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到人,伊兹卡拉依旧不敢大意,他和阿德曼各自带领的人再次分开,沿着公路两边,向沙特境内搜索。
也许是因为战争即将爆发,沙特调整了边境的布防,他们花了两个小时,将周围搜索了一遍,只是在边境线附近找到了几个搬空的哨所,以及那些残兵败将撤退的痕迹,剩下的,什么都没看到。
重新回到沙特和也门的边境线上,伊兹卡拉背对着沙特,朝向也门张开嘴,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海拔2300米高原上干燥的空气随着呼吸进入胸腔,迅速给他的肺脏降温。
也让他那颗疯狂跳动的小心脏逐渐冷静下来。
冷静下来后,伊兹卡拉右手前挥:“阿德曼叔叔,你带着人,沿着公路线布防,我带人去收拾战场!”
“好!”阿德曼整理了一下手下人的弹药和武器,带着人,迅速越过边境线,在沙特一边,沿着边境公路布防。
另一边,伊兹卡拉带着剩下的人,沿着公路慢慢朝也门进发,下了坡,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收拾的战场。
被收拾的战场分为两处,一处位于下方的凹地,而另一处,在前方的山坡上。
山坡上那一处战场,时不时还有两声歌谣传来,那是周围的部落,用于哀悼的歌谣。
看着乱糟糟的战场,伊兹卡拉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从他们发起攻击到现在,总共过去不到四个小时。
而实际的交战时间,也不过一个半小时左右,这一个半小时,上百个和他相熟的人,永远留在了这条公路上。
他很幸运的活了下来。
能替这些留在这条公路上的人,继续走下去,继续看一下前方!
收拾战场的人看见伊兹卡拉,赶紧跑到他面前,在他耳边小声说道:
“我们还抓到十几个俘虏,怎么办?”
虽然是在询问意见,但询问意见的人右手摊开,慢慢从自己脖子上拉过,那意思很明显。
当然是搞处决。
伊兹卡拉没有第一时间表态,而是让询问意见的人带路,他要去看看这些俘虏。
很快,他就在战场的角落,看到了十几个被围到一起的沙特士兵,纯正的阿拉伯人,不是巴基斯坦雇佣兵。
这些人要么腿上有伤,要么身上有伤,总之,是因为伤势太重,跑不掉,才被抓住的。
原本这些人都低着头,但是在伊兹卡拉到来后,他们就纷纷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伊兹卡拉。
这些俘虏,伊兹卡拉很想弄死,弄死他们,给死去的那些朋友们报仇。
但这段时间学习之后产生的理性又告诉他,这些俘虏必须留下,而且还必须照顾好,后面肯定会有用。
闭上眼,缓和了一会儿心情,他猛地睁开眼睛,对清扫战场的负责人说道:“看看他们的物资里面有没有药物,有药物就赶紧给他们用上,把伤口给他们处理了!”
“伊兹卡拉!”伊兹卡拉没有处决这几个战俘,负责打扫战场的人立马就急了,也顾不得上下级关系,直接喊出声。
听着他的声音,伊兹卡拉慢慢回头,用右手小拇指掏了一下耳朵:“我听到了!”
“但这是一场战争,我们是占了偷袭的便利。”
“除了我们,东北方向也在作战。”
“万一那边有兄弟被俘虏,这些俘虏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你现在杀了他们,消息传到沙特人手里,你猜我们那些被俘虏的兄弟,会不会立马被处决?”
几句话,战场清扫负责人眼睛垂下,低低的应了一声:“明白了!”
回应完毕,他转身要走,又被伊兹卡拉叫住:
“把他们的尸体都收拾一下,就地掩埋。”
平白无故又多了点工作,收拾战场的负责人发出一声哀嚎,但一转眼看到那些留下来的物资,他又不哀嚎了。
西北方向的战斗结束,东北方向的战斗,还没开始。
穆亚带着人,堵在了556公路的入山口,而他要等待的目标,还一直停在沙特边境15号公路上。
这个方向,沙特派出的队伍是第十二装甲旅。
这支装甲旅,原本驻扎在麦加麦地那附近,手里的主要坦克,就是m60a3。
按照穆萨的想法,这支装甲旅不应该动用,现在动用,太早了,有可能会打草惊蛇。
但赛伊德还是拒绝了穆萨的建议,坚持让12装甲旅沿着公路机动,从萨达省东北方发起攻击。
而他给的理由,就是不知道这3500人里面,到底还有多少人忠心于他赛伊德。
机动到边境后,第十二装甲旅的旅长米尔特再也不肯往前走一步。
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人,他很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东西,也知道自己手里这些东西能有什么用。
所以一到边境线上,他就开始疯狂呼叫后方指挥部,让后方指挥部协调空军,让空军给他们提供火力支援,空军在上方打击,他们就在下方趁机前进。
而这一次的计划,本来就是为了要让他们输,所以,后方指挥部口头承诺的空中火力支援迟迟未到,而在前线的米尔特,也始终不肯往前走一步。
尤其是中午时间,西北方向打得水深火热时,他更是干脆地下令,让第十二装甲旅的士兵原地休息,原地解决午餐。
解决完午餐,又要睡一下午觉。
等睡醒,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他正准备像早上那样,再一次催促后方指挥部,可指挥部的电话先一步打了过来:
“滚回来,第六装甲旅大败,人活着回来了,装备没回来。”
“你赶紧把装备和人给我一起带回来!”
嘟嘟嘟!
电话里的忙音还在继续,米尔特却是如同被晴天霹雳劈中一样,呆呆地拿着电话,屏住了呼吸。
第六装甲旅和他的第十二装甲旅一样,是从其他地方调来参战的队伍。
第六装甲旅的防区,在约旦和伊拉克边境。
约旦这个国家,在当年尝试吞并巴勒斯坦未果,被巴勒斯坦的武装差点干掉王室后,就选择了开摆。
而伊拉克,在萨达姆时期很狂,他们再狂也得遵守物理规则,他们的大军想要进攻沙特,也需要走沙漠里的那几条公路。
所以,第六装甲旅的装备并不算很强。
按照计划,西北方向的进攻,主攻手是一个坦克连,12辆坦克,在这12辆坦克后面,是一个大约600人的机械化步兵营,一个约400人的炮兵营,还有350人的后勤。
但他们即便再菜,这也是军队,正规军军队。
还是拥有坦克轮式装甲车的正规军军队。
好歹也是1000多人!
怎么可能才一个早上的功夫,就被人把装备全打掉了?
这是在开玩笑吧?
他呵呵笑了一声,将那个电话拨了回去,对面刚一接通,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指挥部,第六装甲旅是什么情况?”
下一秒,穆萨咆哮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他们被人伏击了!”
“坦克连12辆坦克和后续队伍脱节,进入也门后,被针对性打击,在短短一两分钟内,12辆坦克就被火箭弹炸报废。”
“而剩下的人,也因为地形原因,被人压着打。”
“他们竭力反击,也打死了不少人,但是机械化步兵营营长拉克里亚在下命令时,后面后勤的人,因为信号干扰,把命令听成了抛弃物资全部撤退。”
“他们跑了!”
“炮兵营的就跟着跑!”
“炮兵营跑了,在最前面顶着作战的机械化步兵营,就只能抛弃物资,跟着跑路。”
“损失了大概100多个人!”
“现在国王大发雷霆,你最好带着你手里的兵,赶紧滚回来。”
从穆萨口中确认了这个消息,米尔特彻底懵。
M60a3坦克每一辆4个人,12辆就是48个人。
正常进攻的前提下,想要摧毁12辆坦克,那至少需要上百人,而且这个上百人还需要有反坦克武器,摧毁时间,至少也得半个小时。
毕竟坦克是活的!
一个标准机械化步兵营,是600人,一个标准炮兵营,是400,一个标准后勤营,也是400人。
那是1400多个人!
就是1400多头猪,不对,就算是1400多头羊,成群的跑起来,那也很有威慑力。
这些人怎么就输了呢?
被打得丢盔卸甲。
难道……
这一瞬间,米尔斯特想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伊朗革命卫队的圣战旅,有可能进入了也门,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12辆坦克。
伊朗革命卫队声名在外,他不敢怠慢,他第一时间发动紧急集合,让所有人上车,调转方向,沿着公路往奈季兰方向开去。
先溜了再说!
利雅德,王宫最大的会议室里,赛伊德坐在最前方,双手按着桌子,一双淡蓝色的眼睛,杀气腾腾地扫过在场的人。
最终,停留在王室那几个负责新兵招募,训练的王爷身上,也就是拉合曼等人的身上。
瞪着对方看了很久,他身体站直,双手背在身后,理直气壮地大喊道:“我们输了!”
“你们没听错,我们输了!”
“我们一个装甲连,12辆坦克,带着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后勤营,去报仇!”
“仇没有报掉,反而被别人全歼了一个装甲连。”
“剩下的人,还把自己吃饭的家伙都给扔了。”
“如果不是第六装甲旅一直在约旦和伊拉克边境,我都怀疑他们就是也门的探子,是也门的间谍,是胡塞武装的狂信徒!”
“可不是!”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输了!”
“我们输了!”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输?还输得这么惨?”
拉合曼很自然地撇开目光,仿佛这一切和他没有关系,或许是觉得自己撇开目光的动作太过心虚,他又扭过头:“赛伊德兄长,你也知道,我们其实就是挂个名字。”
“真正的工作都是下面的人在做,下面的人很早就说过,我们国家的兵役制度很有问题。”
“可这又是没办法的事,这是老祖宗们定下来的规矩。”
“我又不可能去改,而且我也没有权利去改。”
说完,他又很委屈的撇过头,在赛伊德看不到的地方,他嘴角微微翘起,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这一次大战,沙特算不上损兵折将,但也算得上是一场大败。
接下来,赛伊德只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对军队进行大整顿,但沙特的国民和其他国家不同。
因为各项精准补贴的缘故,沙特的国民并不会因为生计而发愁,没有生活压力,参军入伍,谋一口饭吃这条用了千百年的定律就失效了。
压根就没多少人想去参军。
整顿军队,必然会把一些人踢出去,这些人踢出去,就会有岗位空缺。
而岗位空缺,自己就可以趁机把自己挑中的那些人,全都塞进去。
在自己的帮助下,这些人只需要几年时间,就可以爬到合适的位置。
等过两年赛伊德病死,自己就可以揭竿而起,把权力夺过来!
第2个选择,保持现状!
可保持现状也只是暂时的,各方面都会把压力给到军队内部,如果只是小小的一场失败,那出现的只会是短暂的压力,会让人想要拼搏。
但这是一场大败,必然是持续的压力,要求军队内部自行调整,自我向上,而这样的压力,只会让人爆发。
军队一乱,赛伊德就得死!
真好!
对面,赛伊德双手按住桌子,低着头,一双眉头紧皱,似乎是拉合曼的这些话,让他陷入了沉思。
知道国王现在心情不好,其他人大气也不敢出,只能在旁边看着。
就这样,赛伊德在会议室里保持这个姿势,保持了大约一个小时。
就在众人以为他睡着的时候,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着在场的人:
“各位,我还是无法理解我们的军队为什么会大溃败!”
“要知道,那是全副武装的1000多人!”
“据我所知,在二战时期,全副武装的1000多名士兵,可以做出很多事情!”
“1941年6月,布列斯特要塞防御战,苏联3000多名士兵,在布列斯特要塞,和德军第45步兵师对上。”
“苏联这3000多名士兵里,实际战斗士兵不足2000人,而德军有17000人,除此之外,还有单独的炮兵和空军支援。”
“在如此大的兵力悬殊下,这3000多人抵抗了9天!”
“1942年9月到11月!”
“斯大林格勒帕夫洛夫夫大楼,苏军第十三精卫步兵师一个排,25个人,击退了德军第6集团军多次连级至营级兵力的进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