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划清底线(5k)

    来了。

    终究还是来了。

    标准的起手式,先肯定你的价值,让你放松心态。

    但周明远几乎瞬间就看到了这背后的可能性。

    做得好,是应该的。

    做不好,或者出了任何事件,明理公司就是天然的.

    最令人揪心的是,这次的合作相比在地方驻点而言,无疑是真正的成本黑洞。

    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但购买服务的价格,绝对不可能覆盖全部风险和成本。

    更何况,深入拆迁这种利益纠葛极其复杂的领域,必然触及某些势力和不可言说团伙的蛋糕。

    这怎么搞?

    到底是自己理解错了,还是

    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受涌上周明远心头。

    一时间,他感觉自己就像砧板上的鱼,而周围的人正在微笑着讨论是清蒸还是红烧。

    压力如山般袭来。

    他不能直接拒绝,那等于不识抬举。

    但他更不能轻易答应,那等于自寻死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建国看似平静,眼神深处却带着掌控一切的笃定。

    刘文华笑容依旧,赵志刚是急不可耐的先锋,钱卫东和黄帆是计算成本的账房先生。

    小小的茶台,瞬间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杀机四伏。

    周明远端起茶杯,指尖平稳,脸上的笑容纹丝不动。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前世今生的经验、法律条文、商业案例、人性算计.

    一切在疯狂碰撞。

    “但你们具体的需求是什么呢?”

    包间里氤氲的茶香,仿佛也跟着凝滞了片刻。

    赵志刚脸上的急切微微一僵,他显然没料到周明远会反问,而且问得如此直接。

    在他预想的剧本里,这个年轻商人此刻应该受宠若惊,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然后他就可以顺势提出更多、更具体、甚至更双赢的要求。

    李建国摸着下颌,好整以暇地看着周明远。

    这小子,比他想象的要沉得住气,也更有锋芒。

    刘文华哈哈一笑,试图缓和气氛:“小周这是要搞尽职调查啊,够专业!”

    周明远迎着众人的目光,脸上依旧挂着一丝浅笑,仿若刚才尖锐的反问,只是出于纯粹的职业习惯。

    把问题抛回去,是最佳策略。

    赵志刚迅速调整了表情,到底是老江湖,他顺着尽职调查的话头,开始描绘更具体的需求。

    但这一次,他的语气多了点变化,带上了更多实质性的内容,甚至隐隐透出些不容拒绝的意味。

    “需求嘛,当然具体。”

    赵志刚身体前倾,手指在茶台上画着圈。

    “就拿滨湖新城来说,三个村,上千户,时间紧,任务重。”

    “上面盯着,老百姓看着。”

    “我需要你们的律师和法律顾问团队,全程嵌入我们的工作组。”

    他特别强调了四个字。

    “从政策宣讲开始,到入户摸排,再到谈判签约,甚至.后续可能的强制执行环节,都需要你们提供法律意见和支持。”

    赵志刚的目光紧紧盯着周明远。

    “我们要的,不是顾问,是战友。”

    “是要和我们一起,站在第一线,解决问题的人。”

    强制执行!

    站在第一线!

    几个关键词跳进耳朵,差点没把周明远逗笑。

    他几乎能想象到那个画面。

    明远的工作团队,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和戴着红袖箍的拆迁人员站在一起,面对着情绪激动的村民。

    当冲突爆发,推搡、哭喊、甚至流血事件发生时,来自明理公司的法律意见,会成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

    最有趣的是全程嵌入。

    这意味着,他的人和工作组绑定,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监控下,几乎没有任何独立操作的空间。

    所有的法律文书,谈判策略,都可能被

    周明远感觉后背渗出细密的冷汗。

    当然,全程还没有提到钱。

    钱反倒是次要的事情。

    就算在资金方面没有亏待明理公司,可这是要把公司彻底绑上战车,共同承担所有的风险。

    他压根没想过答应。

    “小周总,我也插个话。”

    就在周明远内心翻江倒海,急速思考对策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银行话事人黄帆,笑眯眯地开了口。

    “赵局这个构想,很有魄力啊。”

    “我们银行呢,最近也在响应号召,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像明理这样有创新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黄帆推了推眼镜,话锋一转。

    “如果明理公司能接下这么重要的政府项目,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嗯,与区里发展的同频共振。”

    “那我们高新区支行,完全可以考虑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

    “比如,针对这类政府项目,我们可以设计专门的政采贷、履约保函等金融产品,利率优惠,额度也可以放宽。”

    “.”

    周明远全程保持微笑,时不时点点头,表示自己认真在听。

    黄帆清了清嗓子,抛出一个更诱人的筹码。

    “甚至,如果项目运作良好,我们还可以探讨,为明理公司未来可能的业务扩张、乃至上市计划,提供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

    上市!

    这个词,对于任何一家成长中的企业,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边是赵志刚描绘的合作前景,另一边是黄帆许诺的真金白银,和通往资本市场的便捷通道。

    不得不说,手段和套路都极为令人动心。

    对方不是临时起意,这是一套组合拳。

    换做是其他人,恐怕是进退维谷。

    答应,前途未卜,可能万劫不复。

    不答应,立刻就会被打上“不识抬举”、“不堪大用”的标签,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友情更是镜花水月。

    李建国依旧慢条斯理品着茶,仿佛眼前这场无声的较量与他无关。

    压力宛若实质,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在这些如来佛眼中,周明远就像被困在蛛网中央的飞虫,挣扎得越厉害,缠绕得越紧。

    就在赵志刚和黄帆认为周明远已经接收到了信号,即将就范之时。

    可面前这个大男孩偏偏在笑。

    不是强装的笑,而是一种带着几分恍然和自信的笑。

    周明远再次端起茶杯,动作流畅又从容。

    “赵局,黄行。”

    男人的目光扫过两位领导,最后落在李建国身上。

    “各位领导的厚爱和信任,实在是感激不尽。”

    “能为区里的发展贡献力量,是我们明理公司的荣幸。”

    毕竟是两世为人的老油条,周明远说话一向如沐春风。

    先表态,稳住对方。

    然后,他话锋陡然一转,开始反击。

    “正因为此事关系重大,涉及民生根本和政府公信力,我们才必须更加谨慎、专业,确保万无一失。”

    周明远扭头,看向赵志刚。

    “赵局刚才提到的全程嵌入和强制执行支持,我完全理解区里希望快速推进项目的决心。”

    “但是,从法律专业角度和风险控制出发,我有些不同的想法,想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优雅的把话题绕了个圈。

    “哦?小周有什么高见?说来听听。”

    李建国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

    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高见谈不上。”

    周明远微微欠身,姿态客客气气,但言语间却逐渐显露锋芒。

    “只是一些基于法律实务和风险规避的浅见,供各位领导参考。”

    他目光转向赵志刚。

    “赵局,关于全程嵌入工作组,我认为其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但从法律主体和权责明晰的角度看,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他顿了顿,确保所有人都听着。

    “首先,是身份混淆的问题。”

    “我们的法律工作人员一旦嵌入政府工作组,在村民眼中,我们就不再是独立的法律服务提供者,而是代表了政府立场。”

    “这会极大削弱我们作为中立第三方进行调解的公信力,村民会天然认为我们和拆迁方是一伙的,任何法律建议都会被视作套路,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利于谈判。”

    他点出了赵志刚设想中最致命的弱点。

    失去中立性。

    “其次,是责任边界模糊。”

    周明远继续深入。

    “嵌入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指令、行动节奏将完全受工作组支配。”

    “如果工作组为了追求进度,采取了一些.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操作,我们的律师是提出反对,还是默许?”

    “提出反对,可能被视作不配合工作,默许,则意味着我们共同承担了法律风险甚至是政治风险。”

    “这个我们担不起。”

    周明远毫不避讳地点出了核心问题,这让赵志刚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

    这是在公然质疑他提出的工作方式。

    但面前的年轻人话还没完。

    “所以呢,我建议换一种思路,采用项目制、节点化、报告制的合作模式。”

    “比如我们将滨湖新城拆迁法律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运作,签订专门的项目合同,明确服务范围、交付成果、验收标准.”

    “最重要的是,责任边界。”

    周明远笑吟吟抱起胳膊,继续说道。

    “第二,我们不在全过程贴身跟随,而是在关键节点介入。”

    “比如在补偿方案公示前,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在集中签约期,设立独立的法律咨询点,为有疑虑的村民提供免费中立的法律咨询;对于个别疑难户,应工作组书面请求,我们派员参与独立的、有记录的法律谈判。”

    “最后,我们所有的法律意见、风险评估、谈判记录,均以正式法律文书形式,向工作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备案。”

    “这样既体现了我们的专业价值,也留下了清晰的工作痕迹,权责分明,便于追溯。”

    “.”

    赵志刚直接不说话了。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完全从专业和法律角度出发,构建了一道清晰的防火墙。

    它将明理公司从风险共担的背锅侠,重新定位回了专业顾问的角色。

    参与归参与,但保留了独立性和免责空间。

    总而言之,给大家都留点面子。

    “这个.”

    赵志刚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周明远说得滴水不漏,完全站在了政策和法律的制高点上。

    他如果强行要求全程嵌入,反而显得他不懂法,不讲程序。

    体制内最讲程序正义。

    这个年轻人怎么这么油滑?

    李建国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平稳,看不出喜怒。

    但他看向周明远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深意。

    他发现这个小周不仅懂业务,更懂政治,懂得如何在规则内保护自己。

    周明远提出的方案,表面上完全配合政府工作,实际上却巧妙划定了红线。

    这份急智和胆识,远超同龄人。

    “还有黄行长”

    见赵志刚不接话,周明远没有停下,他转向黄帆,继续开口回应道。

    “非常感谢您对明理的看重和金融支持的建议。”

    男人笑容真诚。

    “上市确实是很多企业的梦想,但正因为梦想远大,我们才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

    “我个人认为,现阶段,明理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口碑。”

    “我们应该专注于打磨好法律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效果来证明自己,而不是过早地追求资本市场的泡沫光环。”

    “.”

    李建国等人对视一眼,纷纷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复杂情绪。

    居然有毛头小子能拒绝上市的诱惑?

    这还是新人创业者吗?

    他真的只有十八岁?

    周明远这一番话,表明自己不想被资本过早绑架,而是要坚守主业。

    反而给人一种沉稳靠谱的鲜明印象。

    “至于您说的那些金融支持。”

    周明远看向钱卫东,笑了笑。

    “如果我们采用我刚才提出的项目制合作模式,那么每一项服务都有清晰的边界和可量化的成果,这正好与财政钱局长的绩效评估要求完美契合。”

    “我们可以共同设计一套与项目成效挂钩的服务费用计算方式,比如锚定签约率、纠纷化解率、信访下降率”

    “这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或者说贷款利用率一目了然,我们明理也愿意接受市场的检验,真正做到按效果付费。”

    周明远这一套绩效优先的想法,完全说到了钱卫东的心坎里。

    钱卫东忍不住点了点头:“周总这个思路不错。”

    “符合现代财政管理的要求,把钱和事紧密结合,值得探讨。”

    原本一边倒的局面,好像在周明远一番有理有据,有守有攻的陈述下,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仅没被胡萝卜加大棒所压倒,反而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

    他没有直白的不给面子拒绝合作,竟然在短短几分钟内提出了一个更规范,风险更可控,同时也更能展现专业价值的合作模式。

    真的有人临场反应这么快?

    这小子有点夸张啊

    李建国终于放下了茶杯,发出了今晚最长的一段评价。

    “小周。”

    他顺了顺胡子,眼睛里有欣赏,还有考量。

    “你确实很优秀。”

    “头脑清楚,逻辑清晰,既懂业务,也讲政治,更难得的是,知道底线在哪里。”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奖。

    可看他的表情,又像是在巧妙点明周明远刚才所有发言的实质。

    说白了就是四个字。

    划清底线。

    “做企业,尤其是做法律服务这种敏感行业,有原则有底线是好事,但是”

    “这些不能成为畏难不前的借口啊。”

    “再怎么说,发展都是硬道理,我们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的确需要更加敢于担当,更加能够攻坚克难的企业。”

    他目光如炬,看向周明远。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不错,请把《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