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殿中,李嘉坐在龙椅之上,发丝有些缭乱,手里握着酒杯,目光茫然的望着殿内一言不发。
昔日庄严肃穆、奢华富丽的大殿,如今一片残破不堪。
挂有“天水碧”的卷帘被人扯的落在了地上,青铜兽炉缺了盖子,铜鹤油灯只剩个底座,朱红柱子因为没有人刷漆保养,导致柱皮干裂,细密的白色裂纹已经清晰可见。
平日里干净整洁的地砖,现在到处都是脚印和泥渍,有的干了,有的是新踩上去的,也没有人来洗刷清理。
后宫里,宫女内官们正在抢夺有价值的物件,携带着仓皇出逃,根本止不住,李嘉也不想派人去阻拦,因为毫无意义。
王臣鹤的劝降书已经递过来两份了,正所谓事不过三,李嘉大概率是收不到第三份劝降书的,只会看到王臣鹤本人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一天还是来了。
来的如此之快。
“哒哒~~”
从侧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李嘉好奇的循声望去,阎改之皱着眉头,望着一地破败紧皱着眉头,踩着台阶上到龙椅旁边,扶着扶手坐在了最高处的台阶上。
“你怎么还不藏起来?等王臣鹤他们进城后,你就可以回汴梁了。哎,这次回去后,他们能给你个什么官儿?”
李嘉望着阎改之的后脑勺,好奇的询问,一如当年他们一起游历江南山水时的状态。
阎改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后,摇着头说道:“我不知道,可能是礼部侍郎吧,不过我不想做官了。我打算回到陇右去,再去看一眼祁连山上的雪莲,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进入吐蕃,去逻些城。”
逻些城吗?
那是很遥远的天边之城了……
李嘉自己也忍不住浮想起来,如果不做大唐皇帝的话,如今的自己应该也可以去看看那里吧?听说当年文成公主走了足足三年,才到达逻些城的。
“真想去看看啊……”
二人就这么一高一低的坐着,一同望向大殿外的台阶、柱手和广场,心情复杂,五味杂陈。
沉默了许久后,李嘉忽然问道:“你……你以前遇到我的时候,有猜到我会做皇帝吗?”
阎改之摇着头怔怔出神:“没有,那时我以为我们两个都是无关紧要的人,游离在权力之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非要说小心思的话……还真有一点。”
李嘉连忙问道:“什么?”
“我想着你是皇子,怎么着也该有点钱吧?一来是跟你投缘,二来也是想哄着你一起出游,好省些路费。结果没想到你比我还穷,月例没几个,还都花光了,到头来竟然要花我的月俸……”
“哈哈哈哈~~”李嘉听后爽朗的哈哈大笑起来,很开心。
心情舒畅了不少后,李嘉看着阎改之,话风一转,语气严肃的说道:“别走了,去做那个礼部侍郎吧。大郑跟大周不一样,真正统一了九州,往后一定会跟秦汉隋唐一样,造就全新的盛世,这里有你的一份功劳,就算不为你,也为你的子孙后代想一想。”
顿了顿后,李嘉笑着说道:“你我萍水相逢,相见恨晚,又难得如此契合。我再最后送你一份礼物吧,明日我就给王臣鹤递上降表,就说是听了你的规劝,决定开城纳降的。如此一来,你正年轻,往后就是礼部尚书、乃至中书门下的宰执……”
李嘉还没说完,阎改之就出声打断了他——
“如果我真有钻营的心思,当初就不会稀里糊涂的遇到你了,你的那几位哥哥,哪个不比你强?人各有志,有的人心在庙堂,有的人心在远方,人活一世,不是都要往高处爬的。再说了,你自己喜欢立在高处的感觉吗?”
李嘉抿了抿嘴皮,觉得有些可惜,内心又很欣喜。
至少,以前的一切不是假的。
这就够了。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真心实意更珍贵的东西吗?
至于说他为大郑做事……
他本来就是郑人,更何况就算没有他,也会有其他人渗透进来。就算没有细作,大唐……
东南一隅之地,如何能与天下大势对抗,与集天下之力的大郑对抗啊……
太坦诚的人,让人恨不起来。因为你心里清楚的知道,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要去汴京了,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李嘉将思绪拉回来,抬起头看着自己熟悉的德明殿,熟悉的金陵城,熟悉的江南。
阎改之低下头,同样心情复杂,他只是不世故,并不是不知世故。李嘉一旦到了汴京,生死……恐怕就不是他们两个能够预料和掌控的了。
孟玄的例子还在眼前,亡国之君的下场……
唉!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天下分裂的太久了,百姓被战乱折磨的太苦了,两个最不愿意掺和其中的人,却被迫登台上场,成为了万众瞩目的主角。
这场戏,他们唱也得唱,不唱也得唱,没得选。
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
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
静静的坐了很久后,周玉独自一人从侧殿的廊道里走进了大殿之中,看到李嘉和阎改之后,面色一愣。
阎改之看了她一眼后,叹着气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扭头看向龙椅上的李嘉,眼神清明的露出笑容:
“走了啊~”
李嘉也笑了,抬起手挥道:“去吧~”
周玉双手拢在腰前,微提着裙袂一步步走上台阶,眼睛却一直盯着阎改之的背影,直到来到李嘉身边,夫妻二人一起望着他走出大殿,独自一人行走在空旷无人的广场上,直至消失不见。
李嘉眼底浮现一层寒霜,心中微微叹息不已。
去吧,去替我看这大千世界吧~
周玉望了一会后,轻声说道:“阎大人……倒是个忠厚人。”
忠他大……
唉,算了算了。
一身轻松的李嘉站起身来,终于有面对的勇气了,他拉起周玉的芊芊玉手,再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龙椅后,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随即整理好心情,大步流星的带着最心爱的女人,走出了德明殿。
二月初三,金陵西城门大开,士兵皆空手而出,斋戒沐浴后的唐主李嘉,率领文武百官及后宫嫔妃、皇室宗亲(李岐)出城投降。
立在马上的琅琊郡王、东南行营都部署王臣鹤,翻身下马,亲自来到李嘉面前。
他先行臣礼,以示对一国之君的尊重,后行降礼,彰显大郑帝国的军威。
他直起身子,从弯腰低头的李嘉手中双手接过银盘中的印绶玉玺,转身交给一旁铁塔般雄壮的卫应后,他笑着拉起李嘉的手,不顾个人安危,与他一同走向了金陵城的城门门洞中。
当他的军靴踏入金陵城的那一刻,“王臣鹤”这三个字,就牢牢的刻在了丹青史书之上,与郑朝紧紧捆绑在一起,千古流传。
李嘉投降后,整个江南地区尚在反抗的势力和还未归顺的地区,全部都失去了抵抗的意义,纷纷向就近的郑军部队投降。
当然了,投江的、自尽的殉国之士,也有不少,这片土地从来不缺热血难凉、以身证己的悲情英雄。对于这些人,郑军只能将他们的尸首以国士之礼下葬,并且给他们的家人发抚恤金。
任何劝阻或者阻拦,都是对双方的不尊重,还不如成全他们的名节。
占领金陵后,王臣鹤第一时间就将塘报八百里加急发往汴京,一路上驿卒就没有停止过呐喊——
“东南大捷!东南大捷!江东平定!江东平定!!”
沿途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愣,紧接着瞬间沸腾了起来!!
一百多年了!!!
长江南北,分离了一百多年了!隔阂了一百多年了!
神州大地,同样也混乱了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来,各地豪强互相攻伐,烽火连天从未有过绝息,城头变换大王旗,今朝不保明日事,亲人离散,背井离乡,故园荒芜,尸横遍野无人问津。
如今,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式,以往的任何一股势力,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达到如今的大郑所取得的成就,和平安宁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对于王臣鹤发来的塘报,中书门下只回复了两个字,据说是因为塘报发到的时候,右仆射杜宣正在跟殿帅下棋,这两个字是殿帅亲口说出来的——
“发来。”
金陵城外,李嘉扶着马车的车辕,最后再看了一眼高大的城墙和城门口上的“金陵”二字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金陵城中的百姓,没有了他,依旧在正常生活,江南的百姓,没有了他,说不定会生活的更好。
东南行营的上将卫应,亲自率领三千青州军护送李嘉及妃嫔、宗室、重要大臣,沿着大军南下的来时路,反方向前往汴京。
一路上,李嘉这才发现自己统治的国度,真实情况是个什么样子。
满目疮痍、一片荒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