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我为什么可以

    罗红绫以为自己已经在天堂,但很快发现她的上面还有无数层。

    而且从钱小英和莫晓溪的身上,她悟出来一个真理:在向东市,在现阶段,不管是谁,都要抱紧程时这条大腿,才能不断往上。

    她知道自己没有孙敏之和林雪霁的家世,没有莫晓溪跟程时的感情,没有李素予的能力。

    她一定要不断进步,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赶上程时的脚步。

    现在两难的是,离开未必能得到更高的位置,留下原地踏步肯定不能。

    张自强:“可能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顾虑。时哥不是说了吗?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找他谈。既然现在有顾虑了,那就去谈。”

    以他对程时的了解,不管问题多大,摊开来谈,都是最明智选择。

    再说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他次日一上班就是找程时。

    程时听他说完笑了:“罗红绫愿意出去进修自然是好的。但是我不能保证,她回来以后会让她担任更高的技术岗位。”

    张自强抿嘴:你真是演都不演了。

    程时:“越往后,我们对研发组的学历和科研基础要求更高。”

    这句话其实也把现在厂里所有技术人员往研发方向发展给堵死了。

    张自强说:“这样不利于稳定军心啊。再说操作水平过硬,只要有心,理论水平也是可以提高的。”

    他就差直说,程时自己也连高中都没有读完,还不是什么研发都敢搞。

    程时这种人精,自然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懒得解释,他是因为多了几十年的自学过程。而且他的理论水平,不见得比那些研究生低。

    现在刘光荣他们能胜任,是因为现在的研发暂时还在应用科学范畴,没有涉及太多理论科学。

    他说:“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罗红绫去进修,能进修到什么程度?”

    张自强一愣,回答:“如果担任研发负责,需要进修到什么程度。”

    程时:“高中的课程要学玩吧。大学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三大力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电工学,电子学,编程,总要学吧。”

    张自强听得头大,问:“这个关化学什么事?”

    程时:“机床以后加工的材料可能多达一百多种。针对这些材料要还有我昨天说的,粉末冶金,不学物理化学和材料化学,不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搞这些就是一句空话。”

    “如果罗红绫能把这些学完,再去上机械类的专业课,我觉得回来负责机床研发没有问题。”

    张自强猛然醒悟自己有点犯傻:中国那么多聪明人,而且很多还是科班出身的。哪里轮到罗红绫这种半路出家,高中都没上的人来做科研带头人?

    程时:“不过呢。虽然当不了研发这边的带头人,可以走技术管理岗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最好还能懂点财会。我现在最缺的是这种人。”

    他拍了拍张自强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你们跟我都是识于微时。是我最信任的人。以后就是我的核心班底成员。所以眼界要放长远一些,不要总盯着眼前三瓜两枣。而且自信要靠自己不断变强来获得,不要总寄希望于别人给承诺。江河都有改道的时候,你能保证别人一辈子不变吗?自己的本事,才是最靠得住的东西。”

    张自强有些惭愧,说:“我去跟他们说。”

    他回去就帮罗红绫联系了大学,罗红绫就请假去进修管理和财会以及法律课程去了。

    -----

    程时的执行力一向很强,说要搞高精铸造,就在研发部门这边划出一块区域,专门搞这个。

    张自强发现之前自己的顾虑多余了,因为汽车厂,机械厂,船舶厂、化工厂和钢厂都麻溜的派技术人员过来协助研发。

    纺织厂因为隔得近,胡厂长自己带着技术人员过来旁听。

    这些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福利都是原厂负责。

    程时只要解决他们的吃住。

    看着程时好像是白用别人的技术人员,其实是在免费帮人培训搞技术升级。

    这些厂怕程时研发出来新技术不告诉他们。

    大家现在已经有了个共识:打,是打不过的,所以只能加入程时。

    程时哭笑不得,又不能往外赶,伤了友军的心。

    张自强感叹说:“我们本来是游击队,一年就变成主力了。”

    程时召集所有外部技术人员开会:“大家既然来了,就是自己人。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今天就跟大家交个底,把我们接下来两到五年里大家要做的事情讲一讲。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举手问。我们下一步打算提升消失模铸造工艺的精度。要把铸件尺寸精度提高到CT6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0微米。”

    钢铁厂的技术组长举手:“据我所知,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做这个。但是最好的精度也只能做到CT10级。想要提高数个级别,有点难。”

    他们都是工作十年以上的老技术人员。

    从1979年喜都的EPS泡沫模型和水玻璃基涂料造出铝合金阀门,到三维振动台和硅溶胶-锆英粉涂料生产出汽车冲模铸件,他们都去学习过。

    表面粗糙度就更别说了,别人最好的情况就能达到Ra12.5微米。

    程时:“我们的优势是,自研的中型五轴精密数控机床。”

    会议室里顿时雅雀无声。

    这个真没法反驳。而且是国内独一份。

    程时的五轴机床精度的极限到底在哪儿,没有人知道。

    因为他能想办法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想办法提高精度。

    所以他的机床精度下限有保障,上限有惊喜。

    有高精度机床就能做出高精度模具,已经成功了第一步。

    程时:“而且有了之前做机床的和其他机械的基础,我们能造出更好的振动台。”

    张自强虽然有些害怕,还是壮着胆子说:“国内应该早就有振动台了吧。”

    汽车厂的人忙说:“是,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制1962年就成功了机械式单向水平正弦振动台,采用汽车发动机驱动偏心轮产生激振力,用于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不错,请把《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