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曹操招手示意,一旁的侍女赶忙将笔墨纸砚送到了徐母面前。
曹操微笑着看向徐母,挥手说道:“老夫人,请吧。”
徐母看着眼前的笔墨纸砚,沉默片刻,然后问道:“那刘备究竟是何许人也?”
曹操略作思索,回答道:“刘备不过是涿郡的一个无名小辈,竟敢妄称皇叔,实则毫无信义可言。”
“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外表像君子,内心却是小人啊!”徐母冷哼一声,满脸怒容地说道:“你为何要欺骗我呢?”
“我早就听闻刘玄德乃是中山靖王的后代,是孝景帝的玄孙。”徐母接着说道,“他礼贤下士,对人恭敬有加,向来以仁德而闻名于世,堪称当世的英雄豪杰!”
“我的儿子辅佐他,那可真是遇到了明主啊。”徐母越说越激动,她再次将目光投向曹操,厉声道:“而你呢,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实际上却是个窃国大盗!”
“你竟然谎称刘玄德是叛逆之臣,企图让我的儿子背弃光明,投向黑暗,难道你就不觉得羞愧吗?”徐母怒不可遏,她站起身来,将桌上的笔墨纸砚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地朝曹操砸去。
程昱等人见状,急忙上前护住曹操,这才避免了曹操被砸中的厄运。然而,徐母的这一举动却彻底激怒了曹操。
“把这个老东西给我拖下去!”曹操怒发冲冠,对着两旁的家丁吼道。
“逆贼!”徐母被家丁押住,却仍然毫不示弱,继续破口大骂。
“给我斩了!”曹操气得浑身发抖,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着,充满了愤怒和威严。
“奸相!”徐母的骂声依旧不绝于耳,仿佛要将对曹操的所有愤恨都发泄出来。
家丁们如狼似虎地将徐母押解到门口,眼看就要对她动手,突然传来一声断喝:“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程昱急匆匆地赶来,拦住了家丁们的去路。他气喘吁吁地对曹操说道:“丞相,万万不可啊!徐母此举乃是故意激怒丞相,以求速死啊!”
曹操闻言,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哦?这是为何?”
程昱连忙解释道:“徐母深知丞相爱才,若她一死,丞相必定会背上不义之名。如此一来,不仅丞相的声誉受损,反而成全了徐母的节烈之名啊!”
曹操听后,略一思索,觉得程昱所言不无道理,于是挥手示意家丁们暂且退下。
家丁们领命而去,曹操转头对程昱说道:“先生所言甚是,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这徐母呢?”
程昱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徐母若死,徐庶必然会对丞相恨之入骨,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备,以报杀母之仇。”
他顿了顿,接着说:“倒不如将徐母留下,让徐庶心生牵挂,如此一来,他即便身在刘备阵营,也难以全心全意地为其效力。”
曹操听了,眼睛一亮,觉得此计甚妙,点头道:“先生此计甚妙!就依先生所言。”
程昱见曹操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心中暗喜,继续说道:“留得徐母在此,我还有一计,可赚得徐庶来许都。”
曹操闻言,更是来了兴趣,忙问:“哦?先生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程昱微微一笑,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曹操听完,连连点头,赞道:“好!就照先生说的办。”
关于徐庶的事情,曹操便全权交由程昱去处理了。
程昱领命后,将徐母妥善安置在一处幽静的别院之中,不仅为她准备了舒适的房间和精致的饮食,还安排了众多下人奴婢伺候她的起居。不仅如此,程昱还时常亲自前往别院探望徐母,每次都带上各种珍贵的礼物,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母对程昱的警惕心逐渐降低,最终完全放下了防备。
某一天,程昱再次登门拜访。徐母见到他后,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并热情地将他迎进了院子里。
程昱搀扶着徐母在花园中漫步,边走边与她闲聊起来。他感慨地说:“想当年,我和元直一同求学,情同手足,义结金兰。”
徐母微笑着回应道:“是啊,你们俩的情谊深厚,就像亲兄弟一样。”
程昱接着说:“老夫人您对我如同亲生母亲一般,我一直都铭记在心。如今元直不在您身边,我自然应该代替他尽孝。”
徐母听后,心中颇为感动,但还是忍不住说道:“程先生确实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只是可惜你投身于曹操门下……”
话还没说完,程昱突然抬起手打断了徐母,有些尴尬地说:“呃……老夫人,您不必再说了。”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这都是天命啊,我也是身不由己。”
徐母见状,便不再多言。程昱赶忙转移话题,承诺道:“等我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定会亲自护送老夫人您回乡。”
徐母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好,好!那就有劳程先生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你就这么对你的兄弟?”
程昱和徐母都被吓了一跳,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年轻人站在不远处,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
程昱定了定神,笑着解释道:“哈哈,这不过是保健品销售的套路罢了。”
——“要真是兄弟,你早干嘛去了?”
程昱走后,丫鬟快步上前,将一封书信呈递给徐母,轻声说道:“老夫人,程先生走时又留下了一封手启。”
徐母微微一笑,接过书信,感慨道:“程昱毕竟是个读书人,礼数周到,真是客气啊。”
她略一思索,接着说道:“既然有手启,我们理应回复一封,以表谢意。”说罢,她转头吩咐婢女:“去取笔砚来。”
婢女赶忙应了一声,转身取来笔砚,放置在书案上。徐母端坐于案前,提起笔,蘸了蘸墨,开始挥毫作复。
与此同时,程昱得到了徐母的回复。他仔细端详着这封信,心中暗自赞叹徐母的书法,随后便模仿起徐母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
徐庶收到这封信后,匆匆展开阅读。然而,当他读完信的内容时,不禁悲痛欲绝,泪水如决堤般涌出。
刘备见状,连忙关切地问道:“先生,您为何如此伤心呢?”
徐庶抬起头,满脸哀伤,他用衣袖掩住面庞,抽泣着说道:“使君,我……”话未说完,便已泣不成声。
刘备赶忙安慰道:“先生,您有什么心事尽管说出来,不必过于悲伤。”
徐庶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长叹一声:“唉~使君,我本是颍川的徐庶,字元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因为逃难,我才改名为单福。”
刘备点点头,表示理解。
徐庶接着说道:“我听闻刘景升正在广纳贤才,于是特意前去拜见。”
“然而,与他谈论一番之后,我才发现他不过是个无用之人,所以便写了一封信与他辞别。”
“夜幕降临,我来到司马水镜庄上。水镜先生责备我不识明主,于是向我推荐了刘使君,并建议我前往投靠。
承蒙水镜先生的厚爱,我有幸得到刘使君的重用。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我得罪了曹操。
徐庶打开书信,递给刘备看,信中写道:“使君,我的母亲如今被曹操用计骗往许都囚禁,他还企图加害于她。”
刘备看完信后,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他张着嘴巴,满脸都是悲伤之情。
徐庶看着窗外,缓缓说道:“并非我不愿为使君效犬马之劳,实在是因为我的慈母被关押在狱中受苦,我心中悲愤万分啊!”
刘备走到徐庶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先生,母子之间的亲情乃是天性,元直你不必以我为念。”
刘备接着说道:“待你与老夫人相见之后……”然而,连他自己都觉得这句话有些言不由衷,“再回来受教也不迟。”
“主公……”徐庶拱手作揖,脸上流露出不舍之情,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似乎有千言万语却难以启齿。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去,脚步显得有些沉重。
刘备见状,心中一阵酸楚,他颤抖着伸出手,紧紧拉住徐庶的衣袖,声音带着一丝哀求:“元直不必如此匆忙离去,备在此千乞万求,恳请先生再留一晚,让我们再聚一宵。”
徐庶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他的眼神有些躲闪,似乎在内心挣扎着什么。
刘备见状,连忙说道:“明日一早,我定会为先生设宴饯行,以表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
徐庶沉默片刻,终于还是缓缓开口:“主公……我……”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刘备眼含热泪,凝视着徐庶,他的目光充满了恳切和期待。
徐庶心中一软,他知道刘备对他的情谊深厚,但自己却有难言的苦衷。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主公,我先回屋收拾一下行装。”说完,他转身快步离去,留下刘备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徐庶走后,孙乾走到刘备身边,轻声说道:“主公,元直乃是天下奇才,其才智过人,实乃难得的人才。”
刘备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徐庶的才能,但此时他心中更多的是对徐庶离去的不舍。
孙乾接着说道:“然而,元直久在新野,对我军的虚实了如指掌。如今他若归降曹操,必定会得到重用。”
刘备眉头微皱,他意识到孙乾所言不无道理,徐庶若为曹操所用,对自己确实不利。
孙乾继续说道:“主公,依我之见,您应当极力挽留元直,切不可轻易放他离去。”
刘备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曹操为人阴险狡诈,若元直不肯归降,他必定会斩杀元直的母亲。”
孙乾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元直是个至孝之人,他得知母亲遇害,必定会为母报仇。如此一来,曹操便多了一个强敌。”
刘备沉思片刻,突然厉声道:“不可!我刘备决不能让元直陷入如此两难的境地,更不能以其母的性命来要挟他!”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抉择啊!让人去杀他的母亲,而我却要用他的儿子,这岂不是不仁不义之举吗?
若是将他留在此地,不让他离去,那么就会断绝他与母亲之间的天伦之乐,这又怎能称得上是义呢?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绝对不会去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啊!
次日清晨,阳光初升,刘备早早地便起身,亲自送徐庶到城外。
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走着。刘备心中感慨万千,他紧紧地握住徐庶的手,说道:“自从与先生相识以来,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眼界变得开阔了许多。”
徐庶听后,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他看着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说道:“只可惜,我们相聚的时间竟然如此短暂,这实在是令我心中悲痛万分啊!”
刘备一路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似乎永远都不想让徐庶离开。终于,他们来到了长亭边。长亭内,早已摆好了送别酒,这是刘备特意命人准备的。
刘备端起酒杯,对着徐庶说道:“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久聚。”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些许遗憾和不舍。
徐庶看着刘备,心中感动不已,他也端起酒杯,说道:“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说完,两人一饮而尽,然后相对无言,只有那淡淡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
徐庶端起酒杯,缓缓说道:“我徐庶才疏学浅,承蒙使君如此厚爱和重用,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谦逊和不安,似乎对自己的能力并不十分自信。
接着,徐庶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只可惜如今我却要半途而废,这实在是因为我那老母亲的缘故啊。”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和痛苦,显然对母亲的处境感到十分担忧。
然而,徐庶的语气突然变得坚定起来:“即使曹操对我威逼利诱,我也绝对不会为他出一个计谋,献一条策略!”
他的言辞铿锵有力,显示出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曹操的不屑。
刘备听了徐庶的话,心中一阵黯然,他默默地喝了一杯苦酒,然后缓缓说道:“先生这一去,我刘备恐怕也只能远离尘世,遁入山林了。”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仿佛失去了徐庶这个得力助手,他的未来也变得一片迷茫。
徐庶见状,连忙安慰道:“老母遭遇不幸,我此刻已是心乱如麻。即使留在这里,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他的话语中既有对母亲的牵挂,也有对刘备的理解。
徐庶接着说:“使君应当另寻高明之士辅佐,共同图谋大业。切不可如此灰心丧气啊。”
他的目光落在刘备身上,透露出一丝关切和鼓励。
刘备看着徐庶,苦笑着说:“天下的贤才众多,但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先生您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徐庶的赞誉和不舍。
徐庶听了,连忙轻轻摆手,谦逊地说:“我不过是个平庸之才,哪里敢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呢。”
徐庶缓缓地端起酒盏,他的动作显得有些沉重,仿佛那酒盏里承载着千钧之力。他转过身来,面对着关羽、张飞、赵云等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感慨,有不舍,还有对未来的期许。
“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徐庶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句话像是他对众人的嘱托,也是他对自己的期许。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痛苦。
“徐庶有始无终,不足取也。”徐庶突然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自嘲和自责。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刘备,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他也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说完,徐庶将手中的酒盏高高举起,然后猛地洒向地面。酒水四溅,仿佛他心中的痛苦和无奈也随之洒落。
徐庶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拱手对刘备说道:“使君请回,望多保重。”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出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刘备默默地看着徐庶,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痛苦和不舍。他知道徐庶此去恐怕再难相见,但他也无法挽留,因为他知道徐庶的决定是出于无奈。
刘备缓缓地转过身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踉跄,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他靠着亭木,闭上了眼睛,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然而,徐庶的声音却在他的背后响起:“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刘备最后的防线。
“元直!”刘备终于忍不住,猛地回过头来,他的眼中已满是泪水。
“元直!!!!”刘备的呼喊声在空气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悲伤和绝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