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众人先后离开。
严振海也与胡彬一道下楼。
胡彬掏出车钥匙,“老严,我跟你顺路,我送你吧。”
“好啊,那我就不客气了啊。”严振海笑着坐上车,刚系上安全带,忽然想起来自己还要去书店来着。
他侧头刚想说,有劳胡彬在书店那停下,就见胡彬一副劝说的模样道:“老严,刚才他们说的是真的,《活着》真的值得一看,你别有偏见。”
严振海尴尬笑笑,看来胡彬还记得他一个月前聚餐时吐槽《活着》啊。
老胡这个人话挺多的,而且说话挺直接。
自己若是说去书店,那老胡肯定会来跟自己讨论,动不动来一句“我当时就说你不该怎么怎么样”,那简直能烦死。
严振海搪塞道:“是吗?我最近有点忙啊,过两天我就去看。”
“嗯,真不骗你,确实不错。”胡彬发动汽车。
俩人一路聊天,二十分钟后,汽车停在了严振海家小区门口。
严振海下车后,浅笑望着汽车离开。
见车走远了,他没拐进小区,而是过马路朝另一条路上的书店走去。
走了10分钟,他买下一本《活着》,塞到包里,走回家。
进门踩上拖鞋,抬眼望向钟表。
都九点了啊。
他洗漱后走进书房,掏出小说,撕掉塑封。按他的阅读速度,粗略看一遍要三四个小时吧。
今晚看不完了,先看一部分,如果这小说真不错,明天上午他没工作,就继续看吧。
这么计划着,严振海坐下打开小说。
墙上的钟表时针缓缓转动。从9和10之间向上,越过10,爬向11,又越过12……
严振海一开始目光平静无波,眼睑半垂望着书上的文字。
逐渐眉心微蹙,目光专注,书页边缘偶尔被捏出褶皱。
偶尔嘴巴微张,眉梢微扬。
又过了会,他又目光失焦,视线仿佛穿透书页,望向书页背后的时空。
时间过了零点,他的眼眶逐渐泛红,双唇微微抿紧。
终于,小说翻到了最后。
他缓缓合上最后一页,仰头靠着椅背,疲倦叹息,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他年龄未过半百,并没有经历过那一段段极为艰苦的岁月。但小时候常听父母聊到文革、公社、大跃进之类的事件细节,聊到那时候吃了多少苦。
这本小说里福贵的经历与他父母以及祖辈不是一个阶级,经历的并不太一样,但那种感觉却很相似——在动荡中,有过咬牙坚信,有过迷茫,有过痛苦。最后就只能是硬熬过去。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身为一粒沙子,什么都做不了。
至于他自己,他没经历过那段时光,但他经历过祖辈的离开,哭泣过后,日子还是得继续过。哎……就这么活着呗。
严振海望着窗外零星的灯光,缓了一会才从自己的经历与回忆中苏醒过来。
回头再看向这本书,他无奈轻笑。
自己前段时间一直郁闷,还吐槽说,明星写通俗文学,还把李洪杰这位严肃文学组的组长挖去给通俗文学当编辑,真是不留活路。
现在发现,胡彬说对了。
自己实在是想太多了,把人往坏的方向预想了。
但这也不该怪他吧?谁知道这家伙写得居然是严肃文学。
没有套路的情节,没有情感宣泄式的叙事,也没有满足读者的娱乐期待,甚至没有善有善报之类的明确价值导向。
它偏向于在哲学层面拷问生存的意义,人物也非英雄,结构也很精妙,还有社会批判价值。
从这些方面来说,它属于严肃文学。
自己本以为它挤占了空间,实则却是替严肃文学发声啊。
严振海揉揉眉心,长叹一口气。
作为一个暗暗自诩严肃文学守墓者的人,他此时心里非常复杂。
有尴尬,因为猜测错误对胡彬大放厥词。还有激动,毕竟多少年没见过爆款传统文学了。
虽然说,这书目前能火起来,99%都靠陈放的名气。但他也相信,如果没有陈放,这本书应该也能火起来,只不过速度慢很多罢了。
严振海在办公桌前静静坐了会,最终激动与喜悦盖过了尴尬。对严肃文学的责任感,压过了担忧被胡彬嘲笑的羞耻心。
他打开电脑,登录自己的微博账号。
与几位文学界的人士一样,也写下了推荐评论。
……
夜色渐浓,浓到最深处,天边逐渐泛起白光。
城市逐渐苏醒。
学生们与工作党也满不情愿地迎来了6月15号,周一。
上午八点,首都的一所高中的语文教研组办公室里。
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语文老师林岚正坐在墙角的工位,兴致勃勃地阅读《活着》。她已经看完了大半,就剩差不多五分之一,上午偷偷看一节课就够了。
旁边的同事探身过来,“你看什么呢?”
林岚把书翻过来,朝她展示封面。
同事嘴巴微张,“这书啊?我刚刚在地铁上刷手机,发现严振海都推荐了呢。”
话音刚落,门口响起敲门声。
靠门的老师说了声“请进”后,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走进来对其他老师轻轻问好,朝林岚走来。
林岚指了下对面桌子上的几摞卷子,“三班应该在最右侧,拿回去发了,让大家尽快改改,我下午第一节课过去讲。”
她又指了下斜对面桌子上的一摞A4纸,“然后你再数一下你们班的文言文资料,拿回去让大家多看几遍。”
“好的。”女生拿出本班的卷子就开始按照班级人数,数文言文资料。
林岚继续跟同事聊天,“我今早也看到了,除了严振海,还有好几个作家、研究者都推荐了。”
“真值得看?”
“真的。这不快放暑假了吗?我打算推荐学生去看看,可以理解小人物和大时代的关系。”
同事眉头微皱,捂着嘴,用只有她俩能听到的声音劝道:“岚岚啊,你还年轻,听我一句劝,你别推荐。我看网上说,这书看完难受。这书可能确实好。但是它才刚出,只有几个专家推荐,万一口碑反转,再万一暑假谁家孩子出事,家长归咎于这本书,怪到你头上,那可就惨了。咱还是等领导或者官媒推荐之后再说吧。别给自己惹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