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泼天大功

    广州城。

    毛骧坐在酒楼三楼靠窗位置,满脸阴鸷的盯着外面的行人。

    目前锦衣卫的编制并不齐全,虽然名义上拥有一个卫所的规模,但实际上人员短缺很厉害。

    尤其是高层,计划应该有一个指挥使,五个千户,十个百户。

    但实际只有一个指挥使,两大千户,八个百户。

    朱元璋亲自指挥一半的人手,主要用来监视百官,以及收集外部情报。

    但指挥使和两个千户,都跟在他身边。

    毕竟指挥使要亲自对皇帝负责,两大千户一个负责监视,一个负责对外收集情报。

    另一半人手则由朱樉统率,对他负责的只有四个百户,主要任务就是调查财税案。

    毛骧就是其中一个百户。

    之前靠着八面玲珑的性格,深受朱樉的重视。

    然而马钰绝食的时候,他走错了路,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虽然朱樉没有将他踢出局,但之后也就边缘化了。

    其他三个百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暗地里没少使绊子。

    这次调查皇城建材案,谁都知道去江浙更容易立功。

    毕竟那里是传统富庶之地,豪强众多。

    关键那里是张士诚的老巢,皇帝比较关注,做出一分成绩可以当十分用。

    而他则被另外三人联手挤兑的只能来广州。

    这里虽然也不穷,可毕竟是岭南之地,远不如江浙富庶,又远离京师。

    可以说是又苦又累,还难出成绩。

    所以他的心情有多差,可想而知。

    但不论心情多差,活该干还是得干。

    毕竟功劳再小,也比没有功劳要强。

    将名单翻了一次又一次,他决定将目标放在万家身上。

    这一查不要紧,他发现万家最近有异动,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专业特务的职业素养告诉他,万家大概率是察觉到凤阳出事儿了,想要举家逃走。

    不行,必须要搞清楚他们的计划。

    于是他一边派人通知广州水师指挥使耿天璧,让其做好防范。

    另一边秘密抓捕了万家的管家万通,想要从他嘴里拿到万家的全部计划。

    虽然知不知道万家的计划,都不影响大局。

    但拿到详细计划,总归是一件功劳,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万通是万家的家生子,说白了就是祖祖辈辈都给万家当奴仆,姓氏也是万家赐的。

    这种人与主家绑定极深,几乎没有背叛的可能。

    但这也意味着,他能参与万家最机密的事务,万一审出点什么呢。

    就在毛骧思考着,怎么撬开万通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被绑在木架上的万通,看了看他们,突然说道:

    “你们是锦衣卫的人对吧?”

    毛骧很是意外,要知道他们可都是穿着便衣的:

    “难怪能成为万家的管家,确实是个聪明人。”

    “既然是个聪明人,那就招了吧,免得受皮肉之苦。”

    万通笑了笑,说道:“我要见你们的头,能做主的头。”

    毛骧眉头一挑:“你见我们的头做什么?”

    万通没有回答,只是说道:“在你们能做主的人来之前,我一个字都不会说。”

    毛骧吓唬道:“死到临头还嘴硬,我倒要看看你的嘴硬,还是我的刑具硬。”

    万通丝毫不惧,说道:“我不知道你们在谋划什么,但如果明天早上我没有出现,老爷就会知道出事儿了。”

    “到时候你们所有的谋划都会失败。”

    “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有三个时辰的时间。”

    “对了,如果我身上有伤痕,老爷也同样会怀疑出了问题。”

    毛骧真的惊讶了,这个万管家处处出人意料,实在让人有些摸不清他在想什么。

    不过人都已经抓回来了,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他索性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我是锦衣卫百户毛骧,就是你说的能做主之人,不知万管家有何见教。”

    万通上下打量着他,颔首道:“毛百户的大名我听说过,秦王麾下的干将。”

    毛骧胸膛不自觉的挺起,嘴角微微上翘:“既然知道毛某人,就别绕弯子了。”

    “说吧,见我所为何事。”

    万通说道:“我可以将我知道的所有秘密都告诉你,并帮你立一个大功。”

    闻言,毛骧的心跳陡然加速,万通是万宝全最信任的人,如果他愿意配合自己。

    那可操作的东西就太多了。

    这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泼天大功向自己袭来。

    但他知道,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说道:“你有什么要求?”

    万通说道:“保全我的家人,并为他们入良籍。”

    毛骧顿时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万通虽然是万家的家生子,但毕竟拥有一定的地位。

    背靠着万家,也置办了不小的家业,妻妾就有四个,子孙十来口。

    他深知万家做了什么,明白这艘大船即将沉没。

    关键时刻,选择保全自己的家小。

    这种选择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确实挺让人鄙视的。

    不过毛骧并没有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而是笑道:

    “万管家果然是个聪明,万家乃钦犯,你此举乃弃暗投明,是忠义之举。”

    “只要你配合我行动,我必保全你全家性命。”

    万通点点头,说道:“好,那就先谢过毛百户了。”

    之后他就将万家的事情和盘托出,包括勾结倭寇、张士诚余孽洗劫广州城的计划,也一并说了出来。

    “现在倭寇和孙运忠,已经在往这里汇聚。”

    孙运忠就是张士诚余孽的首领。

    毛骧听后大喜,这真的是泼天的功劳啊,不过他还是谨慎的道:

    “倭寇和张士诚余孽,就这么相信他?”

    万通说道:“老家主当年就多次与倭寇合作,劫掠其他海商。”

    “甚至引导倭寇上岸掳掠,并为他们销赃。”

    “正是靠着倭寇里应外合,才在短时间成为广州海商里的翘楚。”

    “张士诚兵败,他的部分手下逃到海上,老家主也为他们提供过支持。”

    “所以他们非常信任万家。”

    “这次家主察觉到危险,就送信给那边,说是有一笔大买卖。”

    “倭寇和孙运宝并无怀疑,正带着主力往广州外海而来。”

    毛骧怒道:“竟敢勾结倭寇和逆贼,实在该死。”

    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好啊,这可真是大功一件。

    明军打倭寇和张士诚余孽,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熟悉外海环境,无法逮到对方。

    如果真的将他们引入广州湾,水师从外面把大门一堵,就是瓮中捉鳖。

    有这个功劳在身,别说是千户,指挥使都未尝没有机会。

    说不定还能捞个世袭指挥使的封赏。

    朝廷册封功臣,他可没少眼红,现在自己也有机会争取一下,让他如何还能淡定的下来。

    想到这里,他心中当即做出决定。

    赌了。

    至于其中的风险,以及万通是不是诈降,他已经完全不考虑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前怕狼后怕虎,怎么干大事。

    于是他立即就和万通敲定细节,以及联络的方式,就将其放了回去。

    有部下质疑,万一他诈降怎么办?

    毛骧当即表示,出了任何事情,责任由他承担。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照办。

    不过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不是他一个百户能做主的。

    立即写信给朱樉,征求他的意见。

    就在此时,朱樉那边也送了一封信过来,让他试着能不能收买一些眼线。

    收买眼线?

    虽然信上没有写原因,但毛骧也能猜到一二。

    大概率是想钓鱼。

    这不是巧了吗。

    这个功劳,合该属于我啊。

    一想到那三个排挤自己的同僚,他心中就无比的得意。

    真的感谢你们啊。

    如果不是你们,这功劳怎么能轮得到我。

    将来我当了指挥使,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的。

    ——

    毛骧的信被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朱樉接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三更时分,他丝毫不敢耽搁,立即来到皇城。

    让禁卫用竹筐将他吊上去。

    然后一路来到乾清宫,将正抱着妃子运动的朱元璋给吓的一哆嗦。

    从寝宫出来的时候,朱元璋的脸色有多差可想而知。

    这大半夜的不消停,如果事儿不够大,看咱怎么收拾你。

    不过当他看到毛骧密信的时候,顿时就将这些事情抛之脑后。

    然后他立即给吴桢以及广州布政使写了手谕,让他们全力配合毛骧的行动。

    务必要将倭寇和张士诚余孽的主力消灭。

    手谕也被禁卫连夜送出,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两人手里。

    忙完这一切,朱元璋才表扬道:“老二这次干的不错。”

    “如果真能消灭倭寇和张士诚余孽,可是帮咱去了一大块心病。”

    朱樉却说道:“这事儿您可高兴的太早了。”

    “张士诚余孽好办,倭寇可没您想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目光一凝,说道:“是不是马钰又和你说了什么?”

    朱樉点点头,说道:“老马说日本的体制,类似于先秦分封制和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身份几乎都是世袭的。”

    “这就导致大批底层人才无处施展才华。”

    “而且日本的王室就是傀儡,真正掌权的是幕府。”

    “目前他们好像陷入了南北分裂,双方争斗了几十年。”

    “进一步破坏了国内的稳定,导致更多人失业。”

    “于是日本国内落魄贵族和武士,以及失业的商人、农夫等等,为了生计被迫下海铤而走险。”

    “这就是倭寇的来源。”

    “大明除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倭寇是杀不完的。”

    “杀上一批,过几年又会有新一批出现。”

    朱元璋眉头皱起,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倭寇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他曾经三次派遣世界团出使日本。

    洪武元年派了一批,然后就杳无音讯了(史书记载被倭寇截杀)。

    洪武二年又派了一批,依然杳无音讯(因交通不便滞留日本,后返回)。

    洪武三年也就是今年初,又派了莱州知府赵秩出使(滞留,后返回)。

    赵秩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后人,也是赵宋后裔。

    只是到目前为止,他也同样没有传回消息。

    可以说,目前的大明,对日本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如果不是今天朱樉说,他都不知道倭寇是怎么产生的。

    但……正如朱樉方才所说。

    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如果日本是大一统的国家,还能通过交涉让他们约束好自己的子民。

    事实上他派使节去日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只是现在对方陷入南北分裂,自顾尚且不暇,恐怕是无力管控百姓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有些头疼。

    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问道:

    “马钰可曾说过如何破局?”

    朱樉摇头道:“我没问。”

    朱元璋脸一黑差点骂人,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不问问?

    这亲王是怎么当的?

    “回去问问他,看有什么办法没有。”

    朱樉打了个哈欠,说道:“行,改天我问问他。”

    “您还有事吗,没有我回去了。”

    朱元璋嘴巴张了张,无奈的道:

    “滚吧。”

    朱樉撇了撇嘴,随便拱拱手就离开了。

    被这么一打扰,朱元璋也没了兴趣。

    无视那位妃子幽怨的目光,披上衣服又批阅了一个时辰的奏疏,才躺下歇息。

    第二天马钰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如何经略日本,他只是说道:

    “首先就是打造一支强大的远洋水师。”

    “只有这样才能对日本造成实质性威胁,大明也才能干涉他们的内政。”

    朱樉说道:“朝廷已经命人督练水师,相信不久后就会有结果。”

    马钰却摇头道:“大明目前的水师战舰吃水太浅,只能在近海岸活动,无法深入远海。”

    “这就注定了活动范围受限,也是目前一直拿倭寇没有办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大明水师,是以巢湖水师为班底扩建的,战船也是内河平底船改造而成。

    这种船只适合内护内河这种风浪小的环境。

    到了海上就会水土不服,只能在近海岸活动。

    与倭寇作战的时候,这种短板尤为明显。

    好不容易抓到倭寇的尾巴,人家驾驶战船去深海了。

    你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原本历史上,耿天璧就是因为追敌太深进入外海,因为风浪太大落水阵亡。

    耿天璧是泗国公耿再兴的儿子,骁勇善战,在大明年轻一辈里也算是佼佼者。

    却死的如此憋屈。

    这就是明朝水师的现状。

    不改变这一点,就永远无法进入远海。

    听完他的分析,朱樉直挠头:“没想到水师如此复杂,你懂造船吗?”

    马钰说道:“我只知道一些原理,也知道海船的大致外形,但内部结构一无所知。”

    朱樉连忙道:“知道外形和原理就行,内部结构让他们去研究。”

    说着,他就找来笔墨。

    马钰画出了尖底船和U型底外形,并将基本原理写了出来。

    尖底船西方采用比较多,优点是吃水深,缺点是拖慢速度。

    U型底是前世中国战舰普遍采用的外形,兼顾了吃水和速度。

    但前世那是钢铁战舰,和木头船肯定是有区别的。

    他也不知道U型底用在木船上是不是也能适配。

    所以干脆将两种船型都写了出来,让工匠们自己去研究吧。

    拿到这些资料,朱樉自然是非常高兴,接着又问道:

    “出了打造水师,还有呢?”

    马钰说道:“其次就是刺探消息,收买人心。”

    “日本人尤为的崇信佛教,可以派遣僧人去执行这个任务。”

    “然后就是经商,大量输入商品,控制他们的经济。”

    “现在他们不是在内战吗,大明就扶弱抗强,让他们在内战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如此经略上几十年,大明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日本。”

    朱樉赞道:“啧,老马你真是阴险啊,不过我喜欢。”

    马钰翻了个白眼,又不充了一句:

    “以你爹的性格,可能不会支持这么做。”

    “你就告诉他,日本岛上有几座露天的金银矿,储量巨大。”

    “每年都能开采几百万两金银,可以持续开采几百年的那种。”

    日本其实并不是一个金银储量丰富的国家,但大部分矿藏都集中在那几座矿山上。

    且还是露天的那种,非常容易开采。

    所以给人造成了一种,日本多金银的错觉。

    但不管是不是错觉,那几座金银矿,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以朱元璋的性格,一旦这个消息证实,他会比任何人都眼红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马钰所料,当朱樉入宫,将这些都告诉他的时候。

    一开始他对于经略日本并不感兴趣。

    太远了,风险太大。

    不过对于派僧侣去刺探情报的提议,他还是比较支持的。

    毕竟这相当于没什么成本,就算失败了也没啥损失。

    不过当他听说有金银矿的时候,态度立即就变了。

    “可知金银矿在哪里吗?”

    朱樉摇头道:“不知道,不过他说了,这矿埋藏很浅,派人去找很容易就能找到。”

    朱元璋有些无奈,说道:“行吧,咱派人去打探一下。”

    “不过此事不着急,先派人将他说的这两种船造出来再说吧。”

    ——

    就在朱元璋为根除倭寇之患发愁的时候,广州也即将迎来一场大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姑母是马皇后不错,请把《我的姑母是马皇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