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小叉车里的大学问

    程时:“芯片就是他的大脑。各种传感器就是它的眼睛。”

    张自强觉得程时这是在异想天开,又说:“我们那是起步晚,能做到跟霓虹和德意志抢市场已经很强了。”

    程时笑了:“没错。但是不如人家,也实事求是。我们的产品技术水平落他们大概20年,我们生产的叉车核心零部件,比如变速箱、液压系统什么的都需要从霓虹进口。讲白了,其实就是别人把内核都做好了,我们只是组装再包个外壳。”

    张自强:“啊。这样吗?不就是个叉车吗,又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小霓虹的东西到底哪里好了?”

    程时:“虽然我也不喜欢霓虹人,但是现阶段他们的机械制造水平确实比我们的强。而且霓虹叉车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都是世界公认的。”

    张自强:“我还是不理解。你的机械都那么强,还说他们的好,未免有些长别人的志气。”

    程时:“行,你也算是做机械的半个专家,我就一点一点数给你听,让你知道差距在哪里。”

    “首先霓虹的叉车已经广泛采用负载敏感液压技术,可精准控制门架升降速度,满载起升速度达350mm/s。中国叉车的液压系统多为定量泵设计,不但溢流损失严重,而且起升速度只有200mm/s。”

    “霓虹的液力变矩器与驱动桥刚性连接结构,传动效率达85%以上,操作平顺性显著优于机械传动。而中国叉车仍以机械变速箱为主,换挡冲击大、能耗高,核心部件还要依赖进口。”

    “霓虹的电动叉车动力系统已批量使用晶闸管控制器,并开始试验MOS管控制技术,实现了无级调速和能量回收制动。中国现在仅试制成功1吨级电动叉车,采用电阻器调速,能耗高且可靠性差,电机效率不足75%。”

    “霓虹电动叉车电池以铅酸蓄电池为主,但已开始研发镍氢电池,电池续航时间比中国同类产品长30%。而中国仍使用普通铅酸电池,寿命仅为霓虹产品的60%。”

    “霓虹企业的无人驾驶叉车原型机,配备激光导航和PLC控制系统,定位精度达±50mm。中国叉车的控制系统仍以继电器逻辑为主,缺乏自动纠偏和故障诊断功能。就是说,中国的叉车就算是有人来操作纠偏,精准度也不如人家无人驾驶的。”

    “霓虹叉车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达IT7-IT8级,运行时平稳性更好。中国企业仍以普通机床为主,门架槽钢直线度误差超过0.3mm/m,导致叉车运行时晃动明显。”

    张自强辩解:“那是因为我们的数控机床不够多。他们的数控机床已经普及了。”

    只是他的声音也没有刚才那么有底气了。

    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产业链的问题。

    程时:“不单单是机床的原因。霓虹叉车要求超载25%时无倾翻风险,标配防倾翻保护装置和护顶架,而中国仅有少数出口产品配备。所以我们的叉车基本上超载10%就会出现失稳。霓虹满载且时速达到30km/h的制动距离≤6.5m。我们的叉车制动距离普遍超过8m。”

    “霓虹叉车设计寿命为10年或20000小时,而中国产品仅5-6年或10000小时。霓虹叉车平均无故障时间普遍超过2000小时,关键部件寿命达10000小时以上。中国叉车平均无故障时间不足1000小时,液压系统泄漏、变速箱异响等问题频发,维修成本比霓虹产品高40%。”

    “霓虹叉车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5%-8%重点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1%,主要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所以他们的拥有叉车相关专利超过2000项,而中国不足100项。”

    于大东听着都很沮丧:“就是因为机床和焊接还有材料吗?”

    程时说:“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交杂在一起导致了现状。毕竟他们比我们早开始几十年,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生产链和标准体系,最开始还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援助。”

    “比如检测过程已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体系,覆盖从原材料到整机的全流程,其严格性和技术先进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台架整机耐久性试验达5000小时,关键部件寿命试验达1000小时。中国叉车试验标准仅要求200小时强化试验,且缺乏长期可靠性数据,导致早期故障率比霓虹产品高2-3倍。所以我们要想赶上他们,路还很长。”

    张自强还是不服气,说:“我不信他们的东西就没有一点缺点。你说过只要是人设计的东西就会有缺点。”

    程时笑了,说:“是。霓虹的叉车再好也有缺陷。”

    张自强精神一震,问:“比如呢?”

    程时:“比如爬坡能力不足。最大爬坡能力通常为约15%-20%也就是8.5度到11.3度。所以就算是过小坑洼或小台阶也容易出现动力中断。”

    张自强:“原因呢?”

    程时:“他们的叉车采用开式液压系统,动力输出依赖定量泵,缺乏负载敏感技术。然后剪叉机构结构特性导致设计重心较高,造成爬坡时稳定性较差。而且液压系统响应滞后,驱动轮附着力不足,液驱系统未配备差速锁,导致单侧车轮打滑时无法有效传递动力。早期的型号没有采用电子限滑技术,依赖机械限滑装置,效率较低。”

    “行驶过程中转向时顿挫感比较明显,影响驾驶体验。这也是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未普及全液压转向器。转向控制阀精度较低,导致液压冲击。液压油粘度受温度影响大,低温环境下转向阻力显著增加,也会产生顿挫感。不过高端型号采用了EPS速度传感器动力转向或者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顿挫感较机械助力系统降低30%。”

    张自强:“还有呢。多讲些,我爱听。”

    程时:“还有就是下坡时速度无法有效控制,存在安全隐患。液驱系统依赖鼓式这样的机械制动器,缺乏液压再生制动功能。下坡时惯性导致制动负荷集中于刹车片,易过热失效。由于没有配备平衡阀或限速阀,液压马达转速随坡度增加而失控,存在溜坡风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不错,请把《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