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开学与规划

    关于这年头的圣彼得堡大学有没有校服这件事,那当然还是有的,这件事还是由尼古拉一世在1834年一手操办,首次将校服纳入国家制服体系,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必须统一着装。

    而圣彼得堡大学作为俄国最高学府,其制服设计需体现“忠诚、纪律与学术尊严”,于是所谓的校服干脆就是融合了军官制服与文官服饰的元素,像冬天的话,差不多就是深蓝色双排扣军装式大衣,黑色羊毛直筒裤,黑色三角帽以及黑色长靴。

    这套衣服最麻烦的还是学监会每日检查制服整洁度,纽扣缺失,出现污渍和褶皱还要罚款1到5卢布,作为学监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米哈伊尔是真觉得这一身还挺麻烦的。

    好在是他差不多今年六月就能毕业的样子,毕业之后应该是先跟着屠格涅夫去他家的庄园住上一段时间,学一学打枪和骑马,以备不时之需,再然后,就是正式开启自己的欧洲之旅,第一站当然是法国,接着最好是再去一趟英国,提前布局一下做好一定的准备。

    等这一套流程下来,估计已经是1847年了。

    而在此之前,由于圣彼得堡大学已经开学,因此在这天早上的话,米哈伊尔只能是费劲地换上这套衣服,然后努力在自己母亲、妹妹以及那位小帮佣不知为何有些激动的目光中,压制住自己打哈欠的欲望,尽量表现得精神一些。

    说起来不同的人见到米哈伊尔穿这身制服确实是有不一样的反应,像是别林斯基之前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明显有些愕然,张嘴就道:

    “米哈伊尔,你怎么穿着由尼古拉一世亲自批准的校服?哦对,你还是大学生,瞧我这记性,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不适合这一身,看起来总感觉有些奇怪。”

    别林斯基这么觉得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这套衣服深蓝色象征忠诚,金饰彰显皇权,剪裁则体现纪律,在别林斯基眼里,米哈伊尔估计跟这三样东西一样都不沾边。

    坦白说,虽然当时的米哈伊尔很想出于开玩笑亦或者是解构权威的心态,跟别林斯基来上一句“忠!诚!”

    但考虑到别林斯基身体不好,米哈伊尔最终还是决定算了,要是别林斯基一口气没上来,那玩笑就真成事故了.

    别林斯基是这个反应,但有一次将军了偶遇了穿着这身衣服的米哈伊尔可谓是大加赞赏:“瞧瞧瞧瞧,你穿着这一身是多么合适啊!伟大的沙皇陛下看到像你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欣喜万分的!米哈伊尔,光是从你这副精气神我就能看出你对沙皇陛下的忠诚了。”

    米哈伊尔:“?”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跟你相遇的时候我刚从餐馆里出来.

    抛开这些先不谈,当米哈伊尔在家人的目送中走出家门后,总算是能无精打采地打起了哈欠,而没过多久,他就跟自己的同学德米特里在一个路口会合。

    而即便是寒冷的天气也未能抑制住德米特里的热情,只见他上来就是给了好些天没见的米哈伊尔一个熊抱,米哈伊尔眼前稍微一黑的同时,也是听到对方如此说道:“米哈伊尔,这个冬天你怎么不多出来走动走动呢?不过虽然见不到你的人,但在我去过的许多地下小组中总是能听到你的名字,那种感觉就仿佛你也参加了一样!”

    米哈伊尔:“???”

    许多是什么鬼,德米你越来越暴力了

    “那很让人脊背发凉了。”

    嘴角微微抽了抽,虽说是这么回的,但事到如今米哈伊尔差不多也习惯了,甚至还简单问了几句地下小组的事,而聊着这些东西的同时,两人便继续朝着学校赶去。

    当他们两个正在路上的时候,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监阿列克塞也已经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像他这样的职位,那自然就是溜达在学校门口或者别的地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问题,再注意看有没有很多学生扎堆聚在一起,说着什么不好的言论。

    倘若有人来学校来时没带佩剑,制服大衣也没有扣好扣子,亦或者是一些别的事情,那么这些学生就要被他扣押下来到木板房里反省一阵子。

    而兴许是刚开学的第一天学生们都比较严谨的缘故,总之学监阿列克塞这么一圈圈逛下来后,眼见一个又一个看上去十分注重纪律的学生走进校园,既不敢聚众大声讨论一些什么事情,也不敢表现得与众不同和出格,见到他知道问好,并且似乎很想继续去学习那些服务于忠君爱国的知识。

    一想到这,学监阿列克塞便忍不住轻哼一声,然后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真是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啊!

    现在的大学生就该这样!

    就当阿列克塞沉醉在这样的景象的时候,不知为何,他忽然听到校门口那里传来了一阵骚动,尽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阿列克塞还是紧忙向校门口赶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当然就听到了类似这样的谈话:

    “你们也都看过那篇《醋栗》了?”

    “当然!这一篇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了,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在文学上再也没有比这段关于幸福的演讲更加激动人心了,趁着年轻做好事吧,不要停下来!”

    “他似乎就是这么做的,我听说他秘密资助.”

    “嘘!”

    “什么秘密资助?这可都是光明正大跟学校通报过的!”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

    听到这些话的阿列克塞:“???”

    又写了什么好文章似乎并不难理解,毕竟这位年轻的作家已经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法国这件事,就连阿列克塞这种几乎不关注俄国文学界的消息的人都有所耳闻,因此再写出什么不得了的文章也并不是一件难理解的事情。

    但是秘密资助是什么东西?!

    他想干什么?!

    就在学监阿列克塞心中警铃大作的时候,他也终于是来到了校门口,而学生们眼见他已经过来,沸腾的情绪多少是冷却了一些,于是一时之间并没有一窝蜂地涌过去,而是不自觉地就站在了那里,然后等着某个人的到来。

    不得不说,像《醋栗》这样朴实又极具力量感的文章,对于年轻人们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德米特里刚刚跟米哈伊尔所说的最近地下小组的讨论,就几乎很少能绕过《醋栗》这篇最新的文章。

    至于说这篇文章当中的幸福和做好事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似乎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相对平和,有的就比较激进。

    而光是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文章也就罢了,根据传闻,那位作家似乎真的已经在实践了,并且不只是在学校这一块,在有些地方同样如此.

    像这样的心路历程,学监阿列克塞当然是不清楚的,他只见到一位格外显眼的大学生走进了校门,然后一路上总是有人在跟他问好,看上去比跟他问好还要诚恳那么一点点。

    与此同时,这位油滑的学生似乎已经注意到了他,因此他并未像阿列克塞预期的那样跟别人聚众交流什么,只是对人家笑笑,然后握了握手,接着便继续向前走去了。

    等这位学生走到他面前的时候,学监阿列克塞便开始用最挑剔的目光打量这位学生,但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依旧未能发现什么破绽。

    不知为何,在这位学生身上,学监阿列克塞总能感受到一种人到中年的无力感.

    因此当这位学生跟他问好的时候,觉得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始终又找不出来的阿列克塞只能是莫名有些憋屈地点了点头,然后便看着这位学生扬长而去。

    坦白说,靠着自己现在的这个职位,阿列克塞真想为难一下这个学生并不算什么难事,但是想想这位年轻人那在贵族中间似乎越来越大的名声,如果真没犯什么错误的话,阿列克塞当然不好太过为难,毕竟谁知道这些文人笔下又能写出什么东西?

    至少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变成像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东西。

    好在是他确实是快要毕业了,不然阿列克塞真要忧心一下我们生机勃勃的圣彼得堡大学,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正当阿列克塞为圣彼得堡大学即将送走这样的一位学生而感到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米哈伊尔一路走走停停,在跟一些人握了握手后,米哈伊尔终于是来到了教室,准备开启自己朴实无华的大学生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在俄国当文豪不错,请把《我在俄国当文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在俄国当文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