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储君之争(2)

    北朝燕国,慕容氏如燎原之火般崛起。

    345年十月,慕容恪奉王命再伐高句丽,一举攻克南苏,高句丽自此畏惧,不敢再犯燕境。次年正月,慕容恪亲率大军,以雷霆之势攻克扶余,俘获扶余国王玄及部落五万余人凯旋。

    邺宫皇家寺院,石遵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对崔安安道:“未曾想慕容恪竟如此骁勇善战,假以时日,恐成赵国心腹大患。”

    崔安安指尖摩挲着檀香,出言宽慰:“赵国北地有阿闵镇守,慕容恪与之交锋,胜负尚未可知。”

    可眼底的忧虑却藏不住,那个曾在她危难中援手的慕容恪,若真与石闵兵戎相见,这将是她最不愿面对的局面。

    彼时燕国国力蒸蒸日上,而赵国国君石虎却耽于享乐,大兴土木。

    他征调邺城周围各郡百姓数十万人,日夜赶工,修建占地广袤的华林苑。苑囿绵延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成浩渺大池。石虎在华林苑大宴诸子妃嫔、王公大臣,觥筹交错间尽显奢靡风光,而赵国境内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

    石遵望着城外流民,满心忧虑:“长此以往,只怕会失了民心。”

    崔安安笑着安抚:“大不了我们弃了这浮华,做对平凡百姓。”

    石遵伸手揉了揉她的头,那笑容里,满是对这天真话语的无奈与宠溺。

    347年,赵王石虎命太子宣率十余万士卒,前往赵国各地祈福巡游。

    临行前,太子宣晃着酒杯,戏谑地看着崔安安:“妹子,天子旌旗开道,这等风光,你不想见识见识?”

    崔安安斟满酒,婉拒道:“二哥不是不知,妹妹向来不喜热闹。”

    太子宣端起酒杯,调侃:“你瞧瞧这后院中,想随我一同风光的女人多了去了。”

    崔安安凑近他耳畔,悄声道:“妹妹无福,还得在邺城替二哥监视秦公韬的举动呢。”

    太子宣闻言,挑眉大笑:“有脑子的女人,我喜欢!”

    太子宣巡游途中,驾乘华丽大辂,头顶羽葆华盖,旌旗蔽日,金鼓齐鸣,场面盛大。

    他一路肆意游猎行乐,致使士卒饥寒交迫,死者万余人,所过三州十五郡,物资储备被消耗殆尽。

    如此荒诞行径,崔安安十分担忧,因为此刻石虎给了秦公韬同样的待遇,令其率领十余万大军从并州出发,巡游秦、晋两地。

    赵王石虎登上陵霄观,志得意满地笑道:“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

    此时深居后宫、向来不过问前朝政事的刘昭仪,内心却无法平静。

    石世十岁生辰那日,她望着幼子天真烂漫的笑颜,嘴角勾起一抹阴鸷笑意。

    太子宣与秦公韬的明争暗斗她早看在眼里,更摸透了石虎最恨手足相残的脾性,刘昭仪的筹谋如同蛛网,在暗处徐徐展开。

    当夜,她在烛火摇曳中展开素绢,写下密令交于心腹张豺,字迹凌厉如刀:“务必让那对冤家斗得不死不休!”

    宫廷内外暗流涌动。

    朝堂上,张豺带着党羽大肆吹捧秦公韬的治世之才;后宫里,关于太子宣荒淫无度、私通内宫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些精心编织的流言如同无形的丝线,渐渐缠住石虎敏感的神经。

    终于有一日,暴怒的石虎将奏章狠狠砸在地上,震得地砖缝隙里的金线都微微发颤:“悔不立石韬!”

    这声咆哮如同惊雷,瞬间在宫廷炸开。

    消息传到太子宣耳中时,他正握着酒盏的手骤然收紧,猛地起身掀翻案几,青玉盏碎裂的脆响、竹简散落的哗啦声混作一团,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散落在地,被他狠狠踩在脚下:“石韬!老子总有一天要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而秦公韬府中却是另一番光景。

    他慵懒地斜倚在沉香木榻上,把玩着新得的翡翠扳指,听着幕僚阿谀奉承,突然放声大笑:“父王终于看清那草包太子的真面目!这储君之位,本公势在必得!”

    话音未落,便命人开坛西域进贡的葡萄酒,觥筹交错间,笑声越发张狂。

    刘昭仪坐在镜前,任由宫女为她簪上九凤衔珠钗,镜中倒映的面容美艳动人,眼底却翻涌着毒蛇般的狠厉——十年蛰伏,这场能让石虎王朝众叛亲离、子孙相残、分崩离析的契机,终于拉开了帷幕。

    崔安安立在雕花木窗前,望着西宫方向翻涌的乌云,心中不安——不仅仅是为太子宣,更是为石闵,若有一朝一日秦公登基为王,以其与石闵的宿怨,石闵便再无出头之日。

    暮色初临,她跪在邺宫寺蒲团上,额角抵着冰凉的青砖:“大师慈悲!求您救救太子!”

    话音未落,殿内气氛凝重,佛图澄缓缓抬起头,凝视着崔安安,语气低沉而严肃:“后宫女子不可干政,此乃自古以来的规矩。”

    崔安安身子一颤,却没有丝毫退缩,言辞恳切道:“大师傅,信徒不求江山社稷,只求二哥平安。自古废太子难得善终,二哥若失储位,便是九死一生。”话音未落,她毫不犹豫地伏身叩首,一下、两下、三下,额头重重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鲜血顺着额头缓缓流下,染红了身下的青砖,“信徒愿折寿,只求大师傅,救我二哥一命!”

    佛图澄手中念珠突然断裂,木珠骨碌碌滚过崔安安脚边,老和尚浑浊的眼珠转了转,长叹一声:“痴儿,这因果……”

    门外,太子宣屏气凝神,崔安安字字泣血的恳求如重锤,一下下砸在他心头,他从未想过,在这充满算计与背叛的宫廷里,竟有人愿为他折寿相求。

    那些平日里的调笑戏谑,此刻化作心底从未有过的悸动与疼惜,这份突如其来的情愫,让这个往日飞扬跋扈的储君竟有些手足无措,他一言不发地默默转身离去。

    好在赵王石虎对国师佛图澄极为信任,在佛图澄的劝说下,易储风波暂时平息。

    代嫸正小心翼翼擦拭崔安安额角的血痂时,太子宣突然到访。

    他目光死死盯着崔安安那渗血的额头,关切地问道:“妹子的额这是怎了?”

    崔安安淡然一笑:“无事,今日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已。”

    太子宣眉头微蹙,突然抬手探向她的额头。

    崔安安本能地后退半步,却被他一把搂入怀中:“想要什么?”

    她抬眼撞进他满是疼惜的眼眸里,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戏谑的眼睛,此刻竟盛满了温柔。

    她轻声开口,嘴角勾起一抹清浅笑意:“太子登基为王。”

    “你当王后?”

    太子宣挑眉,眼底闪过一丝期待。

    崔安安戏谑道:“彭城王妃。”

    太子宣顿时松开手,一脸不可思议:“本太子比彭城公差吗?”

    崔安安掩唇轻笑:“太子乃天之骄子,人中龙凤,自是彭城公无法相比。”

    太子宣指着她笑骂:“虚伪!”说罢转身离去,踏出殿门的刹那,他忽然顿住脚步,头也不回地抛下一句:“事成之后,老子会给你一切你想要的,包括男人。”

    此事之后,太子宣束发的金冠愈发周正,在赵王石虎跟前侍立时,言行举止皆透着恭谨。

    这日,东宫大门洞开,崔安安应召而入,雕梁画栋间,隐隐透着几分凝重。

    阶下跪着个浑身发颤的灰袍官吏,额角不停地沁出豆大的汗珠。

    太子宣斜倚在嵌玉坐榻上,手中奏章随意一扔,满脸不耐,大手一挥,语气冰冷:“延误军饷致骚乱,如此无能之辈,留着何用?斩了便是!”

    话音未落,珠帘轻响,崔安安笑意盈盈地迈步进殿,目光扫过跪地的周成,石闵曾提及的旧友映入脑海:“哪个官吏竟惹得太子如此不悦,还不快快向太子认错!”

    “下官知错!”

    周成慌忙叩首。

    崔安安挑眉问道:“军饷可曾丢失?军队可有叛乱?”

    “回...回禀公主,未有!”

    周成伏地的声音发颤。

    她又转向榻上的太子宣,眼波流转:“既未生乱,那妹妹可否请太子饶了他这一回?”

    太子宣把玩着酒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妹子,你这样让哥哥很为难。此前你已经从哥哥这儿要走两个俊俏奴仆,今日又来要人?”他挑眉打量周成佝偻的脊背,抚着下巴,语气带着几分揶揄:“这人模样可没本太子俊朗吧?”

    崔安安狡黠一笑:“妹妹觉得顺眼就行咯。”

    “罢了罢了!”太子宣放下酒杯,大笑道:“就卖妹妹一个人情,周成罚俸降职,以儆效尤!”

    周成如获大赦,忙不迭谢恩退下。

    待殿门重新阖上,太子宣忽然嗤笑,佯装无奈:“看来下次动刑可得躲着妹子。”

    崔安安悠然倒了杯茶,轻抿一口,挑眉道:“若二哥不想我瞧见,又何必特意召我前来?”

    两人相视一笑,这看似随意的对话背后,实则藏着太子宣的心思——他想树立好储君形象,却又不能失了威严,借崔安安之手救下周成,既给了石闵人情,又给自己留了台阶。

    而这一切,崔安安早已了然于心,宫墙之内的弯弯绕绕,她又何尝看不透呢?

    太子宣突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将崔安安往书房拉去:“妹子,今日二哥找你来,还真就有一事。”

    推开雕花木门,沉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崔安安望着满墙精美的书匣,金丝楠木架上整齐码放着绫罗装帧的典籍,忍不住惊叹:“二哥这书房,可真让妹妹惊羡!”

    太子宣倚着门框挑眉:“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喜欢尽管搬走,反正平日里我也不翻这些。”

    崔安安转过身,狡黠笑道:“二哥找我来不会就是为了让我瞧这些藏书吧?”

    太子宣闻言大笑,随手摘下墙上的白玉坠子抛着玩:“近日母后身体欠佳,我呢,思来想去,不知道该给她送什么过去,奇珍异宝她也不缺,灵丹妙药我也寻不到,实在想不出主意。妹子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崔安安指尖划过书架,沉吟片刻道:“二哥不如为皇后抄写佛经,既显孝心,又能为皇后祈福。”

    太子宣眼睛一亮,立刻从暗格里取出鎏金佛经:“正合我意!”

    见他不由分说将佛经塞来,崔安安连连后退:“东宫内那么多文人墨客,难道还找不出一个愿为太子抄写佛经之人?”

    太子宣温热的手掌按住她的肩膀,力道不容抗拒:“妹子不是不知,这抄写佛经贵在一个诚,外头那些人哪能比得上妹子这般虔诚。”

    崔安安抬眼望向太子宣,只见他眼中少见地凝着郑重与恳切,崔安安无奈,却又无法拒绝,便只能乖乖坐下。

    笔尖触及宣纸的瞬间,身后传来卧榻软垫的窸窣声 —— 太子宣托着腮,斜倚卧榻,唇角勾起一抹盈盈笑意。

    忽听门外传来声响,一群美人们嬉笑推搡着涌进来,她们云鬓高耸,胭脂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将榻上的太子团团围住。

    为首的绿衣姬妾率先缠住他的手臂,酥胸半露:“殿下昨日便应了教妾弈棋......”

    “莫急。”太子宣虚扶着美人的腰肢,眼尾却仍黏着伏案书写的崔安安,“美人儿们,且再耐心等等,等一会忙完就好好陪你们......”

    话音未落,另一名红衣美人已将脸颊贴上他肩头:“殿下眼里哪还有我们,分明只瞧着公主殿下......”

    “殿下都许久没陪我们了……”

    娇嗔声里,莺莺燕燕推搡嬉笑,将满室书香搅成旖旎春色。

    崔安安轻咳一声,将墨迹未干的经卷小心挪开:“太子殿下有事便先去忙吧,妹妹今日定会将这佛经抄完。”

    话音未落,太子宣已被那些莺莺燕燕们拽得趔趄起身离去。

    丝竹声婉转流淌,太子宣眸中映着舞姬摇曳的裙摆,指尖刚触到颗紫葡萄,眸光却突然一顿,抬眼吩咐身侧侍婢:“将这盘中的鲜果糕点,尽数送去给公主。”

    “殿下偏心!”粉衣姬妾搂着他手臂,朱唇微噘,“姐妹们为殿下舞了许久,还未沾过半点甜意,倒是先想着旁人了。”

    其余美人也纷纷娇嗔。

    太子宣笑着捏了捏她们的脸颊,眼底尽是纵容:“小醋坛子,你们可都是本殿下的小心肝,即刻传膳,让御膳房备上十样时新果子,可要甜过你们的巧嘴。”

    一番话哄得众人眉眼含笑,又簇拥着他嬉笑起来。

    书房内,侍婢捧着鎏金食盒屈膝行礼:“公主殿下,这是太子特意吩咐送来的。”

    那一刻,崔安安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原来太子宣倒也并非全然冷血无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北朝三世之我是崔安安不错,请把《北朝三世之我是崔安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北朝三世之我是崔安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