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勤政的皇帝,真能被累死。

    很快李承乾便到了城门口,面前旌旗招展,除了长孙无忌等人,还有一些百姓们挤在道路。

    李承乾自然知道此件情况,整不好百姓之中就有细作。

    因此并未在车厢里,而是骑马过来的。

    他身体其实这日子恢复不少,但冻伤这东西可是需要好好养些日子。

    因此骑在马上,不由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但还得强忍着装出没事的样子。

    心中不住叹气,就皇帝这个工作可谓‘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爽这可是到了极致。

    但累也是真累,每天动不完的脑子,做不完的事,有病还得装成没病。

    “我等参见陛下,恭迎陛下凯旋!”

    他此次幽州之行的经过,一众重臣都知道了一个大概。

    弄到粮仓、收复失土抓了高句丽名义上国王,而且是以极小的代价。

    确实是一场大胜,每个人都心中敬佩,而且长孙无忌等老臣。

    都心中暗叹,若不是发生这么多事。

    大唐两代明君,国家能发展成什么样,简直无法想象。

    “诸位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而且咬牙做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下马的动作。

    这让身后苏定方和王玄策眉宇间露出担心之色,但见他稳稳落地,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环视众人后,然后缓声道:“诸位,府中议事。”

    很快以李承乾为首的众人快步向城内走去。

    他龙行虎步,加上一身甲胄和英武气质,让四周百姓爆发出一阵呼喊声。

    “陛下...。”

    “恭迎皇帝凯旋...。”

    他则脚步未停,依旧疾步向城内走去。

    身旁长孙无忌,微微有些诧异,小声说道:“陛下,不和百姓们打个招呼吗?”

    瞥了他一眼,神色不变,同样小声回应。

    “朕受伤了,身体不便,还是赶紧回府。”

    “啊!”长孙无忌何其城府,眼睫毛是空的,但还是下意识惊呼一声,不过瞬间就止住了。

    他今天特意安排了一些百姓一起来迎接,因为他们刚在河东道立足,需要建立民心。

    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受伤,反应飞快,目光微动,立刻吩咐一旁士兵。

    “来人,天气寒冷,陛下体恤百姓,让大家先行散去。”

    “得令。”两旁维护秩序的士兵,收到命令后立刻开始将百姓疏散。

    “皇帝有旨,为免大家受风寒之苦,让大家先行散去。”

    很快百姓便全部散去,见无闲杂人了,精神一放松,李承乾不由双腿发软。

    长孙无忌目光一直在他身上,不动声色的动手扶了一把。

    都督府,大厅中,只摆着两个炭炉。

    如今这天气偌大大厅,两个炉子有跟没有几乎没什么区别。

    李承乾微微蹙眉,得赶紧制作些蜂窝煤,不光取暖,还可以往外卖,换点钱花花。

    “参见陛下。”

    众人齐齐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吧。”

    目前对于他来说,最紧要的就是铸造火炮,扫视众人一圈便开始点名。

    “杜荷、杜正伦、张儒童,李阿四,你们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其中杜正伦最先出列,其本来一身书卷气,但现在眼中全是血丝,整个人憔悴的不行。

    “陛下。”声音也十分嘶哑:“你所说的石炭,已全部在工坊内,同时开采和运输事宜已全部妥当。”

    当官这玩意,有懒的,有勤快的,向重臣要是勤快的,那就有处理不完的公务。

    看他这模样,肯定本职工作没耽误,同时又负责弄煤,不由有些心疼。

    发自内心的说了句:“辛苦了。”而后看向其他三人:“你们那,事情都办的怎么样了?”

    三人已经出列,齐齐拱手:“已经全部妥当。”

    说完,三人面有难色,明显是有事。

    李承乾微微皱眉,有些不快。

    “怎么了?”

    三人中官最高的杜荷站了出来,声音有些结结巴巴的。

    “陛下,虽然都已妥当,但并未全部烘窑完成。”

    李承乾听到这话,心头一紧,坏了,忘了最重要一环了。

    烘窑是窑炉建成后,再用小火慢烧个四五天,祛除水分的同时检查布局是否合适温度,分布是否均匀。

    这一步根本没任何难度,之所以能卡住,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天下是冬季无法借助水力鼓风,二人手中人力又不够。

    单烘窑还还说,等等正式铸造火炮时,那总共需要的人力可得以数千。

    目前自己手里士兵肯定是够,不过问题是,这玩意需要保密,所以还是用那些最为稳当。

    他思考之际,下方一众文武,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陛下,为何不问询政事,而是研究什么窑口。”

    “是啊,现在天下纷乱,瓷器这东西...。”

    说这些话的,大多是些新来的官吏。

    长孙无忌等人却不这么认为,而且隐约能猜到,这个窑口肯定和那个强大火器‘乾元火龙吼’有关。

    随着议论声越来越多,长孙无忌看不下去了,抬眼扫视了一圈众人,虽无任何表情。

    但他是什么人,位高权重,议论之人纷纷垂首,瞬间大厅就安静了下来。

    而后他缓缓起身,官袍上的金线云纹若隐若现。

    慢条斯理地拂了拂衣袖,布料摩挲的窸窣声在此时安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

    “陛下,如今朝中文武都在,您若有难事何不说出来,我们群策群力?”

    “嗯。”李承乾看向他,这以他为首的几个老狐狸确实满肚子机谋,和他们商量确实可以。

    “好,此事姑且放下,下朝后,咱们后堂再议。”

    “遵旨。”长孙无忌说完,转身向门外摆了摆手:“来人,将各地奏疏、政务呈上来,请陛下预览。”

    话音落下,几秒钟后,外面四人一组,一共三组,抬着巨大樟木箱进入大厅。

    “放到陛下旁边。”长孙无忌指挥着士兵。

    李承乾不由直嘬牙花子,他以前在长安虽没真正意义上执掌朝政。

    但作为太子,在学习政事的过程中,还是见过堆积如山的奏折。

    此时真落在自己头上,不由一阵发怵。

    随着三箱奏折被放在地上‘砰!砰!砰!’三声可见分量不轻。

    “赵国公,这都是一些何事?如小事你自行处理即可。”

    “回陛下,此种都是官员任命、今年春种、开春后黄河冰塞应对之策、河东道各地因为今年寒气损失情况等...。”

    “都是国之大事。”

    李承乾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光一个河东道就这么多事。

    将来真坐朝,那事情不得乘个十。

    此时他真正明白了一个事,那就是勤政的皇帝,是真能被累死。

    “好,下朝后,朕自会批阅。”

    批阅奏折,些挂这门下三省衔的人也都可参与,而且目前小朝廷也确实缺人

    所以话音落下,长孙无忌、高士廉、褚遂良、卢豆宽、杜正伦等人,全部出列,一齐拱手。

    “臣等明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不错,请把《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