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向专业化迈出一大步

    “咚咚咚~”

    “谁?”

    “家志,是我。”

    听到是李秀的声音,陈家志才开门让她进来,她已换上了一套粉色的短袖睡衣,露出白皙的胳膊和腿。

    看到小书桌上已分门别类摆满了一摞摞钞票,李秀咦了一声。

    “家志,你都数好了呀。”

    “我怎么感觉你好像松了口气。”陈家志笑了笑,“这段时间数钱该数累了吧?”

    “不累。”

    “你全身都是软的。”

    “啥意思?”

    “就嘴最硬。”陈家志打趣道:“天天这样数好几万块,早腻了吧?”

    “没有,数钱怎么会腻呢。”李秀嗔怒道:“快去洗澡,早点回来休息,我来算账,把钱分出来。”

    “呵!”陈家志冷声道:“等我洗了澡回来看你嘴究竟是硬的,还是软的。”

    “呸~大白天的没个正经样。”

    “晚上也没机会啊,要不哪天我们在车上试试?”

    “快去洗澡,别在这儿碍事!”

    陈家志嘴里哼着歌,三下五除二洗了澡,又迫不及待进了房间,李秀依然在伏案做着计算。

    档口和江心菜场之间也需要结算。

    昨晚上,江心菜场的青椒一共卖了57250元,扣除给档口的4500多元手续费,其余5.2万还要入江心菜场的账。

    东乡菜场则斩获了1.2万余元,加上4500的手续费,有1.65万元可以直接进个人腰包。

    陈家志检查着李秀做的计算,而李秀又从床下的夹层里摸出两个大铁皮盒子,打开后,里面就是一摞摞的现金。

    可以直接支配的28万。

    以及还有三十来万江心菜场的资金也没来得及结算。

    大几十万的现金就这么刺裸裸放在陈家志眼前,然而他早就有心里准备,也见过几次,内心甚至毫无波动。

    他虽然没数钱,但这钱每天也要走他手上过一遍,再加上每日的记账,实际上有多少钱他心里也有数。

    帮着把今天的钱也放了进去,又重新放好,李秀问道:“菜场的钱是要入账存银行,还是依然拿现金,感觉家里钱放多了,心里不踏实。”

    陈家志想了想,“先拿现金吧,刚好给靠谱鲜生拿去用,正好月底也要发工资了。”

    现在银行转账虽说逐渐普及了,但网点少,手续繁琐,有些时候还是现金更方便。

    江心菜场也有很多时候需要用现金。

    “嗯~”

    李秀点了点头,上床躺在了凉席上,房间里早安了空调,一点也不热,睡觉时还得盖着肚子和腿。

    陈家志亦步亦趋的上了床,才躺下,手就不老实的游走了起来。

    “干嘛,爸妈还在家里呢!”

    “我刚才看了,早上凉快,他们带着正云去菜场了。”

    “你就不累啊?”

    “累啥累,火气旺着呢。”

    ……

    一觉睡到下午四点过,陈家志和李秀才起床,推开门,便见阳光正好。

    站在阳台上伸了个懒腰,无意间瞧见地上多了几盆花卉,有多肉,有月季,还有不知名植物,五六月之交的乡下生机盎然。

    “家志,李秀,起床了就下来吃饭,我估摸着你们也要起床了,饭菜都才做好。”

    “好呢,妈。”

    陈家志和李秀都去洗了把脸,遂又下楼。

    彭国真已经把饭菜放桌上了,“天热,没做什么好吃的,就炸了点河鲜,熬了点粥,炒了个青菜,噢,对了,还泡了些酸萝卜,我去给你们捞点。”

    “好叻,谢谢妈。”李秀笑道:“还有酸豇豆没呢?”

    彭国真笑了笑:“我捞捞看,没有了的话,明天一早我再去买点回来泡,刚好我也想晒点芥菜干。”

    老人就怕闲着,况且彭国真和陈少昌也不算老,一个62,一个63岁,放在后世也还正是奋斗的年纪。

    现在给他们找点闲活干,她们做得也乐意。

    彭国真也闲不住,家里的兔子已经生了好几胎,有菜工闲下来时也找她一对一对的买。

    但家里仍然还有好几十只兔子,鸡也不少,反正陈家志隔三岔五就能吃一顿兔子肉,早上的兔儿面更是没少吃。

    没一会儿,彭国真就弄来了点泡菜,陈家志和李秀也是吃得嘎嘎香。

    大夏天的来一碗放凉了的粥,吃点油炸的小鱼虾,配点青菜酸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吃起来也格外的舒适。

    吃完饭,陈家志从老爹陈少昌手中接过了儿子,声音柔和的重复着简单的词语,鼓励宝宝模仿发音。

    “爸爸~”

    “爷爷~”

    “拿~”

    “走~”

    陈正云也咿唔呀唔的互动。

    等李秀忙完后,陈家志才又把儿子给了她,自己则带着记账的笔记本准备去菜场。

    李秀抱着陈正云来到院子里,教着陈正云做拜拜,一边嘀咕道:“儿子,感受到你爸爸公式化的爱了没有?”

    陈家志尴尬地挠了挠头,刚才教那几句很公式化吗?

    但陈正云也笑逐颜开的和他挥手做再见~

    下午李秀一般都是在家里。

    陈家志到菜场时差不多5点,正是菜场忙碌的时候,菜工零乱的散落在菜田里。

    采收、施肥、打药、剪枝、拔苗、间苗……只有菜场里的忙碌,才能换来市场上的收获。

    陈家志同样先从北片开始巡田,青椒依然在采收。

    不同的是敖德良还在尽最大努力延长植株生命力,戚永锋和黄日新有部分地块已经开始拉秧拔苗,菜场时隔半个多月后又有了新的空地。

    南片则更为火热了。

    放眼望去,菜苗更高更绿了,播种时间确实很集中,300亩地播种期全集中在5.7~5.15日这九天时间。

    除了20来亩空心菜,剩余280亩全是菜心。

    也都开始进入了采收期。

    空心菜便是去年陈家志留种的大骨青,他特意去采收体验了一会儿。

    颜色翠绿,茎叶分明,产量看上去也很不错。

    这证明他去年留种的方向还是颇有成效,今年资本厚了,也可以进行一次更细致的留种筛选。

    “陈老板,这藤藤菜好吃得很,拿回去择成一段一叶,再加点花椒和干辣椒炝炒,香得很呢。”

    “是嘛,我也喜欢吃藤藤菜,要想长得帅,就吃藤藤菜。

    夏天到了,就该多吃点藤藤菜。”

    “陈老板,你还挺会说笑,你长这么帅,未必就是吃藤藤菜吃出来的么?”

    “可能有点这个缘故哦~”

    “哈哈哈。”

    陈家志和菜工们开了几句玩笑才离去。

    吃了藤藤菜就能长得帅,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就和云南的‘吃洋芋长子弟’,以及广东人对蔬菜完整性异乎寻常的坚持一样,都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往前骑了一段路,陈家志又在采收菜心的区域停了下来。

    每一个菜工身前都放着几个塑料筐,一手又一手整齐的菜心摆放在里面。

    收菜工的分组也卓有成效了,按件算工资提成,效率明显提升。

    据他所知,当下大部分菜场不仅没冷库,工资体系也还在按月给死工资,小拱棚也没得到大规模普及,‘铁指甲’也还没传播出去……

    一层层叠加,江心菜场在各方面都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

    这菜收着也颇为赏心悦目。

    他又去了冷库,往市场发货的车也来了,五十铃也停在冷库外。

    冷库内外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两个世界,外面二三十度,里面三五度,进去的一瞬就很提神。

    由于菜心、空心菜和青椒的冷藏温度不一致,冷库里只有菜心和空心菜。

    青椒为菜心做出了让路,改为了下午采收,供港的车辆也来了,采收称重后就直接称重发货。

    而采收后的菜心和空心菜都是先装于塑料筐中,在冷库预冷后又分装于泡沫箱,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加入冰袋或者冰瓶。

    虽说增加了成本,但整个过程都突出一个标准化流程,大大减少了运输风险,缓解了采收压力,也让销售更便捷,整个体系的效率上了一个档次。

    至于增加的成本,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往下游转嫁。

    陈家志往冷库中央走了走,几名上身穿外套的女工正从塑料筐往泡沫箱里转移菜心。

    双手捧住菜心尾巴上的叶子,一提一放,就整齐换了位置,动作熟练而迅速。

    别嫌麻烦,菜心或者说叶菜出口的货柜都是这么装的。

    而且很重要,他想起前世的一次经历,一名女工装出口货柜时,捧菜心‘尾巴’时散了,又闷声不吭继续装箱,过关时被查出来,最后导致一货柜菜心全部报废,老板损失十多万~

    蔬菜包装很重要。

    在后世,蔬菜打包包装也衍生出了专门的工种。

    有的打包团队能多达几百人,常年在产区专门做蔬菜分拣打包,工资比不了收菜工、嫁接工等技术工种,但也能稳定月入五六千块。

    这条产业链上养活了太多人。

    几名打包工人也注意到了他的到来,“陈老板视察工作来了呀~”

    “里面冷,陈老板你该多穿件衣服。”

    “把事情交给我们你就放心吧,别冻感冒了。”

    “放心得很呢。”陈家志笑了笑,“我也就随便看看,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他看到有女工拿水彩笔在泡沫箱上写了一个‘中’字,问道:“今天采收的菜心分级了?”

    “嗯,易场长要求的,以后菜心、芥兰都要分级,‘中’就代表中等粗细的菜心。”

    “挺好。”

    呆了几分钟后,陈家志就冷得打颤,内心却颇为火热,菜场的管理也向专业化迈出了一大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94:菜农逆袭不错,请把《1994:菜农逆袭》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94:菜农逆袭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