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乾隆要官僚更怕他,所以全员抄家!

    “招满了?”

    一丛金浪滚滚麦田边,衣着皂色布褂的允禵,把自己两条粗壮如蟒的手臂搭在膝盖上,问起了站在自己旁边的辛有麦来,而刻意露出了一脸失望的神色。

    神情失落的辛有麦点了点头:“我亲耳听见那官差说的。”

    “那真是可惜了。”

    允禵听后站起了身,且拍了拍自己屁股,接着就朝这辛有麦哈腰笑说:“谢谢您这位爷呢,省得我白跑一趟去。”

    “不谢,听您口音,是顺天府的吧,也来这里谋活?”

    辛有麦笑着回答后就问起允禵来。

    允禵抱着双臂,皱眉看了看乌云密布下的大片麦田,说:“我是顺天府大兴县的,原是要去走亲,正好路上知道了这事,就想着打几天短工,多挣点盘缠。”

    “这样啊!”

    辛有麦回答后就有些失落地离开了。

    他原是想跟允禵结伴而回的,毕竟允禵一行好几个人。

    但如今,既然允禵要去走亲,他也就只得放弃这个打算。

    不过,允禵却突然让人把他带了来,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去官道工地上。

    辛有麦这才知道允禵的真实身份。

    而允禵在见了辛有麦后,就直接去了新乡县的官道工地上。

    知县侯士鉴已经得到上面知府衙门传来的消息,知道允禵很可能要来工地,便提前在这里搭棚住了下来,以表明自己多么重视此事。

    允禵来时,他还正要吃饭,准备吃的是咸菜滚豆腐。

    而且,他刚把一块块豆腐切了丢进架于火炉上的小锅里,而眉飞色舞的哼着歌。

    因允禵是着便装,工地上的官差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商民,也就先过来盘问了一番。

    允禵则直接亮明了身份,吓得也还没吃豆腐的知县侯士鉴,立即来向允禵见了大礼。

    允禵在见了侯士鉴后,就问起这侯士鉴关于扩建驿站马路的事来。

    而让允禵非常不满的是,工地上民工真的很少。

    他在京师看见过那里同样一段工地上的民工规模,知道新乡县这里,民工数量明显严重不足。

    所以,允禵也问起侯士鉴原因来,问他为何民工这么说,朝廷不是给了足够的钱吗,何况地方也有归公的火耗,且如今又实行了三级财政制度,各县也会有一定份额的火耗银可支用。

    “招不满?”

    而知县侯士鉴的回答让允禵再次皱起了眉头。

    侯士鉴笑着回答道:“的确招不满,没多少百姓来应募,许多百姓游惰成性,就算给再高的工钱的也没几个愿意来,我们又不敢强征,只能这样了。”

    允禵沉着脸,看向附近的麦田,又问:“这些冬麦,好多都快黄得都不能再黄了,为何也没有百姓来收割?”

    “王爷有所不知,,本乡百姓惰性太重,种麦时,需要县衙派官差催促,如今收麦也是一样。”

    “只是,这不眼下县衙要忙着扩建驿站马路嘛,也就没来得及催促,许多百姓也就不怎么着急。”

    “下臣绝没有说朝廷扩建驿站马路有何不可,只是现状如此,下臣会尽快派官差去催促的。”

    侯士鉴刚回答后,就听得砰的一声,接着他就两眼一黑,冒起金星来,同时出现在耳畔的还有允禵的一声厉喝:“混账,本王有那么好骗吗?!”

    “什么叫他娘的招不满?”

    “你告诉我,什么叫他娘的招不满!”

    “非得让本王去查你的牢房班房,你才肯说实话吗,还有,河南的百姓要是懒,那天下还有勤快的百姓吗?”

    允禵冷笑着就诘问起侯士鉴来。

    侯士鉴慌忙从地上爬了起来,也把掉落在地上的顶戴重新捡了起来,戴在了头上,而跪在允禵面前说:

    “王爷容禀,这都是上面的意思,下臣也是没办法,上面没给足银子,就只能这样勉强招到这些人这么装模作样的干起来了,再有之前奉上面的命强征了一些民夫,因怕您看到生气,就放回去了,所以,现在干活的才这么少,百姓也还是躲着不敢出来收麦。”

    “让皇上猜对了,你们坏就坏在不愿意把百姓当人!”

    老十四捏紧了拳头,随后叉腰说了这么一句,还回头看向侯士鉴:“可你们都是汉人啊!”

    侯士鉴只看着地上的蚂蚁在自己面前爬来爬去,对老十四这话,没有回应。

    老十四也没有再理会他,而是立即让河南巡抚常安等来见了他,沉着脸问:“为什么不把银子发下去?”

    “王爷容禀,这首先户部的银子就没发够啊!”

    常安小心翼翼的笑着回道。

    老十四脸色越发阴沉的难看:“那为什么不上奏?”

    常安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户部都是鄂中堂的人,奴才哪里敢上奏。”

    “好,你们不上奏,我上奏。”

    “但扩建马路的事也不能耽搁,立即按照圣意办,银子给足,粮食买够,以工代赈!”

    “这是你们能戴罪立功的机会,别真的等上了刑场才后悔,勿谓言之不预!”

    老十四说后就真的一封急递进京告了鄂尔泰和户部一状。

    京师。

    勤政亲贤殿。

    “也就是说,工程款出京的时候,就比账面上的漂没了一半?”

    “然后,你们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和侍郎都还被蒙在了鼓里。”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弘历在收到老十四的急递后,就传见了鄂尔泰和户部堂官,让他们查明此事,也就知道了扩建马路工程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的情况。

    虽然,他对此早有预料,但也还是故意表现出来一位少年皇帝该有的震怒,而免得这些大臣更加不以为然,也就沉着脸,非常严肃地质问起了这些大臣。

    “主子容禀,因山西地界非粮食富产之区,所以工程款非完全是银子,而杂以粮布,以避免一时全部在当地买,而造成物价奇高。”

    “而实物在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漂没自然也就难免会存在。”

    “但地方上没有报上来他们实际上收到的工程款是多少,所以我们户部也就还不知道漂没了多少。”

    户部满尚书海望先解释了一番。

    弘历为此问道:“地方不报,你们自己派去的官员呢,不知道汇报吗?”

    “押送的户部员外郎柏春突然摔下悬崖而亡,其本人与地方官员交割的账目也全部丢失,户部也是刚不久得知的消息。”

    海望回答到这里,就立即叩首:“主子息怒!”

    弘历确实已经变得脸色铁青,呵呵冷笑说:“来个死无对证,好让人不知道实际路运损耗有多少是吧?”

    “按照地方所奏,就是有一半的损耗;才导致地方官衙只收到一半。”

    户部汉尚书史贻直这时回道,大有自己户部只能认栽的意思。

    嘭!

    弘历突然拍案而起:“朕不要损耗数字!朕要的是朕拨下去的钱粮,都有明确的去向,要的是没有一分一厘进了哪个赃官的口袋!”

    弘历拍完桌子后说道:“当然,现在得先处置河南官员不及时上密奏反映的问题,居然就肯安心吃这个哑巴亏!”

    “他们既然安心吃这个哑巴亏,那就让他们吃个够。”

    “朕这次就认你们户部把工程款都发了下去,无论是折色还是本色,你们也不必承认有什么损耗,反正死无对证!”

    “先把这些河南官员的家都抄了,让他们赔补!”

    “主子息怒,这也罪在奴才,他们觉得户部汉尚书是奴才举荐的,所以不敢得罪户部。”

    鄂尔泰这时跪下请起罪来。

    弘历为此一脸冷寂道:“他们既然怕得罪你,不怕得罪朕,那朕就得让他们怕!让他们怕朕甚过怕你!”(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家父雍正,我是乾隆?不错,请把《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