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毛亨平日里挺不服叔孙通的,平日里他也一直以公子宾客自居。
当叔孙通正在给孩子们讲读所谓敬业爱岗之类的话语,毛亨听出其中意思。
章邯没有过问他要去何处,只是给了他一些干粮。
现在张苍在朝中帮着丞相李斯办事,而公子近来没有来此地走动。
翌日,自觉得没趣的毛亨就此离开了商颜山。
章邯又回头看了看,正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叔孙通。
一个小小的商颜山,章邯也能感觉到其中的暗斗,而且是眼看这条河渠的建设进程已过了一半的关口。
注意到章邯的目光,叔孙通上前询问道:“章邯将军是有心事?”
章邯依旧是以前那样,一副严肃的表情,回道:“为什么要让毛亨离开。”
叔孙通低声道:“他与丞相李斯,御史张苍都是荀子的弟子。”
“那又如何?”
“敢问将军一旦河渠修成,毛亨是否会抢功?”
看章邯的神色还有些不悦,叔孙通耐心道:“昨夜看了公子的书信,所谓岗位是要将每个人放在一个既定的位置上,而这个位置不能轻易动摇,还要为此担责,敢问将军若是以后让毛亨一直留在这里他会愿意吗?”
经过这一年来的相处,章邯知道毛亨的为人。
叔孙通又道:“一个擅诗篇的人,是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了,即是成全了他毛亨,也是为了章邯将军。”
见章邯要快步离开,叔孙通又道:“将军忠心无二,可万事不能不为自己着想。”
闻言,章邯脚步又停下了。
见能劝动,叔孙通这才道:“公子如今任职少府丞,主持水利建设,将来呢?”
章邯回身忽然瞪着叔孙通,沉声道:“你胆敢揣度公子?”
“岂敢,只是为将军解惑。”
见章邯气得快步离开,叔孙通摇头轻叹。
如今这商颜山的主事人只有章邯将军与自己,叔孙通为了能化解嫌隙,只能又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章台宫。
过了三天,高泉宫才送来了公子的回信。
当叔孙通将回信放下,章邯并没有看书信中的内容,反问道:“你胆敢因此事惊扰公子?”
叔孙通沉声道:“此事是为了商颜山的稳固,这片地界只有一个主事的人,这个人不能是毛亨,只能是你章邯将军,如果毛亨要当这个主事人,你觉得公子会不会在丞相与张苍,还有将军之间两难。”
章邯内心挣扎了一番,拿起书信仔细看着。
叔孙通解释道:“老夫向公子进谏商颜山治理之策,公子有言以后老夫负责与商颜山的文书往来,以及与周边各县往来,而章邯将军领此地所有兵马家仆,督建河渠。”
大致意思就是两人管着这片地,一文一武互相弥补。
叔孙通又道:“公子还说往后这等事尽管自荐,能如此纳谏,公子贤明。”
章邯看罢了书信中的内容,沉默良久,心中已动摇。
又觉得文人的可怕,章邯颔首道:“将来若是末将没用了,你也会向公子进谏,把末将赶走吗?”
叔孙通道:“将军多虑了。”
有些事章邯不知道,可咸阳宫近来发生的事,他叔孙通还是能听到一些风声的。
现在的公子是少府丞,将来也会成为少府令,而后位列九卿,再之后会是第二个皇帝?
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
叔孙通低声道:“我们的这位公子为人踏实且好学,为公子效力不是一件坏事,张苍要为丞相办事,公子亦不会一直留心此地,公子还有叮嘱,让臣与将军同心协力。”
重新审视叔孙通,章邯深吸一口气,道:“末将自当听从公子安排。”
之后的几天,叔孙通不仅仅继续给村子里的孩子教书,甚至还要主持村中事宜。
这天,章邯扛着一块石碑来到河渠的上游,这块石碑上写着五个字,爱岗敬业渠。
这个名字是公子扶苏所赐,从此就是这条渠的名字。
章邯觉得这既是告诫自己,也在告诉世人,要爱岗敬业。
尽管叔孙通在主持事宜方面不如张苍那般厉害,倒还勉强能应付,给商颜山的人们分了岗位,这些岗位都是为了建设河渠而分配的。
这让人们隐约觉得这片地界真的要不一样了。
其实,于家仆们而言,他们的生活比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拥有很多存粮,现在也不用担心挨饿。
咸阳宫内,扶苏最近一直忙着主持少府内的事宜,自己这个少府丞能够直接接触的职能,也就仅限于水利与工匠。
而其余的职权依旧在右相冯去疾手中。
扶苏倒是在这些天的廷议中结识了冯劫。
当初李斯还是廷尉,而现在李斯成了丞相,廷尉的位置就交到了冯劫手中。
又因如今的丞相是当初的廷尉,这又让朝野对现在的廷尉一职多了几分瞻仰。
冯劫坐在廷尉的位置上,不得不多想,是不是李斯刻意为之。
冯劫陪着公子扶苏走出章台宫,眼下廷议刚刚结束,在众人眼中的公子,与李斯一系的官吏真是越来越近。
以至于,最近那淳于越,每每在廷议结束之后,都是黑着脸离开章台宫的。
人们都在猜想公子扶苏的意图,难不成是公子是想将来借着李斯一系的人支持,而后成为下一个皇帝,继续推行法家?
不止如此,这公子扶苏说不定还会推崇荀子学说。
冯劫一边走下章台宫的石阶一边道:“昨日,陛下与丞相去咸阳桥看过,公子主持建造的咸阳桥令丞相称奇,就连陛下也颇有赞叹。”
这个冯劫看起来与李斯年纪相仿,长得黑了些。
听他言语中多有吹捧之意,扶苏道:“只是希望将桥修好,也没见得修得多好。”
冯劫追问道:“听闻公子在商颜山施行岗位,臣身为廷尉掌刑狱,不知能否去看看?”
扶苏道:“无妨,廷尉尽管去就好”
“多谢公子。”
扶苏道:“廷尉也可放心,商颜山一应安排都是依照秦律,不会有半分逾制。”
冯劫再一次行礼,道:“臣告退。”
入秋之后,往来御史府的文书越来越多,扶苏走入府内与平常一样,坐在这里查阅着。
在秦一统六国之后,人口一度锐减,战争几乎打空了各地的人口,齐国旧地有许多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在李斯的几次迁民之下,多数人口进入了关中,还有一部分人口去了边关。
现在中原各地的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田地种,而是田地荒芜太多,无人耕种。
战争,几乎打空了一代人,扶苏想起了在函谷关看到的那些老秦军。
这天下想要再恢复元气,需要再等十年,二十年?
人口凋零之下,生产力急剧下降,粮食产量甚至还恢复不到列国争霸时期的一半。
就在这种窘境之下,还要派出兵马去抵御匈奴人,考虑到生产力短缺的当下,既要保证兵马戍边,又要保证后方粮草的供给。
丞相李斯才会作出迁民戍边的决策,将大量的人口迁徙到边关,抵御匈奴人,一边耕种,一边给养戍边大军。
扶苏看着这些往来文书,各郡各县都在上报各自的情况。
当初的秦国在变强的路上十分艰难,而现在的大秦其实也挺难的吧。
深秋时节,每到早晨,白霜遍地。
今天,冯劫没有廷议,而是早早地来到了爱岗敬业渠。
这个渠是公子扶苏让人开挖的,渠的名字很好,也很长。
“爱岗敬业?”
冯劫疑惑地读了一遍就走入了村子里。
早晨的阳光刚照入这个村子,就看到一群孩子手拿着棍子,正在做着挥打的动作。
冯劫在冷风打了一个摆子,走到近前。
正要说话,就有一个军中士卒上前问道:“你是何人?”
冯劫从袖子里拿出自己的铜符。
士卒看到铜符,意识到眼前的人正是如今九卿之一的廷尉,他连忙行礼。
冯劫笑呵呵道:“这些都是公子的家仆?”
“正是。”
冯劫又是点头,道:“这些孩子长得真壮实。”
士卒回道:“此地连年丰收,孩子们自然吃得壮实。”
冯劫走向村子里,一边道:“你带着孩子们继续练,老夫走走看看,也别去惊扰章邯将军。”
整个村子建设得尤为整齐,这里的地面铺着一些细碎的石头,走在路上还会发出一些石头挤压的声音。
直到阳光完全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出来了,冯劫又看到了一大群孩子飞奔着去各自家里吃饭,吃完又飞奔着去听课。
冯劫自然是认识叔孙通的,只是远远看着没有惊扰。
直到章邯注意到了自己,冯劫这才面带局促地笑了笑,又行礼道:“老夫来看看这里,公子应允的。”
章邯颔首道:“廷尉不必多礼。”
“那爱岗敬业渠颇受议论,老夫身为廷尉亲自来此地查问,叨扰了。”
“不叨扰。”
温暖的阳光照下来,当四周的霜都化开之后,整个村子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当整个村子都开始围绕河渠劳作,除了孩子与自己这个廷尉,所有人都有要做的事情。
其中包括正在织衣的老妇,正在准备饭食的妇人。
冯劫在这个村子留了一天,也看了一天。
翌日,丞相府内,李斯正在看着,各地送来的回报。
而坐在边上的正是御史张苍,也在整理着各地文书。
这些文书都是书同文的诏命下达之后,各地送回来的呈报。
当初丞相在章台宫说过,书同文车同轨乃是现在的头等大事,皇帝的诏命又给了各地郡县极大地压力。
丞相府前的竹简一摞摞地堆着,都快堆成一座一人高的小山了,并且还在不断堆放着。
正是丞相府最忙的时候,冯劫快步走入府内,他双手捧着一卷竹简,走入丞相府内,行礼道:“丞相,有要事禀报。”
“哗啦……”李斯打开一卷竹简,目光依旧看着竹简上的内容,听到话语只是稍稍蹙眉。
一旁的小吏注意到丞相的神色,拿过廷尉冯劫递上的奏报,就放在了丞相桌边。
而后这个小吏还站在边上,等候着吩咐。
时间一息又一息地过去,往来丞相府的官吏不少,而丞相不断翻看着各地的文书。
更不要说坐在这里的张苍了,其人就坐在那里,手中的笔正不断书写着,每每写完一卷,就让人拿走写好的竹简,一副新的竹简立即铺好,他接着执笔书写。
李斯终于抬头看了看冯劫,问道:“你还有事?”
“奏报……”
李斯瞧了一眼放在边上没有打开的奏报,道:“老夫自会看的,你且回去吧。”
又看到一箱箱的竹简被抬进丞相府,冯劫作揖行礼,想要再说什么,看着忙碌的府内三缄其口,又将话语咽了回去,再一次行礼才离开。
此刻,高泉宫内,扶苏听着田安的诉说,冯劫去过商颜山,并且写了奏报。
“公子,现在丞相正忙着看各地的文书,没有闲暇理会冯劫。”
“商颜山的一切都没有逾制,不用担心。”
田安低声且有些着急地道:“那些齐鲁博士,胆敢议论公子奴役家仆。”
扶苏坐在一张胡凳上,正杀着一条鱼。
田安继续道:“说公子为了挖河渠,竟让家仆劳作一整天,直到天黑,被征发的徭役也不过如此。”
言至此处,田安也不敢说了,说多了也怕公子不高兴,心中暗想要让丞相收拾这些齐鲁博士。
扶苏将手中的鱼收拾好,道:“丞相知道了吗?”
田安又道:“已派人告知丞相了。”
扶苏提着杀好的鱼放在边上,而后将一块羊油放入陶锅,放入葱姜煎着,再将处理好的鱼放入。
待煎好,倒入清水,盖上锅盖。
将鱼汤煮着,扶苏终于有了些许空闲,坐在炉子边,喝着热水道:“河渠也好,开垦田地也好。”
“荒地成了良田,良田种出了粮食,这都是他们通过劳动所得,劳动可以得到粮食,粮食就是财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