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排练和懵逼的巴尔扎克

    关于这一时期的巴黎的戏剧界是个什么样子,简单来说,由于戏剧在这一时期具有崇高的地位,那么戏剧界无疑要更加的等级森严,就像法国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国家剧院法兰西喜剧院,它被视为“法国戏剧的殿堂”的同时,当然也致力于维护法国戏剧传统。

    因此这一剧院基本上只演出古典剧,并且对演员的要求极高,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或本身就是知名的演员。

    稍微下面一点的则是巴黎歌剧院,它是欧洲最大的歌剧院之一,以上演豪华剧和芭蕾舞剧闻名,而提起芭蕾舞剧,你就不可能不提芭蕾舞剧的传世之作《天鹅湖》。

    坦白说,要是米哈伊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把这出芭蕾舞剧带到欧洲的话,说不定也能引起整个欧洲的震颤,但像这一舞剧无疑需要非常专业的演员和团队,一时半会儿实在是有点搞不起来,因此米哈伊尔只能是暂时将这个计划搁置了下来,准备过了后面那道坎再考虑要不要拿出来。

    而在巴黎歌剧院下面继续细分的话,有的是专门上演带有对白的轻歌喜剧,有的上演场面宏大、情节曲折的情节剧和浪漫主义戏剧,还有就是一些轻松娱乐的通俗喜剧和轻歌剧。

    像这一类剧院,他们的要求就没有法兰西喜剧院那么的高,它们既有对知名演员的需求,同时也会给新剧作家提供机会,蒙马特剧院便是这样的剧院。

    至于说米哈伊尔为什么不直接将戏剧搬到最高殿堂法兰西喜剧院,只能说难度实在是有点大,他本来就是个外来者,再加上巴黎本地的帮会实在是很没有礼貌,米哈伊尔也就真的不想多费这个力气。

    毕竟米哈伊尔光是为了让这个剧本过审就费了不少劲,想在这样的剧院里演出戏剧,估计会面临更多的审视和责难。

    总而言之,米哈伊尔对目前的境况已经很满意了,等米哈伊尔将就改了一两句话的剧本重新送上去之后,没过两天,允许演出的通知就已经下来了。

    而在这个时候,米哈伊尔便将此前就已经陆陆续续组建好的班底给请了出来,舞台监督、一些知名以及没那么知名但业务能力还算不错的演员、服装师、道具师、灯光师

    说实话,对于一个异乡人来说,想要找到这么多足够靠谱的人选确实挺难的,好在米哈伊尔一是有钱,二是多多少少有点人脉,就比如在这一块米哈伊尔便求助了大仲马老师。

    大仲马这一生虽然对他的债主极为吝啬,但是他对待他的朋友甚至是那些不相干的人,那真是一点毛病没有,在仁义这一块,整个巴黎都未必能找到比大仲马还仁义的人。

    就比如大仲马在靠着《基督山伯爵》以及其它发了财后,他便建造了一座基督山城堡,而大仲马设下的规矩是只要是经济有困难的作家和画家,无论是谁,都可以来此吃住。

    于是基督山城堡长期居住着一大批寄生者,甚至说有的人大仲马压根就不认识,而光招待这些人,每年就要花掉好几十万法郎,但您猜怎么着?大仲马压根就不在乎!

    然后他就被他的这个城堡给搞破产了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性格,因此当米哈伊尔向大仲马请求帮助的时候,对米哈伊尔很有好感的大仲马当即就是大手一挥:“你都开口了那还说啥呢?人脉关系、靠谱的演员、排练戏剧的小窍门.全都给你了!”

    对此米哈伊尔只能是直呼性情,然后准备等大仲马后来落魄的时候也仁义一把。

    而有着这样的帮助,米哈伊尔当然是很快就组建好了团队,甚至说连女主角的人选也有备选,一旦茶花女玛丽实在是无法胜任这一位置或者吃不了这个苦,那么米哈伊尔肯定也要另做打算。

    好在这位玛丽似乎是真的被这个剧本点燃了某种生命上的激情,她竟然真的暂时推掉了一切邀约,而是将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排练上面,而由于气质上的契合和这些年观看戏剧的经验,她的表演还真像那么一回事,而且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她的这种表现米哈伊尔无疑还是很欣慰的,唯一不好的就是她不知为何,老想跟米哈伊尔单独坐一坐,或者说不只是她,自从那天的沙龙过后,已经有不止一位贵妇向米哈伊尔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而由于有些人确实帮到了米哈伊尔,因此米哈伊尔暂时只能义正言辞的表示说他得先认真将这部戏给排练后,很多事情都得等这出戏演出后再说。

    当然了,米哈伊尔是准备演完了拔腿就往英国跑的

    不过关于排练戏剧的事情,米哈伊尔确实也没有说假话,一般来说,即便一则剧本再怎么伟大,倘若演员们演的不好亦或者是其它地方出了什么差错,它都非常可能面临演出失败的风险。

    因此即便米哈伊尔找了大量的专业人士来帮他搞定有些问题,但在最核心的东西上,米哈伊尔无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争取实现最佳的演出效果。

    而就当米哈伊尔忙于排练戏剧的时候,有些事情的余波无疑还未完全消散,就像报纸上的那些新闻无疑是对米哈伊尔的戏剧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至少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勾起了好奇心。

    等米哈伊尔到时候确定好演出时间便会重新宣传一波,到时便能直接唤醒观众们的这部分记忆。

    当然,这样的宣传也并非完全就是好事,就像有些报纸终究还是到了法兰西喜剧院的剧院经理费尔南多手中。

    作为法兰西戏剧的殿堂的经理,费尔南多的身份当然不简单,而他的年纪无疑也已经不小了,略显发白的胡子和头发,严肃的表情,还有着一种仿佛能够决定任何一部戏剧生死的气质。

    对于他这样戏剧界真正的大人物来说,新人的戏剧当然算不了什么,也不值得他多加关注,但奈何有些事情实在是引起了一阵巨大的风波,因此就连他也不得不皱着眉头将报纸上的新闻看完。

    一部以妓女为主角的戏剧,而且还过审了?

    更关键的是,报纸上的那些文章竟然还将这一剧本夸的天花落坠,甚至还专门抨击了一下戏剧界的审美僵化,过于迂腐。

    这合适吗?

    作为法兰西戏剧的殿堂,费尔南多当然不准备亲自下场反驳些什么,不然这样做的话岂不是太抬举那位写出了莫名其妙的剧本的俄国人。

    不过费尔南多在又认真思考了一阵后,终究还是将自己的助手喊了过来,然后指着报纸上的文章开口问道:“这出戏将在什么时候首演?”

    “还未具体公布,但应该就在这两个月内了。”

    稍稍反应了一下的助手回答道。

    “你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消息吧,我们剧院最近也将推出一部新剧,所以.”

    费尔南多随意地将一根手指按在了报纸上,仿佛他轻轻松松就能将有些东西彻底按死,接着他便继续说道:

    “就让这部新剧跟这出莫名其妙的戏在同一天首演吧,虽然我们实在是没必要理会这种哗众取宠之徒,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我们剧院神圣的宗旨,那便是捍卫我们法国的戏剧传统。

    为了避免像这种东西在巴黎的戏剧界泛滥,还是让它直接彻底的失败吧。”

    “我记住了。”

    当费尔南多这边随意地做出了这样的部署的时候,在巴黎城外的不远处,一架颇为豪华的马车此时此刻正载着四个人往巴黎驶去。

    这四个人的组合乍一看实在是有些奇怪,一对比较亲密的年轻男女,一位体面端庄的上了年纪的贵妇,还有一位正竭力同这位贵妇搭话并想要逗她开心的男人。

    这男人矮小且有些肥胖,但他乍一看上去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和力气,而他那独特且富有激情的谈吐和气质无疑也彰显了一些属于他的独特魅力。

    至于他是谁,那自然便是拥有着诸如“富婆爱好者”、“投资鬼才”、“创业达人”、“大收藏家”等一系列头衔的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大约就在今年春天,巴尔扎克终于收到了他苦苦舔了许久的大富婆韩斯卡夫人的通知,说她愿意见他,只不过要在女婿女儿的陪同下。

    而收到这一消息后,实在是不想努力了的巴尔扎克当即就把书稿往抽屉里一塞,然后他便完全不管成千上万正在等待他撰写连载的下文的读者,也不管那些已经预付过他稿酬的编辑,最后更是留下自己的母亲去跟他的债主们争斗。

    他本人则是怀揣着某种生活的愿望直奔韩斯卡夫人而去了。

    而在跟着这三人在欧洲其它地方游玩了好几个月后,巴尔扎克当然没有忘记带他们来逛逛巴黎,因此就在这样的一个日子,巴尔扎克一行人走进了巴黎。

    当几人还在马车上的时候,巴尔扎克就已经放出了豪言:“我对巴黎简直再熟悉不过了,我会是一位绝佳的向导的,你们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问我。”

    坦白说,对于重新回到巴黎这件事巴尔扎克并不是很乐意,毕竟一旦他回来,那么所有的麻烦和烦恼都会一下全部找上门来,搅的他不得安宁。

    而要说有什么好消息的话,那便是此行还算顺利,尽管韩斯卡夫人还未完全下定决心嫁给他,但似乎也愿意跟他待在一起,他当下要做的,无非就是继续加大这种可能性。

    正当巴尔扎克这么想的时候,马车已经停了下来,而就在一行人开始兴致勃勃地游览巴黎的时候,忽然,韩斯卡夫人似乎是看到了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当即便微微指了一位路人,然后询问巴尔扎克道:

    “那个人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款式?这是巴黎最新的时尚吗?”

    “哦?应该是”

    无比熟悉巴黎的巴尔扎克原本正要给出答案,可当他的目光看向那位路人的时候,他的目光却是一下子就凝滞住了。

    这是什么玩意?巴黎有这样的东西?

    虽然压根认不出来,但是好面子的巴尔扎克还是含糊地回道:“应该是最新的改良款.”

    “这样啊,看起来倒是不错。”

    并未多想的韩斯卡夫人点了点头,接着便继续往前走去。

    但巴尔扎克却是因为看到了一些陌生的事物而感到有些不安,而为了了解巴黎最新的消息,那么最好的方法无疑是买一份街边的报纸。

    在买上这么一份后,巴尔扎克很快就看到了这样的新闻:

    “那位了不起的米哈伊尔先生的手杖上似乎刻着这样一行字:我将摧毁一切障碍!”

    看到这的巴尔扎克:“???”

    巴黎哪来什么了不起的米哈伊尔先生?我怎么没听说过?

    而且他刻的那都是我的词啊!

    就在巴尔扎克感觉自己运气被夺的时候,新闻上的下一行字却是让他稍微松了口气:“据说他是致敬了巴尔扎克先生”

    看来此人还是有版权意识的,不过他到底是谁?

    想着想着,巴尔扎克也终于是想起了米哈伊尔这个名字,难道是那位俄国作家吗?他来法国难不成还真的又取得了什么成就?

    一想到这里,巴尔扎克也是急忙多买了几份报纸开始翻开,而看着看着,巴尔扎克就猛地抬起头,然后略有些茫然地看向了四周?

    我真的已经回到了巴黎吗?我回到的真的是巴黎吗?

    我才离开几个月,结果有人却是已经靠着这点时间在巴黎的身上留下他的烙印了吗?!

    正当巴尔扎克感觉大脑有些混乱的时候,韩斯卡夫人似乎也瞥到了报纸上的一点内容,而就在她有些好奇地念出一句“当你老了”的时候,如梦初醒的巴尔扎克便以极快的速度收起了报纸,接着又迅速且巧妙地转移掉了话题。

    这样的诗歌要是被她看到了那还得了?

    而且那位俄国年轻人不想着靠自己混出一番名堂,竟然想靠写这样的东西走捷径吗?!

    巴尔扎克最为痛恨的便是这种行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在俄国当文豪不错,请把《我在俄国当文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在俄国当文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