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恒星级战舰的体积并不大,甚至还不如腕龙级母舰和大三角壁垒舰的体积大,数量上也远远不如吞食舰群。
但此刻,数量上和体积上均落后的少数战舰带来的压迫感,却远远超出几万吞食战舰所能带来的安全感。
尤其是在后者陷入不动的情况下。
而恐龙们终于搞清了远征舰队避开了吞食帝国光学观察的原因,这些舰队上贴着莫名其妙的黄色符纸,随着黄色符纸在真空中燃烧成灰烬,覆盖着远征舰队的光子遮蔽阵法失效了。
聚变发动机的光辉再次大亮,算上悖论引擎舰,总共488颗绽放的银星,以12%的光速扑向了吞食舰队群。
人类战舰开始倾斜他们的全部火力。
数百万颗电磁炮炮弹在量子计算机的精确指引下如同起伏的山峦,整片整片的轰击在了完全静止的吞食舰群中,近五百道伽马激光射线和六道聚合光棱射线也在这片小小的空间中不断交织辉映。
人类一方的精锐骑兵所造成的太空爆炸火焰,如同墨汁滴入净水,迅速蔓延开来,沉沉覆盖在了这片渺小又辽阔的宇宙战场中。
黄金之风号、蓝色空间号、启示号、命运号、终极规律号、企业号、深空号、自由意志号、青铜时代号、无理数号、西伯利亚号、盘古号、克洛诺斯号、罗清号……
这488艘恒星型战舰,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最辉煌时刻,那舰艏下方每秒千发的电磁轨道炮和不断充能的伽马射线激光主炮,携带着太阳系舰队的意志,不断孕育、汇聚、流转、凝结为纯粹的物质动量和能量冲击,在这90秒的时间静止期内疯狂屠戮着吞食舰队。
吞食舰群的损失速度以千艘每秒计。
最终,这488座钢铁山峦在深空中完全凿透了吞食舰群,在他们的身后至少是5万团大小不一的残骸火球,远征舰队无意去围猎那些边边角角幸存的吞食舰队残部,而是组成了一把光剑,以悖论引擎号为剑尖,朝着大环的方向以10%的光速俯冲而去。
而且战舰在不断加速。
在短短1亿公里内,远征舰队的最高速度就达到了0.13c!
[前进四,满功率推进!]
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二枚恒星型氢弹开始倾泻式发射!
吞食帝国,收下远征舰队最后的核打击吧!
与此同时,90秒的区域性分子停滞法术也终于结束了,为了禁锢如此大空间内的粒子振动,罗清耗光了全部的法力储备,无力的摔倒在了悖论引擎号内部甲板上。
甚至连智子也发现了他的虚弱,智子来不及对先前看到的精妙绝伦的太空战争进行复盘,而是时隔多年后,抓住这次机会又大胆的凑近了这位面壁者,仔细的观察着对方的状态。
而面壁者已经无力摧毁这枚智子了,他在大量医护兵的搀扶中勉强爬了起来,紧闭着眼睛,唇色苍白的盘坐在地上开始打坐恢复。
在90秒的时间静止结束之后。
残存的吞食舰队恢复了行动能力,幸存的恐龙驾驶员们茫然的看着这一片惨烈战争后的与众战场遗迹,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悲哀的事实,那就是战场内舰队残骸全都由己方战舰构成。
甚至没有一艘人类战舰的残骸。
而它们甚至不知道在刚刚发生了什么。
似乎只是一瞬间的功夫,护卫大环正面的吞食舰队们就已经被人类的舰队所撕碎,凿穿出一条通路,整个吞食舰队正面力量被歼灭了七八成。
残存的吞食战舰们,面对那些以0.13c速度远去的人类舰队,甚至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追击,但是这又怎么能追得上呢,幸存的恐龙战机驾驶员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类舰队,突破了吞食舰队的防线之后,朝着大环迅速扑去。
其中吞食舰队的指挥官也在这场战役中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人类的太阳系舰队已经对吞食舰队形成了完全的代差压制,在这种代差压制下,吞食舰队对太阳系舰队已经不存在任何能够打赢的客观条件了。
先进战舰对落后战舰的压制力是恐怖的。
在吞食舰队指挥官放弃追击的时候,大环的反抗仍在继续。
“阻击!阻击!阻击!”
吞食舰队完全溃败后,大环指挥官暴吼着。
350座伽马激光射线炮开始进行指向微调,此刻的远征舰队早已突破了2亿公里作战线,来到了距离大环仅3000万公里的距离。
这个距离,光速打击只需要100秒!
350座巨型伽马激光射线炮的炮台开始逸散出浓郁的磅礴光热,仅仅是维持在待激发状态,就已经将附近的温度瞬间提升至数千万度的高温。
但人类舰队的伽马射线反击来得更快!尤其是被悖论引擎号搭载的六门聚合光棱炮,已经先一步轰击在了巨环齿轮的边缘,六道悠长的光束绽放在了其中一台巨型伽马激光射线炮台的基座上,随后是连绵不断的属于人类的伽马激光射线打击,伽马激光射线电离空气形成了600多道淡蓝色的光束,在稀薄大气的背景上连缀成一片浩瀚、灼热的光之海洋。
轰!
一座对于巨环来讲极其重要的伽玛射线激光炮台基座被击毁了。
与此同时人类不断倾泻的恒星型氢弹也在以0.13c的速度飞向大环。
其中有5000颗恒星型氢弹已经宣泄出来,奔涌向巨环的环翼部位的伽玛激光射线炮台、赤道上的巨环赤道发动机。
人类舰队早就将打击目标校准为了这些更重要的军事目标,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核轰炸之后,远征舰队迅速下沉,竟然是朝着巨环的环心涌去。
远征舰队的速度在前进四的满功率加速中,已经逼近了14%的光速,此刻整个远征舰队的所有先天武者舰员们,均在硬扛那上百g的加速度,无一人进入深海状态,全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武器操作员们部署的第2波核轰炸开始了。
又是5000颗恒星型氢弹以14%的光速,直接以一种刁钻的角度朝着内环区域砸去!
吞食帝国陷入了三难的抉择,人类舰队的亚光速突袭实在是太快了,留给大环的反应时间极短,如果大环将所有攻击目标调整为这些恒星级战舰,确实可以摧毁半数乃至全部都恒星级战舰,但那5000颗砸向巨环赤道的恒星型氢弹,也将重创该方向的的几千座巨环赤道发动机,这会使得巨环的转向机动能力遭受重大打击。
吞食帝国认为,这样的恒星级战舰人类还有4000多艘,用发动机和人类战舰互换战损显然是很亏的。
在这场不对称的太空战争中,吞食帝国终于意识到了体积大有体积大的差处,面对同级别的敌人,大环完全就是一个活靶子。
除了砸向巨环赤道的恒星型氢弹之外,还有另外5000颗恒星型氢弹在朝着内环的恐龙生活区进行打击,同样必须付出大量的拦截火力进行拦截。
这接近1万颗恒星型氢弹已经占满了大环的激光防御最高拦截上限。
至于那488艘朝着环形飞行的人类战舰,目前来看,其轨迹是朝着巨环的中央空区飞行的,而非是撞向大环的某个具体构造。
大环指挥官也就因此放下了心,如果人类舰队的真正目的是用战舰以14%的光速状态撞击大环的目的,那么拼着硬吃所有恒星型核弹的伤害,大环指挥官也要把这些战舰全部打掉。
好在并不是,人类虽然好战,战术指挥大胆疯狂,但还保存着一丝理智。
大环指挥官做出了它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全功率拦截恒星型氢弹,次级伽马射线激光准备拦截内环的氢弹,让内环多余的导弹防御系统去阻击人类战舰!]
伽马激光射线在天空中再次鞭挞挥舞,每一次伽玛激光射线的爆射都可以带来宇宙外空间数十枚恒星型氢弹的殉爆。
改良后的伽玛激光射线拦截效率十分高,那5000枚涌向赤道各个方向攻击巨环发动机的恒星型氢弹大多数被激光扫中,核弹在高温高热下被迫殉爆,只有不到100颗成功命中了大环发动机。
但这100颗命中大环发动机的恒星型氢弹里,又有半数恒星型氢弹因为切入了大环发动机所喷吐的上万公里的等离子尾焰导致半空被烧灼殉爆。真正避开大环发动机那上万公里等离子尾焰,击中山岳般大小发动机本体的氢弹数量实际上不足50颗。
但着40多座大环发动机的毁灭效果也是惊人的。
有恒星型氢弹以13%的光速击中那直径40公里、高度10公里的发动机装甲后,瞬间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20公里的炽热火球,火球以接近光速膨胀开来,其比拟太阳核心的温度瞬间融化了大环发动机大片区域。
大环发动机表面厚重的复合装甲、巨大的支撑结构、维护平台、管道、暴露的机械臂……一切都在接触的瞬间被蒸发,原本平衡的重核聚变状态也因为外力的介入而失衡殉爆,上万公里的等离子束失去了它的根基迅速萎缩。
极致的毁灭性冲击波形成了每秒数十公里向外推进的毁灭之墙,冲击波所过之处,大环发动机的次级结构被地扭曲、撕裂、抛飞,随着整个大环发动机的破灭,恒星型氢弹造成的火球继续上升,并最终冷却形成标志性的蘑菇云。
由于大环赤道附近的空气稀薄,蘑菇云会扩张至数万平方公里。
不存在任何奇迹,被击中的大环发动机没有任何可能幸免于难。
大环发动机内部的核心重核聚变堆会出现二次殉爆,二次殉爆会由内而外的将这座恐龙帝国建造上百年的史诗级巨物彻底摧毁。
原本体积庞大的巨环发动机,在恒星型氢弹的核爆过后,只能残留发动机核心的电子简并态骨架,以及一些处于背面区域的钢铁残骸,如同一座放大了几十倍的富士山钢铁尸体,静静的卧在那里。
而这样的毁灭场景,先后发生了40多次。
吞食帝国从未遭受过这样的损失。
但对于技术规模庞大的吞食帝国来讲,这40多座大环发动机的损失尚在吞食帝国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龙还在,发动机还能重新建。
除了轰向赤道范围的5000颗恒星型氢弹之外,另外的轰击内环的五千颗恒星型氢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由于轰击内环的恒星型氢弹角度更为刁钻,位于环翼的伽玛激光射线拦截区间实际上更少,伽玛激光射线最终只成功拦截了3000颗不到的恒星型氢弹。
在剩余的2000颗恒星型氢弹坠入大环内环时,次级伽马激光射线炮台开始运作,这些更小能级的伽马激光射线密集扑来,这些小型激光防御装置都是吞食帝国近些年来,利用大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临时生产的。
虽然威力不足以击穿人类的战舰,但是却可以轻易击穿这些恒星型氢弹的外部装甲。
剩余的恒星型氢弹遭遇了大量次级伽玛激光射线炮台的拦截,约1900枚恒星型氢弹在即将命中内环区域前被成功拦截击毁。
大环指挥官见状也松了一口气。
这些次级伽马激光射线炮台是分布在大环的11个区当中的,但由于第6区附近不是恐龙的地盘,并没有足够的次级伽玛激光射线拦截炮台,因此第5区与第7区帮助第6区进行的夹带拦截效果比较有限。
最终仍然有上百颗恒星型氢弹坠入到了第六区,给第6区的地表造成了大量的破坏,甚至有数千条躲闪不及的白矮星鱼也被炸死在了核爆轰击当中。
愤怒的光语者文明为此吸收诞生了数以10万计的核弹菇族群数量,但由于噗叽们找不到敌人在那里,只能将怒火倾泻到了第5区跟第7区的恐龙驻军。
刚刚平息的巨环内乱又一次陷入了内战。
在吞食大环忙于拦截氢弹时,人类的恒星级战舰群也已经紧随氢弹之后,一艘艘的掠过了大环中央空域,完成了人类舰队从大环空洞区穿梭而过的史诗壮举。
这其中,远征舰队遭到了内环区域,一部分次级伽马激光射线炮台的拦截。这些次级炮台基数大,但单体威力小,人类的舰队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伤,但纳米材料装甲的坚韧还是抗住了这些次级射线的轰击,加上恐龙们火力分散,并无战舰被摧毁。
在掠过大环内部时,人类舰队对次级炮台的方向进行了同规模的激光反击。
尤其是以悖论引擎为首的六门光棱炮,对内环的多处反击节点进行了覆盖式光束轰炸。
在削弱了内环反击力度的同时,舰队也迎面撞上了那那数以万计迎面撞来的‘环际’拦截导弹。
相比于极高速的战舰,这些拦截导弹的速度宛如蜗牛,纯粹是被提前发射到了中央空洞区域,形成了一道密集的导弹屏障,等待人类舰队主动“撞”上去。
但恐龙们主动要失望了,导弹屏障被恒星型战舰的主动防御系统——一种小型的,非伽马射线的高能激光发射器给提前击毁了。
在这种密集的导弹爆炸中,人类舰队成功穿出了巨环
至于后续追击的‘环际’拦截导弹,则根本无法追上。已经逼近15%光速的人类战舰群。
穿梭巨环空洞约一万公里的空间时,人类战舰群刚好只用了一秒,留给巨环的打击窗口也只有短短的一秒。
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大环防御系统,想要在这一秒之内做出全效的反击,几乎不可能。
一直眯着个眼的罗清,在确定人类战舰无一被毁之后,又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由于环内的稀薄空气存在,远征战舰群在穿梭环内时都出现了明显的电离激波,与此同时,共振的稀薄空气形成了一种低沉宇宙嗡鸣,这些嗡鸣沿着内环大气层船向内环地表,488颗亮星在无数恐龙耳畔发出了属于人类的呼啸。
所有龙抬头,都看见了那规模浩荡,穿越环内,仿佛在宣誓太阳系主权的人类舰队群。
只是令大环指挥官没有预料到的是,人类并不甘心就这么远离巨环,在穿梭行动即将完成之前,488艘恒星级战舰同时完成了最终的姿态校准。
巨大的舰体在深空中整齐划一地转向动作,等大环指挥官意识到对方的目的之后,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远征舰队将最后5000颗光团以15%的光速甩了出去,这最后的5000恒星型氢弹甩向了巨环的暗面内部边缘。
(注,巨环分正面与暗面,巨环发动机尾焰延伸的方向为暗面)
但由于速度过快,这些恒星型氢弹几乎是擦着巨环暗面边缘出现了爆炸,甚至有上千颗恒星型氢弹出现了脱靶!直接掠过了巨环暗面内部边缘,朝着宇宙深空无限的坠去。
氢弹发动机的轰鸣,为这些氢弹带来了一个极小角度的偏移,再加上舰队本身的方向调整,随后,这些呈现斜线飞行氢弹全部坠向“甜甜圈”的暗面内部边缘。
吞食帝国同样几乎无法对这几千枚恒星型氢弹进行有效拦截,对于人类来讲,这种角度的打击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大环指挥官来讲,这也是不可想象的。
大环的暗面远比正面重要,大环的推进系统是由赤道的6000座大环赤道发动机和背面的24000座普通大环发动机构成的。赤道的大环发动机是调整方向,而背面的大环发动机则是大环动力的主要来源。
尚未脱靶的三千多枚恒星型氢弹在内环暗面边缘不断朝着暗面飞去,在无法精确制导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全部轰击在了大环的凸起部分,并最终造成了300多座大环暗面发动机的不同程度损伤,使得大环的总推进功率下降了1%左右。
设法让大环的总推进功率下降1%,这就远征舰队一开始的战略目的。
舰队确实设想过直接从天外大回旋,转移到大环背面发起进攻,但大环也不是傻子,同样可以通过赤道发动机进行“翻身”,这个机械巨环仿佛具有生命一般,甚至不需要恐龙们去操纵即可自主完成这一切,拥有着远超人类想象的灵活。
从大环可以“抗拒”吞食帝国的刹车命令,不管不顾的继续飞向太阳系进行“觅食”就可以看得出来,大环疑似并非电子计算机的独立ai所操纵着,而是被觅食的源动力所驱动着。
而且这些环尾的发动机,同样是大环的‘武力’之一,这30000道大环发动机吞吐的等离子射流,如同三万把长刃,交织在大环背面挥舞,使普通的恒星型氢弹无法靠近大环发动机。
从环内突击进行扩散式核轰炸,则超出了大环利用大环发动机拦截的能力,最终一举功成!
除了三百座巨环发动机收到损伤之外,余下的恒星型氢弹也对巨环暗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远征舰队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让大环刹车!
最好是在进入太阳系之前使其彻底刹停!在无法彻底摧毁大环的前提下,让巨环在太阳系外刹停是最优解决方案。
最终打击结束之后,远征舰队再无留恋,背对着吞食大环持续加速,并最终以百分之15的恒定光速脱离了大环的20亿公里单位内。
这期间,内环暗面的发动机试图调整方向,用数万公里长的等离子射流攻击人类舰队,但在这些等离子射流完成“合围”封锁之前,人类舰队就已经逃出了那来自发动机的包围圈。
大环似乎是“不甘心”,过载了约3000座大环发动机进入“聚能点射”状态,以至于那数万公里的淡蓝色等离子射流瞬间膨胀到了10万公里的血红色等离子射流来轰击远去的人类舰队。
但这,仍然没有追上人类的舰队。
甚至,人类舰队仍然预留了5%光速的冗值没有暴露。
一周后,远征舰队会以0.15c的速度进行半径为20个天文单位的转弯,并最终让舰队掉头向木星返航。
总计接近2万枚恒星型氢弹的释放,约300万发电磁炮炮弹的轰击,以及全舰队在返航后只剩下不足20%燃料储备的能量。
这就是远征舰队能够做到的全部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