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芯片进展2

    设计负责人脸上的自豪感褪去,变得凝重起来。

    他看向了工艺整合负责人和设计-工艺产品线总裁孟良凡。

    冯庭波适时接话:

    “尘风总问到了核心。

    设计只是蓝图,制造才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

    下面,就请工艺团队和孟总,为我们揭示‘猎人’芯片在14nm FinFET平台上的真实情况。”

    工艺整合负责人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他操作投影,画面切换到了一张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维度图表:14nm FinFET工艺平台良率追踪图。

    上面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曲线,代表着不同批次的晶圆、不同的测试结构、在不同的关键工艺节点上的良率表现。

    “姚总的问题非常直接,我也直接回答。”他的声音努力保持平静,但能听出紧张。

    “‘猎人’芯片,是基于我们华兴EDA团队与海思共同开发的新一代PDK进行设计和仿真的。

    其仿真模型,大量参考了孟教授团队带来的理论模型和中芯国际产线的早期数据。”

    他指向图表的核心区域,一条原本剧烈波动但近期逐渐趋于平稳的曲线:

    “这就是‘猎人’芯片核心计算模块的MPW试产良率趋势。

    经过五轮艰苦的工艺迭代和设计优化,其综合良率,已从最初的令人绝望的31%,提升并稳定在68.5%。

    最近三个批次的波动范围已经控制在±2%以内。”

    “68.5%?”姚尘风身体前倾,手指停止了敲击,语气中混合着惊讶和欣喜。

    “如果我没记错,上次季度汇报,这个数字还在45%徘徊。

    这个爬坡速度,超出了我们内部的预期。

    怎么做到的?”

    “是的,姚总,提升速度确实超预期。”负责人语气肯定,也有振奋。

    “突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孟总团队带来的FinFET三维鳍片形状和应力工程的精确调控模型,优化了载流子迁移率,显著降低了漏电流,这是提升良率和能效的基础。”

    “其次,是在后段互连环节,我们和中芯国际的伙伴共同攻关,采用了新的铜互连阻挡层材料和更低介电常数的低k介质,有效降低了RC延迟和整体芯片功耗。”

    “而第三点,至关重要,”他提高了音量,目光转向陈默。

    “陈总领导的EDA团队,提供了更新一代、精度更高的PDK和仿真模型。

    特别是其中的化学机械抛光(CMP)建模和面向制造的设计(DFM)规则检查,让我们在设计阶段就预先规避了超过30%的潜在制造热点(HOtSpOt)和天线效应问题。

    这大大减少了流片后的反复次数,缩短了良率爬升周期。

    可以说,是设计和工具的进步,反向拉动了制造工艺的成熟。”

    孟良凡这时推了推眼镜,严谨底补充道:

    “庭波总、陈总、姚总,68.5%的良率,对于一条完全依靠我们自身技术力量摸索、且受到诸多外部限制的14nm FinFET工艺线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它证明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这标志着我们已初步掌握了中端性能芯片的自主可控设计制造能力。”

    他话锋一转,依旧保持着客观:

    “但我们必须清醒,这与台积电7nm成熟制程超过95%的良率相比,差距巨大。

    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劣势短期内难以消除,可能高出30%-50%。

    同时,受限于当前工艺水平,芯片的峰值性能和高频下的功耗,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存在一代左右的差距。”

    冯庭波接过话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姚尘风,语气沉稳而决断:

    “尘风总,差距存在,但意义更大。

    这意味着我们的手中有了一张牌。

    我正式提议,启动‘猎人计划’。

    下一代荣耀Play系列、荣耀X系列,以及部分平板和物联网产品的核心芯片,必须有一部分型号切换到这个自研平台。

    初期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利润和极致的性能体验,但我们必须迈出这一步,在实践中打磨流程,积累数据,建立我们对自主芯片的信心体系和供应链。”

    姚尘风没有立刻回答,他再次低头,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快地运算着。

    他模拟着各种成本、定价、市场和风险场景。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他指尖敲击屏幕的细微声响。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最终拍板:

    “同意!风险可控,战略价值远超短期财务表现。

    海思尽快交付最终GDSII,终端研发、测试和供应链这边我会亲自盯,立即启动‘猎人计划’。

    但我有三个条件:

    第一,海思和制造端必须立军令状,保证芯片的绝对稳定性和可靠性,中端机用户规模大,出大规模质量问题就是品牌灾难。

    第二,财务部牵头,核算成本,初期亏损由集团战略专项基金覆盖,但必须给出明确的良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路径图,我要在一年内看到成本逼近可接受区间。

    第三,”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目光扫过冯庭波和陈默。

    “这仅仅是‘备胎’和练兵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旗舰机。

    高端的N+1工艺进度,绝不能因为14nm FinFET的进展而有丝毫松懈。

    我要的是能用在下一代Mate和P系列上,能正面抗衡高通和苹果的芯片。

    N+1的进展,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姚尘风的追问,让刚刚稍有缓和的气氛再次激起千层浪。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聚焦在那位工艺整合负责人身上。

    负责人的表情瞬间变得更加严峻,他甚至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才操作电脑。

    投影画面切换到一个更加复杂、数据点更加稀疏且波动剧烈的图表:N+1工艺良率追踪图。

    那如同癫痫患者心跳般的曲线,让所有懂行的人心里都是一沉。

    “姚总、冯总,N+1工艺,我们面临的是一堵技术界的‘叹息之壁’。”他的声音干涩。

    “它的目标是实现比14nm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和能效比,这要求我们在晶体管架构、新材料、新集成技术上都取得突破。

    目前,我们在三个核心领域遇到了巨大的、近乎原理性的困难。”

    他逐一指出图表上的几个致命低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不错,请把《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