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塞防和海防

    兀慎部的动员很快。

    当然,草原上,动员不快的部落,早就被淘汰了。

    刘秉返回兰州,和兰州知州孙皋商议了一下,说起了和兀慎部的约法三章。

    理论上,在场两人都是没资格决定这样的事情的。

    特别是第二条,总参谋部对于火器有了严格的使用条例,火器外流更是严令禁止的事情。

    这也是刘秉最担心的地方。

    孙皋听完了之后,也对刘秉说道:

    “刘行人为了我兰州军民百姓涉险,我身为兰州知州,这点责任还不敢承担吗?”

    听到这里,刘秉也是一阵感动。

    孙皋承担起责任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兀慎部在兰州城得到了补给,获得了二百杆淘汰的鸟铳。

    紧接着他们又一路向西,经过武威张掖,沿途大明的城寨都严阵以待,但是也都按照需求送上了补给。

    对此兀慎部的首领那力不赖十分的满意。

    河西走廊西段,嘉峪关外,一处狭窄的谷地。

    这里已经能够见到从火者逃回来的难民了,那力不赖为了安全,下令驱逐了周围的难民,同时也找到几个僧侣,打探前方的情况。

    朔风卷着砂砾,刀子般刮过裸露的岩石。

    刘秉紧裹着带着浓重膻味的皮袍,他本想要维持大明文官的体面,但是在西部的长途奔袭中,没有皮袍护身,怕是要被冻成干尸。

    刘秉唯一还坚持的汉人习俗,就是还坚持要束冠。

    冠不可免,这是汉人士大夫的操守。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执掌文书、传达圣意的行人司行人,有朝一日会置身于如此险恶的沙场前沿。

    身侧,兀慎部首领那力不赖趴在石头上,对着刘秉说道:

    “军师,这嘉峪关的情报准吗?”

    昨日,兀慎部抵达了嘉峪关,因为早就得到了兰州知州孙皋的通报,嘉峪关内的守将打开关门,让兀慎部的骑兵出关。

    嘉峪关守将还将关外火者的情报都告诉了刘秉。

    刘秉说道:

    “这个自然,上一次朝廷驱逐火者的朝贡使者后,苏检正就在嘉峪关设置吐鲁番通政司,搜集火者相关的情报。”

    “这一次火者发动太快,又裹挟大量的佛民冲击嘉峪关,给我大明打了个措手不及。”

    “现在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今日火者骑兵会再次驱赶难民冲击嘉峪关,关外的情报都是多方验证的,绝对不会出错!”

    那力不赖点头,从西套到嘉峪关,在见到了大明的行政能力后,他庆幸自己投了大明。

    如果是草原,这么长途的奔袭,自己的部族和沿途的部族都要遭大罪。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一支军队调动,沿途补给出一点岔子,周围的百姓就要遭殃。

    在草原上,军队都是就地补给的,这样的迁移沿途的部落都会被大军吃光。

    但是在刘秉和兰州知州孙皋的协调下,那力不赖这支军队竟然平稳的抵达了嘉峪关,明军还在沿途组织联防保甲,防止兀慎部落劫掠。

    这样的组织能力让那力不赖恐惧。

    他认同了刘秉的战略判断,留在东亚是没有前途的。

    那力不赖又为火者悲哀。

    他们自不量力的挑衅大明,却不知道大明没有灭他们,只是因为看不上他们的那点烂地。

    他们竟然以为大明软弱,蹬鼻子上脸。

    对于火者,以及火者背后的叶尔羌汗国,那力不赖是丝毫不惧怕的。

    就在这个时候,谷口扬起了滚滚烟尘。

    声如闷雷滚动,越来越近!

    那是火者派出的前哨劫掠部队,人数约莫三四百骑,是驱赶难民冲关的前哨部队,也是火者的精锐骑兵。

    明军闭关不出,火者的哨骑日益骄纵。

    明明是行军,但是他们的队伍非常混乱,很多火者骑兵都毫无纪律的嬉闹着,用马鞭驱逐难民为乐。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那力不赖看不上这些火者骑兵,但是看到他们胯下的战马,那力不赖又要流口水。

    都是上等的战马啊!

    这么好的战马,让这些火者人来骑,真是暴殄天物!

    火者的哨骑甚至连侦骑都没有,就这样大大咧咧涌入了谷地。

    “呜——”低沉而苍凉的牛角号骤然撕裂风声,这是兀慎部的信号!

    几乎在号音响起的瞬间,峡谷两侧嶙峋的山崖上,如同岩石下蛰伏的群狼苏醒,数百名兀慎部武士猛地现身!

    他们手里拿着鸟铳,对着山崖下的火者骑兵就是一通乱射。

    他们口中爆发出狂野的、带有宗教狂热意味的呼号:“佛敌受死!护法!”

    宗教是很好的武器,火者以宗教为名,驱逐西域的僧侣。

    那力不赖也能以宗教为名,让自己的部众和火者拼命。

    这些基层的武士,虽然改信黄教不久,但是非常的虔诚。

    刘秉其实有些无语的,西域很多佛寺流派和你们黄教完全不同,但是这些底层的武士哪里明白这些,看到身穿袈裟的就是和尚,这帮异族异教徒如此欺辱佛教徒,那自然要和他们拼命了!

    与此同时,一片密集却略显凌乱的爆响炸开。

    兰州知州咬牙挤出的两百支淘汰鸟铳发挥了作用,在刘秉的建议下,那力不赖集中使用了这些鸟铳。

    这些鸟铳都是淘汰产品,也亏着这里是兰州,如果是沿海地区,这些鸟铳早就被李文全搜罗卖到倭国去了。

    准头欠佳,威力有限,但是对火者骑兵已经足够了。

    骤然响起的火铳轰鸣和弥漫的硝烟,在狭窄地形中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冲在最前的火者骑兵猝不及防,人喊马嘶,原本就散乱的阵型彻底乱作一团,甚至有几匹惊马带着骑手撞向岩壁。

    “杀!”那力不赖拔出弯刀,怒吼一声,身先士卒地从埋伏点冲下。

    早已按捺不住的兀慎部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流,顺着陡峭的山坡俯冲而下。

    他们利用地形带来的速度优势,像一把烧红的尖刀,狠狠捅入了火者混乱的队伍中央!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弯刀在阳光下划出死亡的弧线,长矛撕裂皮甲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刘秉没有作为“军师”,自然不用跟着冲锋。

    以他不多的军事素养,也能看出来,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这些火者骑兵本身的素质就不如兀慎部,又是有备打无备,高地打低地,火者这还怎么赢?

    兀慎部是在生死之间挣扎求生的部落,他们熟悉这种近身缠斗,利用精湛的马术在小范围内腾挪劈砍。

    而火者部队被突如其来的埋伏和火铳打懵,又被居高临下的冲锋拦腰截断,一时间首尾不能相顾,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困境。

    战局已分,这就不是一个层次的战斗。

    那力不赖像一头狂暴的头狼,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刀下几无三合之将。

    个人冲锋,那力不赖还能指挥作战,他将火者骑兵分成两截,对谷尾的火者骑兵,想办法恐吓驱散他们。

    对已经进入谷地的火者骑兵,兀慎部就如同狼群一样撕咬,遇到硬茬子的时候,那力不赖这只“头狼”,就会领着部落最精锐的骑兵杀过来。

    火者仅存的一点反抗都被扑灭,战斗的节奏完全掌握在兀慎部手中,伏击的突然性和地形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

    一想到兀慎部是被戚继光揍得哭爹喊娘的,由此可见大明的精锐是多么可怕。

    在付出了相当的伤亡后,残余的火者骑兵彻底崩溃了。求生的本能压过了凶性,他们放弃了抵抗,拼命调转马头,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朝着谷口亡命奔逃,留下满地狼藉的尸体、无主的战马和哀嚎的伤兵。

    兀慎部长途奔袭,人数也不足,那力不赖还是放任这些骑兵离开。

    但是这场战斗的战果已经足够了。

    按照刘秉和嘉峪关协商的结果,兀慎部可以用火者骑兵的尸首换取奖励。

    更重要的是,兀慎部摸清了火者的实力。

    太弱了!

    西域这么弱,自己当年为什么要在河套和大明硬刚啊!

    那力不赖提着滴血的弯刀,大步流星地走到刘秉面前,脸上带着胜利者粗犷的笑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

    “军师,我们胜了!”

    东亚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都是尊重勇者和智者的。

    刘秉能有勇气孤身说服兀慎人,又能给那力不赖提出可行的战略规划,一路上还协调兀慎部的后勤,和大明官府沟通。

    这样的人才,那力不赖怎么可能不尊重!

    一想到对方只是个小小的行人,那力不赖对大明更是恐惧。

    一个行人就这么厉害,那大明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

    那力不赖想到戚继光,听说戚继光对那位苏泽的军事能力推崇备至,认为对方乃是“将名将之将”!

    还是乖乖做大明的狗好了。

    那刘秉就更加重要了。

    “军师,今日扎营一夜,明日再西行,如何?”

    刘秉点头。

    他并不是一个人战斗。

    嘉峪关虽然一直在防守,但是也一直在搜罗火者的情报。

    火者的城市地图、守军分布,这些情报都已经都整理好了。

    刘秉手上就有火者的地图和情报,就算是没有经过太多的军事训练,刘秉也给兀慎部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战略。

    虽然只是简单的战略,但是在西域也足够用了。

    但这仅仅是开始,通往遥远费尔干纳的“耶律大石之路”,作为计划提出者,刘秉已经被绑在了这架战车上。

    朝堂诸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然会让他成为大明的眼睛和纽带。

    他用力握紧了拳,试图止住指尖的颤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

    “好!今日先扎营修整,明日再击佛敌。”

    ——

    二月二十八日。

    苏泽从驿站到军事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大明的军事体系发生了蜕变。

    兰州的军情,通过通政司的军驿,源源不断的汇总到了京师。

    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不仅仅是行政体系的建设。

    兵部早在曹邦辅就任的时候,就明确了一套军令公文体系,军事情报都要按照规定的格式上报。

    这种体系,能够让传递情报的人更加谨慎,传递的情报也更加准确。

    除了传递之外,处理情报也同样重要。

    内廷,主要就是内阁的秘书班子中书门下五房,以及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司礼监,分别将这些情报进行汇总分析,将前后矛盾的内容剔除,西北战局就清晰地呈现在皇帝的案头上。

    紧接着,刘秉的一番操作,也被兰州知州孙皋详细的报告朝廷,现在朝廷得到的消息,是七天前的消息,兀慎部已经向嘉峪关行军了。

    朝堂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陷入到了西北战略的争论之中。

    首先是刘秉的行为怎么定性。

    这件事自然没有什么争议,内阁的四位阁老都达成一致,必须要为刘秉的行为背书,支持刘秉的“耶律大石计划”。

    没办法,刘秉的计划实在是太香了。

    解决了西套地区的问题,又借用兀慎人来解决了火者的问题。

    这一套纵横术,放在先秦都是相当厉害的了。

    众阁老都奇怪,为什么刘秉一个观政进士,会被委派到西北去出差?

    当知道这道命令是吏部尚书杨思忠亲自签发的,众阁老都释然了。

    就连首辅高拱都感叹,“论识人用人之术,我大明无人能出杨尚书其右!”

    好巧不巧,安东都护府的战报也送到了,和刘秉同科的进士赵鹏正,同样是被杨尚书安排到东北的,他只用一个冬季就铸造了新五国城,还坚守并击溃了来犯的建州女真,完成了东北五城规划的第一城。

    对杨思忠的赞美更是传遍了朝堂,隆庆皇帝还特旨嘉奖了吏部,赏赐杨思忠金元。

    但是经过刘秉一搅合,这西北战略又要重新讨论了。

    除此之外,还有肃王府的问题,勘肃使团也快要抵达兰州了,这也是需要尽快处理完的事情。

    这时候朝堂上分出了两派。

    一派认为,朝廷就按照刘秉的战略,施行驱狼逐虎的计划,支持兀慎人和火者交战,大明坚守嘉峪关就行了。

    另一派则认为,大明应该主动出击,恢复汉唐时期对西域的控制,兀慎部往西打,大明就接管他打下来的地盘,反正刘秉许诺的是古大宛国的地盘,火者占据的吐鲁番地区,可是“汉唐故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不错,请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