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章 丞相小人,你终将自食其果!

    朕决定,封王杰、吴沉、黄载为内阁大学士,与李爱卿共事。

    你们要帮他分担工作,今后奏折中的要点和建议只需写成小纸条夹在其中,朕看过后再做决断。"

    “臣等遵旨!”

    ---

    朱元璋再次详细询问了李伟处理政务的情况,吴伯宗知无不言,耐心解答。

    听着听着,朱元璋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这厮分明是在投机取巧啊!他还以为李伟会因势而动,没想到完全想错了。

    更气人的是,这家伙居然还敢提前离岗!

    太祖的脸色铁青,既不希望臣子贪图权势,也不允许他们偷懒敷衍。

    这就很棘手了,但这是他对臣子一贯的要求!

    朱元璋对李伟的行为恨得牙痒痒,思虑片刻,决定第二天就下旨明确下班时间。

    待吴伯宗退下后,朱元璋重新翻阅那些奏章,这才发现李伟的部分意见倒是相当不错。

    于是,他将好的部分全都抄录下来,至于那些得罪人的提议——比如让侍郎去守寡妇家门、让写冗长奏章的人抄写百遍——特意标注为“李爱卿”提出的。

    经此一番操作,坑李伟挖得更深了,原本才埋到腰部,现在至少到了胸口!

    清晨的早朝,李伟费尽周折才从梦魇中解脱出来,一路上心中咒骂朱元璋无数,幻想过无数次撂挑子不干,最终还是掐着时辰赶到了午门,随众人入宫。

    奉天殿内,众臣各就各位。

    今日文官们投来的目光格外阴冷,几位更是时不时转头凶狠地瞪他,可惜李伟闭着眼打瞌睡,完全没看到那些凌厉的眼神。

    议政开始前,朱元璋颁布旨意,封吴伯宗、王杰、吴沉、黄载为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大学士,职位等级与李伟持平,且特别强调内阁下班时间为申时三刻,不得提前。

    这条显然是针对李伟的早退习惯。

    听到朱元璋新封四位大学士,有人嗅出了风向——这是要分李伟的权力啊!机会来了。

    “启奏陛下,臣弹劾文渊阁大学士李伟擅权,臣一心为民,事无巨细皆上报,他却让臣去看门,分明是故意刁难!”

    “臣也弹劾李伟,臣上奏的奏章稍长,他就没耐心审阅,还罚臣抄写百遍!”

    众人纷纷找茬报复,这些都是朱元璋事先叮嘱过的。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道:“朕认为李爱卿所言有理,看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两句话的事硬写得冗长不堪,抄百遍都不算重罚。"

    对于此事,朱元璋内心非常认可。

    “还有你,身为侍郎竟说些无稽之事,莫非闲得发慌?”

    这几人被训得一脸茫然,难道他们理解错了吗?李伟的圣眷似乎并未减少?

    “陛下,臣……只是臣家中贫困,买不起足够的纸张。"

    朱元璋:……

    “李爱卿,你怎么看?”

    朱元璋把问题推给了始作俑者。

    李伟早已清醒,毕竟有人当面指责,哪还能睡得安稳。

    李伟出列行礼后,看着那位家境贫寒的老头问:“老先生如何称呼?”

    “哼,老夫刑部侍郎茹太素!”

    老头冷哼一声,怒视李伟。

    “你一个三品侍郎,怎会买不起几张纸?”

    当下这个年头,纸张的价格依旧不菲,远不及后世那般廉价,人们连擦屁股都不会轻易用纸,谁也舍不得啊!每月供官员书写奏折的纸张虽由朝廷提供补贴,但数量有限,不是想写多少就能写多少,老朱可不是随便给你买单的人。

    而且茹太素这家伙写的东西又长又啰嗦,光是抄写百遍所需的纸张,数目可不小。

    “你!”茹太素被气得说不出话,愤然道:“本官清廉自守,怎能与你这等奸邪之人相提并论!”

    李伟翻了个白眼,动不动就骂他奸佞,他既未受贿,也没徇私枉法,却不知为何背上这个名声。

    不过李伟也不是那种只会挨骂不反击的人,他略一思索,想起后世公园里练习书法的老头,顿时有了主意:

    “皇上,何不让茹大人以清水代墨,用长棍绑布条作笔,在石板上抄写奏折?既省钱又省纸。"

    朱元璋听罢眼前一亮,这主意不错,他怎么就没想到呢?以后要是谁再写又臭又长的奏折,就这么罚他们!

    “好主意!茹太素,照李爱卿说的去做,在午门外抄写百遍,不抄完不准离开!”

    “啊?”

    茹太素脸色发白,他的奏折可是上万字的,午门外抄写百遍,天哪,这是多么煎熬的事情啊!

    “陛下,那我呢?”

    另一位侍郎急切地问。

    “你嘛,就去看一个月的门吧,然后回来!”

    “……”

    之后,朱元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李伟深受宠爱,李伟奸臣的名声也因此更响了一些。

    退朝后,李伟与四位新晋大学士相聚一堂,虽然大家职位平等,但由于他是前任主管,又不懂谦逊为何物,众人仍隐隐将他视为首领。

    “既然陛下已任命各位为大学士,那咱们今后便是平级的同事了,这些奏折咱们就分一分吧,每人负责一部分。"

    李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对众人说道。

    “理应如此,就请李大人分配吧。"

    吴伯宗谦逊地说道。

    “好,那我就来分一分了。"

    李伟也不推辞。

    王杰等人:……

    “受累”这种话是别人客套的说法,自己说出来也真是够直接的。

    李伟开始分派任务:“我一本,你一摞,你一摞,你一摞,你一摞,我一本,你……”

    片刻之后,李伟面前只有寥寥几本奏折,而吴伯宗、王杰等人面前则堆满了厚厚的一摞摞。

    “这个……李大人,这似乎不太妥当吧?”

    较年轻的吴沉开口了,他并非嫌弃劳累,为天子批阅奏折也算是一种权力,他们只担心分到的任务太少,从不会抱怨太多。

    “莫非你觉得给你的不够?”

    “绝非如此,卑职绝非此意,只是李大人这般谦逊,让卑职有些过意不去。"

    李伟愣了一下,没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这是在拐弯抹角地讽刺我吗?

    吴沉觉得李伟放权太多,自己有些不好意思接受,但李伟并不在意,毕竟只要没人反对就行。

    “无妨无妨,就这样定了,咱们开始办事吧。"

    几人按照规矩各司其职,李伟也开始艰难地阅读起来。

    实在太难了!

    不是因为他不认识繁体字,而是那些文言文晦涩难懂,更糟糕的是这些奏折上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他头昏脑涨。

    好在之前有经验,这些人总算没有长篇累牍。

    费了好大力气读完一本,李伟开始提炼摘要:

    “震惊!公开场合下户部尚书竟被两男子压在身下……”

    这是御史弹劾户部尚书铺张浪费乘坐轿辇的内容。

    “惊呆了!昔日清廉自守的某位大人,今日怎成这般模样……”

    这是年长官员因病辞官的消息。

    ……

    经过一番努力,李伟总算处理完了几份奏章,主要困难在于阅读理解,而整理起来倒是很轻松。

    至于采用标题党风格,他有自己的考量,说实话,他真的不想继续干了,每天这么早起实在难以承受!

    时至未时,李伟便闲下来了,然而朱元璋已下令定下了下班时间,他无法提前离开。

    想了想,他想起还有一个兵仗局的事务等着自己,不如趁空闲去看看,总比枯坐在此强,而且这里也没有电脑可以玩游戏或者上网冲浪。

    ------------

    “吴大人,我出去一趟,有人找我就说我去了兵仗局。"

    李伟起身对吴伯宗打了声招呼。

    正忙着公事的吴伯宗抬头应了一声,没再多问,官场中擅离职守的事情并不少见,只要不影响工作就行,况且李伟身为文渊阁首脑,而且此次是奉旨行事,并非真正偷懒。

    离开文渊阁后,李伟向侍卫询问了兵仗局的方向,随后出了午门。

    宫廷深处是宫城,各色殿堂皆坐落其中,李伟工作的文渊阁便位于宫城午门旁,也算宫内之地,因此有了内阁之称。

    宫城之外环绕皇城,皇城内主要是内廷诸衙门、亲军羽林卫、太庙及社稷坛等。

    再往外,则是应天府。

    所谓社稷,即土神与谷神,作为农耕文明之根基,二者对国家至关重要。

    太庙祭祖,社稷祭神,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根本:以农为本,以伦常有序,有根基,有秩序,方能稳固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

    李伟晃晃悠悠出了午门,刚到门口便看到一位老者手持巨型“毛笔”,在地砖上挥毫泼墨,旁边还有一只水桶,颇似后世公园里的大爷模样。

    起初茹太素觉得这般练习书法也蛮有趣,可没多久便觉不妥,原本规整的楷书已变成潦草的狂草,恨不得一口气写完百万字。

    此情此景,让李伟忍不住停下脚步,笑着上前道:

    “哟,茹大爷,您又在练字啊?”

    正专注写字的茹太素抬头一看是李伟,顿时脸色铁青,放下笔指着李伟怒斥:

    “丞相小人,你终将自食其果!”

    “呵呵,老先生怎么动不动就发火,真是的!罢了罢了,我不与你计较。"

    李伟干笑几声,不愿纠缠,吹着口哨转身欲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不错,请把《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