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雍正教导弘历

    瞬间,雍正的心情,云散雾开。

    “朕知道了!”

    “给诸妃嫔母遣来的奴才,每人赏银十两,就说他们伺候诸妃嫔母一场辛苦,让他们务必尽心服侍,若有怠慢,朕定不轻饶!”

    朝外面说话的雍正为此换了一副面孔,满脸堆笑,如春天一样和煦。

    弘历看得出来,雍正还是很希望整个皇家内部能和谐相处的。

    无论如何,家和万事兴嘛。

    这个道理,雍正还是明白的。

    至于以后会怎样,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不妨碍,雍正此时,很希望大位的传承交接能顺遂些。

    当然,弘历也希望如此。

    虽说,政治斗争,难免不流血,但能少流血、多流放,对这个多民族的帝国而言,也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雍正如获至宝一般看着这些问安折子,似乎在数有哪些妃嫔上了折子。

    或许是康熙的所有妃嫔都上了问安折子的缘故,雍正竟胃口大开,让人再给他添一碗粥。

    同时,雍正还因为听到弘历肚子咕咕叫的声音,问道:“饿了?”

    弘历点头。

    这年头,为人子为人孙,晨昏定省,还是很费时间的。

    他到现在都还没吃早饭。

    何况,紫禁城又那么大,而德妃又住在紫禁城东侧的永和宫,他和四福晋从西侧过去,来回还是很费脚力的。

    而弘历一想起德妃寝宫的事,就想起了德妃在历史上除了在雍正继位之初说出那句雷人之语外,还闹出了在封太后时不肯迁居雍正为她安排的宁寿宫一事。

    太后拒绝迁宫,也是让雍正颜面扫地,在天下人面前闹了笑话。

    可以说,雍正后面性格越来越走极端,与这位德妃不无关系。

    弘历倒是希望以后德妃能因为他的忽悠,少出些幺蛾子,不但像这次禁止外传她那句话,还能够配合迁宫。

    这样,他也免得天天看见雍正脸色越来越难看。

    “想吃什么,自己选,坐在朕对面吃就是。”

    雍正这里因为心情不错,就指了一下自己的两桌摆有各色早餐的御案。

    “谢汗阿玛!”

    弘历也没客气,便选了一份热汤面,端在雍正面前吃了起来。

    一时,吃完后,弘历只觉额头都冒起汗来。

    雍正也开始额头冒汗,且对弘历说:“这件事你立了大功,让你汗阿玛避免出现诸妃嫔母不派人来问安的难堪,关键是,让你额涅很快有了中宫之实,她在中宫站稳脚跟,朕也好在外朝站稳脚跟。”

    “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

    弘历回道。

    雍正则接着又叹息一声,自我反思说:“你汗玛法说的对,朕有时候的确过于急躁啊!”

    “弘历,你说,朕是不是刚才对你八叔他们怀的敌意太大了?”

    “按理,就算诸妃嫔母不派人来养心殿问安,只该与你妃祖母不配合,让她们有所畏惧有关,毕竟,你八叔他们还不至于在一天之内,就能操纵整个后宫诸妃嫔母给朕颜色看。”

    “能有这能力的只有你妃祖母!”

    雍正居然向弘历征询起来。

    弘历对雍正的话语突然有些感到惊愕。

    皇帝会反思自己?

    但他一想到,自己这位便宜父亲可是会写《大义觉迷录》,亲自下场与曾静对话的人,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在他看来,雍正应该是因为几十年夺嫡生活,心里缺乏安全感。

    所以,雍正习惯性自我反省和剖析,还主动与人分析自己,失去理智时,会将政敌的危害性夸大化,恢复理智后,又容易想跟自己政敌摆事实讲道理。

    反而历史上的乾隆,心态出奇的稳定,从不内耗。

    什么王亶望案、尹嘉铨案,说杀就杀,说抄就抄,毫不怕诋毁。

    征讨缅甸一战打得不好,也没有多愧悔。

    或许,这也是乾隆是诸皇帝中最长寿的原因。

    弘历不希望雍正一直陷入内耗,而荒废了政务,故而只笑着说:“您才发现啊,不过,这也不能怪您,八叔当时的确不该混淆真相,在汗玛法都说出来谁接大位后,还觊觎窥窃。”

    雍正颔首。

    现在的他心情不错,恢复了理智,也就是为了引导弘历,便很大度地说:“但朕如今是天子啊,得有不一样的胸襟。”

    弘历笑了笑:“都说八叔是贤王,但在儿臣看来,汗阿玛您也贤,是贤君!”

    雍正晒然一笑:“朕倒是欲作贤君,但朕贤明,是为能做事,贤而不能,就不好了。”

    雍正说着就拍了拍弘历的肩膀:“所以,弘历,你要记住,贤是为能,否则所谓贤德便没有意义。”

    弘历颔首。

    雍正不禁起身叉腰,很享受这种教子时带来的爽感,而也就继续感慨说:“你八叔贤在收买人心就不好,所以你汗玛法没有选他,但如果他有所反省,既贤且能,朕倒是乐于他继续做个贤王,与他善始善终下去。”

    弘历微微一笑,他不知道胤禩会怎么选。

    但他听得出来,雍正会怎么对付胤禩,很大程度也在于胤禩自己怎么选择。

    或许对于雍正这种锐意革新的政治家而言,真正让他对老八老九痛下杀手的原因,当不是私仇旧怨。

    毕竟,雍正是连曾静都会不杀的人,也未尝真的没有容忍老八老九的心。

    “朕已给你选了新的儒学老师,是大儒朱轼!”

    “朕已下旨让他在懋勤殿设讲坛,你从待会就去懋勤殿,向他行拜师礼,以后每日上午在请安与祭拜大行皇帝后,就去懋勤殿跟着朱先生学汉学,弘昼则在上书房读书,由原来的王府老师教。”

    “但下午,你们都跟着你十六叔学火器、跟着二十一叔学骑射。”

    “晚上,由你十三叔于上书房单独教你兵法韬略、满蒙诸语以及其西学等杂学,不让朱轼和你十三叔教弘昼,是他学业进度不及你,以免有揠苗助长之弊。”

    雍正说起对弘历和弘昼两同龄阿哥的学业安排来。

    而让弘历不得不承认的是,雍正做事是真的雷厉风行,他才放一天假,就给他安排好了老师,要让他继续上学,还给他加了比弘昼更多的课程。

    弘历对此自然口称遵旨谢恩,同时暗叹当清朝皇子的确要学很多内容。

    他对朱轼有所耳闻,知道这人不仅仅是程朱理学的大儒,还是一位实干家,以庶吉士身份从知县一路做到巡抚,再到都察院左都御史。

    此人后来还被雍正升任《圣祖实录》总裁官。

    可见,雍正让这样的人当他进一步学习汉学的老师,不是要真教他做一个学问上的大家,是要教他实政能力与如何统御万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家父雍正,我是乾隆?不错,请把《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