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燕京行!(第二更!)

    文字敲到一半,林易突然想起还没订机票,又连忙给纪双双去了一个电话,让纪双双帮忙订去燕京的机票。

    还有酒店。

    几分钟后,纪双双推门走进房间,将一张写满信息的a4纸放到另一桌上:

    “晚上10点的飞机,凌晨落地,我已经联系酒店那边,让酒店派车过来接你。”

    “有什么事记得打电话!”

    交代完毕,担忧的看了林易一眼,纪双双这才拉开门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里,林易看了看时间,10点的飞机,至少要9点到机场。

    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

    再忙一会儿,到6点左右就可以把东西敲完,吃个晚饭,让韩顺发送自己去机场,10点登机,凌晨到燕京,睡一觉,明天早上正好!

    做好了时间预算,林易再次将注意力落回文档上,开始疯狂敲击。

    临下班,他将王博叫到办公室,再一次叮嘱道:

    “捞人,赶紧去捞人!”

    “我今天飞燕京,去解决我们的资质,我希望回来的时候,你能够给我几份人员简历。”

    “看得过去的人员简历!”

    其实林易这么一说,王博脸皮抽了抽,随后用力拍打自己胸膛:

    “老大你放心,只要你能让咱们合法,我王博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把人给你捞过来!”

    等他发完誓,林易挥了挥手,把人赶出办公室。

    吃过晚饭,把东西收拾好,最后又交代纪双双守好公司,林易这才和韩顺发一起,开车往簪吴机场狂奔。

    凌晨1点,林易才抵达入住的酒店。

    休整一夜。

    早上9点,估摸着大家都上班了,林易掏出手机,找到昨天的那个座机号码,按下。

    刚响了两下铃声,电话就被人从对面接通:

    “到了?报地址,我过来接你!”

    林易报了地址,等了不到半个小时,手机就再度响起。

    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

    接通后,方耀国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下楼,门口那辆黑色的吉普车。”

    林易按照指示,带着公文包下楼,一眼就看到了酒店门前停着的那辆黑色吉普。

    那车就这样停在那里,大咧咧的挡在路上,也没人管。

    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还没靠近,吉普车右后车窗降下,郝进板着的脸从车窗里露出:

    “上车!”

    说着,他屁股往左边挪了一点,透过降下的车窗,林易看到郝进左边还有一个人。

    和郝进年纪相仿,身穿蓝灰色的空军常服,应该就是电话里的方耀国。

    在他看过去时,方耀国察觉到他的目光,转过头,笑着对他点点头。

    林易凑过去,一边笑着打招呼,一边拉开车门上车。

    车窗升起,主驾驶发动汽车,方向盘一拐,朝着林易不熟悉的方向开去。

    在道路上七拐八拐过后,车辆从一个很明显是后门的地方开进了地下停车场。

    不等林易发问,方耀国就先一步回答道:

    “总装!”

    “负责研判武器装备需求,并且提出要求,监督装备采购和验收,同时引导民用技术为军工服务。”

    说到这里,方耀国突然停住脚步,目光落到林易身上:

    “就和你这次说的东西一样!”

    三人继续往前,走到电梯口,郝进突然开口说道:

    “既然你们都见到了,那我先撤了?”

    “我上去也没什么用,听你们那些东西,听了我还得写报告。”

    电梯在此时到达,电梯门打开,方耀国抬手拦住电梯门,回头看着郝进:

    “确定不上去?”

    “有好东西,很多很多好东西!”

    “不去了!”郝进摇头拒绝,随后右手一指林易:

    “托这位活爹的福,我们至少还得核查4000家企业。”

    “所以你们接下来要商量什么,一定要想清楚,千万别再给我们安全局加工作量了。”

    留下这句话,郝进转身就走,没有一丁点犹豫。

    眼见他不上楼,方耀国迈步走进电梯,抬手按下楼层,等林易进门,他看着缓缓关闭的电梯门,开口提醒道:

    “待会问你,有什么就答什么,不要藏着掖着。”

    “年轻人要有一点年轻人的样子,要气盛!”

    “你和你同龄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气质太沉稳了,给人的感觉,没有一点冲劲。”

    “但你干的事儿,又实在是让人……”

    “让人头疼。”

    “给人一种很割裂的感觉,这种割裂的感觉,会让别人下意识不相信你。”

    叮的一声,电梯门头上的红字变成绿色,到目标楼层了。

    电梯门打开,方耀国率先走出电梯,随后左拐,带着林易走向走廊尽头的会议室。

    会议室门前站着两个卫兵,看见两人靠近,这两个卫兵先朝方耀国笑了笑,随后朝林易伸出手:

    “同志,麻烦把你的公文包给我们检查一下!”

    “给!”

    两个卫兵动作很快,一个检查公文包,另一个就拎着金属探测仪,检查林易身上。

    两三分钟后,检查完毕,公文包又回到林易手中,而这两个卫兵,也回到门前,继续目不斜视地站岗。

    方耀国走到门前,敲了敲门,不等里面回应,就侧着身推开门,对林易歪头示意:

    “愣着干什么,走啊!”

    这是一个很标准的会议室。

    椭圆的长桌,占掉了会议室绝大部分空间。

    椭圆长桌靠门的地方,空着一把椅子,椅子前方的牌子上,是红底黑字的名字。

    【林易】

    在这个牌子对面,椭圆长桌边上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泾渭分明地分成三个阵营。

    林易面朝的方向,左边是藏青色海军,右边是蓝灰色空军,中间对面是松枝绿陆军。

    领他进门的方耀国,此刻就在蓝灰色的阵营中。

    等林易入了座,他正对面,那个身穿松枝绿,看起来比方耀国大一些的老人开了口:

    “既然人到了,我们就直接切入话题。”

    接着,对方目光锁定林易,露出一个和蔼的微笑:

    “放松一点,不要那么拘束,我们也不吃人。”

    “我叫郭松!是这一次会议的主持。”

    “邀请你来参加这一次会议的目的,我想耀国应该和你说过,既然他说了,我就不再赘述。”

    “我这里就直接提问题。”

    “以你的理解,无人化作战体系,应该是走精细,还是走粗犷。”

    “我给你说个比喻吧,就是……比如枪支,阿美莉卡的枪支性能好,但是保养麻烦,使用起来有点麻烦。”

    “与之对应的就是苏联的枪,毛躁,突出的就是一个毛躁。”

    “能理解!”林易连连点头,先吸了一口气,随后抬起眼和对面的郭松对视:

    “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吗?”

    “我需要知道你们提出的原因,只有这样,我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伴随着他的话语,对面三个阵营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三个阵营靠的最近的人凑到一起,似乎是在交换意见。

    最终,意见被汇总到郭松手里,他看了一眼手中纸条,解释道:

    “我们用阿里萨勒姆空军基地的例子,结合你的文档,进行了分析。”

    “最后发现一个很麻烦的点。”

    “那就是我们如果想要足够的性能,那无人机的造价会几何倍上升,除了无人机,其他无人设备也是一样,这就脱离了我们组建无人作战体系的初衷。”

    “我们看中无人作战体系,就是因为这东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代替人。”

    “但实际的模拟结果下来,却发现这东西没法完全代替人,想要代替人,成本就得上去。”

    “于是,就有了分歧。”

    “一部分同志认为,我们应该走在无人作战体系的前列,应该重点提升相关的技术。”

    “还有一部分同志认为,这东西就是个一次性消耗品,随便弄弄得了。”

    “而你,是这一切的导火索。”

    “现在,我希望你这根导火索,燃出一点火星来。”

    听了前因后果,林易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如果只是这个,好说。

    他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先打开公文包,把昨天连夜写的东西翻出来,放到桌上,然后用力一推,推到桌子对面的郭松眼前。

    等对方拿起文件,林易这才开头解释道:

    “其实这是一个预期的问题。”

    “我先说结论。”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甚至在未来20年的技术条件下,无人设备,也无法完全替代人来操作。”

    “无人设备能做的,就是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来进行运转。”

    “可以给他的程序加入一些思考的功能,但是,电耗不够!”

    “所以各位要做的,首先是降低预期,降低对无人设备的期待。”

    “不要期待他完全替换人,我们要期待的是,无人设备辅助人,帮人减轻压力。”

    “至于发展路线建议,军用品采购,我建议是量大管饱。”

    “甚至哪怕是在未来,无人设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量大管饱。”

    郭松把这些话记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钢笔在期待这个词上划过,停留了一会儿,又抬起头说道:

    “好,假设我们现在降低了期待,以无人机为例,什么样才能算是量大管饱呢?”

    这个问题,让林易想起了前世俄罗斯和乌克兰起冲突时,两边都疯狂在浙省进货的名场面。

    组织好语言,林易笑着回答道:“一天100万吧!”

    他这里轻飘飘吐出的数字,却是让对面的一群人倒吸一口凉气。

    即便是一直保持冷静的郭松,在听见这话后,手也忍不住抖了一下。

    手中握着的钢笔将纸张划破,划出吱啦一声。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钢笔,将被钢笔划破的纸张撕掉,塞进兜里,最后又拿起钢笔,问道:

    “你是在吹牛吗?”

    “不是!”林易摇摇头,先用手指指了一下自己,然后又抬手指了一下窗外:

    “我的工厂,现在的产能是每天1000台左右。”

    “这还是刚开始生产,原材料备货不足,销售端不足,各方劣势条件下形成的产量。”

    “如果走向稳定,一天,我一个工厂就能出1万到2万台。”

    “这东西到时候赚钱,肯定会有更多的公司跟上,也会有对应的原部件零件供应商跟上。”

    “在零部件能够满足供给的前提下,按照1000个企业计算,一天100万,每个企业只需要生产1000台就行。”

    “别告诉我960万平方公里,找不到1000个能够生产的企业。”

    这一次,郭松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了几个计算式。

    10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如果细细划分一下,他突然就发现,100万这个数字并不多。

    叹一口气,他把这个数字写到笔记本上,接着又温和地问道:

    “你说大型的无人轰炸机有没有搞通?”

    “有!”

    “那大型无人歼击机呢?”

    “也有!”

    连续两个有,让郭松十分满意,他点点头,将目光投向左右两边的人:

    “我们暂时没什么问题了,得看看空军的同志和海军的同志。”

    郭松说完,主动挪动椅子,往后退了半步。

    最终,还是身穿蓝灰色的空军代表抢先开口:

    “假设,假设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了无人作战体系的建设。”

    “在战争一开始的阶段,对方就使出了全频段沉默。”

    “那你应该如何破局呢?”

    这个问题刚问完,林易立马跟上一个词:“光纤无人机!”

    光纤,对普通人而言,这东西很陌生,但是对在场这些人,这个词却并不陌生。

    得到林易的回应,刚才提出问题的人再度开口:

    “好,使用光纤,的确可以连接信号,让信号保持畅通。”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成本?”

    “如果采用光纤,仅仅是光纤的成本,或许就会超过无人机。”

    “这东西很便宜!”林易摇头,纠正了这个人的发言,纠正之后,他发现对面这一群人都用不信任的目光看着自己,又轻轻摇了一下脑袋,解释道:

    “光纤其实并不贵!”

    “现在这东西价格昂贵的原因,是因为研发成本还没有摊平,而且,需要在外面做保护层。”

    “用在无人机上面,只需要有中间那根丝就行,其他都不需要。”

    “成本自然会降一大截!”

    “你们今天所有的担忧,在成体系的工业化供应链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如果各位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不错,请把《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