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炮,放!”
“二号炮,放!”
……
轰隆声次第响起,炮弹呼啸着飞出,砸在远处的土垒上,烟尘腾起。
观测兵很快回报。
“十发八中!”
炮队千户脸上露出喜色。
秦夜脸上没什么表情。
“移动靶。”
命令下达,远处设置了用马拉动的移动木靶。
炮手们顿时紧张起来,测算移动轨迹,调整射角。
轰鸣再次响起。
这次,命中率骤降,十发只有三中。
“看到了?打固定靶子,是个人练练都能中。”
“战场上,敌人是活的。”
千户额头冒汗:“末将明白!加紧练习移动靶!”
秦夜没再多说,走到一门炮前,看着炮身上新刻的编号。
“记住你们手上的家伙。”
“它不只是铁疙瘩,是能决定成千上万人性命的东西。”
炮手们凛然,齐声应道:“是!”
离开炮队,秦夜去了后山。
那里新划出了一片区域,正在修建更大的火药工坊和仓库。
依山而建,远离营房和训练场,周围挖了更宽的防火沟。
陆炳等在那里。
“殿下。”
“西南有什么新消息?”
“庆王那边,对野狼谷的守卫又加强了,我们的人尝试了几次,都靠不近。”
“另外,边境上发现小股部队活动频繁,像是在测绘地形。”
秦夜看着远处忙碌的工地,眼神微冷。
“庆王在准备进攻了。”
陆炳点头:“看迹象,是的。”
“而且,他们可能也在等,等他们的火器成型。”
“我们时间不多了。”
“让你的人撤回来吧,不必再冒险靠近。”
“重点放在监控边境调动和运输线路上。”
“是。”
陆炳迟疑了一下,又道:“殿下,京城那边……陛下似乎对您久未回京,颇有微词。”
“还有林相,也在打听西山的情况。”
秦夜脸上没什么波动。
“知道了。”
他望着京城的方向,目光深沉。
微词?
他现在没工夫理会那些。
“......”
乾帝看着龙案上堆积的奏章,大部分都是催饷的,西北的,西南的,还有各地赈灾的。
他烦躁地揉了揉眉心。
“苏陌呢?东南那笔银子,拨给西山没有?”
马公公连忙回道:“回陛下,苏尚书已经着手在办了,只是款项巨大,需要些时日清点调拨。”
“让他快点!”乾帝没好气道,“夜儿那边等着米下锅呢!”
马公公唯唯诺诺。
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报。
“陛下,安国公杨钊求见。”
乾帝眉头一皱:“他又来做什么?不见!”
小太监退下后,乾帝更觉烦闷。
他知道杨钊想干什么,无非是为了他那不成器的儿子。
可国事艰难,哪还顾得上这些。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阴沉的天。
“你说,夜儿在西山,到底练得怎么样了?”他像是在问马公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马公公哪敢妄议,只得含糊道:“太子殿下天纵奇才,想必……想必是极好的。”
乾帝哼了一声。
“好?连个信都没有!”
他想起孙子秦恒那张白胖的小脸,心里那点因为儿子而产生的怨气,又消散了些。
或许,夜儿是真的忙吧。
毕竟,他要面对的,是蓄谋已久的庆王。
“摆驾,去东宫。”
他还是去看看孙子,心里能舒坦点。
林佑琛果然又在东宫,正拿着本不知道什么书,在一字一句的对着秦恒念。
秦恒自然听不懂,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外公一张一合的嘴巴。
乾帝走进来,看到这一幕,心情莫名好了点。
“林相,恒儿才多大,你就教这个?”
林佑琛放下书,起身行礼。
“陛下,启蒙宜早不宜迟。”
乾帝摆摆手,走到摇篮边,弯腰看着孙子。
秦恒看到爷爷,小手挥舞起来,嘴里“啊啊”叫着。
乾帝脸上露出笑容,把孙子抱起来。
“还是跟朕亲。”
林佑琛笑了笑,没争辩。
乾帝抱着孩子,在殿里踱步,忽然道:“林相,你说,夜儿这火器,真能克敌制胜吗?”
林佑琛神色一正。
“陛下,火器之利,已有显现。”
“然战场之事,千变万化,利器还需良将精兵驾驭。”
乾帝点点头,叹了口气。
“朕知道,只是这心里,总是不踏实。”
他看着怀里懵懂的孙子,低声道。
“恒儿,你爹……可是在给你打江山呢。”
秦恒咿呀一声,小手抓住了乾帝的龙袍扣子。
乾帝任由他抓着,目光望向殿外,仿佛要穿过重重宫墙,看到西山那紧张忙碌的营地。
“......”
又过去许多日子。
西山营地的伙食悄悄变了样。
杂面馍馍里掺的白面多了点,菜汤里的油星也密了些,甚至偶尔还能见到几片肥肉。
新兵们训练累得像死狗,但端着饭碗的时候,眼神都亮了几分。
“听说殿下把安国公献的家产,还有东南抄来的银子,都砸进来了。”王老五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含糊道。
张二狗闷头啃着馍馍,没说话。
他只觉得肩膀上的老茧又厚了一层,装填火铳时手稳了不少,晚上也很少梦到那个胸口开花的土匪了。
李千户吃饭的速度依旧很快,三两口扒完,就背着手在校场上溜达,看着士兵们吃饭。
没人敢磨蹭,都知道吃完还得接着练。
下午是车阵配合火铳射击演练。
推车,结阵,火铳手就位,轮番射击,然后车阵缓慢移动,变换阵型。
一套流程下来,虽然还是会有磕绊,但比之前顺畅了许多。
苏琦站在指挥车上,看着下面逐渐有模有样的阵列,微微点头。
“告诉李千户,可以开始演练车阵被突破后的反击了。”
命令传下去,李千户立刻组织了一批身手好的老兵,扮演冲击车阵的“敌军”。
当车阵被撕开缺口,“敌军”嚎叫着冲进来时,新兵们还是出现了一阵慌乱。
有人下意识后退,有人端着上了刺刀的火铳却不知该捅向哪里。
李千户的骂声立刻响起。
“顶上去!结小队!三人一组!背靠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