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默总的预判就是我的预判

    张福全眼里精光一闪。

    脸上则是露出一副果然被触动了的表情,他叹了口气:

    “李总,您说到点子上了。

    这事我们以前也想过,但一直没彻底搞起来,主要是忙,千头万绪的...”

    “我明白大家的辛苦。”李文涛接过话头。

    “所以这次,我不是要给大家增加额外负担。

    我的想法是,我们成立一个虚拟项目组,我来协调资源,从宏明总和小龙总那边也借调点人手,咱们运维部出几个真正懂业务、知道痛点在哪的骨干,一起把这件事推动起来。

    我们就拿运维部最常用的几个知识领域做试点,成功了,咱们运维部是首功,也是最先受益的;

    就算过程中遇到问题,影响范围也可控。

    你看怎么样?”

    他充分给予了张福全面子和主动权,将运维部定位为项目的核心试点和首要受益者。

    张福全假装犹豫了,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他脸上表现出对这种改变有些抗拒的样子,让李文涛知道自己是怕麻烦,怕增加不确定性,也让李文涛知道自己不是特别好沟通。

    李文涛却以为自己态度诚恳、方案稳妥,话又说到了张福全的心坎里,才让对面的老张一脸犹豫。

    最后张福全点了点头,满脸写着:“新领导第一次提出合作,于情于理都不好直接驳面子”这些个字。

    最终缓缓说道:

    “李总您这么重视,我们肯定配合。

    我回去就跟几个经理商量一下,挑两个细心又对业务熟的骨干参与进去。”

    “太好了!”李文涛露出赞赏的笑容。

    “有福全总的支持,这事就成功了一半。

    项目组就算正式成立了,我亲自挂帅,你这边出的人,就是项目的主力。

    遇到任何困难,随时可以直接找我。”

    会谈结束,李文涛亲自将张福全送到办公室门口,态度热情。

    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而且比预想的要顺利。

    虽然他知道,真正的挑战在后面的具体推行过程中。

    他不知道的却是,刚走回办公室的张福全就满脸笑意,甚至开心到工作时间给媳妇儿曾雪玲打了个电话:

    “喂,雪玲啊。”

    “我跟你说,新来的李总一来就要做什么知识库的项目,还不停说服俺老张。”

    “说服个der啊,默总还在IT运维支撑部的时候,知识库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了,每个月还有指标。”

    说到这里的他忽然想起了当年因为被知识库被陈默骂成狗的经历,当时胡笳和徐双龙两个人也都还是默总下属的四级部门经理,两人做的都比自己好。

    把这些对自己不利的想法都甩出脑海的张福全继续跟曾雪玲吹起了牛逼。

    “媳妇儿啊,你信不信到时候我直接把部门的日常知识库交上去,估计李总都会大吃一惊。”

    “害得是我默总牛逼啊,总是能预判所有人的预判。”

    “什么?什么叫雨我无瓜?

    默总的预判,那不就是我的预判吗?

    你看看这次,饶新来的文涛总奸似鬼,也要喝俺老张的洗脚水。”

    果然,张福全还是那个面带猪像,心中嘹亮的张福全。

    ...

    项目组很快组建起来。

    李文涛雷厉风行地主持了启动会,明确了项目目标、阶段计划、各成员职责。

    他特别强调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求先做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在运维部小范围试用,收集反馈,快速优化,反对贪大求全。

    项目启动后,李文涛保持了适当的关注度,定期听取汇报,但并不过度干预细节,充分授权给项目组成员,只是在关键决策点上给予指导和支持。

    他的大部分精力,依旧放在全面了解部门运作、熟悉各路人员、处理日常管理事务上。

    他继续有选择地进行一对一访谈,范围逐渐扩大到一些关键的技术骨干。

    同时,他让秘书小杨开始系统地整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文档、项目历史资料、绩效数据,他需要这些信息来构建自己对这个庞大部门的全面认知,而不仅仅是依赖下属的汇报。

    几周时间在忙碌中飞逝。

    知识库优化项目的MVP版本比预期更快地开发出来,虽然功能简陋,但搜索效率显著提升,界面也清爽了许多。

    项目组挑选了运维部的一个科室进行了小范围试点。

    初步反馈相当积极。

    试点科室的工程师们普遍反映查找方案方便多了,节省了大量时间。

    虽然也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但整体态度是欢迎的。

    李文涛在项目周报上看到了这些积极反馈,心中稍定。

    第一仗,开局良好。

    他特意在部门管理例会上公开表扬了项目组,特别是点名表扬了张福全派出的两名骨干,称赞他们“业务理解深刻,提出的建议非常实用”,并将试点成功的功劳首先归于“运维部的业务专家们”。

    张福全在会议上脸上有光,心里想的是果然不出我所料。

    然而,就在李文涛觉得一切正在步入正轨时,一个微小的信号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一次关于明年资源规划的部门内部预审会上,当讨论到系统实施部主导的“全球云化部署深化”项目时,徐双龙再次提起了区域本地化部署的需求,并且这次提出的理由更加具体,还附带了一份某国最新出台的数据安全法解读文件,暗示完全云化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而系统实施部的一个负责人(赵宏明下属的一位五级部门主管)则坚持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本地化的专属云区域(LOCal ZOne)来解决此类问题,强调技术上的统一性和管理效率,反对大规模部署独立的本地服务器。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李文涛注意到,赵宏明虽然没有直接发言,但明显倾向于下属的观点。

    而张福全则事不关己地喝着茶,没有掺和。

    李文涛再次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没有当场裁决,要求双方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成本、风险评估对比,择日再议。

    但他心里清楚,这个问题无法永远回避。

    徐双龙代表的区域灵活性诉求与赵宏明代表的技术统一性诉求,本质上是两种技术路线和管理哲学的冲突。

    知识库项目这种大家都能受益的“甜点”容易推动,但像资源分配、技术路线选择这种涉及深层利益和理念的“硬骨头”,才是真正考验他领导力和决策智慧的地方。

    徐双龙看起来温和精明,但立场却相当坚定,并且善于利用规则和外部形势(如法规)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而赵宏明则代表着技术派的执着和对最优技术方案的追求。

    如何平衡这两者,甚至引导他们找到双赢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零和博弈,将是李文涛接下来面临的真挑战。

    李文涛预感到,关于资源分配和技术路线的争论,绝不会止步于一次会议,这或许只是更大风波的前奏。

    他坐在办公椅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不错,请把《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