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规隐人心藏经纬,雾锁迷途听道音

    面对盘根错节、牵涉甚广的贪官污吏,他没有选择雷霆万钧的直接查办,而是耗费心力,如同抽丝剥茧,查清了每一个关键人物藏在“规矩”背后、驱动他们行为的“人心”:那位主事老臣,疯狂敛财并非本性贪婪,而是为了填平家族几代积累的巨额亏空,保全百年清誉和阖族性命;那位年轻干吏,收受贿赂竟是受了顶头上司的胁迫,家人性命捏在对方手中;

    还有那位看似最贪婪的转运使,其背后竟牵扯着更上层大人物的利益输送链条……找准了这些深藏在“规矩”阴影下的“人心软肋”,楚凡精准布局,或施压、或利诱、或提供退路、或斩断其背后黑手,最终兵不血刃,瓦解了整个贪腐网络,肃清积弊,漕运焕然一新。真正的权谋,在于洞悉人心,顺势而为,而非蛮力破规。

    他缓步走到一个始终沉默、蜷缩在角落的虚影前。这个虚影身着低级官吏的服饰,怀中紧紧抱着一卷散发着微弱金光的虚幻律法典籍。

    他的手指用力到指节发白,眼神却充满了迷茫、挣扎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愤——他显然知道这律法中某条条文有失公允,甚至残忍,却囿于身份低微,囿于“法不容情”的教条,囿于对“规矩”的盲目敬畏,而不敢言,不敢改。

    楚凡蹲下身,目光温和却带着看透一切的力量,声音低沉,如同对着一个迷途的朋友:“法理不外乎人情。规矩的冰冷条文之下,当有温热的人心为基石。明知有错而不改,视而不见,这规矩便成了吃人的枷锁,背离了它守护良善的本意。真正的规矩,当有自省与修正的勇气。”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虚影的心湖中荡开涟漪。话音刚落,那虚影怀中紧抱的虚幻律法,竟自行哗啦啦地翻动起来!其中一条散发着不祥黑气的条文,如同被无形的橡皮擦抹去,随即,新的、闪烁着温和白光的公正文字浮现其上!

    那抱着法典的虚影浑身一颤,迷茫挣扎的眼神瞬间清明,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释然之色,对着楚凡的方向,深深一躬,身影渐渐淡去。

    当最后一道虚影如同泡影般消散于灰白石面,万世池底重归空寂。叶昭凤感受着识海中翻涌的明悟,唇角微微上扬,那笑容不再仅仅是帝王的威严,更添了几分通达世情的温润:“从前治国,总想着以严刑峻法约束人心,以为铁律之下,万民俯首,天下自安。如今方知,人心如水,堵则溃,疏则通。

    洞察人心深处的善念,加以引导弘扬;看清恶念的根源,加以疏导化解。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方是立规安邦、泽被苍生的根本。”

    楚凡自然而然地伸出手,温暖而坚定地握住了她的柔荑。掌心传来的温度,带着彼此灵魂交融的暖意与洞悉世事的通透:“确是如此。如同你我夫妻,何曾用繁文缛节的规矩束缚过彼此?然而,心意相通,灵犀一点,对方的所思所想,底线原则,早已了然于心,默契无间。这无形的‘规矩’,源于理解与信任,比任何条文都更牢不可破。” 他们的目光交汇,无需言语,万般情意与道途的共鸣尽在其中。

    穿行过“规隐人心”的意念之海,前方的道路被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乳白色雾气笼罩。这便是第十三重关卡——“问道于盲”。

    雾气并非静止,而是如同活物般缓缓流转、翻涌,遮蔽了视线,甚至连神识探入其中都如同泥牛入海,被无声无息地吞噬、消解。入口处,一方古朴的青石上,端坐着一位老者。

    老者身着洗得发白的灰布长袍,面容清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双眼——被一条同样陈旧的灰色布带紧紧蒙住。他身前的地面上,只放着一只粗陶大碗,碗中盛着清澈见底的泉水。老者神态安详,仿佛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正用一根光滑的竹杖,不疾不徐、富有韵律地轻轻敲击着身前的石面。

    笃…笃…笃…

    竹杖敲击石面的声音,清脆、空灵,在这片寂静的白雾世界中回荡,竟奇异地穿透了雾气的阻隔,清晰地传入叶昭凤与楚凡耳中。

    叶昭凤刚走近雾气边缘,尚未开口,那蒙眼老者仿佛早已感知,头微微转向她的方向,苍老却异常清晰平和的声音响起:

    “道……在何方?”

    这声音如同古寺晨钟,直叩心扉。叶昭凤几乎是本能地,玉指一抬,下意识就想指向那雾气深处、关卡尽头可能存在的方向。那是肉眼和神识下意识寻找的目标。

    然而,她的手腕却被一只温暖而沉稳的手轻轻按住了。是楚凡。他对着叶昭凤微微摇头,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随即,楚凡上前一步,对着那蒙眼老者,如同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躬身行了一个庄重的弟子礼,声音清朗而笃定:

    “晚辈愚见……道,不在远方,不在高处,只在脚下。行之所至,道之所存。”

    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骤然绽放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没有说话,只是握着竹杖的手腕轻轻一抖。

    笃!笃!笃!

    竹杖在石面上敲击了三下,声音比之前更加清越悠扬,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穿透雾气,引动了周围气流的微妙变化。

    叶昭凤心中猛然一动!楚凡的回答,让她瞬间想起了凌霄城东市街角那位神秘的盲眼卜卦先生。

    此人从不在街头摆摊设点,藏身于深巷陋室,然而每日慕名而来求问吉凶、前程、姻缘的人却络绎不绝。他曾对好奇的叶昭凤(微服时)说过:“老朽眼盲心不盲。世人步履匆匆,其脚步轻重、缓急、虚实、错乱,踏地之声中,便已藏着其运数起伏、心绪吉凶。听其步,便可知其命。”

    心念电转,叶昭凤学着老者的样子,就在这白雾弥漫的关卡入口,缓缓闭上了双眼!

    视觉被屏蔽的瞬间,其他感官被无限放大!那原本死寂、吞噬神识的浓雾,此刻在她“心眼”的感知中,竟变得无比生动!

    她“听”到了!听到了雾气本身细微的流动声!那并非杂乱无章的混沌,而是无数条或宽或窄、或湍急或平缓的“气流小径”在交织、流淌!

    每一条小径都散发着截然不同的道韵气息:有的急促如战场金鼓,带着一往无前的锐利锋芒;有的沉稳如古刹钟鸣,蕴含着厚德载物的包容;有的曲折如九曲回肠,充满了机变与诡谲;有的坦荡如通天大道,散发着光明正大的浩然之气……无数条路径,如同大树的脉络,在浓雾中延伸向不可知的深处。

    “原来如此……目之所及,皆为迷雾障眼;心之所感,方能洞察万千通途。”叶昭凤的声音带着一丝明悟的轻颤,“便如这治国之道,帝王居于九重宫阙,若只凭奏章舆图,看到的不过是粉饰的太平与冰冷的数字。唯有闭目凝神,侧耳倾听那来自市井巷陌、田间地头的脚步声、叹息声、欢笑声、哭诉声……方能真正触摸到这王朝跳动的脉搏,感知万民真实的悲欢。”

    她不再犹豫,循着“心眼”中感知到的一条气息最为沉稳厚重、如同大地根基般的“气流小径”,缓缓迈出了第一步。

    笃!

    她的脚步落下的瞬间,竟与老者竹杖敲击石面的下一声清响,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仿佛踏在了某种天地韵律的节点上。

    老者脸上的笑意更深,带着一丝欣慰与了然,苍老的声音在她身后悠悠响起,如同大道纶音:

    “善哉!帝王之道,贵在垂拱而治。闭目……方能听清那来自苍生万民的,最真实的声音。”

    楚凡站在雾气之外,凝视着妻子那玄色龙袍的身影从容不迫地融入白雾,每一步落下,都与那竹杖的清音相和,仿佛踏着一曲无声的天籁。这一幕,瞬间将他拉回了少年时光。

    那时他初涉兵法谋略,心高气傲,沉迷于各种精妙的阵图与战策。他的启蒙恩师,一位曾在沙场失去双目却威名赫赫的盲眼老将军,却从不让他看任何兵书舆图。每日清晨,只带他立于高岗之上,山巅风口之处。

    “听!”老将军的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听这风声!掠过山脊的呜咽是伏兵之兆,穿过峡谷的嘶吼是强攻之象!听那马蹄!整齐如雷是铁甲洪流,散乱如雨是溃败之音!真正的战局,不在你眼前的方寸舆图之上,而在这天地间风云变幻的动静之中!看得见的敌人,锋芒毕露,不足为惧;可怕的是那些藏在暗影之下,无声无息,却能致命的一击!”

    昔日教诲,言犹在耳。楚凡心中豁然开朗。他亦闭上双眼,摒弃了所有视觉的干扰,将全部心神沉浸于这白雾世界的气流韵律之中。

    很快,他捕捉到了一条气息灵动诡谲、如同暗夜游龙般的“气流小径”。这条路径的气息,与他所修权谋之道中那“虚实相生,奇正相合”的精髓无比契合。

    他微微一笑,脚步轻抬,循着那条灵动的小径,身影也如同游鱼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浓雾,紧紧跟随着前方那沉稳的脚步声。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盲眼老将军那充满铁血与智慧的声音,成为他在这迷雾世界中的指引。

    当叶昭凤与楚凡的身影,几乎不分先后地穿过最后一道浓雾屏障,眼前骤然清明开阔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回头望去,那方古朴的青石仍在。然而,石上端坐的蒙眼老者,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石像。石像保持着老者端坐的姿态,神情安详,蒙眼的布带依旧。石像的底座上,以遒劲古朴的刀法,深刻着五个大字:

    **心明则眼亮**。

    叶昭凤缓缓睁开双眸。刹那间,她感觉自己的识海如同被最纯净的灵泉彻底洗涤过一般,前所未有的澄澈空明!

    世间万物的表象仿佛一层薄纱被轻轻揭去,她能更直接地“看”到事物运转的核心规律,感知到人心深处最细微的波动,洞察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并非修为的增长,而是“心眼”的洞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不错,请把《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