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邺城阅兵
公元194年秋,邺城南门外,广袤的田地被层层叠叠的金色麦浪所环绕。
秋风拂过,麦浪翻涌,让人神清气爽。
东方勇命人将南城墙下仔细打扫干净,召集众多军卒与兵士,准备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此刻,东方勇身着庄重的武官朝服,腰间所悬挂的翡翠玉佩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晶莹光泽。
东方勇身姿挺拔,站在南城门的城楼上,目光沉稳地俯瞰着门楼下那如林般密集排列的军士方阵。
陈宫手持羽扇,静静立于东方勇左侧。其身后,貂蝉、燕臻等内眷身着华服,仪态万千。
而在东方勇右侧,则整齐站立着吕布、高顺等一众武将。众人静静等待着阅兵仪式的开启。
“大都督,各军均已集结完毕。”
陈宫微微躬身,轻声禀报道,
“今秋屯田收获颇丰,共计粟米二十万斛。
本月邺城的锻造工坊成绩斐然,已锻造出山纹甲五千副。
另外,邺城水利工程完工后,可有效灌溉农田达三十万亩。”
东方勇微微点头,目光顺着陈宫所指的方向,投向远处那蜿蜒伸展的水渠。
只见漳河水渠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悠悠贯穿于金黄的麦田之间。两岸,妇女们推着独轮车,有条不紊地运送着粮草。
在这些身影之中,不乏头戴儒巾的士族女子。她们腰间别着青铜令牌,这正是东方勇大力推行的“女吏制度”的成果。
就在三个月前,东方勇颁布了《女吏令》,破天荒地允许识字的士族女子担任里正、仓曹等邺城基层官职。
“私兵所需耗费的金钱太过庞大,必须建立一支战时能迅速投入战斗,闲时又可安心务农的常备军。”
东方勇转头,对陈宫说道,“你瞧这三万刀盾兵,他们皆来自冀州的屯田户。春耕之时,他们辛勤耕种土地;秋收之后,便专心投入练兵。如此一来,既节省了大量粮饷,又能打造出精锐的士卒。”
陈宫听闻,不禁抚掌赞叹:
“此乃绝妙的寓兵于农之策啊,相较曹公的‘收编青州兵’,更具优势。而且,如今这些兵士的披甲率竟能达到百分之百,这全仰仗于锻造业的蓬勃发展。”
说着,陈宫手指向前排士兵身上的鱼鳞甲,甲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冷冽而耀眼的光,
“如今邺城的铁坊,每月可产出精铁万斤,就连南匈奴单于都慕名而来,甘愿以匈奴良马换取我们的铁器。”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青色襦裙的女子策马疾驰而来,她腰间悬挂的竹简随着马匹的颠簸,发出轻轻的声响。
女子来到城楼下,利落翻身下马,恭敬地向东方勇行礼:
“小吏李贞,奉大都督之令巡查漳河水渠,特来向大都督禀报水情。”
东方勇微微颔首,温和问道:
“李贞大人辛苦了。不知这水渠可曾真正惠及百姓?”
李贞在马上回应道:
“回禀大都督,水渠流经之处,土地得到充分灌溉,粮食亩产提升了三成之多。
百姓们皆感恩戴德,纷纷传颂‘东方渠,活万姓’。”
东方勇面露欣慰之色,说道:
“好,李贞大人也请上城楼一同观礼阅兵吧。”
貂蝉在一旁目睹这一切,心中暗自感叹:
“夫君竟然能打破世俗偏见,对士族女子如此重用,实在令人钦佩。”
就在貂蝉思忖之际,身旁的燕臻忽然轻声开口,她的百济口音混着中原官话,竟别有一种别样的娇媚:
“邺城果然繁华无比,即便是百济王城,与之相比也不及万一。海东诸国王都,也黯然失色。”
貂蝉微微侧头,瞥了燕臻一眼。只见她身着百济传统的长裙,乌黑的秀发上别着一枚珍珠步摇,越发衬得肌肤如雪般白皙。
貂蝉心中不禁暗恨:
“这来自苦寒之地的夷狄公主,竟生得如此美貌。可恶,若不是要维护夫君仁义的名声,真想下毒除去这个贱人。”
然而,她面上却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
“妹妹谬赞了,邺城不过是中原苦寒粗陋之地,怎能与百济国奇珍异宝相提并论呢?”
燕臻也回以浅笑,说道:
“姐姐这是折煞我了。百济偏居海东一隅,哪能比得上中原这般大国气象呢?”
两人相视一笑,可那笑容背后,眼眸中却皆隐隐透着锋芒。
燕臻心中暗自冷哼,
“哼,本公主出身百济国王族,身份尊贵无比。
貂蝉不过是区区一个歌女出身,竟也妄图和我争抢大都督。”
巳时三刻,阳光正好,阅兵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步入视野的,是那三万刀盾兵。
他们个个身着制作精良的山纹甲,在阳光的映照下,甲片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手中所持的阔刃刀,刀刃锋利,寒光逼人;铁盾之上,精心绘制的虎兽纹栩栩如生。
他们的脚步整齐划一,如同一个人般协调,每一步落下,都踏得地面尘土飞扬。
吕布站在一旁,不禁低声赞叹道:
“真没想到,这些原本的屯田户竟能被训练出如此严整的军阵。
想我当年在并州丁原麾下,所带之军也不如他们。”
东方勇微微点头,说道:
“这都多亏了高顺的陷阵营负责训练。他们每日晨跑十里,苦练劈刺之术千次,如此严苛的训练,自然造就出这般不同凡响的队伍。”
说着,他手指向队伍前端的千夫长,介绍道,“那人名叫刘虎,原本是巨鹿的一名猎户,经过在军中的历练,如今已能识文断字,对《吴起兵法》更是熟稔于心。”
刀盾兵方阵过后,紧接着登场的是三万弓箭手。他们人人身背强韧的牛筋弓,腰侧悬挂着装满利箭的箭囊,看上去英姿飒爽。
作为弓兵统领的吕不败,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向阅兵台行礼。
只见他猛地拉开弓弦,“嗡”的一声,三枚羽箭如流星般破空而出,几乎在同一瞬间,精准地射中了三百步外靶心的红心。
“好箭法!真是李广再世。”
张辽忍不住脱口称赞。
陈宫抓住时机,进言道:
“大都督,我军弓箭手固然强大,但箭矢的消耗巨大。如今邺城铁矿资源丰厚,又有并州运来的煤炭,这实在是上天赐予我军壮大的良机啊。”
东方勇听闻,微微颔首,目光转而投向北侧那整齐排列的重甲枪兵方阵。
两万枪兵身着坚固的札甲,手中长枪林立,宛如一片钢铁森林。
枪头裹着的猩红缨穗,在秋风中肆意舞动,恰似燃烧的烈火。
这些枪兵来自兖州、青州,他们曾是曹操青州兵的旧部,如今却已成为邺城军团的嫡系精锐。
“青州兵久经沙场,历经百战,这气势果然非同一般。”
陈宫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当年曹公凭借他们平定兖州,如今主公却将其巧妙整合,改编为重甲枪兵,成功将流寇之师转化为一支强军,这手段,真可谓点石成金啊。”
东方勇神色沉稳,说道:
“曹公虽善于用兵,但在养兵之道上,却有所欠缺。
唯有推行屯田垦荒之策,让百姓安心种地,才能真正将他们养得强壮。”
高顺说道:
“都督放心,我已选派三百名陷阵营的老兵,担任青州军的教头。不出半年,定能让他们脱胎换骨。”
此时,东侧传来如雷般的马蹄声,三万骑兵如黑色的潮水般汹涌而来。
前排是华雄统领的轻骑兵,他们人人身着鱼鳞甲,甲片细密,防护周全。腰间悬挂的环首刀,刀柄装饰精美,刀刃锋利无比。战马的脖颈间挂着铜铃,随着马匹的跑动,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如骤雨般密集。
后排则是张辽率领的重骑兵,人马皆身披具装铁铠,那厚重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泽。丈二马槊斜指天空,远远望去,恍若黑云压城。
燕臻看到这一幕,不禁美目微微睁大,惊叹道:
“如此精锐的铁骑,即便我百济国王家马队,与之相比也难以匹敌啊。”
貂蝉趁机讥讽道:
“妹妹有所不知,几月前我家将军的骑兵,曾在蓟州战场上杀得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对了,妹妹的百济骑兵,可曾有过如此辉煌的战绩,上过真正的战场吗?”
燕臻唇角微微上扬回应道:
“百济虽小,却也不乏王家精锐骑兵。
若姐姐想看,改日我便命人演练一番,让姐姐开开眼界。”
两人正暗自较劲之时,东方勇忽然拿起令旗挥舞高声下令:
“骑兵列阵!”
但见三万骑兵在中央区域急速奔驰,忽而组成锐利的锥形阵,仿佛一把利刃,随时准备刺穿敌人的防线;忽而又变为舒展的雁形阵,两翼展开。
马蹄扬起的漫天尘埃中,战旗猎猎作响。
城墙上的百姓们看得如痴如醉,目眩神迷。一旁的文官和士族,也不禁交头接耳,纷纷赞叹:
“如此盛大的军容,如此精锐的部队,莫说袁公军队难以企及,便是当年那威名赫赫的项籍西楚军,恐怕也不过如此啊。”
阅兵仪式圆满结束后,东方勇带领着一众文武官员,一同巡视邺城的民生状况。
踏入城中,但见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铁匠铺里,炉火正旺,工匠们奋力捶打着铁器火星四溅;织锦坊内,机杼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熟练地穿梭在织机之间编织出色彩斑斓锦缎。
在街角处,一座“女子学塾”格外引人注目。
数十名士族女子正安静地坐在廊下,手中捧着竹简,专注地诵读着《论语》与《墨子》。
仔细看去,那讲学的塾师竟是才名远扬的蔡文姬。
“大都督准许士族女子入学读书为吏,这当真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举措啊。”
陈宫不禁感慨万分,“如今冀州、并州的诸多士族,都将送自家女儿进入这学塾学习,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
东方勇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睿智与远见,说道:
“治理天下,需广纳全才。女子若能拥有学识,同样可以辅佐君主,安抚百姓。”
说着,他手指向学塾墙上的壁画,那幅《耕织图》笔触细腻,栩栩如生,正是蔡文姬亲手绘制。
众人正交谈间,一名身着皂衣的女吏脚步匆匆地赶来,恭敬地向东方勇行礼,说道:
“启禀大都督,城北粮仓发现了鼠患,我已即刻派人前去整治处理。”
东方勇定睛一看,认出她是前兖州刺史刘岱之女刘清,便微微颔首,赞许道:
“粮仓关系重大,乃是重中之重,容不得丝毫轻忽。你此事处理得当,做得很好。”
不知不觉,黄昏悄然降临。众人来到了邺城规模最大的锻造坊。
刚一踏入,一股炽热的热浪便扑面而来。只见千余名工匠正忙碌地打造着甲胄,炉中的炭火熊熊燃烧,将每个人的脸庞都映得通红。
坊主见状,赶忙上前,呈上一副刚刚铸造完成的明光甲。那甲片打磨得犹如镜面一般光亮,反射出耀眼的银芒。
“大都督,此甲乃是用百炼精铁精心打造而成,坚固无比,足以抵挡强弩。”
坊主满脸自豪地介绍道,“如今,我们每日能够产出三十副这样的甲胄。”
东方勇伸手轻轻抚摸着甲胄,感受着它的坚实与冰冷。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孩童清脆的笑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孩子正在草地上欢快地追逐嬉戏。
其中,有几个穿着打着补丁衣服的流民孩童,尽管衣着朴素,却面色红润,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到这一幕,东方勇不禁想起去年此时,这些孩子还在街头流浪乞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而如今,他们已能在邺城养济院中吃饱穿暖,健康成长。
夜幕缓缓笼罩大地,一场盛大的宴会在邺城郊外铜雀台拉开帷幕。
东方勇高居于主位。
他的左侧,陈宫、吕布等一众文臣武将依次而坐;右侧则是貂蝉、燕臻、蔡文姬等风姿绰约眷属。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貂蝉莲步轻移,优雅起身,手持酒盏,盈盈向东方勇敬酒,朱唇轻启:
“大都督今秋阅兵,军容鼎盛,乃汉室之幸事。妾身在此,敬将军一杯。”
言罢,眼波流转,满含倾慕。
东方勇微微一笑,接过酒盏,仰头一饮而尽。
此时,吕布也站起身来,抱拳朗声道:
“某有一建议!如今我军兵强马壮,士气正盛,何不顺势北伐乌桓?夺取他们的良马?”
陈宫听闻,轻轻摇头:
“乌桓之地,地处苦寒,环境恶劣。我军若贸然北伐,长途跋涉,不仅粮草辎重运输艰难,还恐过度耗损国力。
依我之见,不如先着力巩固冀州、并州,大力发展民生,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图谋北方夷狄,方为稳妥之策。”
东方勇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和声说道:
“奉先志向远大,令人钦佩;公台之策,老成持重,亦有道理。”
宴会结束后,东方勇携手貂蝉、燕臻,漫步于邺城城墙之上。
邺城灯火辉煌,尽收眼底。
东方勇望着这片繁华开口道:
“明日起,我打算亲自教授鑫儿武艺兵法。”
貂蝉心中狂喜,但她面上仍故作镇定,轻声说道:
“一切但凭夫君做主。”
燕臻眼神微微一闪,随即展颜笑道:
“恭喜姐姐。”
东方勇转头看向燕臻,缓缓问道:
“你可知道我为何纳你为妾?”
燕臻心中一惊,面上却依旧带着笑意,恭敬答道:
“自是将军厚爱。”
“非也。”
东方勇目光如炬,“我意在让海东诸国臣服。你,便是我与百济之间的关键纽带。”
燕臻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仍强颜欢笑道:
“将军之志,宏伟远大,燕臻自当竭尽全力辅佐将军。”
貂蝉在一旁听出东方勇对燕臻的利用之意,心中暗自欢喜,面上却关切地说道:
“夜深了,将军与妹妹早些歇息吧。妾身先行告退。”
待貂蝉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燕臻忽然“扑通”一声跪下,神色郑重地说道:
“将军若想让百济真心臣服,仅靠联姻远远不够。”
东方勇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
“哦?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燕臻抬头:
“唯有让父王亲眼见识到将军的雷霆之威,他才会心悦诚服。”
东方勇饶有兴趣地看着她,问道:
“你是想让我出兵攻打百济国?”
“不。”
燕臻轻轻摇头,“将军只需派遣一支水师,陈兵于海岸。如此,我父王必定心生畏惧,遣使求和。”
她顿了顿,又道:
“若将军愿意,燕臻愿修书与父王,详细言明将军强大军容。”
东方勇嘴角微微上扬,伸手轻轻搂起她,笑道:
“你果然聪慧过人。我怎么忍心,妄动兵戈攻打你母国呢?貂蝉夫人去歇息,你我便可以说些贴心话。”
燕臻心中一凛,不知这究竟是东方勇对她的信任,还是又一次的试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