷的户头,在银行开了Vip保险柜,那幅字也存在里面。”
“哈哈,林教授没吓一跳吧?”
林思成摇摇头:“我还没讲,给郝师兄和关主任也交待过,让他们也先别讲!”
王齐志愣了愣,竖了个大拇指:“林思成,你真孝顺!”
林思成笑:“还行!”
开了几句玩笑,气氛渐渐轻松,王齐志又看了看表:“去带个人而已,冯琳怎么用这么久?”
“你不是交待,还要挨个谈话吗,应该快了!”
林思成的话音刚落,门被推开。
冯琳在前,陆陆续续又进来五位。三男两女,都很年轻。
这几位,都是王齐志精挑细选的项目组成员,今天正式进组。
五人相继问好,王齐志微微一点头。手一伸,从冯琳手里接过简历。
然后又顺手一递:“基本都是按照你的要求选的!”
林思成点点头,接过文件夹。
一位博士,两位硕士,两位本科。专业都很对口,前三位的经验也很丰富。
特别是其中一位女硕士,本校金属文保专业,毕业后在本校一位已退休的金属文保学教授的实验室实习了两年,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又有丰富的实验经验。
关键是研究方向:高温窑具与金属模具的协同研究。
这是为数不多的陶瓷学与金属文物相交叉的研究课题,她待了足足两年,说明陶瓷实验能上手,金属文物实验更能上手。
漆雕学也懂一些,放这儿,约等于万能人。
根据照片对了一下本人,林思成又继续往下翻。
看的很仔细,差不多五六分钟,五人的履历、特长基本记了个七七八八。
等林思成看完,把文件夹还给了冯琳,王齐志提起保温杯:“你看着安排,我去开会!”
林思成愣住:不是……你就这样走了?
你是导师、实验室负责人,更是项目发起人、总负责人,把人招进来,都不交待一句的?
至少得讲两句,鼓励一下吧?
“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有啥用?”王齐志没走脱,只得倒回来:“再说了林思成,咱俩之前咋说的?”
林思成睁圆了眼睛。
是,我是说过:老师你只管统筹全局,就计划、申报、立项、资金、验收、评选这些……平时再盯着点,小细节我和冯师姐基本能搞定。
但也没说,让你直接当甩手掌柜?
林思成顿了一下:“你就不怕我搞砸?”
王齐志笑了一声:这实验室的哪个仪器,你不比冯琳用的溜?
还有那几份研究计划,连子课题方向都是你提的,你说你不会?
再说了,能搞多砸?
王齐志很认真的表情,又点了一下头:“老师相信你!”
只是一句,让林思成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吐不出来半句。
林思成当然知道,王教授是有意竖立自己在实验室的权威。正如他曾经拍着胸口,对商教授说的那两句:林思成来了,他就是开山大弟子,宗门大师兄。
但凡之后来的,管你什么士,既然愿意来,就得听指挥。
林思成就是觉得,王教授对他过于放心了点。
他呼了一口气:“老师,我尽力!”
王齐成露出一个迷之微笑:哪需要林思成尽全力?
顶多用出五成功力,就能让这几位服服帖帖。
他又压低声音:“老师也不是去闲逛,得去给院长透透风。”
林思成用力点头:“对,正事要紧!”
师生俩能不能起飞,就看铁质能不能立项。但这玩意要没学校背景支持,凭他俩真玩不转。
因为要真刀真枪的从别人碗里抢食吃,再看看那些对手:国家文物局、北大、北工大、国博……一般人光是看到名字,头皮都得发麻。
林思成给了个鼓励的眼神,王齐志心领神会的点点头,施施然的出了实验室。
随着关门的声音,气氛顿然一静。
林思成开门见山:“冯师姐,你带几位师兄和师姐熟悉一下机器,了解一下实验计划!”
几人齐齐的一怔愣,当林思成的目光扫了过来,才相继点头回应。
这几位都是王齐志精挑细选的,又让冯琳挨个谈过,话也说的很直白:王教授的实验室有些特殊,平时的日常管理,基本都是林师弟负责。
她虽然是助研(研究助理)加助管(管理助理),但主要工作还是以配合林师弟为主。甚至特意提醒:林师弟今年大四,还没毕业,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当时,五个人都表示理解。但表示是一会事,来了后亲眼所见,又是一回事:这个实验室,助管竟然真的要靠边站?
林师弟的年龄自不用说,这个都有了解,他们有点难以接受的是导师的态度:
一本简历从接到递,动作是那么的丝滑。关键的是王志齐当时的那一句:基本上都是按照你的要求选的。
什么意思?
他们五个人,以后很可能不是王教授用,而是这位林师弟。
问题是,他们能站在这里,就是冲着王教授的资历、能力才来的,把他们扔给一个小孩算怎么回事?
一时间心思各异,念头万千。
随即,冯琳又递过来几份资料:“机器你们大致都用过,完了看一下手册,熟悉熟悉。这是研究计划,这个要着重了解。有疑问要及时问,有建议要尽早提……”
几人点头,接过资料,又顺手翻开:
材质与工艺分析:早期铜器冶金技术演变·既半坡遗址出土铜器合金成份研究。
保护修复技术:黄土高原出土铜器腐蚀机理与干预措施·既脱盐、缓释保护技术。
前者属于工艺复原,后者属于修复保护,很全面,也很有指向性。
只看这两份研究计划就知道,项目组立项前下过大功夫:既避免了与同校、同省、乃至其它研究机构重复申报的可能性,又具备了一定的前瞻性。
特别是后一项,虽然是垂直细分项目,但现阶段尚处于空白,前景相当广阔。说简单点:但凡能研究出一点成果,就是好几项专利。
论文更是刷到飞起。
顿然间,几人的心里安定了不少:虽然台上那位咋看咋不靠谱,但导师还是很靠谱的。
但越过标题,翻看具体内容时,就像是约好的一样,五个人的脖子齐齐的往前一伸:
PI(项目总负责人):王齐志。
Co-PI(项目共同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林思成。
像是不敢相信一样,又看了一遍:没错,不但是子课题负责人,还是项目共同负责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主要研究方向之外,明确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摸块、实验阶段及进展预估,都是由他设计。
除此外,以后日常实验分工、数据分析、实验进度督促与检查,以及协调跨学科引导与协作,统统由他负责。
等于导师该干的活,他至少要干一半。导师只要不吱声,实验室和项目组就是他说了算。
问题是,先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份报告是不是真的是他计划的。按规定,子课题必须博士以上,项目共同负责人必须副高。
但这位,才大四,本科都没毕业……那立项的时候,标书是怎么过的?
诡异的是,学校竟然批了?
正惊疑不定,其中的一位本科生嘀咕了一声:“听说,他是林副院长的孙子?”
其他四位没有吱声,但直觉不大可能:暗箱操作,输送科研资源的迹像太明显,有些过于明目张胆了。
几人胡乱猜测,冯琳冷眼旁观。
因为王教授说过:按照林思成的计划,项目一旦开始,强度会相非常大。这个强度指的不是时间、体力,而是对专业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的硬性要求。
强到什么程度?有能力的会乖乖闭嘴,没能力的会主动退出。
而在此之前,你解释再多,也会有人怀疑,还不如在台上见真章。说白了就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不过还好,这几位并非初出校门的愣头青,怀疑归怀疑,心态尚算稳定。
进入状态的速度也很快,大致翻了一遍,几人又坐在一起讨论起来。话题出奇的一致:设计思路稍嫌模糊,验证程序不够细致。
说人话:这份报告,他们不是太能看得懂。
那位博士还好,基本能理解。两位硕士就要差很多,感觉懵懵懂懂,像是隔着一层纸,怎么都理不清思路。
至于两科本科生,就像在看天书。
冯琳暗暗一叹。
林教授果然没说错:这几位与林思成之间的差距,至少隔着一个实验室。
正感慨着,“哗啦”的一声,几人齐齐的回过头。
操作台上,林思成搬出一口箱子,倒出了一堆瓷片。
大致分拣了一下,他又拼了起来。
几人不明所以。
看了一阵,那位博士回过头:“冯助理,林师弟在做什么?”
“拼瓷片!”
博士噎了一下:我还不知道他在拼瓷片?
但问题是,这是金属文物实验室。
估计是看出他在想什么,冯琳解释了一下:这是林思成自己的项目,他会和陈怀芝(万能女硕士)独立完成,和你们没关系!”
博士不知道说点什么。
什么是“自己的项目”?
私活。
公然拿到实验室来干也就罢了,甚至于,项目组还给他专门配了个干私活的助理?
几个人瞅了瞅实验室的门牌,又瞅了瞅拼瓷片的林思成,又瞅了瞅分外淡定,早就知道自己来了要干什么的陈怀芝。
霎时间,一股怪异的荒谬感油然而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